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中有哪些内容

作者&投稿:保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弟子规第一章: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需敬听
父母责 需顺承
译:父母叫唤我们时要立即回应,不要慢吞吞。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去做,不可偷懒。还要听从父母的教诲。父母若有责备,我们的态度要顺从,不可顶撞争辩。
东则温 夏则
晨则醒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译:古时候的孩子,冬天会为父母温被、夏天会将床铺扇凉,我们也要学习这种精神。早晚向父母问候、外出要说明去处、返家要告知。生活作息要有规律守秩序。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无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译:即使是小事,也不要自作主张。若自己任性决定,就失去为人子女的本分。不是自己的物品,也不要任意使用,如果随意私藏就是偷窃行为,会让父母伤心。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仅为去
身有伤 贻亲友
德有伤 贻亲羞
译:父母喜爱的食物,要尽心准备。父母讨厌的事情,我们要谨慎避免去做。好好爱惜自己的身心,以免父母担忧。德行要端正,否则会让父母感到失望、丢脸。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译:若父母很慈祥疼爱我们,要行孝并不困难。但如果父母不喜欢我们,我们却还能孝敬父母,没有任何埋怨,这才是难能可贵的贤良孝子。
亲有过 谏使更
怡无色 柔无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好泣随 挞无怨
译:父母有过失,要用温和的态度,婉转的语气私下劝解。若父母一时不接受,也要耐心再规劝,及时跪下来哭着劝进,甚至遭父母责打,内心也不能有任何怨言。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译:父母生病时,要细心调理汤药并随时服侍在侧。父母过世时,常以悲痛心情感怀父母的慈爱;生活朴素断绝美食。丧礼祭祀要诚心,宛如父母在世一样尽孝。

扩展资料:

康熙年间,统治阶层出于长久统治的目的,主动追求对传统思想文化的认同。包括崇文尊孔,提倡修读四书五经,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大修孔庙,春秋祭孔、宣谕以孔子儒教为立国之本。

1670年,根据儒学核心制定和颁发“圣谕”十六条,作为人们的思想准则和行为规范: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

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良善;戒匿匪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生命。

另外,康熙十二年的荐举山林隐逸、十六年开设明史馆、十七年的荐举博学鸿词,网罗名士,弘扬儒学。这些举措都促进了儒家的发展。《弟子规》正是在这种文学氛围下,写作而成的。其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个秀才。

他以《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当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贾存仁将其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参考资料:弟子规-百度百科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弟子规》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

《弟子规》的内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礼仪的精髓,容易理解,朗朗上口,因此许多小学将其作为道德修养的一门课程。其实《弟子规》不仅适合儿童,成年人学习也可以受益匪浅,其中体现着孝顺、与人为善、谦虚、诚信、博爱、自我修养等内容,与现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许多共同之处。

弟子规是圣人孔子的教诲,首先教育我们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是谨言慎行、信守承诺。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学好自己的思想道德之后,有多余精力,就应该多学多问。

弟子规的主要内容共八章:

第一章 《总叙》——教育之道。

第二章 《入则孝》——孝敬之道。

第三章 《出则弟》——兄弟之道。

第四章 《谨》——修身之道。

第五章 《信》——为人之道。

第六章 《泛爱众》——处世之道。

第七章 《亲仁》——择师之道。

第八章 《余力学文》——学习之道。


诸葛亮诫子书全文内容是什么?
《戒子规》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

《戒子规》 原文
小子修身,宁静致远,淡泊明志,言而有信。三省吾身,恭敬谦逊,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博学多闻,善待他人,诚实守信,修身立德。克己奉公,勤劳节俭,言行一致,躬身实践。解析:《戒子规》是孔子传授给儿子的一项内容广泛的道德教育准则,其中的核心思想是“仁”。孔子认为,“仁”是道德...

子规这个意象的特点?
子规鸟多为灰色或褐色,翼短而尾长,食毛虫,为益鸟。它常在暮春时节啼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与之相关的还有一段凄美的传说。自古洎今,子规已经成为文人士大夫表达情感的重要介质,在不同的笔触下,子规就代表着不同的思想内容。一、伤离别、思归乡 子规的叫声音似“不如归去”,客居他乡...

子规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一、子规象征凄凉、哀伤、离别、愁苦。子规凄苦、哀伤、离别、愁苦的象征意义主要源自于它的鸣叫,它那“惯作悲啼”的鸣叫,能使许多愁肠百结的人心酸肠断。唐代以后,子规鸟就被汉族称为“冤禽”、“悲鸟”、“怨鸟”,无数文人墨客为其吟咏诉冤。天长日久,杜鹃鸟被推上了“文化鸟”的宝座,定位...

古诗中“子规”的意象有哪些?
古诗中“子规”的意象:子规,杜鹃鸟的别名,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思念故国、故乡和亲人之情。也有比喻忠贞,誓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子规,是杜鹃鸟的别称。古代传说,它的前身是蜀国国王,名杜宇,号望帝,后来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悲啼不已。这可能...

杨花和子规有什么深意?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译文:在柳絮落完杜鹃鸟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相关内容解释:1、杨花 据《辞源》解释为“柳絮”。庾信《春赋》:“...

“萧萧暮雨子规啼”出现了“子规”,“子规”意象的含义有何不同
李煜《临江仙》中有:“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子规相传为失国的杜宇之魂所化,因而人们常借它表现亡国之悲。这里诗人已预感到亡国,内心悲痛惆怅万分,就借子规这个形象鲜明的意象来传达亡国之音。总之,古人以杜鹃意象为介质,表达诗人特定的思想内容,极大地丰富了古诗词的意蕴,也让我们欣赏到了一幅...

潇潇暮雨子规啼“潇潇”“子规”“啼”什么意思?
潇潇暮雨子规啼中,“潇潇”表示雨声细小绵密,“子规”指杜鹃鸟,“啼”即啼叫。接下来是对这三个重点内容的 1. “潇潇”:在这个语境下,用来形容雨声,表示雨下的细小而绵密,给人一种烟雨朦胧的感觉。2. “子规”:又称杜鹃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之一。它常常与思念、悲情联系在一起。子规...

望月子规的典故
其中既没有“哭”,也没有长城或者城墙、更无“城崩”、“投水”等情节。“哭”的情节早在《礼记·檀弓》记曾子提到“杞梁死焉,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刘向的《说苑·善说篇》加上“崩城”的内容:“昔华周、杞梁战而死,其妻悲之,向城而哭,隅为之崩,城为之厄。”接着刘向《...

8."杨花""子规"在诗中象征什么?诗人为什么要写"杨花落""子规啼
杨花:柳絮。子规:即杜鹃鸟,啼声哀婉凄切。写杨花落,子规啼的目的是:既写景又兼点时令。漂泊无定的杨花,伴随着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融情入景。出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全诗如下:杨花落尽子规啼...

蒸湘区13098501021: 《弟子规》的全部内容? -
柘陆超肽:[答案] 其实我是复制过来的,但是是全部的内容~~~~ 弟 子 规 【总 叙】 弟 子 规 圣 人 训 首 孝 悌 次 谨 信 泛 爱 众 而 亲 仁 有 余 力 则 学 文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清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

蒸湘区13098501021: 弟子规主要的内容是什么呀 -
柘陆超肽: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蒸湘区13098501021: 弟子规的内容有那些? -
柘陆超肽:[答案] 〈总 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

蒸湘区13098501021: 弟子规的内容 -
柘陆超肽: 弟子规 总 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 则 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

蒸湘区13098501021: 弟子规 - 里有什么内容 -
柘陆超肽:[答案] 弟子规全文 〈总 叙〉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

蒸湘区13098501021: 弟子规全部内容概括 -
柘陆超肽: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

蒸湘区13098501021: 《弟子规》中讲述的是哪些内容 -
柘陆超肽: 讲述的就是《弟子规》的内容.附上正体中文全文给你看看弟子规 作者 李毓秀总序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

蒸湘区13098501021: 《弟子规》主要讲的是什么啊 -
柘陆超肽:[答案]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字子潜,号采三,清代康熙时山西绛州人,生于清代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清初著名学...

蒸湘区13098501021: 弟子规的全部内容 -
柘陆超肽: 【总 序】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

蒸湘区13098501021: 《弟子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柘陆超肽: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山西绛州秀才李毓秀编著的,书的原名叫《训蒙文》.全书以《论 语•学而》开篇,列举了为人子弟其在家、外出、接人待物等应有的规范与礼仪.《弟子规》浅显 易懂,押韵顺口,内容符合封建伦理,尤其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引导,在当时极有影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