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后期,大唐朝廷和叛军到底是怎么了?

作者&投稿:董殃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安史之乱”,假如单纯按照其字面意来理解的话,可以简单的划分为由安禄山为首的阶段和史思明为首的两个阶段,不过,从纯粹的军事角度来看,则可以划分为五个明显的阶段:


第一阶段:755年12月至756年6月,叛军获得了最初阶段的胜利,最后受阻于潼关天险,同时后方基地河北等多地陷入勤王军的攻击;

第二阶段:756年7月至757年11月,叛军攻克潼关,占领长安,控制的区域和兵力达到鼎盛阶段;

第三阶段:757年11月至759年4月,唐军收复京师长安,叛乱陷入谷底,接近平息;

第四阶段:759年4月至762年10月,叛军重新崛起并和唐军陷入了长期对峙;

第五阶段:762年1月至763年1月,唐军发动全线进攻,最终获得胜利,叛乱平息。

叛乱前期,朝廷在军事上犯下了严重但并非致命的错误,导致潼关失守和京师陷落,但等到唐军收复长安之后,也就是上文所列的第三阶段,叛军和唐军实际上都陷入严重的内讧和战略上混乱,纯粹是在比烂。


先看看叛军方面。

一,内部分裂。757年初,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刺杀并取而代之,随即引起安禄山的好友兼副手,留守在河北老巢的史思明的严重不满,进而演变成对立,叛军由此实际上分裂成两个独立的集团。

二,内讧。761年春,刚刚率领叛军在洛阳附近击败优势唐军的史思明,被部将和儿子史朝义合伙谋杀掉,叛军的高级将领开始人人自危,团体目标从推翻大唐演变成保住个人性命和权势地位,获胜变成了枉然。

再来看看朝廷方面。

一,没有稳住史思明。

758年初,史思明向朝廷投降,唐肃宗立即封了史思明为归义王,还兼范阳节度使,其七个儿子都被授予显赫官位。而史思明受了册封之后,马上斩了安守忠和李立节两人,以表明自己对朝廷的诚意。在当时安庆绪依然据守相州的情况下,正确的策略是稳住史思明,而不是迫不及待的想解决他,结果操之过急,激起了他的再次叛乱。


二,相州大战中没有处理好指挥权问题。

唐军将安庆绪所率领的叛军包围在相州,没有分兵去把河北收复被叛军占领的广大区域,而是进行旷日持久的包围战,结果在史思明再次叛乱之后,被内外夹击。等到两军决战之时,唐军的指挥权竟然分散在九个节度使手中,没有任命一位统帅,结果被叛军以弱胜强,轻松获胜。

“安史之乱”被平息之后,叛军犯下的错误已经随之烟消云散,但朝廷的失误却影响深远:1,被朝廷招降的叛军将领始终怀有疑惧,从而不放过任何扩充实力的机会以求自保;2,节度使军队在联合作战中的指挥权问题,始终悬而未决。




安史之乱后唐朝还延续了100多年?
在唐代历史研究领域,唐太宗自唐玄宗的盛世,以及被视作李唐历史转折点的安史之乱,无疑是得到最多关注的。后人把目光主要放在了这一时段,而非中后期。后人之后的后人更是如此。因而在我们对李唐前期的不断重视下,李唐中后期就逐渐被"忽视",以致最终被以"式微"而匆匆概括。 因而"安史之乱彻底毁了李唐",这还真不...

安史之乱平叛之后唐朝出现什么局面?
但是,根据历史学家张国刚研究藩镇的专著《唐代藩镇研究》,唐朝后半段的大部分时期里,绝大部分藩镇不割据,只有河朔等极个别藩镇割据;即使割据藩镇也在一定程度上施行唐朝的政策法令,“须借朝廷官爵威命以安军情”,而且割据藩镇也曾解除割据。唐末黄巢之乱时,才出现普遍的藩镇割据。 三、剥削加重 书本《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后,唐朝是如何浑浑噩噩地渡过后期150年的?
另外,唐朝的边患也更加严重。从唐高宗后期开始,吐蕃强盛、突厥复兴,唐朝的疆域就迅速萎缩。唐玄宗时期,凭借北方8大军镇来应对游牧民族南下,但却酝酿了更大的危机。安史之乱中,吐蕃乘机攻陷了河西走廊,唐朝和西域的联系中断了。此时的西域虽然有两大节度使坚守,但他们本身就是藩镇,难以听从号令。76...

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什么没有灭亡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但是唐朝并没有因此走向灭亡,这是因为,唐朝在前期的统治中,已经奠定了良好的政治、经济、军事基础,虽然说安史之乱给唐朝的统治带来了很大的打击,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单凭一个小小的安禄山,是无法和偌大的唐朝政权对抗的,所以安禄山虽然给唐朝政权一个沉重...

唐朝是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安史之乱指的是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的叛乱,这场动乱几乎摧毁了李唐政权,给社会、经济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安史之乱成为唐代历史的转折点,乱后的唐朝由鼎盛进入了衰落阶段,并最终走向了灭亡。二、唐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中央集权的虚弱,这点主要体现在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1、藩镇割据。唐朝后期,由于藩镇...

安史之乱后,唐朝太监到底有多嚣张呢?
一、嚣张宦官 要问宦官哪家强,中晚唐来瞧一瞧。据史料记载,唐代后期的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八代帝王,除敬宗外全部是宦官所立,宦官的势力之大,由此可见一斑。这些被宦官拥立的皇帝,生活才真叫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文宗时期,那位“杀二王、一妃、四宰相”的...

安史之乱最后是如何结束的,唐朝的军队发挥了什么作用?
二、军心不稳他们两人合作发起了安史之乱,但是到最后却由于他们之间不合而导致他们的军心混乱。在这当中,唐朝军队其实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后期来说,安史之乱的胜利主要是由于许多内部因素。但其实唐朝的军队一直都是作为一个基础,因为一旦发生战争,军队都是必需品,而在这个时候,虽然说在后期...

安史之乱对于唐朝,为何打击如此之大?
统治者贪图享乐李隆基是一个功过都很突出的帝王,在他起初登上帝位的时候,崇尚节俭,励精图治,重用贤臣,整顿吏治,开创了盛世,但是他后期却贪图享乐,日益奢华,不理朝政,也不再重用贤臣,反而亲信小人,政治十分腐败,造成安史之乱的爆发,唐王朝开始衰败。地方藩镇实力过强唐朝后期,地方势力开始...

“安史之乱”都已经平定了,为啥唐朝还是快速衰落了?并且一蹶不振?_百...
俗话说得好,饱暖思淫欲,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渐渐开始奢侈享乐,虽然在李林甫,杨国中担任宰相石阡,朝政大权还是把握在自己手中,但此时的他已经无心国家大事只求奢侈享乐。总结:“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节点,但“安史之乱”绝对不是唐朝衰落的最主要原因。可以说即使没有“安史之乱”的影响,...

安史之乱后唐朝皇帝大权旁落了吗
对地方上的掌控是有一定的下降,但并不是所谓大权旁落。藩镇在安史之乱结束后还是基本比较老实的,不听话的大多数都是原来安禄山和史思明的旧部,集中在河北。 唐朝皇权在安史之乱结束后大概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代宗,德宗期间,河北,淮西一带的藩镇基本成为割据事态,特别是淮西的李希烈,河北的朱泚...

镇康县19885272203: 安史之乱,叛军占领长安之后,为什么不继续追杀唐玄宗等皇室呢?? -
屠哪消痔: 首先,对于安禄山等叛军,之所以没有追击唐玄宗李隆基,主要原因就是此时的叛军已经强弩之末了.根据《唐代军事史》的记载,唐玄宗天宝年间,整个唐朝的军队数量在57万左右.其中,安禄山所领3镇的兵力总共约为18万人. 虽然18万人...

镇康县19885272203: 安史之乱最后是怎么平定的? -
屠哪消痔: 安史之乱的平定: 上元二年(761年)三月,叛军内讧,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内部离心,屡为唐军所败.宝应元年(762年)十月,唐代宗继位,并借维回纥兵收复洛阳,史朝义奔莫州(今河北任丘北).仆固怀恩率朔方军追击史朝义. 宝应二年(763年)春天,田承嗣献莫州投降,送史朝义母亲及妻子于唐军.史朝义率五千骑逃往范阳,史朝义部下李怀仙献范阳投降.史朝义无路可走,于林中自缢死,历时七年又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结束. 唐廷任命田承嗣为魏博(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节度使,李怀仙为卢龙(今河北北部)节度使,李宝臣为成德(今河北中部)节度使,薛嵩为相卫节度使,此后唐朝进入藩镇割据的局面.

镇康县19885272203: 唐朝为什么实行藩镇制度 -
屠哪消痔: 1、刚开始主要是为了解决边军的后勤补给“运输成本”.古代交通设施原始,远距离运输效率极其低下,成本极高.玄宗时期,在北方、西方大量驻兵.为了解决他们后勤补给,开始同意由边镇将领掌握驻地的财政,以就近补给.将领取得了...

镇康县19885272203: 安史之乱对门阀影响? -
屠哪消痔: 安史之乱对当时造成了多大的影响,为何后来还支撑了上百年历史上安史之乱中安禄山史思明本身军力达不到破国的程度,前期瞎指挥送掉的军队大唐能补充的及,天宝年间人口、经济、军事都完全能够支撑唐王朝打下去,什么时候唐顶不住叛...

镇康县19885272203: 为何安史之乱后,唐朝衰落了? -
屠哪消痔: 首先,战争是很残酷的,它破话了唐朝前期积累下来的物质基础,也直接导致了土地的荒芜、人口的锐减,生产能力的下降.这些对唐朝的经济影响是很大的. 安史之乱导长安失陷,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安禄山指挥叛军主力进攻洛阳、潼关,...

镇康县19885272203: 安史之乱后唐朝皇帝大权旁落了吗?
屠哪消痔: 是的,安史之乱之后,唐朝的中央集权迅速衰弱,因为在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唐朝的中央力量被大大削弱,另一方面,地方节度使的军事力量却在增强,唐朝政府不得不依靠节度使来剿灭叛军,使节度使的权利越来越大,在安史之乱结束后,唐朝由盛转衰,也没有力量和经历来加强中央力量,直到唐朝被藩镇灭亡.

镇康县19885272203: 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哪次事件?
屠哪消痔: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安史之乱是755年至763年发生在唐朝的一次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央集权的反叛.因叛乱是由安禄山和史思...

镇康县19885272203: 唐朝后期,为什么会像汉朝一样出现军阀(藩镇)割据局面? -
屠哪消痔: 唐代安史之乱后出现的中央集权削弱、藩镇强大、互相争战的局面.当时节度使独揽一方军政财权,其职位由子弟或部将承袭,不受中央政令管辖.至9世纪初,全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