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这句文言文中的两个死分别是什么意思呢?用法相同的例句有什么?

作者&投稿:植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一)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①,召忽②死之,管仲不死。”曰:~

(1)①齐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主持盟会,没用武力,而制止了战争,这都是管仲的力量啊!  ②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恐怕已经沦为披头散发、衣襟左开的落后民族了。(2)孔子对管仲的评价,是灵活变通的,在这里侧重着眼于大是大非。 参考译文:(一)子路说:“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自杀以殉节,但管仲却没有自杀。”[子路又]说:“[这样,管仲]算是没有仁德吧?”孔子说:“齐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主持盟会,没用武力,而制止了战争,这都是管仲的力量啊!这就算他的仁德!这就算他的仁德!”  (二)子贡问:“管仲不是仁人吧?桓公杀了公子纠,[管仲]没自杀,却又辅佐桓公。”孔子说:“管仲辅佐桓公,[使齐国]在诸侯中称霸,匡正了天下,人民到如今还受到他给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恐怕已经沦为披头散发、衣襟左开的落后民族了。难道要[管仲]像一般的平庸男女那样,为了守小节,在小山沟里上吊自杀,而不被人所知道吗?”

(1)D(这是孔子以大公立论,并着眼于天下人民所受之惠,为子路、子贡解释疑问,并非“间接批评子路、子贡目光短浅”)(2)示例:我赞同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如果仅仅论公子纠死而管仲不死且为公子纠敌人相这事,管仲是必遭唾骂的,至少可以称为不义、不信。但孔子却能超越这一件事,从管仲的一生看,从管仲为桓公相之后的功绩所做出的贡献来评价,客观全面。 略

前一个死是使动用法,使……死。后面的死是死亡的意思,也是动词的意思。呵呵,请采纳

子路说,齐桓公杀公子纠,召忽为公子纠而死,管仲却没有为他死


春秋左传——齐桓公与公子纠争国
”乃杀子纠于生窦,召忽死之。管仲请囚,鲍叔受之,及堂阜而税之。归而以告曰:“管夷吾治于高傒,使相可也。”公从之。【注释】①院(ji):鲁国邑名,在今山东枣庄附近。②雠(chóu):同“仇”。③税:通“脱”,解开绑缚。【译文】鲁庄公九年春天,齐国大夫雍廪杀了公孙无知。鲁庄公 春...

《管仲与鲍叔》原文与翻译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於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管仲既任政相齐...

管仲与鲍叔原文及翻译
原文: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

《论语》云:“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子路说:“齐桓公杀了他哥哥公子纠,召忽为公子纠的死自杀,管仲却不为公子纠的死自杀。”(而后问孔子,)说:“(管仲)还没有成为有仁德的人吧?”孔子说:...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全句和翻译_百度知...
一、原文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二、译文 子贡问:“管仲不能算是仁人了吧?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能为公子纠殉死,反而做...

春秋时期公子白和公子纠争位的历史
不久,齐襄公与其妹鲁桓公的夫人文姜秘谋私通,醉杀了鲁桓公。对此,管仲预感到齐国将会发生大乱。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君的女儿,因此管仲和召忽就保护公子纠逃到鲁国去躲避。齐襄公十二年(前686年),齐国内乱, 两个逃亡在外的公子,一见时机成熟,都想急忙设法回国,以便夺取国君的宝座。鲁庄公知道齐国...

公孙无知之乱译文
叛军杀死了孟阳和伪装的襄公,并立无知为君。齐襄公在位期间,统治不稳,鲍叔牙预见危机,建议公子小白出逃。叛乱发生后,管夷吾和召忽辅佐公子纠逃往鲁国。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与齐桓公(小白)的军队在干时交战,鲁军战败,庄公逃亡。鲍叔要求鲁庄公杀公子纠,释放管仲与召忽,以便齐桓公报仇。子纠在生...

...成现代汉语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恐怕要沦为披头散发衣襟在左边开的落后民族了。难道(管仲)像一般的平庸男女那样,为了守小节,在小山沟里上吊自杀,而不被人所知道吗?” 子路说:“齐桓公杀了他哥哥公子纠,召忽因此而自杀,但管仲却没有自杀。”接着又说:“管仲不能算是有仁德的人吧?”孔子说:“齐桓公...

《鲍叔牙荐管仲》全文翻译
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君主免职,但鲍叔并不认为我没有才干,知道我是由于没有遇到好时机。我曾多次作战,多次都战败逃跑,但鲍叔并不认为我胆小,知道这是由于我还有老母的缘故。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他而死,我被囚禁起来受屈辱,但鲍叔并不认为我不知羞耻,知道我不拘泥于小节,而以功名不显扬于...

九合一匡的意思
九合一匡,原指春秋时齐桓公多次会合诸侯,称霸主,使混乱的政局得以安定。后用以形容有卓越的治国才能。【出处】《论语·宪问》——战国·孔子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译文】子路说:...

鄂州市18934939924: 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这句文言文中的两个死分别是什么意思呢?用法相同的例句有什么? -
诏庄法布:[答案] 前一个死是使动用法,使……死.后面的死是死亡的意思,也是动词的意思.

鄂州市18934939924: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全句和翻译 -
诏庄法布:[答案] 子路说,齐桓公杀公子纠,召忽为公子纠而死,管仲却没有为他死

鄂州市18934939924: 阅读下面文字,翻译句子.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 -
诏庄法布:[答案] (1)九,多次;合,召集;不以兵车 ,不用武力;(2)相,辅佐;一匡,匡正;赐,好处;答案:(1)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的盟会,不用武力,都是管仲的力量啊.谁如管仲之仁!(这就是他的仁德).(2)管仲辅佐桓公...

鄂州市18934939924: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子贡曰:“管仲非仁... -
诏庄法布:[答案] (1)①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的盟会,不用武力,都是管仲的力量啊.②管仲辅佐桓公,(使齐国)称霸诸侯,匡正了天下,老百姓到了今天还享受到他的好处.(重点词语翻译正确,意对即可)(2)这实际上是弃小...

鄂州市18934939924: 英语翻译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
诏庄法布:[答案] 语出《论语·宪问》其大意如下: 子路说:“齐桓公杀掉公子纠,召忽为公子纠而死,管仲却不死.”问道:“这(管仲)称不上'仁'吧?”孔子说:“齐桓公九次会合诸侯,靠的不是武力,这都是管仲的功劳.这就是管仲的'仁'.” 死之:为……...

鄂州市18934939924: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 -
诏庄法布: (1)①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的盟会,不用武力,都是管仲的力量啊.②管仲辅佐桓公,(使齐国)称霸诸侯,匡正了天下,老百姓到了今天还享受到他的好处.(重点词语翻译正确,意对即可) (2)这实际上是弃小节而持大节的事.孔子认为虽然管仲没有为公子纠尽忠而效忠桓公,可是他却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意对即可)

鄂州市18934939924: 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分别是什么? -
诏庄法布:[答案] 孔子有三段论管仲的话. 一段是:“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 (《论语·八佾》,以下只注篇名) 一段是: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 子曰:...

鄂州市18934939924: ...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相之知也!“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 -
诏庄法布:[答案]小题: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小题:见参考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小题:孔子以为看人要看大节,管仲虽然有不节俭与僭越之行,但他能促进文明进步,促进齐桓公联合诸侯以称霸时能不使用武力,所以他还是仁者.这体现了孔子对人物的客...

鄂州市18934939924: 孔子为什么批评管仲求答案 -
诏庄法布:[答案] 原文: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 本人认为此说欠妥.据《论语·宪问》云:“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

鄂州市18934939924: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 -
诏庄法布: (1)D(这是孔子以大公立论,并着眼于天下人民所受之惠,为子路、子贡解释疑问,并非“间接批评子路、子贡目光短浅”) (2)示例:我赞同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如果仅仅论公子纠死而管仲不死且为公子纠敌人相这事,管仲是必遭唾骂的,至少可以称为不义、不信.但孔子却能超越这一件事,从管仲的一生看,从管仲为桓公相之后的功绩所做出的贡献来评价,客观全面. 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