《左转》是谁所著?

作者&投稿:丑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左传》里很著名的故事都有什么?~

1.曹刿论战——曹刿和鲁庄公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与齐军作战。庄公要击鼓,曹刿制止。齐军三次击鼓后,曹刿同意击鼓。齐军大败。庄公要追齐军,曹刿制止。他看齐军车迹,登上战车望齐军队形后,才说“可以”,就追击了齐军。
2.郑伯克段于鄢——主要讲述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郑庄公同其胞弟共叔段之间为了夺国君君权位而进行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郑庄公设计并故意纵容其弟共叔段与其母武姜,其弟骄纵,于是欲夺国君之位,庄公便以此讨伐共叔段。庄公怨其母偏心,将母亲迁于颖地。后来自己也后悔了,又有颖考叔规劝,母子又重归于好。
3.烛之武退秦师——公元前630年,秦、晋借口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且与楚国亲近,而合攻郑国,在自己的国家(郑国)危难面前,烛之武前往敌国交涉,于强秦面前,其不卑不亢,能言善辩,终于使秦国从郑国退兵。
4.齐晋案之战——齐晋鞌之战发生于公元前589年。当时,晋国的执政卿士郤克为报齐国戏辱之仇,借鲁、卫求援之机,发兵攻齐。主战场为鞌,故史称“鞌之战”。这场战争以晋国胜利而告终,但大大消耗了交战双方的实力
5.子产不毁乡校——子产把乡校作为获取群众议论政事的反馈信息的场所,而且注意根据来自公众的意见,调整自己的政策和行为。子产执政后,重视听取百姓的议论,还把刑书铸在鼎上公告于世,努力疏通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颇得百姓的爱戴,从而使郑国强盛起来。



扩展资料《春秋左氏传》(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也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左传》以《春秋》为本,并采用《周志》、《晋乘》、《郑书》、《楚杌》等列国资料,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说:"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
桓谭《新论》进一步认为:"《左氏》经之与传,犹衣之表里,相持而成,经而无传,使圣人闭门思之十年不能知也。"杨伯峻在《左传》一文中归结《左传》传《春秋》的方式共有四种:即"说明《春秋》书法、用事实补充《春秋》、订正《春秋》的错误和增加无经的传文。"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左传》是一部独立的史书,和《春秋》没有直接的联系,西汉的今文经博士即"谓《左氏》为不传《春秋》"。晋人王接说:"接常谓《左氏》辞义赡富,自是一家书,不主为经发;《公羊》附经立传,经所不书,传不妄发,于文为俭,通经为长。"
陈商说:"孔圣修经,褒贬善恶,类例分明,法家也;左丘明为鲁史,载述时政……以日系月……本非扶助圣言,缘饰经旨,盖太史氏之流也……夫子所以为经,当与《诗》、《书》、《周易》等列;丘明所以为史,当与司马迁、班固等列。"
清人刘逢禄、皮锡瑞均认为《左传》是一部独立的史书,皮锡瑞在《经学通论·春秋》充分肯定了王接之说,并且引用庄公二十六年《传》:“秋,虢人侵晋。冬,虢人又侵晋。”杜预《集解》云:“此年《经》、《传》各自言其事者,或《经》是直文,或策书虽存而简牍散落,不究其本末,故《传》不复申解,但言传事而已。”。
《左传》有不少解经的内容,例如“君子曰”、“五十凡”等,但很明显是加工的痕迹,多数都没有与传文融为一体。宋人林栗说:“《左传》凡言君子曰是刘歆之辞。”
《春秋》的一些经文没有相应的《左传》传文,例如《春秋·隐公二年》:“十有二月乙卯,夫人子氏薨。”杜预注:“无传。”《左传》的传文没有相应的《春秋》经文,例如《左传·襄公十五年》:“(冬)郑公孙夏如晋奔丧,子蟜送葬。”此条无相应的《春秋》经文。亦有“《经》、《传》不尽同”“《经》后之《传》”者。
参考资料:春秋左氏传-百度百科

《左传 》 是一本书 一本国别体史书 据说由左丘明(春秋时鲁国人)编写,僖公是春秋时鲁国的一个君主,你所说的那个标题是《左传》中记载僖公十年的一篇文章。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左传》的作者左丘明是齐开国之君姜太公二十一世裔孙,楚左史倚相之孙,鲁太史成之子。西周建立后,周公分封诸侯,姜太公因灭商有功被封于齐,都于营丘(今山东临淄一带)。姜太公死后,嫡长子丁公继位,小儿子印依营丘居住,改姓为丘。

扩展资料

《左转》的思想倾向:

《左传》中的人物与事件是按照历史资料来编写的,但作者在记叙这些历史人物和事件时,也表现出一定的思想观点和政治倾向。这种思想在伦理道德、政治主张、强调等级制度、尊卑观念等方面接近儒家。

首先,揭示了社会变革的历史趋势。作者以敏锐的历史眼光,记述了周王室的衰落和诸侯的争霸、公室的卑弱和大夫的兼并,表现了新旧势力的消长,揭示了社会变革的趋势。作者在记述历史事件的过程中,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并站在儒家立场上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做出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道德伦理评价,为人们提供历史的借鉴。

《左传》发展了《春秋》笔法,通过对事件过程的生动描述、人物言行举止的展开描写,来体现道德评价。比如庄公十年叙述“曹刿论战”中曹刿与鲁庄公的一段对话,就是通过曹刿的话语传达出作者的思想。同时,《左传》创立了“君子曰”的新形式,在叙事中或叙事结束后直接引入议论,对事件或人物作出道德评价,以此表明作者的态度。

其次,强调人的意义,重视民的作用。春秋时期,随着历史的进步和社会变革的广泛兴起,神的地位逐渐下降,人的地位逐步上升,一些进步的政治家已经理性地认识到人在社会变革中的重要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秋左氏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左丘明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

左丘明(约前502—约前422) 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关于左丘明的姓名,长期以来由于先秦及汉代文献对左传作者左丘明的记载非常有限,历代学者就左丘明氏字名情况问题争论不休、众说纷纭。

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一说单姓左,名丘明,但史载,左丘明乃姜子牙后裔,嫡系裔孙丘(邱)氏较为可靠,旁系左氏有待商酌)。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与孔子同时或者比孔子年龄略长些。

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太史司马迁称其为“鲁之君子”。

左丘明出身的家族世代为史官,曾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据有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大量的史料,所以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又称《左氏春秋》)。

又作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作《国语》时已双目失明,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由于史料详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

他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成为中国史家的开山鼻祖。《左传》重记事,《国语》重记言。历代帝王对左丘明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贤。

左丘明的思想在当时较多地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山东泰安建有丘明中学以纪念左丘明。

唐朝的赵匡首先怀疑《左传》不是左丘明所作,但并无任何依据。

此后,有些学者也持怀疑态度。叶梦得认为作者为战国时人;郑樵《六经奥论》认为是战国时的楚人;朱熹认为是楚左史倚相之后;项安世认为是魏人所作;程端学认为是伪书。

清朝的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仍然以严谨的史料为依据,认为是左丘明所著。清末康有为断言它是西汉末刘歆伪造。

但在刘歆以前《左传》已被许多人抄撮或征引过,故康氏之说也难成立。今人童书业则认为是吴起所作,但吴起的性情与左传截然不同;赵光贤认为是战国时鲁国人左氏所作。

但当代学者多认为是战国初年左丘明所作。据杨伯峻考证,大约作于公元前403~前386年之间。

《春秋左氏传》(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

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中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扩展资料:

思想倾向:

《左传》中的人物与事件是按照历史资料来编写的,但作者在记叙这些历史人物和事件时,也表现出一定的思想观点和政治倾向。

这种思想在伦理道德、政治主张、强调等级制度、尊卑观念等方面接近儒家。

首先,揭示了社会变革的历史趋势。作者以敏锐的历史眼光,记述了周王室的衰落和诸侯的争霸、公室的卑弱和大夫的兼并,表现了新旧势力的消长,揭示了社会变革的趋势。

作者在记述历史事件的过程中,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并站在儒家立场上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做出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道德伦理评价,为人们提供历史的借鉴。

《左传》发展了《春秋》笔法,通过对事件过程的生动描述、人物言行举止的展开描写,来体现道德评价。

同时,《左传》创立了“君子曰”的新形式,在叙事中或叙事结束后直接引入议论,对事件或人物作出道德评价,以此表明作者的态度。其次,强调人的意义,重视民的作用。

《左传》还注意暴露丑恶,褒扬美善。作者本着“不隐恶”的态度,对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诸如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僭越篡逆、互相残杀和贵族们的荒淫无耻、奢侈糜烂的生活以及他们虚伪奸诈、贪婪残暴的性格,进行了如实的记录和描写。

《左传》更注重褒奖美善,记述了许多人物不顾个人安危奔赴困难的感人事迹,歌颂了这些人物的爱国情怀。

《左传》真伪之争由来已久。

《左传》是研究先秦的基本文献之一,内容丰富,在秦代被列为禁书。西汉初张苍献出该书,近代刘师培等学者认为孔壁出土了《左传》,因用“古文”所撰,《左传》被界定为古文经的一种。

《左传》长期以“春秋左氏传”闻名于世,其作者和成书年代曾是经学史上的一件“大案、要案”,甚至被怀疑为两汉之际刘歆所造。

清代学者刘逢禄在《左氏春秋考证》中认为,刘歆颠倒五经,篡改《左传》。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也认为刘歆伪造《左传》,全面否定这部书。

这种观点得到了顾颉刚、钱玄同等“古史辨派”学者的认同,张西堂也认可这个观点。

然而,《左传》为伪书的观点逐渐受到反驳。章太炎的《春秋左传读》,刘师培的《周秦诸子述左传考》、《左氏学行于西汉考》等论著都力辩《左传》非伪书。

钱穆在《刘向歆父子年谱》一文中列举28条疑问来反驳康有为的观点,证明刘歆不可能篡改该书。该文刊出后得到当时学术界的普遍赞同。

学者多认为康有为的批评表现了今文经学门户的偏见,是为其“托古改制”的政治观点服务。杨伯峻同样不取康有为等的观点,他在《春秋左传注》前言中写道:“康有为接受刘逢禄《左氏春秋考证》的论点,更加穿凿附会,因此指《左传》等书为‘伪经’。”

但《左传》真伪之争并未彻底终止。四川学者徐仁甫1981年出版的《左传疏证》一书,继续坚持《左传》晚于《史记》的观点,不过,这种观点已得不到多数学者的接受与支持。

一些学者认为,清代以后关于《左传》真伪的论争主要是在今文经学、古文经学背景下开展的。无论认为《左传》是否为伪书,都没有否认这部书的学术价值。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罗军凤以“走出疑古”指称近30年的《左传》研究。她认为,今天的学者不应再纠缠于古文、今文的门户之争,要排除门户之见,客观研究《左传》。当下更需要的是“立”——利用现有材料恢复历史、重建历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春秋左氏传

参考资料:人民网-浙大楚简或“终结”《左传》真伪之争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者称《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4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西汉时称之为《左氏春秋》,东汉以后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扩展资料

《春秋左氏传》(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也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史学地位:《左传》的瞩目成就,首先在于它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宏大而内容详实的史学钜编,在古代史学发展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春秋战国之际,我国文化的发展尚处于早期阶段,史学的演进也是如此。

就可靠文献来看,此前先后问世的少量著作,不论是今存《尚书》中的部分编帙,还是各诸侯国编纂的史籍(诸如《春秋》之类)等,内容一般都比较零散、简约,载事也往往只是列述一些纲目。而《左传》以近二十万言的规模,全面、系统记载春秋一代大事,广泛涉及周王朝和晋、鲁、楚、郑、齐、卫、宋、吴、秦、越、陈等十多个诸侯国,并且屡见追记西周与商殷、甚至有夏以前时期的史实。

它采用编年记事的方式,虽然以《春秋》为纲,然而其记事范围之广,叙述内容的具体、详赡,则大大超出了《春秋》。《左传》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史书的编纂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左传》为后世所提供的春秋及其以前阶段之大量的思想史、经济史、社会史以及其它学术史的重要资料,是此前或相同时期的任何其它一部史所难以企及和不能比拟的。

它对于公元前八世纪至公元前五世纪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大事的可靠记载,填补了空白,有助于后人对中国古代文明进程的全面了解,弥足珍贵。

参考资料:春秋左氏传-百度百科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左丘明,春秋末年鲁国人。传说他晚年时鲁国内乱,兵戎频起,士大夫纷纷逃亡,作为累世史官的左丘明处境艰难,穷困潦倒,鲁国没有了他的立身之地,只得举家西迁。 

左丘明打小就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加之受祖父辈文化底蕴的影响,博学多才,特别对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等产生浓厚的兴趣,成年后知识渊博,才华出众,受到鲁王赏识,任左史官。在任期间尽职尽责,德才兼备,受众人尊敬。

扩展资料:

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深得世人尊敬和爱戴。孔子视其为君子,尊称其左丘明,谓之与其共好恶。孔子言与其同耻。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汉代太史司马迁称其为“鲁君子”。

左丘明世代为史官,并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根据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大量的史料,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和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左转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左丘明



《左传》简介,想了解《左传》的可以看一下这个视频




《左转》别名是什么
《左转》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儒家经典之一,西汉初称《左氏春秋》(《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或称《春秋古文》(《史记·吴世家》)。西汉末年刘歆所见到的则称“古文《春秋左氏传》”,《左传》就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出自百度

左转是不是史学的权威之作?
说左传不但是史学的权威也是文学的权威的原因如下:1、《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儒家六经之一的《春秋》编成,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

左转是什么史书体例
这里并不是“左转”而是《左传》,全称是《春秋左氏传》,是战国时期的左丘明所写的作品,是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春秋》和《左传》
《春秋》和《左传》不是同一本,《左转》是《春秋》的注释。《春秋》和《左传》并非同一本著作,但两者有关联。《春秋》是一部史书,相传为孔子所著,或称是鲁国的史官所作。因《春秋》记载史事非常简略,后世常有文人为之做注解阐释,称之为“传”。其中以《春秋左氏传》最为著名,后人简称其为...

《春秋》和《左传》的关系
《春秋》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左传》相传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春秋》相传是由孔子所著,而左传是由左丘明所著作。左转的内容解析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

左转是一部什么史书
左转是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所以书中对鲁国以我来代称。《左传》介绍:1、《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左传》实质上...

《左转》是我国现存第一部“ ”体断代史??
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左传》的作者,司马迁和班固都证明是左丘明,这是目前最为可信的史料。现在有些学者认为是战国初年之人所作,但均为质疑,并无任何史料佐证,只能归为臆测。《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传》,又称《春秋...

左转和春秋是一回事吗?
《左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3、编书依据和意义不同:《春秋》是中国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是记事的,后多散佚。《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秋左氏...

左转是什么体史书
项安世认为是魏人所作;程端学认为是伪书。清朝的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却仍然认为是左丘明所著。康有为则认为是刘歆所作。今人童书业则认为是吴起所作,赵光贤认为是战国时鲁国人左氏所作,卫聚贤认为《左传》作者是子夏。现在一般认为《左传》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中期(公元前4世纪中叶)。

我国四大史书是《春秋》《左转》《国语》《战国策》吗?
我国四大史书是《春秋》(吕不韦)、《左传》(左丘明)、《国语》(左丘明)、《战国策》(刘向)。《春秋》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通江县17224244388: 左转谁写的?作者是谁? -
吁杜大黄: 《左传》的作者,至今都是未解之谜.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班固等人都认为《左传》是左丘明所写.司马迁《史记

通江县17224244388: 左转是谁写的啊?哪个朝代的? -
吁杜大黄: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通江县17224244388: 左转的作者是谁 -
吁杜大黄: 是《左传》吧???关于《左传》的作者,《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说是左丘明.唐代赵匡首先怀疑“左氏”非左丘明,清代姚鼐进一步提出:“左氏之书,非出一人所成.”他还提出《左传》作者可能是吴起.还有人主张为刘歆所作的,...

通江县17224244388: 《左转》的作者是谁 -
吁杜大黄: 左丘明,春秋末期鲁国人.

通江县17224244388: 《左转》的作者 -
吁杜大黄: 《左转》?没看过《左传》的话,我倒是知道一点作者可能为左丘明,争议颇多(隋)刘炫认为文公十三年士会后人处秦者为刘氏之记载,乃出汉人手笔. 《朱子语类》:林黄中谓《左传》”君子曰”是刘歆之辞. 刘逢禄《左氏春秋考证》摘出《左传》段落,逐条考证后人附益痕迹.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断《左传》为刘歆伪造. 崔适《史记探源》谓刘歆窜乱《史记》,以合伪经.成书年代争议也非常多,一般认为成书于战国早期,最后编定者是一位儒家学者

通江县17224244388: 左转是谁写的 -
吁杜大黄: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 《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通江县17224244388: 《左转》是谁写的
吁杜大黄: 左丘明

通江县17224244388: 《左转》是记录春秋历史的_____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_____所著.(2分) -
吁杜大黄:[答案] 编年体 左丘明 解析 分 析: 作家作品容易混,在记忆时作者的国别代表作品要记清,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也是记忆的重点. 考点: 识记文学体裁常识与作家作品.能力层级为识记A.

通江县17224244388: 《左转》是谁写的??急!!!
吁杜大黄: 左丘明,春秋时期的

通江县17224244388: 《左转》是一部什么体史书 -
吁杜大黄: 《左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共三十五卷.《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春秋(4张) 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1] 合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