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感言集之75:用夏变夷

作者&投稿:佟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早起,高声朗诵《孟子.腾文公章句上下》,其中对于孟子批评陈良的弟子陈相陈辛兄弟二人的行为,觉得“吾闻用夏变夷者”颇有感触!自华夏文明诞生以来,就具有非常强大的吸引力与同化力。在以中原为载体的大地上,土地肥沃、耕种发达、物产丰富,在强大物质生产基础上,人们的思想活跃相互碰触交流,精神文明相当发达,出现伏羲悟八卦、仓颉造字、文王演《周易》、孔子著《春秋》,加上尧舜禹汤历代圣王延续下来的价值理念,汇聚成为一种华夏文明,这种文明比周边夷狄蛮戎要先进许多。人们站在广袤无边的中原大地,感觉仿佛就在宇宙、世界、地球、国家的中心,中原有一种强大能量希望用自己的文化去影响去改变周边落后部落民族的文化,自古以来,我们都以华夏文明为骄傲!相信唯有华夏文明可以影响同化周边的夷狄蛮戎原始落后的文明,所以孟子才说“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就是这个道理。

      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谓豪杰之士也。子之兄弟事之数十年,师死而遂倍之。昔者孔子没,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入揖于子贡,相向而哭,皆失声,然后归。子贡反,筑室于场,独居三年,然后归。他日,子夏、子张、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强曾子。曾子曰:‘不可。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今也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末闻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鲁颂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周公方且膺之,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

大意是:

      我只听说过用中原文明去改变蛮夷的,从没有听说过用蛮夷文化来改变中原的。陈良,是出生楚国的人,喜欢周公、孔子的学问之道,到北方的中原来学习。北方的学者没有人能够超越他,他真正称得上是一位豪杰。你们兄弟向他拜师数十年,老师刚死你们就背叛他了。过去孔子去世,弟子们服丧三年后,收拾行李将要各自回去,走进子贡住处行礼告别,相对痛哭,泣不成声,这才回去。子贡又回到墓地,在祭场上搭了间房子,独居三年,然后才回家。后来某一天,子夏、子张、子游以有若这个同门学长像孔子为由,要大家以侍奉孔夫子的礼节侍奉他,硬要曾子同意。曾子就说:“绝对不可以这样,我们的老师-孔子如同经江汉之水洗涤过,盛夏的太阳曝晒过一般,洁白明亮得无人可以比得上的了!’今天,那个说话难听得像伯劳鸟叫一样的南方蛮子许行,大肆攻击先王之道,你却背叛自己的老师去向他学习,你们这种德行这跟曾子真的相差太远了。我听说‘鸟儿从幽暗的山谷飞出来迁到高树上’的,没听说从高树迁下来飞进幽暗山谷的。《诗经鲁颂》上说:‘征讨戎狄,惩罚荆舒。’周公尚且要征讨楚国人,你却还向楚国人学习,也真是不善改变的了。”

个人看法:

      用夏变夷者,在目前世界文化相互融合的时代,在东西方文明相互交融的时代,我们发现东西方的文化的确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出现在如何思考问题?以及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上不一样。现在的华夏文明主要是儒释道为基础的文化与生活方式,西方文明主要以宗教为基础的文化与现代科学文化为主流的生活方式。华夏文明最近200年其实是受到现代西方科学文明的改造,中国近代亦出现全盘西化的浪潮,废除学堂与读经教育,传统儒家文化由主流文化逐渐边缘化,中国知识分子,如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得到普遍支持与认同,于是华夏文明在近代经历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社会从制度到各行各业都进行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最终马克思主义取代2500年的儒家道统,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取得绝对的主导地位,中国社会从过去的用夏变夷,逐渐让位于用夷变夏的过程。不过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随着中国崛起为世界第二代经济体,中华文化复兴呼声高起,孔子学院随之遍布全球各地,虽然也遭遇了一次曲折,但是也反应了华夏文明的第二次崛起的先声。

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之75:用夏变夷

2018-8-6于上海


《孟子》感言集之120:无为其所不为
      早起,高声朗诵《孟子.尽心章句上》,其中对于于孟子“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颇有感触!孟子的无为与老子《道德经》中的无为有区别吗?孟子所谈的无为更多的是基于社会规范与道德层面,所谓“无为其所不为”就是不干不该干的事,“无欲其所不欲”,就是不想你...

《孟子》感言集之112:见行可之仕
    所以讲: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一定要有道德底线与良知良心,不可以一味为了获得利益,什么事都去做,什么礼物都得拿!为官为商,关键看是否行驶正道,礼物的接受,就看是否有道,道行即受!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之112:见行可之仕 2018-9-13于上海    

《孟子》感言集之125:敢问不见诸侯
就像鲁缪公一样,你可以想办法与子思交朋友,希望取得他的支持,但是不能够像使唤下属一样的吆五喝六,一定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或者没有人才可以帮助你,因为那时能用的也就是奴才,使用不到是体制外的人才。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之125:敢问不见诸侯 2018-9-26于上海 ...

《孟子》感言集之57:生之谓性?
我们泯灭了良心,我们只有眼前赤裸裸的利益驱动,“上下交征利,则国危矣”。最后用宋普的一首诗结束:孟子·生之谓性 宋 · 陈普 理气虽然不可无,形而上下有精粗。概将动作名为性,天地同为牛马区。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之57:生之谓性?2018-7-20 于上海 ...

《孟子》感言集之135:工师得大木
结果就是身死国灭悲剧一场。君臣相遇自古为难,孔孟有如此高明的学问都这样,可想而知,自古以来信息不对称的悲剧就是这样:老板找不到好的人才,人才遇不到好的老板,这是一个无解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难题。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之135:工师得大木 2018-10-6于上海 ...

《孟子》感言集之106:先立乎其大者
而是要分析并且分类,哪些工作是唯一最重要,哪些工作次重要,进行排序,最后选择唯一最重要的工作去做,持续做唯一最重要的影响全局的工作,我们才会尽快达成目标,我们才能够获得更大的报酬!我们也能够事倍功半提升工作效率!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之106: 先立乎其大者 2018-9-6于上海 ...

《孟子》感言集之107:良能良知
怎么办?这个时候,必然就会由善变恶!      如何由恶变善?中途遇到某人某事,令他良心发现,令他焕然悔悟,那么他就会由恶变善,有的是宗教因素,有的是惩罚因素,有的是死到临头,有的是自我反思…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之107: 良能良知 2018-9-8于上海 ...

《孟子》感言集之158:君如彼何哉?
事实上最高明的办法就是以静制动,不管外部环境有何变化,我都如如不动,我都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坚持自己一以贯之的正确事情,唯有从自身内部做好,练好内功,不去为无法改变的事情去烦恼,这是最重要的。所以孟子强调“君如彼何哉?强为善而已矣。”余超林早读 《孟子》感言集之158:君如彼何哉?...

《孟子》感言集之63:圣贤清流-伯夷之风
“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岩穴之士,趋舍有时,若此类名湮灭而不称,悲夫。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之63:圣贤清流-伯夷之风 2018-7-26于上海 ...

《孟子》感言集之121:为民父母
整合社会资源,启用人才,带领民众解决温饱追求小康,并能够向前发展的领导能力。为官一任,如果只是高高在上,追求个人享受,那就会鱼肉百姓,这样就太可怕了,所以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来看:拥有一个好的道德高尚的父母官,才是老百姓的福气!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之121:为民父母 2018-9-22于上海 ...

含山县15739358666: 忽必烈是如何以夏变夷
公例塞兰: 用夏变夷,出自《孟子·滕文公上》,意思是以诸夏文化影响中原地区以外的僻远部族. 1260年5月5日忽必烈登基成为大蒙古国皇帝即蒙古帝国大汗.忽必烈登皇位后对于军事上的指挥已有重要的改变. 他以军事行动为政治上的手段,不像成...

含山县15739358666: “夷狄而华夏者,则华夏之;华夏而夷狄者,则夷狄之”出自哪里???什么意思??? -
公例塞兰: 出自《论语·八倄》——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这里的意思有两种相对的说法.一种说法是,落后的民族有君主,不如华夏没有君主统治便利. 另一种说法是,连夷狄(这里指的是楚、吴等国)都有贤明的君主,但是华夏却没有.按照二月河的理解,应该是第一种. 在北大中文系论坛上有讲到的

含山县15739358666: 恶得贤?《孟子中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孟子》中有为神农之言
公例塞兰: 这段文字记载略长,但是内容十分简单,可以单纯地看成是 孟子对当时的农家学说的驳斥,也可以当作是对社会分工的一种 系统的阐述. 许行的农家学说将所有的社会问...

含山县15739358666: “尊王攘夷”是什么意思? -
公例塞兰: 由于当前我们社会的传统教育缺失的缘故,使得大众对于“中国”和“中国人”这个原本应该很清楚的概念认识模糊.造成了今天我们中的许多人反而对于自己的民族和国家认识不清,甚至觉得讨论这个问题没有必要,似乎凡是生活在中国的公...

含山县15739358666: 孟子《养气章》译文 -
公例塞兰: 《孟子‧知言养气章》(节录)〔公孙丑〕曰:「敢问夫子〔孟子〕之不动心与告子之不动心,可得闻与?」「 告子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不得于心,勿求于心, 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

含山县15739358666: 从《孟子》文选中找出一段你所喜爱的语录,谈谈你的感想 -
公例塞兰: 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孟子说:“仁能战胜不仁,就像水能战胜火一样.而现在一些行仁的人,好比用一杯水去浇...

含山县15739358666: 唐太宗说:中国百姓,天下之根本,四夷之人,犹如枝叶.那四夷的方位谁能告诉我? -
公例塞兰: 四夷: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四夷,为对中国边区文化较低各族之泛称也.书大禹谟:「无怠无荒,四夷来王」;孟子梁惠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礼记王制:「东曰夷、西曰戎、南曰蛮、北曰狄」. 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宜,雨量...

含山县15739358666: 《孟子》精美片断摘要(几段小故事)及感悟 -
公例塞兰: 1.校人烹鱼《孟子·万章上》从前有人向郑国著名的政治家子产赠送活鱼,子产命令管理池沼的小吏把鱼养在水池中,小吏把鱼做熟了,复命说:“刚开始那些鱼看起来很疲累的样子,过一会就活泼的了,然后迅速游到深处去了.”子产说:“...

含山县15739358666: 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坷而后进,放乎四海. 翻译 -
公例塞兰: 孟子曰: “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孟子说:“源头里的泉水滚滚涌出,日夜不停,注满洼坑后继续前进,最后流入大海.有本源的事物都是这样,孔子就取它这一点罢了.如果没有本源,像七八月间的雨水那样,下得很集中,大小沟渠都积满了水,但它们的干涸却只要很短的时间.所以,声望超过了实际情况,君子认为是可耻的.”

含山县15739358666: 孔子赞誉尧舜统治的原因 -
公例塞兰: 晋中之窗030600.net提醒您:儒家文化之所以强调“夷夏之辨”,具有保守的特点,是因为早在孔子开创儒家之前,完善的文化典范和悠久的文明传统已经被建立起来,因而孔子称自己“信而好古”,指出“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论语·八佾》),孟子认为“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孟子滕文公上》).尧舜禹奠基、经过汤文武周公等历代杰出政治家继承发扬的中国传统文明,与周边民族的文化相比,实在是最优秀最先进的文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