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历史上的西方宗教审判事件概述

作者&投稿:劳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史上重要的宗教事件都有哪些?中国的国外的都想了解。~

一、中国宗教的现状和改革的方向

中国宗教,经政府认可取得合法地位的,目前包括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和道教。此外,在学术界中,认为可以体现中国宗教精神的,还包括已没有任何教团组织及活动的儒教和虽有零星会道门活动却无合法地位的民间宗教,以及不容忽视的“新兴宗教”的社会倾向。

中国宗教之现状,是继承了数千年的传统、近百年的历史而形成的。

数千年的传统,主要是多神信仰。中国本土的神,大致有两种来历:一是血缘神,即从祖宗崇拜而推演至公众普遍信仰的神,如黄帝、炎帝;另一是自然神,即从自然崇拜而推演至无所不在、无所不是的神,如天帝、雷公、风伯、山神、水神、树神。前者带有浓厚的民族情感,后者带有强烈的象征意义。这两者又并非截然分开,往往一神兼二性。譬如天帝,既是大自然中天的象征,但又有名有姓有籍贯有简历,是个地道的中国人。

所有这些神,中国人都曾信过。但中国终归是礼仪之邦,信归信,还是要对神做些等级的分别。所以,中国的传统神祗,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是人世间等级制度在彼岸世界的一个倒影。中国的多神崇拜,并不像望文生义所想象的那样因“多”而杂乱,那样缺乏“专一性”。这种崇拜的对象虽是许多个体,但这些个体都整合于一个整体之内,其基本精神和宗旨是一以贯之的。所以,当“辞灶”拜灶王时,其最高崇仰还在天帝那里,并不因眼前的形式而改变内在的精神。凡是游离于这个整合体之外的神鬼,都被称为“淫祠”,即没有被信仰的合法地位。在传统的中国社会里,“淫祠”是个屡禁不绝的社会问题,但也无妨正统大局。

中国传统的多神信仰发生过几次巨变。第一次在西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同时,以孔子为教主,重新整理了中国的神系。此后两千余年的中国神,始终以此为基本体系。

第二次巨变在东汉之初。佛教的传入,带来另一个完整的神系。从东汉到隋唐,历时800余载,中国人逐渐接受了当时的“西方”佛教神系,并将其与本土儒教神系结合起来,同时在其刺激下,完善了道教的神系。此后大约近千年的时间,中国人完善了“儒释道”的信仰体系,“三教合一”,达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步。三教各自的高层知识精英在理论上相互吸收。折射到平民百姓那里,虽然有时能分出谁尊谁卑,但常常还是分也分不清楚,甚至达到“模糊”、“混沌”的程度。“宁可拜错,不肯放过”是不少信徒的心态。随着封建时代的结束,传统意义上的“三教合一”已经彻底完成了“合一”的历史使命。“三教合一”是以“儒”为主体而进行的,背后是封建的皇权。皇权倒了,神权也就失去靠山,从此只有分而不会有合。重合,是遥远未来的另一层面的事。

第三次巨变是鸦片战争之后实现的。西洋的神随着西洋人和西洋枪炮一齐降临到中国大地上。中国人突然发现佛教的“西方”极乐世界之外又多出个现实的“西方”,而这个“太西”的西方诸神从一出场就十分强悍。尽管其后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基督之爱”的滋味像蜜一样浸润开来,但许多中国人仍然怀疑高鼻子白皮肤的上帝会不会平等地对待矮鼻子黄皮肤的“罪人”。新旧神系的并存,在中国已是现实,但要让大多数中国人,特别是农民,像看待佛那样看待上帝,不是短短苦干年所能做到的。

一、佛教

就生命力和信众及中国化程度而言,在中国最强的还是佛教。汉传、藏传、南传三系佛教,是中国一亿多信教人口中大部分人的崇仰对象。佛教改革,其要点有三:

(-)教义及经典的现代译释。如重修大藏经及择要译释,并编印普及读物。

(二)僧团成员的学历学识培养。如建立佛教大学和各级佛学院。

(三)寺院建设及管理的现代化。如对寺院经济的研究和探索。

以上三点,可以概括为佛教文化、佛教教育、佛教经济三个方面,可以说与太虚大师提出的“教理革命、僧制革命、寺产革命”一脉相承,只不过在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国家危亡的情况下未能实现,1949年之后历经运动也未能实现,只有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才能重弹此调。但是,比起太虚的时代,在这三方面的改革,从本质到形式都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在第一方面,实质是建立佛学研究暨佛学思想的现代体系,成为社会主流文化的一部分。要在大量吸收人文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信仰,要以信仰去激活建立人间净土思想在社会中的推广应用,以出世精神成就入世事业。在保持佛教基本要素的前提下,使佛学重返人间、贴近社会、服务人生。这需要一整套新的理论准备。但是,对于佛教界来说,学术化不能与信仰冲突,否则就失去了宗教精神。

在第二方面,仍要坚持佛教“戒、定、慧”的原则。在这方面,光沪兄在《论纲》中提到的“入世化(如允许僧道婚娶家居……)”是十分刺眼的。在这一点上,中国佛教决不能向日本佛教学。出家人的超越性,与其无妻无子无家有直接联系。也可以说,僧人如果婚娶家居,在“舍身奉法”这一点上,失去了令人敬仰的理由,佛教僧团也就土崩瓦解了,甚至像一部分日本僧人那样成为职业化的骨灰守护人都没有可能,因为中国人当今并没有将骨灰入寺院保存的风俗。道教之不兴旺,与群众对“正一派”道士的婚娶家居有所鄙视是不无相关的。

中国佛教是否能现代化.是否能面向社会、服务人生,关键并不在僧人可以婚娶。若僧人娶妻则佛教大兴,则不妨一僧一妇,只怕佛教不因此而兴盛反因此而衰乱。

在这方面,关键是深化教育,提高才干。目前,从北传、藏传、南传三系来看,从戒律角度讲,汉地僧人应多向南传上座部派遣学僧。出家人,他们中的领袖人物应该是政治观点鲜明、宗教立场坚定、文化修养出色、奉献精神彻底的杰出人物。出家人要具备常人所具备的学识本领、学历、学位,还要具备常人所不具备的戒行悟解、法腊法愿。在中国,若有十位海内外知名的大德,百位教化一方的高僧,千位定慧双修的僧众,佛教何愁不兴?而且洋洋13亿人口之中,出现这样一批人物又有什么不好?

与第二方面相关的,还有两个重要的因素。

一是居士佛教。一百多年来,居士在佛教的传播和发展中,处于不可忽视的地位,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有目共睹,有口皆碑。在中国佛教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居士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就居士整体而言,其中一部分造诣颇深,堪为师表;而大部分诚信有余.知解不足,与某些僧众一样,需要教育和提高。没有居士作为僧团的基础和护持,僧团就缺乏活力和后劲;没有僧团作为居士的核心和前导,居士就容易流于空谈和狂妄。佛教之改革,居士佛教务须重视。

二是比丘尼众。比丘尼众在佛教历史上虽代有奇人,但依据佛教传统,地位不高。进入现当代以来,世俗社会中妇女地位的改变,对佛教内部有相当影响。比丘尼众自身的品性特点,也促成了她们的作用日益重要。由于某些社会因素,今后一段相当的时间里,比丘尼众的数量将会有所增加。如何教育、提高并发挥其积极作用,是一个重要的特别的课题。

在第三方面,要改革的内容更为丰富。简单说来,基本上可以吸收基督教的某些建设特点和管理经验。譬如新建殿堂不要再一律延袭旧模式,殿内昏暗狭小,容人甚少,易出事故,有损庄严,不利大众。应以光明宽敞为主导思想,建设21世纪的新式佛殿。

特别应予指出的是寺院经济,如何在与世间法相协调的情况下,除接受布施之外,提高自养能力和济众能力,都要有新思路。目前,传统佛教戒律所规定的僧众个人不得私储财物的戒条基本打破,而新的财务制度尚不完善,不少寺院已成为个别人聚敛财富的捷径。此弊不革,神圣遭到亵渎,清净遭到污染,僧团遭到腐蚀,祸莫大焉!

二、道教

道教能否像佛教那样复兴?我执怀疑观点。关键在于道教思想的两极化:一极是极神,即实实在在的各种各样的神,令接受过现代教育的人无法接受。另一极是极不神,即实实在在的各种各样的养生术,接受倒容易,但与世俗又何别呢?

因此,依我孤陋之见。道教从教义上要强调神的象征意义,神而不神,使现代人能接受;从实践上要强调养生的超越意识,不神而神。

我附带要说的是关于神秘主义。我认为只要人类还有未知晓的领域,神秘主义就不会消失。没有一种宗教是没有奇迹的,没有一种宗教不保留着一个神秘的端点。因此,宗教有一点神秘色彩,不足为怪,应属正常。当然,神秘失去了控制,招摇撞骗,则另当别论。

三、伊斯兰教

作为宗教的具体改革,文化、教育、经济即教理、教团、教产三个方面都是不可少的,对于伊斯兰教,我想补充一些话。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也堪称久远,且与许多少数民族结合密切。由于伊斯兰教教义的严格规定,如“认主独一”和“厚养薄葬”等,与汉族习俗有诸多不同,所以虽然伊斯兰教在中国传播了一千多年,汉族人皈依伊斯兰教的并不多。因此,伊斯兰教在中国社会仍有一定的封闭性,其兴衰对汉族地区的社会没有太大的影响,而对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则举足轻重。伊斯兰教在民族团结、国家统一、领土完整诸多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因此,如果说伊斯兰教也要改革的话,除了上文提到的五个前提之外,还可以在实现各民族和睦相处、维护祖国统一完整方面多发挥自身引导教徒的优势。

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怀西方之学问,习东土之儒书”的“回儒”,他们以宣扬伊斯兰教为己任,“会通诸家而折衷于天方之学”,为中国宗教做出过杰出贡献,也推动了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这个优良的传统在当今的改革中应得到继承和发扬,使中国伊斯兰教成为更具中国特色的,与中国当代社会生活联系更为紧密的,以爱国为“伊玛尼”(信仰)的现代宗教,为带动少数民族与汉族一道迈向现代化做出贡献。

四、天主教和基督教

我把天主教与基督教放在一起谈,仅仅因为它们都来自西方。作为“洋教”,它们比其它宗教更容易具备现代色彩,但据我所知,与当今西方的天主教、基督教相比,中国的两教却保存了相当浓厚的传统特色。要实现适应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两教仍需努力。两教的教徒近年来有所发展,于是也就出现提高教徒素质的问题,针对两教而言,这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我的专业是研究佛教,所以对于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的改革,我只能讲这么几句朦朦胧胧的话,如果有关专家能提出更实际的见解,我愿洗耳恭听。

在这里,我还要谈到不在改革之列的三种宗教。

一是儒教。首先要设定它算是一种宗教。是不是可以复兴呢?我看不可能了。但我认为其中不少因素很有价值,值得再思。

首先应论祭祖。从散布于世界的华人传统社会来看,这是维系民族信念和情感所不可缺少的。一个民族、一个家族、一个家庭,不能没有根。“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这八个字,语重心长,引伸开来,有一点宗教的意味,起码是庄严肃穆。所以,黄帝陵要祭,每家的祖宗也不能忘记,民风、民德的培育,还要从这里做起。儒教还有许多可取之处,这里不多讲了。

二是民间宗教。民间宗教并不都是邪教,但荒诞不经者居多,且容易吸引信众。对它也谈不到改革,但光靠行政命令取缔也不行。因此,首先要提高信众的文化水平,扩大其知识面;其次是扶正斥邪,鼓励正统的宗教吸收分化这些民间宗教的信众,改迷信为正信。

三是新兴宗教。新兴宗教是将传统与现代杂揉成一片的能手,最擅长臆造新理论,也最具危险性。必须对其防范于未然。“宗教改革”,搞得不好,恰恰会滑向新兴宗教,这是务必加以清醒关注的。

最后,我想再次强调,我也是个读书人,尽管有一些社会调查和实践,毕竟有限,上述文字,仅仅是数年来个人的一点想法而已。我之所以很想讲出来,是因为在某些方面与光沪兄具有同样的紧迫感。我们既然来研究宗教,就有责任讲几句切实的感受。

宗教改革(The Reformation)是指基督宗教在16世纪至17世纪进行的一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代表人物马丁路德、加尔文及慈运理等人,以及发展出来的新教教派。一般认为宗教改革始于1517年马丁·路德提出九十五条论纲,结束于1648年的威斯特法伦和约。
基督教历史(九):天主教的改革
天主教究竟是不是「异端」?这问题有两极的看法:有人认为天主教不但是离经叛道的异端,更是启示录17章所提到大淫妇,就是敌基督。有人认为天主教不是异端。在过去的历史中,都是天主教来定别人是异端,现在居然是别人要定他们为异端。也有人年轻时把天主教看为异端,但后来改变立场,他说:「年纪可以改变对宗派的看法,也许当我们对宗派的知识增加的时候,就可以澄清过去的误会。」所以,不能用中世纪天主教最腐败的情况,来认定天主教是异端,毕竟每一个宗教团体都不断的在改变中,从错误中记取教训,持续不断自我修正、自我反省。宗教改革并没有使天主教萎缩,反而更加发展,影响整个世界。

一. 罗马天主教的反省
改教运动对罗马天主教领导阶层来说,是个很大的震撼,他们痛定思痛,深感教会需要改革。教皇保禄三世於1534年委任数字红衣主教,深入了解教会内部的问题并推动更新运动。经过深入调查、反省,在1538年完成一份报告,对教会各种的流弊作出详尽的分析及检讨,更提出更新教会的建议,便展开了一系列的改革。他们在罗马组成「神爱会」,立志改革教会。以祷告、读经、敬拜来操练敬虔,然后透过他们生命的影响,引发教会的属灵更新。这些人日后很多成为天主教的领导人物。此外,不少修道院也分别清理门户,提高属灵的素质。
1. 恢复中古时代的敬虔:中古时代向往与神契合的情操渐渐扩散,产生新的神秘主义,很多圣职人员及平信徒都追求与神契合的经历。同时,中古时代的修士常视贫穷、服事贫病无助的人为属灵操练的必经历程。这一种生命的理想及情操沉寂多时,现又再成为一股属灵的动力。另一方面,因中古时代对教会的传统极度尊敬,恢复中古的敬虔亦即恢复对传统的尊敬。於是一股完全与改教派反对传统的不同潮流,在天主教中兴起,他们比中古信徒更尊崇教会的传统。亦因为这缘故,天主教中的更新运动也被称为「复古运动」。
2. 检讨传统的神学体系:他们当中虽有不少人赞同路德提倡因信称义的道理,但另一些人固执於中世纪的神学架构。这两派人相互影响,使天主教在神学方面出现新的发展。大致上他们的神学依然是固守中古的架构,但中古神学的斤斤计较逻辑思辩,及钻牛角尖的倾向被修正过来。他们开始注重圣经的教导,传统的阐释及生活的实践。虽然经院学派的气味依然很浓厚,阿奎纳的神学依然是天主教神学的主导,但新兴的经院学派对於时代的需要更适切,不再像过往的经院神学远离人群。同时,对阿奎纳的神学也作出新的诠释,经过重新注释,使阿奎那的系统神学更切合时代与本土的需要。
3. 与基督教人文主义合作:他们与基督教人文主义携手,合力发展文化,企图产生一种新的文化融和,就像中古时代一样,基督教信仰成为文化建立的基础。现在中古文化崩溃了,他们扶助人文主义的发展,以便在文化的各层面取得领导的地位,产生文化更新的动力。在文化重建这方面,天主教比改教派更有成就,因为他们没有像路德一样摒弃基督教人文主义,反而与他们结合,於是很多重要的科学家,思想家成为天主教很大的助力。
4. 鼓励并发扬宣教的热忱:一股宣教的热忱在天主教内兴起,成为教会扩展的基础。宣教的热忱最初是针对那些改教派的范围,这些修士们想把改教的人回归天主教的信仰。后来他们扩大了工作的目标及范围,以至十七世纪时,天主教向外宣教活动便快速展开了。反而这时的改教派因为内部纷争,使得向外宣教停滞不前。因此,改教派宣教运动的开展比天主教迟了几乎两个世纪。。天主教虽在欧洲失利,但在其他地方的宣教得到非常大的成果。
二. 天特会议
天特会议是保禄三世为在急变时代中,重新确定教会的身份及方向而召开的。天特会议断断续续的在1545至1563年之间召开三次会议。前后共召开过25场讨论,用了近18年的时间。共有3位教宗、25位大主教、129位主教、7位修道院院长、7位天主教特别团体领袖,10位检察官与欧洲一些天主教国家的大使联合起来,共同签署这个大会所通过的繁多谕令。庇护四世当时卧病在床,他回应这个大会的结论时说:「这一切都是神的灵所感动出来的成果。」一位主教曾这样描述:「在教会史上,没有任何大会决定过这麼多问题,确立过这麼多教义,或者制定过这麼多法规。」天特会议讨论教会中的流弊及改革的步骤,一方面把教会中一些败坏、流弊清理过来,另一方面却在信仰上使天主教教会变得更保守,更封闭。天特会议是近代天主教神学的一个前身与模式,在这个会议中,有一些重大的决定。
1. 圣经:仍以拉丁文的武加大译本为最高的权威经典,另外还承认次经的传统权威,传统与圣经同有灵感、同有权威。当两者有冲突时,则诉诸至高无上教皇的决定。
2. 教皇:天特会议重新确立了教皇的权威,认为只有他才可以解释教会传统的信条及谕令。
3. 圣礼:他们认为合法的圣礼有七个。除了洗礼跟圣餐礼以外,又加了坚信礼、婚礼、受职礼、告解礼、还有临终抹油礼。那麼基督教只接受圣餐礼跟洗礼。
4. 圣餐:是在圣餐上主张化质说,认为饼和杯在神父祝祷后,就变化成为耶稣的身体和血,这个很靠近信义会马丁路德的立场。
5. 炼狱:他们仍然坚持有炼狱。肯定为炼狱中被困的灵魂祷告是有效的;也肯定赎罪券的功效,但对於赎罪券所引致的种种弊端亦加以指责。或许更重要的是,天特会议重新确立了教皇的权威,认为只有他才可以解释教会传统的信条及谕令。
6. 禁书:他们编了一套禁书的目录,凡是马丁路德的作品,或者是宗教改革的领袖的书籍,都成为禁书,不但禁止阅读,而且要焚烧掉。他们把马丁路德定为异端。
7. 异端裁判:继续异端裁判所。这个恶名昭彰的异端裁判所,有点类似国际秘密员警,很多严酷的刑罚都在这裏进行,所以常常成为教皇压制异己、排除异己的工具,以前十六世纪的科学家伽利略,或者是哥白尼都曾经被异端裁判所定为异端。
8. 称义神学: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称义的神学。称义与行为合作,这是天特会议最艰难的任务,一方面重新澄清天主教的神学立场,一方面也是回应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a. 强调人在道德上的预备,人要存心归向上帝,来接受上帝的感动。
b. 信主不代表得救,信主以后仍然要恐惧战兢,作成得救的功夫,所以没有得救的确据。对於改革宗一向秉持为教义的永远救赎神学观念,天特会议颁布:「若有人说,一但称义便不会失去救恩,因此,跌倒犯罪的人从来就没有称义过!这人是可咒诅的。」
c. 天特信经,拒绝归算的称义,他们拒绝宣告式的称义。我们都知道宣告式的称义,是马丁路德独特的发现,但天主教拒绝宣告式的称义,而说称义不仅是罪得赦免,也是内心的成圣与更新;他们区分理智的信心,以及使人生发爱心的信,而唯独后者才有功效,才可以满足称义的要求。所以信主以后,行为要与信心合作使义更加添。
9. 总论:天特会议显出教皇制度的成功,肯定了教皇的最高权柄。同时纠正许多教会弊端,为圣职人员预备更好的教育。对神职人员有些规定:在大城市教会中,规定要向会众讲解圣经及得救之道;教士要驻在任职,不得兼任数职等。总而言之,天特会议给罗马天主教在往后的四个世纪有一个明确的信仰立场,巩固了中央领导中心,对即将展开的布道宣教工作,属灵追求,及宗教战争都起了最高指导原则。
三. 罗耀拉与耶稣会
对天主教内部的更新运动有莫大贡献的另一因素,就是「耶稣会」的成立及扩展。耶稣会在教导平信徒、办学及宣教方面有极高的成就,也是近几百年来天主教中,发展最快的修会。著名的宣教士沙勿略,和来华宣教士利玛窦,就是属耶稣会的修士。
1. 早年生涯:1491年,罗耀拉生於西班牙富有的家庭,年轻时向往军旅生涯,满怀著军事野心。30岁时在一场战役中腿部受到重伤,使他变成残废,不能再从军。在极度痛苦中,他读了「圣徒传记」,使他的灵性得著复兴,就决志要作基督的战士。他得著一个定论,若要完全奉献与神,首先要学习的便是绝对的服从,这对出身军旅的他是没有什麼困难。而服从神,最具体的表达,便是服从神在地上的代表,就是教皇。
2. 属灵经历:1522年 效法过去的圣徒过著苦修的生活,那年秋天,当他坐在河边祷告默想,突然间,灵眼悟性被神开启,神让他明白了许多真理和亮光,他按著所领受的亮光,写成「灵性操练」一书,这是一本具体的灵修指南,也像操练士兵的教战手册。
3. 学院装备:1532年他去耶路撒冷传道,发现自己才疏学浅,无法胜任。於是决心在服事前要好好装备,便从基础课程读起,直读到巴黎大学的神学硕士。在校认识六位元同伴,同有负担传福音。1534年他们在巴黎成立耶稣会,立誓守贫、独身,到普世传福音。1537年他到罗马,途中看见一个异象,见耶稣背著十字架,旁边是圣父。圣父对主耶稣说:「我要你带这个人做你的仆人。」耶稣对罗耀拉说:「我要你事奉我们。」他就开始以基督为中心的事奉。
4. 耶稣会:1540年,耶稣会得著教皇保禄三世的批准成立,他们要扩张神的国,这国度在罗马教会内,以教皇为代表,凡偏离罗马教会的都是异端。他们是天主教的宣教团队中最有创意及活力的一群,在十八世纪时人数最多曾高达二万二千多人。教育也是成果丰硕,到1749年,他们建了800所学校,培养出许多社会菁英。他们激进的宣教策略很有果效,但被其他修会嫉妒,导致1773年一度被教皇勒令解散,造成宣教事工的顿挫。但后来又被准许复会,至今在宣教和教育上,仍有极大的影响力。耶稣会的使命有四项:
四. 航海探险与宣教
1. 大探险时代:十五世纪,由天主教国家葡萄牙与西班牙所掀起的大探险时代,因著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而白热化。为避免两天主教国家爆发严重的利益冲突,因此由教皇介入,给予两国保教权,双方都誓言要在各自新发现的土地上宣扬基督教教义。遂在1494年和1529年分别签署托得西拉Tordesillas和查拉钩查Zaragoza两个条约,确认葡萄牙的势力范围为亚洲、东印度群岛、巴西和非洲;西班牙则为美洲、太平洋诸岛,和菲律宾等地。两国有义务提供传教经费和交通支持,教皇在任命主教或成立新教区时,须经当事国同意。
2. 各修会的竞争:1585年,成立不久的耶稣会显出异常壮盛的企图心,私下向教皇将中、日两国划为其传教特区,将其他传教会排除在外。葡萄牙王得知,大表不满,认为侵害了他的保教权,於是允许其他修会进入日本。在各方修会的努力下,在1606年时,全日本共有约75万教徒,除耶稣会之外,还有方济会、道明会,和奥斯定会。到中国的传教士以葡萄牙的耶稣会士居多,另外方济会、道明会、奥斯定会也陆续抵达中国。
3. 传信部的成立:各传教会之间因对解释教义的松紧,以及传教方法的运用常有不同,以致屡有一些摩擦。再加上其与各天主教国家间错综复杂的政教关系、彼此对传教势力范围所抱持的本位主义以及保教权所引发的权益冲突,均令天主教在亚洲的传教努力出现严重的内耗。为求直接掌控所有的传教工作,免得受国家与地区政府的干预,教廷於1622年时,成立了传信部(Sacred Congregation for the Propagation of the Faith)。该机构有权力处理世界各地与传教相关的事宜。到17世纪末叶时,在亚洲地区的传教士,除耶稣会、道明会、方济会、奥斯定会会士之外,都是由传信部直接派来的。
4. 来华宣教的修会:耶稣会士沙勿略虽积极尝试入华宣教,但未能如愿。1552年,病逝於广东外海的上川岛,他的去世引发天主教对入华宣教的重视。在此后的30年间,耶稣会、方济会、奥斯定会和道明会相继派出会士,但却无法进到中国。直到1583年,耶稣会士罗明坚与利玛窦首度成功地在广东肇庆建立教堂。此后,许多会士陆续入华传教,发展成明末清初在华影响力最大的天主教团体,至1773年教皇下令解散该会为止,共有472位耶稣会士先后抵华传教。半世纪后,道明会、方济会和奥斯定会才接踵派人至中国传教。

五. 天主教的奥秘派
天特会议时代,天主教产生许多的灵修运动,这时期产生大量的灵修著作,除了罗耀拉之外,还有以大德兰与十架约翰为中心的加尔默罗修会改革运动,他们运用灵修神学的方式、生命内在的体悟,来表达传统的神学语言,从另一个角度来诠释基督信仰的内涵。
1. 加尔默罗修会(Carmelites):又称为迦密山会或圣衣会。创立於1206年,属托钵修会,1521年。圣衣会出现不少奥秘派属灵圣徒如十架约翰、大德兰、小德兰,和劳伦斯弟兄。
2. 大德兰:大德兰是西班牙的光荣,是加尔默罗修会的改革者,1558年,她决心革新修会,在已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回复到起初以默观为基础的修院,著重祈祷、行善、甘愿贫穷等,单纯的生活方式。她对神的爱感染了许多人渴慕爱主,也吸引许多人愿意学习她的教导。在很短的时间内,大德兰关於祈祷的观念和方法不但席卷了西班牙,更影响了整个欧洲。她写的灵修书籍在天主教中有极大的权威,四世纪来,许多人因她的著作,灵性得著帮助。
3. 十架约翰:十架约翰与大德兰合作推行修会改革,成效非凡。十架约翰所流露的是西班牙神秘特性的灵修,不仅是一位精深的默观者,更是一位洞悉人心灵的灵魂导师;他的生命不仅标记出「十字架」的真义,更为世人留下信心经过试炼后,心灵得著超越的典范。

  主要事件有以下几个:
  十字军东征
  马丁路德改革
  加尔文改革
  亨利八世改革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1、根本原因:15~16世纪,德意志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主要原因: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神权统治和经济搜刮主要原因
  3、直接原因导火线: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经过
  1、开始:“九十五条论纲”
  时间:1517年
  内容:教皇无权免罪,他只能宣示和确证上帝对罪行的赦免
  实行当钱落入钱箱丁当一响,贪婪和爱财的欲念就会增加
  基督教徒凡诚心忏悔者,不用免罪符也可以赦罪免罚。
  意义:揭开了宗教改革开始的序幕,激起了德意志民族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
  2、1520年马丁·路德发表了《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等,提出其改革
  主张

  1、思想的核心是“因信称义”
  2、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
  3、信仰的惟一依据是《圣经》
  反映了正在兴起的资产阶级要求自由、平等的愿望和反封建的思想
  4、减少教堂和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并主张神甫可以娶妻
  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建立“廉价教会”的要求,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5、俗权高于教权,并最终支配教权
  6、建立本民族教会
  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彻底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加强王权,实现国家统一的政治要求


  加尔文改革

  1、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
  2、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3、核心:主张先定论,宣扬选民或弃民
  4、主张发财致富
  5、主张自由、平等,个人主义
  6、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主张选民要有奋斗精神具有简朴、诚实、讲信用等高尚美德
  反映了早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
  7、主张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度(神职人员选举产生)
  8、建立政教合一政权(教会监督国家、社会和家庭)
  使教会组织和国家具有资产阶级民主的形式,更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


  亨利八世改革
  内容
  1、1534年,颁布《至尊法案》断绝英国教会在行政和经济上与罗马教廷的关系
  2、规定国王为英国最高首脑,拥有任命教职、召开教会、审查教规的权力
  3、保留天主教的教阶制度,教义和仪式
  4、没收修道院财产归王室所有


  http://baike.baidu.com/view/161.htm#2
  http://baike.baidu.com/view/1263163.html
  http://baike.baidu.com/view/1263159.htm
  http://baike.baidu.com/view/1263165.htm

From wiki:

异端裁判所

宗教裁判所(或称异端裁判所、异端审判,拉丁文:Inquisitio Haereticae Pravitatis Sanctum Officium),是在公元1231年天主教教宗额我略九世决意,由道明会(天主教托钵修会之一)设立的宗教法庭。此法庭是负责侦查、审判和裁决天主教会认为是异端的法庭,曾监禁和处死异见分子。

历史
宗教裁判所的发展主要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

中世纪宗教裁判所。
西班牙宗教裁判所,隶属于西班牙王室,成立于1478年。
罗马宗教裁判所,即今日圣座信理部(Congregatio pro Doctrina Fidei)前身,成立于1542年。
在宗教裁判所成立之前,教会反对异端的任务通常由主教调查,并交由世俗法庭予以制裁。第三届拉特朗大公会议(1179年)开始对此进行立法,成为后来十字军对阿尔比派(Albigenses)镇压的法律依据。1224年皇帝腓特烈二世对异端执行了火刑,后额我略九世对此萧规曹随。

最初,宗教裁判所建立在地方主教区,由主教掌握。由于主教有时不在自己的教区抑或公务缠身无暇顾及,导致当时的宗教裁判所效率低下。于是教宗额我略九世在13世纪30年代发布通谕,建立直属教宗管辖宗教裁判所。1231年教皇格雷戈里九世发表《绝罚通论》(Excommunicamus)来谴责异端,并想到新的招式来对付异端,在德国、法国北部、郎格多克以及意大利都设立了一系列他所想的新招式,也就是异端裁判所。而受派去异端裁判所的审判员大多都是多明我会的修士。在昔日欧洲,异端裁判所是声名狼籍的,是不光彩的,但当时的异端裁判所并不是一个机构,充其量只是一系列的宗教审判员,[1]1252年,教宗依诺增爵四世进一步批准宗教裁判所可以在审讯用刑。可用刑罚包括没收全部财产、鞭笞、监禁、终身监禁及火刑。由于有权搜捕嫌疑犯及同伙,这使得人人自危。 宗教裁判所存在的几个世纪中,以宗教为名进行了许多不当的审判。宗教裁判所限制了中世纪的西欧思想文化的发展,却巩固了教会的权威。另一方面,宗教裁判所与十字军一样,为天主教历史留下污名。

中世纪宗教裁判所
1229年在图卢兹曾召开一个重要会议,为要对付当时迦他利派与瓦勒度派的势力,所以在会议中决定除了诗篇和日诵祈祷书中所有经文以外,禁止所有的平信徒购买《圣经》,特别是所有的圣经译本。会议中第二件重要性的行动就是异端裁判所的成立。中世纪后期的罗马皇帝判迦他利派与摩尼教同为异端,得处以死刑。这段时期对异端狠毒的刑罚,使得迦他利派于百年后绝迹,而瓦勒度派也大摧残。因为这早期的成功,以至于到宗教改革时期,罗马教会仍沿用这种办法对付之。[2]

西班牙宗教裁判所
主条目:西班牙宗教裁判所
于1478年由西班牙伊莎贝拉女王(Isabella)要求教宗思道四世准许成立,用以维护天主教的正统性,以残酷手段惩罚异端,经教宗思道四世指责。直至19世纪初始取消西班牙宗教裁判所,但从1483年至1820年期间共有38万人被裁定成异端,被火刑处死的人达10万。

墨西哥宗教裁判所
早在1539年,墨西哥的宗教法庭巳开始将抨击教会的唐卡洛斯·奥梅托奇秦(特斯科科的酋长)判处火刑烧死。其后1571年,来自西班牙的唐佩德罗·莫亚·孔特雷拉斯在墨西哥正式成立异端裁判所圣职部仲裁法庭,同时成为第一位裁判所长。此法庭最后停审于1820年。

参考资料
1 ^ John McManners,《牛津基督教史》,张景龙、沙辰、陈祖州等合译, (大陆:牛津大学出版社,1996),184-185。
2 ^ 华尔克,《基督教会史》,谢受灵、赵毅之合译, (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98),400-402。

亚尔比根派和瓦勒度派发展得非常迅速,吸引了无数信徒,造成对罗马天主教会的强烈威胁。因他们的影响太大,教会便宣告他们是异端。为了反对他们所传的道,道明会及方济会的修道士们便组织了传道部(Orders of Preaching Friars)。这两个修道会,到中世纪末期已经发展成举足轻重的团体,他们成为教皇的军队。

然而,道明会和方济会修道士们的传讲,只有一些作用,挽回了少数被异端迷惑的人。于是教会召开数次会议,决定根据奥古斯丁的教导,诉诸武力。从此,教会开始逼迫信异端者。异教裁判所也设立了起来,由道明会掌理大权。

异教裁判所是罗马天主教的法庭,它的使命是铲除异端,任何人若有异端嫌疑,就被带到这个由道明会修道士掌权的法庭中。修道士先对嫌犯加以问话,若发现果然有异端思想,就要他公开撤消或否认异端信仰;假如犯人撤销了信仰,就可以自由离开法庭;如果不肯撤消,反而坚持他的信仰时,则被教会弃绝,并送交属世政府,加以刑罚,因为「教会是不流人血」。一般对异端的刑罚是将犯人绑在火刑柱上烧死。(注意:不要把中世纪的异教裁判所和后来的西班牙异教裁判所相混。)

如果一个嫌犯不能清楚回答道明会修道士所给的问题,修道士往往用严刑拷问,直到对方认错,或被折磨至死。

无数亚尔比根派及瓦勒度派的信徒,成为异教裁判所的牺牲品。但是法国南部,信异端的人太多,异教裁判所无法面对这么大的工作,教皇便改用别的方法,发起对付异端的「十字军」征讨。一些贵族们响应教皇的号召,他们带军进入法国南部,大肆残杀,血流成河,达二十年之久,使法国这片原本美丽的省区,变成了荒野废墟,亚尔比根派终于被铲除。

瓦勒度派则在阿尔卑斯山高处的深谷中,找到避难之所,他们一直存留至今。在改教运动时期,他们接受了改教信仰,而成为复原教徒。中世纪与罗马天主教会决裂的所有团体中,只有他们存到今天,而且仍在意大利一带布道,并有相当的成效。

d21


西方宗教对中国的影响,历史现状
在近现代史上,被贫穷和落后所困扰的中国人,对“现代化”是一种美好的憧憬和期盼,认为实现“现代化”即代表着先进、进步和国家、民族的兴旺、发达,这是中国未来希望所在。但当人们谈论“现代化”时,则往往以今天西方物质文明所达到的程度作为其参照。而在研究西方时,人闪不仅发现基督教是一种与...

国外电视电影的审查对宗教和上帝是如何规定的?
中国的主流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所以一切与这个主流文化相冲突的东西必须限制。西方国家口上说宗教自由,但那都是虚伪的,大家不要忘记布鲁诺是怎么被烧死的,就是因为他不信宗教中的地心说而已,这是西方的宗教自由吗?美国常常说中国没有宗教自由,但中国人都可以选择信仰任何宗教,而且可以选择不信宗教...

西方国家历史上的猎杀女巫事件是怎么回事?
例如将女巫丢入河水中,若是浮上来就是有罪,沉下去就是无罪。简而言之,当时只要是经过宗教审判的人,几乎无一幸免,因为按照当时的标准来判定,只要是人都是巫师。欧洲在持续两百多年的女巫猎杀行动,坑杀了十万以上的无辜者,而大部分的受难者还是妇女,因此也成为历史上无可抹灭的一个印记。

东西方宗教文化有哪些不同,如观念,建筑等。 急!
人类发展的历史上,因为地域的不同,产生的文化、政治、经济的形态也不同。当然,文化的差异也包括了宗教为文化的差异。具体的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中西方宗教的起源不同。东方的宗教有佛教、道教、儒教(儒教是否为宗教,现在人又争议)。佛教是王子释迦牟尼创立的,一个王子创立宗教,在很大程度上是...

西方的神话故事有哪些
四、圣经故事 虽然并非源于欧洲的传统神话,但基督教圣经中的一些故事也在西方文化中广泛流传,如创世故事、耶稣的奇迹、最后的审判等。这些故事在西方文化和宗教中占有重要地位。总的来说,西方的神话故事丰富多彩,涵盖了各种不同的文化、历史和宗教背景。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对西方文明的...

宗教在西方美术史中所担任的角色和产生的影响
外国美术史是浩瀚的海洋!是由无数条艺术河流汇集起来的。中世纪美术史和历史一样,是在暴力、神权垄断的野蛮时代缓慢发展的,以前的美术史家都没有对这时期...文艺复兴以后,宗教在西方美术史上的权威地位才逐渐下降,美术作品的内容开始向人性转化。所以,看待宗教在西方美术史中所担任的角色和产生的影响 要分时期---...

纵观西方历史,宗教始终贯穿其中,王权与神权相结合,而中国古代历史上为何...
在政治清明的时候,他们固然更会追求官职,但在他们感到时代不好的时候,他们就想避世,而中国的宗教恰好为这种人提供了一种比较理想的场所。寺院、道观里固然比较冷清,但相对还是比较安全。而僧侣、道士的身份,又使得他们可以相对受较少政治方面的约束。中国历史上的宗教大家中,有不少人有这样的心思。

康士坦丁这个人物在西方宗教中有什么意思?
最通常的一种说法是在米尔维安大桥战役的前夕,君士坦丁看到天空上闪耀着十字架样的火舌与这样的话:“这是你克敌的迹象。”不管君士坦丁怎样或何时成为基督信徒的,他总是非常热衷于基督教的发展。他最早期的行动之一就是颁布《米兰敕令》,根据这部敕令,基督教成为一种合法的、自由的宗教。敕令还要求归还...

求一篇“西方宗教改革的结果与影响”的论文,
在西方历史上,以路德和加尔文为代表的宗教改革领袖发起的宗教改革运动,深刻地改变了欧洲文化和欧洲历史,正如俄国思想家C.H.布尔加科夫在《英雄主义与自我牺牲》中所说:“欧洲人新型的个性诞生于宗教改革运动,政治自由、良心自由、人和公民权利也是通过宗教改革运动向世界宣告的。”〔1〕然而,以为宗教改革成就了宗教宽容...

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是怎样对待宗教问题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在打破教会和宗教神学思想禁锢上所起的作用。答案 (1)文艺复兴时期:反对神学对人的束缚,利用基督教;将古典思想与基督教相结合;以宗教形式表现人文精神。启蒙学者:以理性的、历史的态度审视和探讨宗教神学问题;批判宗教对人性、自由...

宣化区14760066969: 历史上或者生活中以宗教之名行恶的实例有哪些 -
丑秀倍珞: 仅以欧洲范围内来叙述:十字军东征新教改革后爆发的一系列战争,例如法国宗教战争,三十年战争.三十年战争应该是欧洲历史上最后一次宗教战争,而且这次战争已经是仅仅属于名义上的宗教战争(天主教法国支持新教瑞典,丹麦,德意志新教诸侯最抗斐迪南皇帝),此次战争之后,宗教已不再成为战争的主导因素.

宣化区14760066969: 历史上关于宗教和科学发生的事件或者人物,越多越好 -
丑秀倍珞: 布鲁诺:乔尔丹诺·布鲁诺.通常认为,布鲁诺是因为捍卫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被罗马教廷判为异端,用火烧死. 开普勒:能够推翻日心说应该算是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三人戮力同心的结果. 第谷: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曾提出一种介于地心...

宣化区14760066969: 征集基督教(天主教+新教)在人类历史上的罪行 -
丑秀倍珞: 卡诺沙之行,十字军东征,残害哥白尼,伽立略,胡司,干涉各国内政,阻碍科学进步,造成欧洲千年的黑暗.

宣化区14760066969: 欧洲历史上被谋害的科学家有哪些?如伽利略、帮忙举10个来说说被害的事. -
丑秀倍珞:[答案] 1.乔尔丹诺•布鲁诺(1548-1600),意大利自然科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并... 以新的观测事实再次猛烈抨击荒谬的托勒密宇宙体系.1633年,伽利略受到宗教裁利所审判,判处终身监禁,其著作《关于托...

宣化区14760066969: 西欧中世纪时期,经常会有因思想上的创新而被作为“异端”,从而受到宗教审判,这种现象实际上体现的是山么 -
丑秀倍珞: 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的早期在欧美普遍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另外一种观点认为:一直到公元九世纪,绝大多数的近古(Late Antiquity)学者都按照圣奥古斯丁的观点,认为人类是处于历史的第六个阶段也是最后一个阶段,即《圣经》在“启示录”里预言的“末日”,故而有黑暗之意.

宣化区14760066969: 基督教义之永生天堂的审判 -
丑秀倍珞: “因信称义”是基督教最基本的教义,“信子的有永生,不信子的得不着永生,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到那时,“信的人复活得生,不信的复活定罪.”天堂的审判开始了.

宣化区14760066969: 求有关西方文明史的论文以上题目三选一一:简述罗马法的形成和发展二:简述中世纪西欧的基督教会三:简述文艺复兴时期主要文化成就 -
丑秀倍珞:[答案] 中世纪界定于公元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公元1453 年东罗马帝国灭亡的这一历史时期.中世纪是全世界封建制社会形成到发展的时期,也是世界三大宗教形成并广泛传播的时期.基督教文化在中世纪欧洲取得了万流归宗的地位. 欧洲人的生活与宗教...

宣化区14760066969: 犹太教历史上发生过哪些宗教冲突? -
丑秀倍珞: 犹太教与基督教,犹太教只承认耶稣是大先知,基督教则承认他是上帝的儿子.犹太教与伊斯兰教,犹太教是以色列人,而阿拉伯人是以东人

宣化区14760066969: <<巴黎圣母院>>的故事梗概 -
丑秀倍珞: 《巴黎圣母院》简介 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5世纪的巴黎,情节线索的中心地点是巴黎圣母院. 主人公加西莫多是流浪的吉卜西(赛)人的弃儿,生来就畸形:独眼、驼背、跛足.吉卜西人偷偷地拿他换走了雷姆地方一个妇女的小女儿阿涅.巴黎...

宣化区14760066969: 外国历史上少数服从多数的事例 -
丑秀倍珞: 外国历史上少数服从多数的事例之一是苏格拉底之死.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一位哲学家,被当时的大多数人所不喜,因为他质疑了很多传统的宗教观念和道德标准.在某个选举中,由大多数人投票决定苏格拉底是否应该被处死,尽管一小部分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