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公子白和公子纠争位的历史

作者&投稿:务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春秋时期公子白和公子纠争位的历史是怎样的?~

公子小白与公子纠夺位,管仲差点射死了春秋首霸,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最后怎么解决的?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是历史上的故事,《史记》中有记载
齐襄公时,齐国政治混乱。管仲、召忽保护公子纠逃到鲁国,鲍叔牙保护小白逃到莒国 。襄公十二年(前686年),公孙无知杀齐襄公,自立为君 。次年,雍林人杀无知 ,并讨论重立君主。高、国两家事先暗地通知了小白回国 。
鲁国听说以后也发兵送小白的哥哥公子纠回国,并派管仲带兵堵截了莒国到齐国的路,管仲一箭射中小白的带钩。小白假装倒地而死,管仲派人回鲁国报捷。鲁国于是慢慢地送公子纠回国,过了六天才到达齐国。这时小白早已兼程赶回齐国,高傒立他为国君,是为桓公。

扩展资料
齐桓公:
齐桓公,本名吕小白(?-前643年10月7日),姜姓吕氏,春秋五霸之首,与晋文公并称“齐桓晋文”,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姜姓齐国第十六位国君。
齐桓公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齐僖公第三子、齐襄公之幼弟,其母为卫国人。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齐国内乱后 ,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后即国君位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齐桓公

齐僖公三十三年(前698年),齐僖公驾崩,留下三个儿子,太子姜诸儿、公子姜纠和公子姜小白。齐僖公死后,太子诸儿即位,是为齐襄公。当时,管仲和鲍叔牙分别辅佐公子纠和公子小白。

不久,齐襄公与其妹鲁桓公的夫人文姜秘谋私通,醉杀了鲁桓公。对此,管仲预感到齐国将会发生大乱。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君的女儿,因此管仲和召忽就保护公子纠逃到鲁国去躲避。

齐襄公十二年(前686年),齐国内乱, 两个逃亡在外的公子,一见时机成熟,都想急忙设法回国,以便夺取国君的宝座。

鲁庄公知道齐国无君后,万分焦急,立即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国,后来发现公子小白已经先出发回国。管仲于是决定自请先行,亲率30乘兵车到莒国通往齐国的路上去截击公子小白。

人马过即墨30余里,正遇见公子小白的大队车马。管仲等公子小白车马走近,就操起箭来对准射去,一箭射中,公子小白应声倒下。管仲见公子小白已射死,就率领人马回去。

其实公子小白没有死,管仲一箭射中他的铜制衣带勾上,公子小白急中生智咬破舌尖装死倒下。经此一惊,公子小白与鲍叔牙更加警惕,飞速向齐国挺进。

当他们来到临淄时,由鲍叔牙先进城里劝说,齐国正卿高氏和国氏都同意护立公子小白为国君,于是公子小白就进城,顺利地登上君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齐桓公。

扩展资料:

相关人物:

1、齐桓公

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姜姓,吕氏 ,名小白,春秋五霸之首,上古五霸之一,与晋文公并称“齐桓晋文”,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齐国第十五位国君。

齐桓公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齐僖公第三子、齐襄公之幼弟,其母为卫国人。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齐国内乱后,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后即国君位。

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和兵民合一的制度,使齐国逐渐强盛。齐桓公于前681年在北杏同宋、陈、蔡、邾四国诸侯会见,是为平定宋国的动乱。

后宋国违背盟约,齐桓公便以周天子的名义率几国诸侯伐宋,迫使宋国求和,此即为“九合诸侯”的第一次。

前679年,各诸侯与齐桓公在鄄(juàn)地盟会,齐桓公从此成为天下诸侯的霸主。此外,齐桓公还灭了谭、遂、鄣等小国。 

当时中原华夏诸侯苦于戎狄等游牧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

齐桓公晚年昏庸,在管仲去世后任用易牙、竖刁等小人,最终于公元前643年病死。

2、公子纠

公子纠(?—前685) 春秋时齐国人。齐僖公之子,齐桓公之兄,母为鲁女。齐襄公时,政令无常,恐遭杀害,于鲁庄公八年(前686)携管仲、召忽奔鲁。

襄公与公孙无知被杀后,齐国内乱,鲁派兵护送他返齐争位,管仲射中公子小白的衣扣(齐桓公),小白倒地装死,管仲派人回鲁国报捷。

鲁国于是就慢慢地送公子纠回国,过了六天才到,结果这时出奔在莒国的公子小白(桓公)已先回齐即位。即为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后,威胁入侵庇护公子纠的鲁国。鲁国忧虑齐国的入侵,所以在笙渎处死了公子纠。召忽自杀,管仲则被押回齐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公子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齐桓公



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的君位之争
关于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的君位之争,可以说是春秋时的一件重大事件,所引出来的历史名人也不少,管仲就是其中一位。如果从知名度来看,他甚至超出了齐桓公(也就是公子小白)。这不仅是因为管仲有过人的政治才能,更因为他是一个理财高手。换句话说也就是管仲的智商和情商应该都很高,这从他最初请命阻击小白就可以看出来。因为小白当时选择莒国作为避难之处其实就已经棋胜一招了,与小白的舅国卫国相比,莒国更可以让他有机会介入齐国的权力中心。因此管仲选择了我们昨天所分析的第二方案,应该是公子纠获得先机的唯一机会了。
当管仲决定阻击公子小白之时,他应当是只身(或只带少数随从)前往的,如果从距离上来看,这样作应该并没有足够的把握。因为从距离上来看,如果管仲从曲阜(鲁国国都)出发,到达阻击地点的距离,和到达临淄的距离差不多。之所以认定管仲是只身前往,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管仲在用箭“射杀”公子小白之后,未能上前验证自己的战果。对于贵为公子的小白而言,他同样有数量不少的随从,这一定程度上也会减慢他的行进速度。当然,这也让管仲失去了上前补上一箭的机会。
当管仲从莱芜盆地选择向东插入公子小白的北上路线之时,理论上他可以在齐莒通道的任意一点上实施他的计划。不过最理想的阻击地点是在两条路线的交汇点上,这个点在后来齐人的防御工事——长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齐人也据此修筑了齐鲁第一关——穆陵关。之所以这里会成为战略要地,原因有二:一是因为这里正好处在“沂沐河谷”的北端,在这里沂蒙山与五莲山之间存在着一些断续的丘陵,也让可以选择的道路开始收窄,变得利于防守和伏击;另一个原因则是,对于后世的齐人来说,主要的地缘压力来自北部的河北平原与南面的江淮平原。在后者占据主导地位的诸侯国(主要是吴、越、楚),如果想快速进入齐国核心地区的话,沿沂蒙山东侧通过穆陵关进入齐地是最为理想的线路。
不管怎么说,如果管仲真的如历史所记那样,进行了这次传奇式的阻击,那么上述线路是他最有可能的选择。尽管管仲当时轻装简行,速度应当比公子小白要快,但在行进距离差不多是小白的三倍的情况下(曲阜——穆陵关约260公里,莒县——穆陵关约83公里)。能够与公子小白基本同时到达穆陵关附近仍然是一个奇迹。更有可能的情况是,管仲本人当时是在牟国(莱芜)等待消息,尽管公子纠呆在牟国的安全不能得到保证,但作为一个幕僚来说,并不会有什么危险。如果这种假设成立,那么管仲在收个消息之后,一方面派人前去曲阜通知公子纠,另一方面前往齐——莒通道上截击公子小白就变得更加合理了。在双方都倾尽全力的情况下,在莱芜收到消息就东行的管仲,应该正好比在莒县收到消息再北行的公子小白早一部到达后来的穆陵关附近,并选择好伏击地点。
在管仲自以为阻击成功,而公子小白抢先一步到达临淄之后,这场好戏才算刚刚开始。在没有彻底铲除对手之前,成了齐桓公的小白并不能算是完胜。而由于有了鲁国的介入,其后发生的两场战争成为了齐鲁两国达成地缘平衡的最佳注脚。 在公子小白回到临淄之后,未能抢得先机的公子纠自然是不会甘休的。其实就算公子小白肯让出君位,鲁国也断不会浪费这个机会的。即使鲁国没有野心借此控制齐国,但让自己的外孙做了齐国国君,并就此与鲁国修好还是可以期待的。 由于收到了管仲所传递过来的错误情报,公子纠和护送他的鲁国军队走得并不算快,一共花了六天时间走到了临淄附近。如果以250公里计,一天大约40多公里,也就是80多里地。换句话说也就是军队日行夜宿的正常速度。这种走法倒是有利于保持体力的,不过当他们进入齐境之后,相信一定会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急行军以争取时间。 其实我们之前也说过了,由于齐鲁之间的距离远长于齐莒之间的距离,因此即使公子纠昼夜行军也未必能够先一步到达临淄。因此鲁国这次是派遣了军队护送公子纠,换句话说,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的君位之争
关于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的君位之争,可以说是春秋时的一件重大事件,所引出来的历史名人也不少,管仲就是其中一位。如果从知名度来看,他甚至超出了齐桓公(也就是公子小白)。这不仅是因为管仲有过人的政治才能,更因为他是一个理财高手。换句话说也就是管仲的智商和情商应该都很高,这从他最初请命阻击小白就可以看出来。因为小白当时选择莒国作为避难之处其实就已经棋胜一招了,与小白的舅国卫国相比,莒国更可以让他有机会介入齐国的权力中心。因此管仲选择了我们昨天所分析的第二方案,应该是公子纠获得先机的唯一机会了。
当管仲决定阻击公子小白之时,他应当是只身(或只带少数随从)前往的,如果从距离上来看,这样作应该并没有足够的把握。因为从距离上来看,如果管仲从曲阜(鲁国国都)出发,到达阻击地点的距离,和到达临淄的距离差不多。之所以认定管仲是只身前往,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管仲在用箭“射杀”公子小白之后,未能上前验证自己的战果。对于贵为公子的小白而言,他同样有数量不少的随从,这一定程度上也会减慢他的行进速度。当然,这也让管仲失去了上前补上一箭的机会。
当管仲从莱芜盆地选择向东插入公子小白的北上路线之时,理论上他可以在齐莒通道的任意一点上实施他的计划。不过最理想的阻击地点是在两条路线的交汇点上,这个点在后来齐人的防御工事——长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齐人也据此修筑了齐鲁第一关——穆陵关。之所以这里会成为战略要地,原因有二:一是因为这里正好处在“沂沐河谷”的北端,在这里沂蒙山与五莲山之间存在着一些断续的丘陵,也让可以选择的道路开始收窄,变得利于防守和伏击;另一个原因则是,对于后世的齐人来说,主要的地缘压力来自北部的河北平原与南面的江淮平原。在后者占据主导地位的诸侯国(主要是吴、越、楚),如果想快速进入齐国核心地区的话,沿沂蒙山东侧通过穆陵关进入齐地是最为理想的线路。
不管怎么说,如果管仲真的如历史所记那样,进行了这次传奇式的阻击,那么上述线路是他最有可能的选择。尽管管仲当时轻装简行,速度应当比公子小白要快,但在行进距离差不多是小白的三倍的情况下(曲阜——穆陵关约260公里,莒县——穆陵关约83公里)。能够与公子小白基本同时到达穆陵关附近仍然是一个奇迹。更有可能的情况是,管仲本人当时是在牟国(莱芜)等待消息,尽管公子纠呆在牟国的安全不能得到保证,但作为一个幕僚来说,并不会有什么危险。如果这种假设成立,那么管仲在收个消息之后,一方面派人前去曲阜通知公子纠,另一方面前往齐——莒通道上截击公子小白就变得更加合理了。在双方都倾尽全力的情况下,在莱芜收到消息就东行的管仲,应该正好比在莒县收到消息再北行的公子小白早一部到达后来的穆陵关附近,并选择好伏击地点。
在管仲自以为阻击成功,而公子小白抢先一步到达临淄之后,这场好戏才算刚刚开始。在没有彻底铲除对手之前,成了齐桓公的小白并不能算是完胜。而由于有了鲁国的介入,其后发生的两场战争成为了齐鲁两国达成地缘平衡的最佳注脚。 在公子小白回到临淄之后,未能抢得先机的公子纠自然是不会甘休的。其实就算公子小白肯让出君位,鲁国也断不会浪费这个机会的。即使鲁国没有野心借此控制齐国,但让自己的外孙做了齐国国君,并就此与鲁国修好还是可以期待的。 由于收到了管仲所传递过来的错误情报,公子纠和护送他的鲁国军队走得并不算快,一共花了六天时间走到了临淄附近。如果以250公里计,一天大约40多公里,也就是80多里地。换句话说也就是军队日行夜宿的正常速度。这种走法倒是有利于保持体力的,不过当他们进入齐境之后,相信一定会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急行军以争取时间。 其实我们之前也说过了,由于齐鲁之间的距离远长于齐莒之间的距离,因此即使公子纠昼夜行军也未必能够先一步到达临淄。因此鲁国这次是派遣了军队护送公子纠,换句话说,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baidu.com/resource/bai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void function(e,t){for(var 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a=+new Date,i=[],o=function(){this.removeEventListener&&this.removeEventListener("load",o,!1),i.push({img:this,time:+new Date})},s=0;s< n.length;s++)!function(){var e=n[s];e.addEventListener?!e.complete&&e.addEventListener("load",o,!1):e.attachEvent&&e.attachEvent("onreadystatechange",function(){"complete"==e.readyState&&o.call(e,o)})}();alog("speed.set",{fsItems:i,fs:a})}(window,document);

鲁国方面已经预料到这场赛跑并不会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当然,如果鲁国的军队在帮助公子纠取得君位之后,并“适当”的留下着部队,将自己的防线向齐国方向推进一点,我们也并不应该感到奇怪。
现在的形势很明显了,如果鲁国人不想空手而回的话,那么一场大战就不可避免的了。在鲁国军队向北走出泰沂山脉,准备向东拐向临淄时,已经接受公子小白领导的齐国军队也已经在临淄城的西面布阵了。战争发生的地点在现在淄博市的背面,一个叫“恒台县”的地方,春秋时那里叫“乾时”(也称“干时”),因此这场遭遇战也被称作“干时之战”(公元前685年)。如果仔细观察地形图的话,会发现泰沂山脉向北延伸的那些丘陵到这里便到头了,也就是说有足够的开阔地来进行春秋各国所习惯使用的“车战”。其实在后世,战争的双方并不一定有机会在开阔的战场排兵布阵,也进行一场“公平”的角斗。如果有机会,占得先机的一方更愿意使用伏击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特别是在宋襄公坚持这种“君子”的战法,被楚人打得满地找牙之后(泓水之战,公元前638年),军事家们就更加坚定了以结果为导向的战术了。在其后不久秦晋之间所发生的那场著名的“崤之战”(公元前627年)就验证了这一点。 虽然“崤之战”的地缘背景非常值得探究,并且还进入了中学课文,但今天它还不是我们的重点。不过有另一篇彪炳“中学课文”的战役会进入我们的视线,那就是以“曹刿论战”而闻名于世的“长勺之战”。
长勺之战实际上还是齐国那场君位之争的延续,在齐国的领土战胜了鲁国人,固然能够让齐桓公(公子小白)就此稳定自己的地位,但鲁国和公子纠的存在,仍然是一个现实的威胁。相比于鲁国来说,公子纠倒不会成为重点,因为他已经失去了最好的机会。在形势尚水明朗之时,鲁国人尚不能捧他上位,现在齐桓公在干时取得的胜利更是让国内那些还在犹豫的贵族们倒向了小白一方。
而鲁国人如果留下了公子纠只会惹火上身,因此在齐国的压力之下,鲁国人主动清除了这颗过气的棋子。只是在国与国之间的博弈当中,很多人和事件只是一个诱因罢了,或者说起得只是一个导火索的作用。对于齐桓公来说,无论公子纠死没死,他都需要以鲁国为目标,主动发起一场战争以确立齐国的大国地位。
关于“长勺之战”的发生地点有两个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是在莱芜的东北部,也就是鲁国人选择了在齐国人刚刚走出山谷之后,便在他们所能看到的第一片开阔地就与鲁国人相遇了;还有一种说法是在曲阜的北侧。
就这两种说法而言,我更相信前者。因为齐国的这次远征其实并不是一次突袭,鲁国人在杀掉公子纠之后就已经知道了,齐桓公是决不会善罢甘休的,因此战争的准备一早也就在进行之中了。就鲁国的实力而言,大部分人都认为无法抵御齐国的戟,而曹刿也就是在那个时候自告奋勇指挥这场战役的。


公子白是什么人物?在哪本书上出现过?
身高1。65M,体重65KG(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为此很苦恼),肌肉发达,但不爱运动,除力量素质外,其他身体素质不值一提。公子白的穿着:秋冬季多为深色调的正装(西服、正式夹克等)并配相应的背包、夹包,春夏季只在颜色和袖口上有所变化,基于职业需要公子白很少穿休闲、运动系列的服装,但可以肯定...

白氏家族起源哪里和白居易有关系吗?
白氏家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多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点,与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有一定的关联,但并非直接源自同一血脉。白居易的姓氏“白”是从他的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而他的祖先则可能源自以下几个主要的根源之一:1. 源自嬴姓:秦武公的公子白未能继位,其同母弟德公夺取了君位。公子白居住的平阳(今...

秦将白起的父亲叫什么名字??
白起,又名公孙起。是芈氏族人,姓白,名起。是秦武王嗣子公子白的后人。因为公子白没有继位,在公子白死后,他的后人边都是以白为氏。所以,在官方资料中,关于白起家族的介绍是鲜少有的。关于白起的父亲这一问题,也有很多人有所猜测。首先,有人说,白起是白亮的儿子。但是很快就有人否定,因为...

求公子白的小说葬心的网盘
你可以去“网盘搜”

一代名相管仲,为何会被俸为是娼妓的保护神?
齐襄公继任齐国君主之位后先是与鲁恒公夫人发生不轨,后又将鲁恒公杀害,负责辅佐公子纠的管仲因此推测齐国即将陷入动乱。果不其然,两年多之后齐国大乱,而此时管仲早已偕同公子纠逃亡至鲁国。待齐国内乱进入尾声之后,管仲与公子纠便想重返齐国以夺取君主之位。有同样想法的还有公子白,且公子白还比公子...

白姓的由来?历史上出现过哪些白姓名人?
一、由来:白姓最早源自嬴姓。秦武公死后,公子白未能继立,武公的同母弟德公将君位从公子白手中夺走。武公居住的故地在秦国都城雍(今陕西凤翔)附近的平阳(今陕西歧山、噤县一带),德公把平阳封给了公子白。公子白死后,他的后人就以白为氏。二、名人 1、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

史记哪个人物 白起人物分析
白起号称“人屠”,战国四将之一(其他三人分别是王翦、廉颇、李牧)战国时期秦国名将。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 家世渊源 白起 白起(?—前257年),嬴姓白氏,名起,其先祖为秦国公族,故《战国策》中又称公孙起。郿(今陕西眉县)人。白起的先祖是秦武公的嗣子公子白。[2]秦武公死后,...

白氏家族起源哪里和白居易有关系吗?
同一个姓氏,不一定就是出自一个相同的根源。“同姓不同源”现象很普遍。“白”姓就有好几个根源。1、源自嬴姓。秦武公死后,公子白未能继立,武公的同母弟德公将君位从公子白手中夺走。武公居住的故地在秦国都城雍(今陕西凤翔)附近的平阳(今陕西岐山、噤县一带),德公把平阳封给了公子白...

鬼律师茅山道法师
被封印后期待有人帮助,而李问情则因亲情之劫成为灵鬼,后与公子白一起寻找父亲,他们的关系亲密且相互扶持。陈玄和清灵子则是公子白的师侄和师兄,各自拥有独特的修行和故事。公子白身边的这些人物,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神秘与挑战的江湖世界,他们的命运交织,共同推动着故事的进展。

百家姓里有没有人姓白?
白氏图腾释义 【释义】白的本义是透明、光亮,表示天色已亮,雪白世界。【起源】春秋时,秦国(都今陕西凤翔)上大夫蹇叔的两个儿子都是秦国的名将,小儿子名丙,字白乙,史称白乙丙。子孙以他的字为氏,即白氏。另有一支出自芈姓,系春秋时楚平王太子建之子白公胜的后代。白公胜姓芈,名胜,任...

青铜峡市13671046268: 历史故事,请大家帮我找找具体内容,我只知道大概的.大概意思:春秋战国时期,有两个公子逃亡. -
时购唐必: 公元前686年,齐国发生内乱,襄公被杀.逃亡在外的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设法回国,抢夺国君之位.公子纠的师傅管仲为确保公子纠登位,便在中途谋杀小白,一箭射中小白,但小白并没有死,而是速回齐国,顺利地登上国君之位.他就是...

青铜峡市13671046268: 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
时购唐必: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

青铜峡市13671046268: 齐桓公是哪个朝代的??? -
时购唐必: 齐桓公(公元前716—前643年),中国春秋时齐国国君(前685—前643年在位),姜姓,吕氏,名小白.僖公三子,襄公之弟.在位时期任用管仲改革,选贤任能,加强武备,发展生产.号召“尊王攘夷”,助燕败北戎,援救邢、卫,阻止狄族进攻中原,国力强盛.联合中原各国攻楚之盟国蔡,与楚在召陵(今河南郾城东北)会盟.又安定周朝王室内乱,多次会盟诸侯,成为中原霸主.桓公晚年昏庸,信用易牙、竖刁等小人,最终在内乱中饿死.

青铜峡市13671046268: 知道春秋争霸中第一位霸主齐桓公和战国七雄的名称 -
时购唐必: 1、齐桓公本名吕小白,别称齐桓公、公子小白.简介 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吕氏,名小白.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是齐僖公禄甫的三儿子,其母...

青铜峡市13671046268: 春秋时期,第一个争霸的是谁 -
时购唐必: 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是齐桓公,他是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前716年-前643年10月7日),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吕氏,名“小白”.齐桓公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是齐僖公禄甫的...

青铜峡市13671046268: 春秋时期的第一任霸主是谁 由谁来辅佐的的 -
时购唐必: 齐桓公,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吕氏,名小白,终年73岁.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是齐僖公禄甫的...

青铜峡市13671046268: 齐桓公称霸的是哪个朝代 -
时购唐必: 齐桓公(公元前716年-前643年10月7日),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齐氏,名小白,终年73岁.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是齐僖公禄甫的三儿子,其母为卫国人.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内乱后,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为齐桓公 .

青铜峡市13671046268: 以“尊王攘夷”为旗号,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是 -
时购唐必: 是齐桓公.齐桓公(前716年-前643年10月7日),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吕氏,名“小白”.齐桓公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是齐僖公禄甫的第三个也是最小的儿子,其母为卫国人....

青铜峡市13671046268: 春秋时期以霸主身份在丘葵会盟诸侯的是 -
时购唐必: 春秋时期以霸主身份在丘葵会盟诸侯的是齐桓公. 春秋时期,诸侯大国争霸,兼并战争频仍.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参加会盟的有齐、鲁、宋、卫、郑、许、曹等国的国君,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对齐桓公极力表彰.这是齐...

青铜峡市13671046268: 历史上对齐桓公等五国君主的合称
时购唐必: 一、历史上对齐桓公等五人的合称是“春秋五霸”. 二、对于“五霸”,《史记》的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和宋襄公;而《荀子·王霸》则认为五霸应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中学历史教科书兼...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