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氏之墟文言文答案

作者&投稿:蒸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文言文《郭氏之墟》原文及翻译

原文:昔齐桓公出,见一故墟而问之。或对曰:“郭氏之墟也。”复问:“郭氏曷为墟?”曰:“善善而恶恶焉。”桓公曰:“善善恶恶所以为存,而反为墟,何也?”曰:“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彼善人知其贵己而不用,则怨之;恶人见其贱己而不好,则仇之。夫与善人为怨、恶人为仇,欲毋亡得乎?”

译文:齐桓公外出见到一地的丘墟变问这是原是谁家?回答说是郭氏的丘墟,又问郭氏为什么会变成丘墟?回答说:那是因为他对好人友好,对坏人憎恶,齐桓公说:对好人友好,对坏人憎恶,应该是存在下去的原因,(现在)却变成了丘墟,这是为什么呢?回答说:对好人不去任用,而又不远离坏人,那些好人知道他看重自己却不任用自己,就会怨恨他。那些坏人因为他知道他们秉性不好而不喜欢他们,就会仇恨他,你让好人怨恨你让坏人仇恨你,又怎么能不灭亡呢?

2. 郭氏之墟的译文

首齐桓公出,见一故墟(荒废的城址)而问之。

或(有人)对曰:“郭氏(姓郭的家族)之墟也。”复(又)问:“郭氏曷为(为什么。

曷,何)墟?”曰:“善善(尊重好人)而恶恶(讨厌环人)焉(的缘故)。”桓公曰:“善善恶恶乃(是)所以为存(生存,保存),而(却)反为墟,何也?”曰:“善善而不能用(任用),恶恶而不能去(铲除)。

彼(那些)善人知其贵(看重)已而不用,则怨之;恶人见其贱(轻视)己而不好(爱),则仇(恨)之。夫(发语词)与(跟)善人为怨、恶人为仇,欲毋(不)亡得乎(可能吗)?” (选自桓谭《新论》)。

3. 解释古文

原文:昔齐桓公出,见一故墟而问之。

或对曰:“郭氏之墟也。”复问:“郭氏曷为墟?”曰:“善善而恶恶焉。”

桓公曰:“善善恶恶所以为存,而反为墟,何也?”曰:“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彼善人知其贵己而不用,则怨之;恶人见其贱己而不好,则仇之。

夫与善人为怨、恶人为仇,欲毋亡得乎?” 译文:齐桓公外出见到一地的丘墟变问这是原是谁家?回答说是郭氏的丘墟,又问郭氏为什么会变成丘墟?回答说:那是因为他对好人友好,对坏人憎恶,齐桓公说:对好人友好,对坏人憎恶,应该是存在下去的原因,(现在)却变成了丘墟,这是为什么呢?回答说:对好人不去任用,而又不远离坏人,那些好人知道他看重自己却不任用自己,就会怨恨他。那些坏人因为他知道他们秉性不好而不喜欢他们,就会仇恨他,你让好人怨恨你让坏人仇恨你,又怎么能不灭亡呢?。

4. 帮忙翻译个文言文.

弈秋(2),通国(3)之(4)善弈者也。使(6)弈秋诲(7)二人弈,其(8)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9);一人虽(10)听之(11),一心以为有鸿鹄(12)将至,思援(13)弓缴(14)而射之。虽与之(15)俱(16)学,弗若(17)之矣。为(18)是其(20)智弗若与(20)?曰(22):非(23)然(24)也。

(1)弈:下棋。

(2)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3)通国:全国。

(4)之:的。

(5)善:善于,擅长。

(6)使:让。

(7)诲:教导。

(8)其:其中。

(9)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10)虽:虽然。

(11)之:指弈秋的教导。

(12)鸿鹄:天鹅。

(13)援:引,拉。

(14)缴:本课指有丝绳的箭。

(15)之:他,指前一个人。

(16)俱:一起。

(17)弗若:不如。

(18)矣:了。

(19)为:谓,说。

(20)其:他,指后一个人。

(21)与:吗。

(22)曰:说。

(23)非:不是。

(24)然:这样。

《学弈》参考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5. 文言文 帮忙翻译翻译

魏掞之在家中生活,重视丧祭和礼法。他有一个客居南方的叔父,不远千里迎接奉养,死后按亲生父母的礼节送葬。每当遇到荒年,他就熬粥给饥民吃。请求把官米借给百姓,到了冬季再收取储存进仓库。部使者向来敬重魏掞之,拿出一千多斛米借给他,他年年都收发谷米,百姓依靠这得到救助,渡过难关。

附译文:

魏掞之,字子实,建州建阳人。从小就志向远大。他拜胡宪为师,与朱熹交往。以举人身份参加礼部考试,没有考中。魏掞之曾经客居在衢州太守章杰那里。赵鼎因贬谪死去,他的儿子赵汾扶持灵柩经过衢地。章杰一向就怨恨赵鼎,又为了迎合秦桧的意愿,就派遣翁蒙之带领士兵出其不意地夺取赵鼎平时同老朋友的往来书信。翁蒙之提前派人告诉赵汾,让他焚烧了这些信件,等到翁蒙之到后一无所获。章杰大怒,就治翁蒙之的罪,把赵汾拘捕在兵营,并且把这件事汇报给秦桧。魏掞之就写信斥责章杰,作揖后径自回到家中。建造房舍用以读书,书房匾额为‚艮斋‛,从这以后,人们都称他为艮斋先生。

乾道年间,朝廷下诏各地举荐遗落民间的贤能之士。建州刺史芮烨上表称赞他的德行,朝廷特地下诏征召他,魏掞之坚决拒绝。当时的宰相陈俊卿,是福建人,向来了解魏掞之,竭力邀请他。魏掞之就凭平民的身份进入朝廷谨见皇上,尽力上言国家的当务之急,要意是劝勉皇上把修养德行、修正民心、培养士人节操作为复兴国家的根本。皇上赞许并采纳了他的建议,赐给同进士出身,让他担任太学录。

在他以前,学官都重视虚名,自高自大,不与学生接近。魏掞之任职以后,每天都亲自教授课程,对他们加以教诲,还增修学舍,学生都受到感动激励。魏掞之请求废止王安石父子的从祀资格,追加程颢、程颐爵位,并把他们列入从祀之中,这一请求没有得到回复。他又进言说‚太学的教育,应首先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行和经学知识,其次是让学生学习治理国家的知识。现在国家却专以空谈选人‛,又没有得到答复。于是他就请求离开朝廷。魏掞之反复上疏进谏,并称病闭门不出,同时给陈俊卿写信,责备他不能纠正制止这种歪风邪气,语气非常急迫。于是他又以迎养父母为借口请归故里,走了几天后,被罢为台州教授。魏掞之在朝廷任职不到半年,回到乡里后,感慨叹息说:‚皇上的恩德如此深厚,可是我的学识却不能够感动皇上。‛于是就天天生活在艮斋,整理往昔的典籍,来寻求自己还未曾涉猎的知识。

魏掞之在家中生活,重视丧祭和礼法。他有一个客居南方的叔父,不远千里迎接奉养,死后按亲生父母的礼节送葬。每当遇到荒年,他就熬粥给饥民吃。请求把官米借给百姓,到了冬季再收取储存进仓库。部使者向来敬重魏掞之,拿出一千多斛米借给他,他年年都收发谷米,百姓依靠这得到救助,渡过难关。

魏掞之与他人交往时,善于表扬他人优点,补救他人不足。对于按礼节来拜访的后生,只要他有一点长处,一定加以提拔举荐,从而成全他。以至有人诋毁他追求好的名声,他就局促不安地说:‚假使人们都回避这种嫌疑,做善事的途径就会因此而断绝。‛病重后,母亲去探望他,他不戴好头巾就不会见母亲。写信让朱熹来,把后事托付给他后与他诀别。去世时,五十八岁。 后来,皇上考虑到他正直诚信,要征召起用他,大臣说他已经去逝,就追赠他直秘阁一职。

6. 郭氏和虢国之亡 原文

按照《公羊传》的说法:“虢谓之郭,声之转也。”古代郭和虢是可以通用的。但“郭氏之墟”的郭,和虢国却是不同两个诸侯国。西汉刘向的《新序》说:“昔者,齐桓公出游于野,见亡国故城郭氏之墟。问于野人曰:‘是为何墟?’野人曰:‘是为郭氏之墟。’”《元和姓纂》所说:“周文王季弟虢叔,受封于虢,或曰郭公。”这个郭公的虢国,则晚于郭氏之国。颜师古在注史游的《急救篇》时说:“齐有郭氏之墟,盖古国,齐灭之。”虢国,则是后来被晋文公灭掉的。

有趣的是,齐桓公对自己国家的历史并不清楚,所以他还接下去问那个“野人”说:郭氏之城怎么会变成废墟的?回答是:郭氏统治者喜欢善良有能力的人而讨厌恶人。这就让齐桓公迷惑了,这不是很好吗?怎么反而使国家败落了呢?那人的解释是:虽然喜欢善良的能人,却不能采用亲近他们,采用他们的意见;讨厌恶人,却不能远离他们。所以最后给国家带来了灾难。于是齐桓公回去把这件事告诉了管仲,管仲就问他:“其人为谁?”齐桓公说:“不知也。”管仲就问他:你这样做,不是和郭氏一样吗?于是齐桓公把那人找来,给予了他奖励。

被晋文公所灭的虢国的国君就更糟糕了,贾谊在《新书》中,总结虢国的灭亡的主要原因是:虢国国君骄恣自伐。说他:“谄谀亲贵,谏臣诛逐,政治糗乱,国人不服。”晋国的军队打来时,虢国人当然就不愿意卖命了。弃城而逃的虢君口渴了,车夫给了他清酒;饿了,车夫给他好吃的。虢君不禁高兴起来,问道:到了这种地步,怎么还有这么多吃喝的?车夫说:“储之久矣。”这就不免又让他觉得奇怪了,问道:“何故储之?”回答是:“为君出亡而道饥渴也。”难道事先就知道会如此下场吗?那么:“知之何以不谏? ”于是车夫讲了实话:“君好谄谀而恶至言,臣愿谏,恐先虢亡。”早说了,恐怕早就没命了!但他至此还不觉悟,还要对车夫“作色而怒”!车夫见势不妙,立即改口帮他分析说:“君之所以亡者,以大贤也。”既然大贤,怎么反而亡了国呢?车夫继续说:“天下之君皆不肖,夫疾君。君子独贤也,故亡。”这才让他又高兴起来,还感叹道:“嗟乎!贤固若是苦耶?”可怜他死到临头,还要听谄谀之言,最后落得了一个“遂饿死,为禽兽食”的结果。

而作为胜利者的晋文公,也在思考虢国亡国的原因,一天,他在虢国故地问一个老人:“虢之为虢久矣,子处此故矣,虢亡其有说乎?”回答是:虢君既无决断,又不能用人,这就是他亡国的原因。

晋文公回去时,把这事告诉了遇到的大夫赵衰,和管仲一样,赵衰问他:“今其人安在?”晋文公说:“吾不与之来也。”赵衰说:“古之君子,听其言而用其人,今之君子,听其言而弃其身,哀哉!晋国之忧也。”于是,晋文公也找到那个老人,给了他奖励。而齐桓公和晋文公都因为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后来都成了春秋五霸之一。

到了东汉时,桓谭的《新论》中,对郭氏亡于“善善而恶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说:“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的结果是:“彼善人知其贵己而不用,则怨之;恶人见其贱己而不好,则仇之。夫与善人为怨、恶人为仇,欲毋亡得乎?”虽然看重善人,却敬而远之,不让他们发挥作用,自然不是隐退就是跑到别处去了,他们看到政治成了几个恶棍在一起做的游戏,当然不愿意参与其间;恶人知道自己终究是被鄙视的,他们深知:自己只不过是一时得到了做坏事的许可,那么还有什么顾忌?

曹操就说过:“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以为即便是恶人,只要在某一方面有长处就行。而那些本来不可能有资格担当重任的人,一旦有了权力,自然是小人得志无所不用其极了。然而,他们的无原则,无所顾忌,虽然看似可以像奴才那样易于使唤、利用,但最终的失控却也是难以避免的。因为这是一笔需要不断追加投入的交易,最后总是超出了最保守的预算。




郭氏之墟文言文答案
原文:昔齐桓公出,见一故墟而问之。或对曰:“郭氏之墟也。”复问:“郭氏曷为墟?”曰:“善善而恶恶焉。”桓公曰:“善善恶恶所以为存,而反为墟,何也?”曰:“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彼善人知其贵己而不用,则怨之;恶人见其贱己而不好,则仇之。夫与善人为怨、恶人为仇,欲毋亡得乎?” 译文...

文言文郭氏之墟的主旨是什么
文言文《郭氏之墟》的主旨是:认识和处理问题不要过于极端。说的好,不如做的好。最大、最可恶的错误是明知故犯。尊重好人就要任用,厌恶坏人就得防止其行恶,否则就会反受其害。作品出处:《新论》。作者:刘向编撰。作品别名:《善善恶恶而亡》。

郭舍人文言文
原文:昔齐桓公出,见一故墟而问之。或对曰:“郭氏之墟也。”复问:“郭氏曷为墟?”曰:“善善而恶恶焉。”桓公曰:“善善恶恶所以为存,而反为墟,何也?”曰:“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彼善人知其贵己而不用,则怨之;恶人见其贱己而不好,则仇之。夫与善人为怨、恶人为仇,欲毋亡得乎?” 译文...

郭氏之墟文言文翻译
回答说:那是因为他对好人友好,对坏人憎恶,齐桓公说:对好人友好,对坏人憎恶,应该是存在下去的原因,(现在)却变成了丘墟,这是为什么呢?回答说:对好人不去任用,而又不远离坏人,那些好人知道他看重自己却不任用自己,就会怨恨他。那些坏人因为他知道他们秉性不好而不喜欢他们,就会仇恨他,你让...

在线求指导: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回答:1.B 2.B 3.C 4.(1)当年我常和中丞出城,拜访老朋友方思曾,他有时不在,我们一起靠着栅栏,常常等到黄昏,才遗憾失意地回去。   (2)中丞从小的时候骑着马入城,来往扫墓和过年的时候到郊外嬉戏游玩所经过的道路,都还可以一一指山。   (3)从古至今的人臣的子孙中,年少丧父却能白强不...

郭氏家训文言文
4. 文言文《郭氏之墟》原文及翻译 原文:昔齐桓公出,见一故墟而问之。或对曰:“郭氏之墟也。”复问:“郭氏曷为墟?”曰:“善善而恶恶焉。”桓公曰:“善善恶恶所以为存,而反为墟,何也?”曰:“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彼善人知其贵己而不用,则怨之;恶人见其贱己而不好,则仇之。夫与善人为...

郭贽文言文
1. 文言文翻译 宋史列传第四十六里的王嗣宗传 急求 【原句】 1、州境有卧龙王庙,每穷冬,阖境致祭,值风雪寒甚,老幼踣于道,嗣宗亟毁之。 2、(为中丞日,)尝忿宋白、郭贽、邢昺七十不请老,屡请真宗敕其休致,又遣亲属讽激之。 【译文】 1、并州境内有一座卧龙王庙,每当深冬时节,全境参加祭祀,正值风雪交...

郭伋小传文言文
10. 文言文《郭氏之墟》原文及翻译 原文:昔齐桓公出,见一故墟而问之。或对曰:“郭氏之墟也。”复问:“郭氏曷为墟?”曰:“善善而恶恶焉。”桓公曰:“善善恶恶所以为存,而反为墟,何也?”曰:“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彼善人知其贵己而不用,则怨之;恶人见其贱己而不好,则仇之。夫与善人为...

文言文郭氏之墟的主旨是什么?
认识和处理问题不要过于极端。说的好,不如做的好.最大最可恶的错误是明知故犯。

文言文求答案。
从不穿有两层华丽的衣服,对贤人彬彬有礼,能委屈求全,招待宾客热情城恳,能救济穷人,悼慰死者,与百姓共同劳作。越王想让范蠡管理国家政务,范蠡回答说:“用兵打仗之事,种不如我;镇定安抚国家,让百姓亲近归附,我不如种。”于是把国家政务委托给大夫种,让范蠡和大夫柘稽求和,到吴国作人质。...

富拉尔基区17143312877: 郭氏之墟 - 搜狗百科
霜空金嗓: 齐桓公外出见到一地的丘墟变问这是原是谁家?回答说是郭氏的丘墟,又问郭氏为什么会变成丘墟?回答说:那是因为他对好人友好,对坏人憎恶,齐桓公说:对好人友好,对坏人憎恶,应该是存在下去的原因,(现在)却变成了丘墟,这是为什么呢?回答说:对好人不去任用,而又不远离坏人,那些好人知道他看重自己却不任用自己,就会怨恨他.那些坏人因为他知道他们秉性不好而不喜欢他们,就会仇恨他,你让好人怨恨你让坏人仇恨你,又怎么能不灭亡呢?

富拉尔基区17143312877: 文言文《郭氏之墟》原文及翻译 -
霜空金嗓: 原文:昔齐桓公出,见一故墟而问之.或对曰:“郭氏之墟也.”复问:“郭氏曷为墟?”曰:“善善而恶恶焉.”桓公曰:“善善恶恶所以为存,而反为墟,何也?”曰:“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彼善人知其贵己而不用,则怨之;...

富拉尔基区17143312877: 郭氏之墟的译文 -
霜空金嗓: 首齐桓公出,见一故墟(荒废的城址)而问之.或(有人)对曰:“郭氏(姓郭的家族)之墟也.”复(又)问:“郭氏曷为(为什么.曷,何)墟?”曰:“善善(尊重好人)而恶恶(讨厌环人)焉(的缘故).”桓公曰:“善善恶恶乃(是)所以为存(生存,保存),而(却)反为墟,何也?”曰:“善善而不能用(任用),恶恶而不能去(铲除).彼(那些)善人知其贵(看重)已而不用,则怨之;恶人见其贱(轻视)己而不好(爱),则仇(恨)之.夫(发语词)与(跟)善人为怨、恶人为仇,欲毋(不)亡得乎(可能吗)?” (选自桓谭《新论》)

富拉尔基区17143312877: 求郭氏之墟的翻译 -
霜空金嗓: 曾经齐桓公外出,看见一个从前荒废的城址,就问别人这是谁的城址.有人回答说:“这是郭氏的城址.”齐桓公又问:“郭氏的家为什么成为荒废的城址?”有人说:“因为他尊重好人,厌恶恶人啊.”齐桓公说:“尊重好人,厌恶恶人才会保存城址,却反而成了荒废城址,为什么呢?”有人说:“因为他尊重好人却不能任用他们,厌恶恶人又不能让他们离开.那些好人知道他看重自己却不任用自己,就埋怨他;恶人看见他看轻并且不喜欢自己,就仇视他.他跟好人结下怨恨,与恶人结下仇恨,还想要不灭亡吗?” 齐桓公返回后,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管仲,管仲说:“那个人是谁?”齐桓公说:“不知道啊.”管仲说:“你也是一个郭氏啊!”于是齐桓公找来了那个农民而上赏赐了他.

富拉尔基区17143312877: 请问善善而恶恶出自哪里?麻烦大家了超急 -
霜空金嗓:[答案] 出自古文 原文:郭氏之墟(你可以上百科搜一下 郭氏之墟)原文:昔者,齐桓公出游于野,见亡国故城郭氏之墟.问与野人曰:“是为何墟?”野人曰:“是为郭氏之墟也.”复问:“郭氏曷为墟?”曰:“善善而恶恶焉.”桓公曰...

富拉尔基区17143312877: 《郭氏之墟》中 管仲说齐恒公为'亦一郭氏也'原因 -
霜空金嗓:[答案] 昔①者,齐桓公出游于野,见亡②国故城郭氏之墟.问于野人曰:“是为何墟③?”野人曰:“是为郭氏之墟也.”桓公曰:“郭氏者曷为④墟?”野人曰:“郭氏者善善而恶恶⑤.”桓公曰:“善善而恶恶,人之善行也,其所以为...

富拉尔基区17143312877: 古文翻译(要正确的,网上那些版本不一样) 昔者齐桓公出游于野,见亡国故城郭氏之墟,问于野人曰:“是为何墟?”野人曰:“是为郭氏之墟.”桓公曰... -
霜空金嗓:[答案] 从前齐桓公出游到野外,见到已经亡国的郭氏故城废墟,向田野中的人问道:“这是什么废墟?”田野中的人说:“这是郭氏的废墟.”齐桓公说:“郭氏(的领地)为什么成了废墟?”田野中的人说:“郭氏推崇善举而厌恶恶行.”...

富拉尔基区17143312877: 郭氏之墟得出的历史教训是什么? -
霜空金嗓:[答案] 郭氏之墟 齐桓公出游途中,来到已经灭亡许久的郭氏都城的废墟.看到瓦砾残垣、杂草丛生的萧条景象,忍不住问当地百姓郭氏灭亡的原因.百姓们回答说:"郭氏由于喜爱善行善事.厌恶邪恶丑行而导致灭亡." 齐桓公不能理解这种...

富拉尔基区17143312877: 古文翻译(要正确的,网上那些版本不一样) -
霜空金嗓: 从前齐桓公出游到野外,见到已经亡国的郭氏故城废墟,向田野中的人问道:“这是什么废墟?”田野中的人说:“这是郭氏的废墟.”齐桓公说:“郭氏(的领地)为什么成了废墟?”田野中的人说:“郭氏推崇善举而厌恶恶行.”桓公说:“推崇善举而厌恶恶行,是人们的美好行为啊,它成为废墟,原因是什么呢?”田野中的人说:“推崇善举却不能施行,厌恶恶行却不能去除,因此成了废墟.”桓公回来,把这些告诉了管仲.管仲说:“那人是谁?”桓公说:“不知道啊.”管仲说:“大王也是一个郭氏呀.”于是桓公招来田野中的人赏赐了他.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