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感言集之57:生之谓性?

作者&投稿:巨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早起,高声朗诵《孟子.告子章句上下》,告子与孟子关于人性的辩论非常精彩,据说告子曾经还是孟子的学生,后来又师从墨子,告子吸收了儒家与墨家的理论,然后整合成一家之言。告子本名叫告不害,属于似墨非墨,似儒非儒的人,由于出现在《孟子》与墨子的《公孟》篇,导致告子在中国历史上名气大,而且非常神秘,因为没有什么大作传世。但是我认为告子的理论基础并不扎实,关于人性辩论这一块,告子主张“生之谓性”,认为人的天生属性就是人的本性。

        说句心里话,如果不研究孟子的学问,我们会毫不犹豫地支持告子,觉得告子说得太有道理,非常符合现代人的口味。但是孟子从更高的层面进行反驳,孟子认为人的本性分为两个层次:动物性与道德性,这是人与动物最大区别。用告子的观点来看:生之谓性,说白了就是讲的是人的动物性,如果生之谓性是对的,那么人与动物,比如牛羊马猴等动物有何区别?既然人类是万物之灵,mm肯定有超越其他动物的特性,这个特性就是人的道德性!因为人懂得自我反思,人内在有良心良知,人性有向善的特性。

    原文如下:

 

        告子曰:“生之谓性。”

  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曰:“然。”

  “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曰:“然。”“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

大意是:

        告子说:“天生的禀赋就是人的本性!”

      孟子说:“既然天生的禀赋就是人的本性,就好比白色的东西其本性就是白色的吗?”

      告子答:“就是这样的!”

      “白羽毛的白,就好比白雪的白;白雪的白,就好比白玉的白吗?”

      告子答:“是这样的”

      “那么狗的本性,就好比牛的本性;牛的本性,就好比人的本性吗?”

个人看法:

        告子提出的“生之谓性”是一场千年之辨,历代文人学者关于生之谓性的辩论依旧争执不休,有人站在告子这边,有人站在孟子这边。告子虽然没有立德立言立功于后世,但是有机会与孟子就人性的善恶之辨,得以影响深远。我为什么说告子的理论基础不扎实,不是在为孟子辩护,而是发现告子看问题只是从表面出发,没有看到人性的最本质所在,其实从普通常人视角,觉得告子的观点是非常有道理的,人性没有善恶之分,需要善的时候善,需要恶的时候恶,或者说人的本性是受环境影响的,好环境人就好人,恶环境人就是恶人。看起来这个观点这个分析绝对正确。但是,这只是表现,孟子认为人是由“仁义礼智”四端之心的,而这四端就是人性所特有的,这也是人与动物最大区别,这四端反应出人性天然的向善,不是外在表象,当然孟子这么深刻的道理,不为一般人所能够理解,但是每一个人时时刻刻都在受到内心道德性的影响。

      总之,告子的生之谓性更多说的是人的动物性,用现代经济学理论看:人是经济动物!最大的人性就是利益驱动,其所表现出的动物性就是物质层面,就是没有情感因素,没有善恶之分,孟子认为人固然有动物性,但是身而为人,还有道德性!道德性就是一个人内在的良心良知,只不过,这个良心在绝大部分时间我们把它弄丢了,我们泯灭了良心,我们只有眼前赤裸裸的利益驱动,“上下交征利,则国危矣”。

最后用宋普的一首诗结束:

孟子·生之谓性

宋 · 陈普

理气虽然不可无,形而上下有精粗。

概将动作名为性,天地同为牛马区。

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之57:生之谓性?

2018-7-20 于上海


《孟子》感言集之115:王顾左右而言他
第三、能够一次性提供50万资助的,除了家人以外,还有谁?如果时光倒流,有机会重来,我们只需要1年支付1-2万保费,购买50-100万的重大疾病保险就可以解决后顾之忧,你看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击中要害,估计也会有人还是会像齐宣王一样“王顾左右而言他)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之115:王顾左右而言...

《孟子》感言集之37: 万物皆备于我
这个原则就是恕!恕就是宽仁之道,恕就是仁的本质,“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我们对待他人,要积极推行孔子的宽恕仁爱之道,唯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辜负上天的使命,我们才是真正行走在追求仁德的大道上!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之37: 万物皆备于我 2018-6-30 于上海 ...

《孟子》感言集之160: 不虞之誉求全之毁。
孟子所说“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本质上就是考验我们的与人打交道的真诚的用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很微妙,一言不合,就会误解很深,做人难,所以摆在心态,端正动机对我们而言非常重要!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之160:  不虞之誉求全之毁。2018-10-31于上海 ...

《孟子》感言集之91:周室班爵禄
人们对原来的划分的利益格局与标准表示强烈不满,有人要改变这种状态,于是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进行大规模土地兼并,谁都想称霸诸侯,于是周朝这一套爵禄被新的时代潮流给冲淡甚至取代。       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之91:周室班爵禄 2018-8-23于上海 ...

《孟子》感言集之30:正命与非命
        总之,我们为人处事一定要端正心态,坚守正道,不投机不取巧,依道而行,坦然地面对来自命运的挑战,接受一切该有的结果,追求“尽道而死的生命”,这就是我们的选择,所以“顺受其正”很重要!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正命与非命 2018-6-23 于上海 ...

《孟子》感言集之187:事亲之道
各司其职,相互关爱,那么天下就太平了。反之,子弑其父、臣弑其君,父母妻子兄弟离散,那么我们的社会最终会崩溃,国家治理就会失败!        所以,事亲之道是社会和谐家庭和谐天下太平的根本的根本。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之187:事亲之道 2018-11-27 于上海 ...

《孟子》感言集之125:敢问不见诸侯
就像鲁缪公一样,你可以想办法与子思交朋友,希望取得他的支持,但是不能够像使唤下属一样的吆五喝六,一定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或者没有人才可以帮助你,因为那时能用的也就是奴才,使用不到是体制外的人才。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之125:敢问不见诸侯 2018-9-26于上海 ...

《孟子》感言集之196:寇雠何服之有
      孟子是具有时代超越性的,孟子思想历经2000多年依旧充满活力,原因就是通人性。在孟子心中人人都必须得到尊重,君王也不能够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一定要真心实意服务人民,才会实现其高尚的政治目的。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之196:寇雠何服之有 2018-12-6于上海  &#...

《孟子》感言集之179:引其君以当道
如何让员工生活的更幸福?如何让消费者得到物美价廉的商品与服务,不作恶!坚守经营正道非常重要,否则,就如长春长生生物制药公司,制售假疫苗,触碰道德与法律底线,导致经营者坐牢破产,公司彻底退市告终,于己于人,都没有任何好处!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之179:引其君以当道 2018-11-19于上海 ...

《孟子》感言集之168:鲁平公将出
无主见,无魄力,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到什么帮他出的主意一个也用不了,没有什么意思。      回到现实生活中,臧仓这样的小人,其实不少,我们要时刻注意,谨防身边的臧仓搬弄是非,挑拨离间,坏了大事!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之168:鲁平公将出 2018-11-8于上海 ...

灵璧县17722647357: 孟子中的生之谓性的感想怎么写? -
之钩硫酸: 关于"生之谓性"的论辩,是孟子和告子关于人性之论辩中最为核心的一章.作者通过对此章的解读,试图表明:一,孟子和告子关于人性的论辩,有着深刻的名学背景;二,告子通过"白"色的比喻,将人性理解为人们可以感知的外在属性;三,孟子反对"生之谓性"是在"白之谓白"的意义上反对告子;四,孟子对于"性"的理解更接近本性(或自性),而非属性;五,生长揭示事物的本性.

灵璧县17722647357: 理解: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 -
之钩硫酸: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告子曰:“生之谓性.” 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 曰:“然.” “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欤?” 曰:“然.”

灵璧县17722647357: 谁能告诉我孟子“心性”学说的理解与感悟? -
之钩硫酸: 子思学派的心性学说,是从寻找万物之道,即万物的普遍性开始的.《性自命出》云“道者,群物之道”.只有把握万物的普遍之道,哲人的学说才能收到最普遍的成效.子思学派认为,万物之道就是天命之性,即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万物散...

灵璧县17722647357: 告子曰:“生之谓性.” 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 曰:“然.” “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 曰:“然.” “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 体现了孟子的什么观? 概括本段主旨,并说出该选段用了什么手法论述观点.
之钩硫酸: 不知

灵璧县17722647357: 孟子 - 告子上 原文 -
之钩硫酸: 告子曰:“性,犹杞柳也,义,犹杯棬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杯棬.”知孟子曰:“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杯棬乎?将戕贼杞柳而后以杯棬也?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杯棬,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

灵璧县17722647357: 性无善恶是哪个古人说的 -
之钩硫酸: 告子提出的人性论.关于告子,我们只知道他是战国时人,其他则一无所知.如果不是孟子拿他来做论敌,告子其人连名字也不会留下来.根据《孟子》记载,告子主张“性无善恶”的依据是:“生之谓性.”所谓“性”,就是与生俱来的食、...

灵璧县17722647357: “白马之自也,无以异于自人之自也”的意思?出自哪篇? -
之钩硫酸: 首先告诉你 你的问题就错了 应该是“白马之白也,无以异于白人之白也”出自 《孟子 卷十一 告子上》 其文如下: 告子曰:“性犹杞柳也,义犹杯棬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杯 棬.”孟子曰:“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杯棬乎?将戕贼杞...

灵璧县17722647357: 请举例说明对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的理解. -
之钩硫酸: 首先要明白“之谓”是什么意思,它跟“谓之”有什么不同? “之谓”是一种解释,是用上面的来解释下面的. “谓之”是上面的就是下面的. 所以天命是对性的解释,率性是对道的解释,修道是对教的解释. 孟子有一句话叫“生之谓性”,性其实就是生的意思. (天命之谓性)上天的命令就是生,或者说上天的意志就是不断的产生万物和人类,这是上天的使命,也是道(自然)的规律. (率性之谓道)率领生命的就是道.道是规律,也是变化.这种变化其实就是道的一种自我循环和更新,这种生命的循环和更新其实就是道的率领和领导. (修道之谓教)想要获得知识的传授,就要向道(自然)去学习.

灵璧县17722647357: 孟子的人性论和荀子的人性论的异同 -
之钩硫酸: 一、孟子和荀子人性论的不同之处 首先,孟子和荀子所处的时代不同.任何思想都是对当时社会的反应,在孟子所处的时代,周朝的奴隶制已经基本不复存在,新兴地主阶级代表人商鞅主张改革,推行法治,提倡战争,从而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

灵璧县17722647357: 食人性也 怎么解释 谢了 -
之钩硫酸: 是食色性也吧. 分开读: 食 色 性也 意即食同色都为人之本性 出自《孟子》一书中告子所说.三. 告子曰:「生之谓性.」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曰:「然.」「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曰:「然.」「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四.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孟子曰:「何以谓仁内义外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