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诗经。采薇》描写的是什么?

作者&投稿:冀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诗经.采薇,描写的是什么情感~

意思——原来我出征时,还是杨树和柳树随风摇摆的春天.现在我回来了,已是雪花飞舞的的冬天.
表达了——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归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作的诗,诗中叙述了他转战边陲的艰苦生活,表达了他爱国恋家、忧时伤事的感情 .

春哥4iZQm1 :你好。
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边关渐远,乡关渐近。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其类归《小雅》,却颇似《国风》。
这是戍边兵士的诗。第一、二、三三章是说远别家室,历久不归,饥渴劳苦。第四、五章写将帅车马服饰之盛,和戍卒不敢定居之劳。末章写归途雨雪饥渴的苦楚和痛定思痛的心情。
整篇是倒叙手法前三章追忆思归、叙述难归之因,重章叠词,从采薇起兴,兴中兼赋。整篇诗文感人至深。【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内诗句为《诗三百》之最佳诗句之一。

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边关渐远,乡关渐近。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其类归《小雅》,却颇似《国风》。
全诗六章,可分三层。既是归途中的追忆,故用倒叙手法写起。前三章为一层,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原因。这三章的前四句,以重章之叠词申意并循序渐进的方式,抒发思家盼归之情;而随着时间的一推再推,这种心情越发急切难忍。首句以采薇起兴,但兴中兼赋。因薇菜可食,戍卒正采薇充饥。所以这随手拈来的起兴之句,是口头语眼前景,反映了戍边士卒的生活苦况。边关士卒的“采薇”,与家乡女子的“采蘩”、“采桑”是不可同喻的。戍役不仅艰苦,而且漫长。“薇亦作止”、“柔止”、“刚止”,循序渐进,形象地刻画了薇菜从破土发芽,到幼苗柔嫩,再到茎叶老硬的生长过程,它同“岁亦莫止”和“岁亦阳止”一起,喻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岁初而暮,物换星移,“曰归曰归”,却久戍不归;这对时时有生命之虞的戍卒来说,怎能不“忧心烈烈”。那么,为什么戍役难归呢?后四句作了层层说明:远离家园,是因为玁狁之患;戍地不定,是因为战事频频;无暇休整,是因为王差无穷。其根本原因,则是“玁狁之故”。《汉书•匈奴传》说:“(周)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云云。”这可视为《采薇》之作的时代背景。对于玁狁之患,匹夫有戍役之责。这样,一方面是怀乡情结,另一方面是战斗意识。前三章的前后两层,同时交织着恋家思亲的个人情和为国赴难的责任感,这是两种互相矛盾又同样真实的思想感情。其实,这也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只是思归的个人情和战斗的责任感,在不同的章节有不同的表现。
四、五章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写出了军容之壮,戒备之严,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其情调,也由忧伤的思归之情转而为激昂的战斗之情。这两章同样四句一意,可分四层读。四章前四句,诗人自问自答,以“维常之华”,兴起“君子之车”,流露出军人特有的自豪之情。接着围绕战车描写了两个战斗场面:“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这概括地描写了威武的军容、高昂的士气和频繁的战斗;“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这又进而具体描写了在战车的掩护和将帅的指挥下,士卒们紧随战车冲锋陷阵的场面。最后,由战斗场面又写到将士的装备:“四牡翼翼,象弭鱼服。”战马强壮而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而战无不胜。将士们天天严阵以待,只因为玁狁实在猖狂,“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既反映了当时边关的形势,又再次说明了久戍难归的原因。《毛序》根据这两章对军旅生活的描写,认为《采薇》是“遣戍役”、劝将士之诗。这与诗意不符。从全诗表现的矛盾情感看,这位戍卒既恋家也识大局,似乎不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因此,在漫长的归途上追忆起昨日出生人死的战斗生活,是极自然的。
笼罩全篇的情感主调是悲伤的家园之思。或许是突然大作的霏霏雪花惊醒了戍卒,他从追忆中回到现实,随之陷入更深的悲伤之中。追昔抚今,痛定思痛,怎能不令“我心伤悲”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写景记时,更是抒情伤怀。个体生命在时间中存在,而在“今”与“昔”、“来”与“往”、“雨雪霏霏”与“杨柳依依”的情境变化中,戍卒深切体验到了生活的虚耗、生命的流逝及战争对生活价值的否定。绝世文情,千古常新。今人读此四句仍不禁枨触于怀,黯然神伤,也主要是体会到了诗境深层的生命流逝感。“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加之归路漫漫,道途险阻,行囊匮乏,又饥又渴,这眼前的生活困境又加深了他的忧伤。“行道迟迟”,似乎还包含了戍卒对父母妻孥的担忧。一别经年,“靡使归聘”,生死存亡,两不可知,当此回归之际,必然会生发“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李频《渡汉江》)的忧惧心理。然而,上述种种忧伤在这雨雪霏霏的旷野中,无人知道更无人安慰;“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全诗在这孤独无助的悲叹中结束。综观全诗,《采薇》主导情致的典型意义,不是抒发遣戍役劝将士的战斗之情,而是将王朝与蛮族的战争冲突退隐为背景,将从属于国家军事行动的个人从战场上分离出来,通过归途的追述集中表现戍卒们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世界,从而表现周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采薇》,似可称为千古厌战诗之祖。
在艺术上,“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称为《三百篇》中最佳诗句之一。自南朝谢玄以来,对它的评析已绵延成一部一千五百多年的阐释史。王夫之《姜斋诗话》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和刘熙载《艺概》的“雅人深致,正在借景言情”,已成为诗家口头禅。而“昔往”、“今来”对举的句式,则屡为诗人追摹,如曹植的“始出严霜结,今来自露晞”(《情诗》),颜延之的“昔辞秋未素,今也岁载华”(《秋胡诗》之五),等等。


采薇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是什么?
一、《采薇》的思想内容:《采薇》是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归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作的诗,诗中叙述了他转战边陲的艰苦生活,表达了他爱国恋家、忧时伤事的感情。二、《采薇》的艺术特点:“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更增强了哀乐的情感表达,增加了诗的艺术感染力.此诗选自“小雅”,却有“...

《诗经.采薇》描写对一位姑娘思念的情感。这句话是对的还是错的。
《采薇》是一首写一位被遣戍边的兵士从出征到回家的诗歌。这四句,是诗中情景交融的名句。“依依”,“霏霏”这两组叠词,不但把柳枝的婀娜姿态、大雪的飞舞飘扬描绘得十分肯体、生动,而且非常形象地揭示了这一征人的内心世界。所以这句话是错的。我们可以想象,也许他的妻子正在家等着他。我们可以...

《西江月》《诗经,采薇》都描写了自然景物对吗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了自然景物,《诗经·采薇》描写的是戍役军士远别家乡,历久不归,思乡之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作者:辛弃疾 (宋代)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采薇 采薇采薇,薇...

试析《采薇》与《十五从军征》
《采薇》中的“我”尽管在征戍归来时可能产生过一丝丝喜悦之情,但很快就被回忆的悲愁、现实的艰苦和对未来的担忧所代替了。的确,诗人的悲伤是一般人所难以理解的,因此诗人才发出“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的浩叹!清人方玉润在他的《诗经原始》中说:“此诗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伤时事,别有深意,不可言喻,故...

诗经采薇描写春景的句
《诗经 小雅 采薇》描写春天的诗句: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去挖野豌豆呀,豌豆苗刚长出来。——初春的景象)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去挖野豌豆菜呀,豌豆苗已长成菜了。——仲春季节)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去挖野菜呀,野豌豆都老了。——季春景象)。。。【昔我往矣,杨...

《采微》出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分别写了( )季和( )季有代表性...
《小雅·采薇》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诗中涉及到了两处明显的季节描写春季和冬季,能够明显体现出这两种季节的描述是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 【出处】 《采薇》——佚名 【原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诗经·釆薇的意思是什么
《小雅·采薇》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 扩展资料 这是一首戎卒返乡诗,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全诗六章,每章八句。诗歌以一个戍卒的口吻,以采薇起兴,前五节着重写戍边征战生活的艰苦、强烈的思乡情绪以及久久未能回家的原因,从中透露出士兵既有御敌胜利的喜悦,也深感征战之苦,流...

选自诗经的《釆薇》全文。
这首诗写的是抗击猃狁族入侵的士兵,在艰苦激烈的战阵结束后归途中,抒发他在整个战阵期间思家的悲哀情绪,《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这首戌役还归的诗,大约作于宣王时期。在艺术上,“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靡靡。”被称为《三百篇》...

《诗经.采薇》中的“薇”是什么意思?
此诗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

诗经采薇
第四章承上一章之钓言,所钓鱼之多,实赞君子无穷的男性魅力,此可以闻一多先生《国风》中凡言鱼,皆两性间互称其对方之廋语(按,廋,隐藏。廋语,隐语)(《诗经通义》)证之。更何况言钓则狩可例见(孙鑛语),只承钓言,大有言不尽意之妙(姚际恒《诗经通义》)。 总体上说,诗一、二两章以实极写幽怨神理,...

曹县18278451682: 诗经采薇是描述什么 -
乔范氨基: 这是一首戎卒返乡诗,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百和思归的情怀.全诗六章,每章八句.诗歌以一个戍卒的口吻,以采薇起兴,前五节着重写戍边征战生活的艰苦、强烈的思乡情绪以及久久未能回家的原因,从中度透露出士兵既有御敌胜利的喜悦,也深感征战之苦,流露出期望和平内的心绪;末章以痛定思痛的抒情结束全诗,感人至深.此诗运用了重叠的句式与比兴的手法,集中体现了《诗经》的艺术特色.末章头容四句,抒写当年出征和此日生还这两种特定时刻的景物和情怀,言浅意深,情景交融,历来被认为是《诗经》中有名的诗句之一.

曹县18278451682: 诗经.采薇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
乔范氨基: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这是诗经里一个著名的句子,它象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

曹县18278451682: 诗经 采薇描写的是什么? -
乔范氨基: 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曹县18278451682: 诗经 采薇作者分别描写了什么? -
乔范氨基: 《诗经》用赋比兴,往往用景物起兴,实质则有他意.采薇中反复咏唱的采薇采薇,就是兴,兴是什么,兴乃是托物起兴,先言他物,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作真正所要表达的意旨.所以“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这样的句子,不是写景,是为了引...

曹县18278451682: 诗经采薇这首诗表达了什么 -
乔范氨基: 综观全诗,《采薇》主导情致的典型意义,不是抒发遣戍役劝将士的战斗之情,而是将王朝与蛮族的战争冲突退隐为背景,将从属于国家军事行动的个 人从战场上分离出来,通过归途的追述集中表现戍卒们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世界,从而表现周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采薇》,似可称为千古厌战诗之祖.

曹县18278451682: 诗经中的《采薇》,写的是什么? -
乔范氨基: 写的是一位被遣戍边的兵士从出征到回家 一直念叨着“曰归曰归”(要回家了要回家了……),却连月打仗,时时戒备 最后终于归乡,时间却已经太久,归来的路充满艰辛,载渴载饥,再回忆起战乱给自己带来的痛苦,主人公心生伤悲

曹县18278451682: 诗经·采薇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
乔范氨基: 川端友香 :你好.《诗经 小雅 采薇》: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戌边军卒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边关渐行渐远,乡关越来越近.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或许是突然大作的霏霏雪花惊醒了戍卒,他从追忆中回到现实,随之陷入更深的悲伤之中.追昔抚今,痛定思痛,怎能不令“我心伤悲”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写景记时,更是抒情伤怀.这首诗全篇的情感主调是悲伤的家园之思.此诗归《小雅》,却颇似《国风》.注:【薇】:豆科植物,俗名大巢菜,又叫野豌豆,可食.

曹县18278451682: 采薇从内容上看是一首什么诗? -
乔范氨基: 《采薇》通过一位久戍之卒归途中的追忆和唱叹,全诗构成悲伤的家园之思和深层的感伤生命流逝的情感基调.集中表现戍卒们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世界,从而表达人们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是千古厌战诗之祖. 《采薇》采用了意象表现手法.如:全诗以“薇”起兴,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以“薇”的生长喻之战争之久;以“杨柳依依”、“雨雪霏霏”等意象,抒写当年出征和此日生还这两种特定时刻的景物和情怀;以“维常之华”兴起“君子之车”,流露出军人特有的自豪之情等.

曹县18278451682: 诗经采薇是一首什么诗?( -
乔范氨基:[选项] A. 写景诗 B. 送别诗 C. 思乡诗 D. 咏物诗)

曹县18278451682: 《采薇》是一首表现什么的诗歌,急 -
乔范氨基:[答案] 一个戍守边关的士兵思念家乡,久久不能归家对家的思念,也暗含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