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中牛山泪一词有什么来历

作者&投稿:人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景公一何愚,牛山泪相续李白的一种什么心情~

齐景公多么愚蠢:登牛山见美景,不知道好好欣赏,却嚎啕大哭,感叹人无永年。人心不知足,常常是得陇望蜀,就像波浪不平,山路曲折。百年三万六千日,聪明的人要知道抓住时间,享受快乐。
【赏析】
李白《古风》组诗共五十九首,这是其中的第二十三首。此诗为一连串的联想:由秋露下,联想到岁早寒;由岁早寒,联想到岁月促;由岁月促,联想到应潇洒对待人生——夜夜秉烛,及时行乐。中夹牛山悲泣,以明愚者无旷达之胸怀,使诗的脉络走处还留,直流中有回旋。
这首诗也表现了李白的矛盾之处,一方面他也知道人生就只有百年岁月,应当及时行乐;一方面自己又修道修仙,希望长生不老。另外,这首诗或许还有讽刺唐玄宗过分修道行为的含义。

—重阳节简介—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全国各机关、团体、街道,往往都在此时组织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人们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着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为老人准备一些可口的饮食。

—重阳节的由来与传说—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重阳节的传说

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古老的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书里曾有此记载。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重阳节被立为才老人节。

—重阳节的习俗—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1、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2、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3、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4、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5、各地过重阳节的风俗

除了以上较为普遍的习俗外,各地还有些独特的过节形式。

重阳节在陕北正式收割的季节,有首歌唱道:“九月里九重阳,收呀么收秋忙。谷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场”。陕北过重阳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场。晚上月上树梢,人们喜爱享用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

在福建莆仙,人们沿袭旧俗,要蒸九层的重阳米果,我国古代就有重阳“食饵”之俗,“饵”即今之糕点、米果之类。宋代《玉烛宝典》云:“九日食饵,饮菊花酒者,其时黍、秫并收,以因粘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清初莆仙诗人宋祖谦《闽酒曲》曰:“惊闻佳节近重阳,纤手携篮拾野香。玉杵捣成绿粉湿,明珠颗颗唤郎尝”。近代以来,人们又把米果改制为一种很有特色的九重米果。将优质晚米用清水淘洗,浸泡2小时,捞出沥干,掺水磨成稀浆,加入明矾(用水溶解)搅拌,加红板糖(掺水熬成糖浓液),而后置于蒸笼于锅上,铺上洁净炊布,然后分九次,舀入米果浆,蒸若干时即熟出笼,米果面抹上花生油。此米果分九层重叠,可以揭开,切成菱角,四边层次分明,呈半透明体,食之甜软适口,又不粘牙,堪称重阳敬老的最佳礼馔。

一些地方的群众也有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纪念先人。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故俗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新中国成立后,重阳节的活动充实了新的内容。1989年,我国重阳节定为老人节。第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重阳节诗选—
1、《采桑子 重阳》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九日齐山登高》(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4、《九月十日即事》(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5、《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6、《蜀中九日》(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7、《九日作》
(唐)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8、《九日》(唐)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9、《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韦安石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10、《醉花荫》(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1、《于长安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南朝 陈)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12、《沉醉东风 重九》(元)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谁肯教白衣送酒。

13、《九日》(明)文森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牛山泪,典故名,典出《晏子春秋》卷一〈内篇谏上·景公登牛山悲去国而死晏子谏〉。齐景公登上牛山感到终有一死而悲哀下泪。后遂以"牛山泪"等喻为人生短暂而悲叹。
〈内篇谏上·景公登牛山悲去国而死晏子谏〉
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晏子独笑于旁,公刷涕而顾晏子曰:「寡人今日游悲,孔与据皆从寡人而涕泣,子之独笑,何也?」晏子对曰:「使贤者常守之,则太公、桓公将常守之矣;使勇者常守之,则庄公、灵公将常守之矣。数君者将守之,则吾君安得此位而立焉?以其迭处之,迭去之,至于君也,而独为之流涕,是不仁也。不仁之君见一,谄谀之臣见二,此臣之所以独窃笑也。」
《韩诗外传》卷十
齐景公游于牛山之上,而北望齐,曰:「美哉国乎!郁郁泰山。使古无死者,则寡人将去此而何之?」俯而泣沾襟。国子高子曰:「然臣赖君之赐,疏食恶肉可得而食也,驽马柴车可得而乘也,且犹不欲死,况君乎!」俯泣。晏子曰:「乐哉!今日婴之游也。见怯君一,而谀臣二,使古而无死者,则太公至今犹存,吾君方今将被蓑苙而立乎畎亩之中,惟事之恤,何暇念死乎!」景公惭,而举觞自罚,因罚二臣。
释义
牛山,在今山东淄博市东。齐景公登上牛山感到终有一死而悲哀下泪。后遂以"牛山叹"、"牛山泪"、"牛山悲"、"牛山下涕"喻为人生短暂而悲叹。


江涵出自哪首诗词
”诗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认为象“登临恨落晖”所感受到的那种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既然并非今世才有此恨,又何必象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呢?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情怀的郁结,但诗人倒不一定是故意用旷达的话,...

齐景公为什么牛山落泪
戴着斗笠站在田地之中,一心只考虑农活了,哪有闲暇想到死呢?您又怎么 能得到国君的位置而成为国君呢?就是因为他们一个个成为国君,又一个个 相继死去,才轮到了您,您却偏要为此而流泪,这是不仁义的。我看到了不 仁不义的君主,又看到了阿谀奉承的大臣。看到了这两种人,我所以一个人 私下发...

重阳节的全部古诗都有哪些?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译文:昨天刚登上龙山宴饮,今天又在这里举起了酒杯。菊花为何这样受苦,遭到两个重阳的采折之罪 2、《九日齐山登高》唐代: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这是李白读了《晏子春秋.内篇谏上第一》后...
2、“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古风 其二十三》《古风其二十三》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秋露白如玉,团团下庭绿。我行忽见之,寒早悲岁促。人生鸟过目,胡乃自结束。景公一何愚,牛山泪相续。物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人心若波澜,世路有屈曲。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

重阳节敬老孝老的诗词美文
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赏析:夕阳是自然界中“无限好”的景致,自然人生中的“夕阳”也应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所以即使夕阳快落山了,也用不着愁怨。在这首词里,苏轼与杜牧一样,借用了“牛山”的历史典故,杜牧含蓄地说人生“只如此”,而...

“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是什么意思_出处及原文翻译_学 ...
古诗词通过优美的文字与韵律,可以让我们与先贤对话、与历史沟通,下面为大家整理了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的译文,想了解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是什么意思、出处及原文翻译,可阅读本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是什么意思?白发书生神州...

《登高望远》的励志诗句有哪些?
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五、《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 【朝代】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译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关于沟通协调的诗句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3、《秋风引》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5.形容交流的诗句 1、涕泗纷交流 魏晋 阮籍 《咏怀》2、交流列四渎 唐 白居易 《效陶潜体诗十六首...舟中儿女泪交流 宋 汪元量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四十二》29、血泪交流 明 方孝孺 《绝命词》30、百...

求杜牧的十首代表作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译文: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 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 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 不必怀忧...

关于沟通的诗句
——出自《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代:辛弃疾 释义: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出自《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清代:纳兰性德 释义: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4. 形容沟通的古诗词有哪些 1. 《长干曲》 唐代: 崔颢 君家...

台前县13392464893: 在古代诗歌中有哪些常见的意象 -
称冉聚乙: 古代诗词的常见意象 1.月——思乡,怀人 怀乡: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怀人: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2.菊花——清高人格的写照 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

台前县13392464893: 关于元宵、清明、中秋的古诗词 -
称冉聚乙: 元宵古诗词《正月十五夜灯》(唐)张祜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进天上著词声. 《诗曰》(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 ...

台前县13392464893: 古代诗词中用什么来形容落泪 -
称冉聚乙: 1、天涯底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2、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3、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台前县13392464893: 收集一些描写泪水的古诗词句子 -
称冉聚乙: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月夜》 唐 杜甫 昔日横波泪,今成流泪泉. 《长相思》 唐 李白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 唐 陈子昂

台前县13392464893: 古代诗歌表现手法有哪几种? -
称冉聚乙: 古人在创作中非常注重表现艺术,写景、状物、言情、述志,往往采用既对立又统一,既相反而又相成的辩证手法,从而形成了古诗词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让读者在品味赏读中获得无穷的艺术享受.这些辩证的表现手法包括点染、虚实、疏密...

台前县13392464893: 古人为什么要写诗? -
称冉聚乙: 个人觉得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发朋友圈. 一.古人写诗(词),其实就是那时的一种日记,现在叫写微博,还可以叫做晒心情. 在古人所的写诗(词)中,四季变换有之,登临山川有之,人生际遇有之,悲欢离合有之……“日记”写的最全的要数...

台前县13392464893: 古代诗词中积薪一词有什么来历 -
称冉聚乙: “积薪”本义是聚集柴禾,古诗词(包括古文)中出现这个词语通常有两种意义:1、比喻隐患、危机已经潜伏——由于柴禾是着火物,大量堆积会发生灾难.2、比喻人才的选用——火要烧得旺需要大量的干柴“薪”,事业兴旺需要大批人才,因此,积薪也用来比喻培养选拔人才.

台前县13392464893: 古代诗词中田单一词有什么来历?
称冉聚乙: 《史记•田单传》载, 田单是战国时齐国人.燕攻打齐国, 攻下七十余城,仅剩两城.田单用反奸计使燕撤换名将乐毅,用火牛阵 大破燕军,又运用鲁仲连箭书之计扰乱燕军军心,一举攻下聊城,收复 七十余城,以功封为安平君.后来“田单”便成了咏建功立业者的典 故.唐•刘长卿《送卢侍御赴河北古代诗词中一词有什么来历?莫学仲连逃海上,田单空愧取聊 城.”

台前县13392464893: 唐诗、宋词中出现最多的字分别是什么? -
称冉聚乙: 我国古代文学中出现最多的五个字诗、酒、花、月、愁. 国人好诗,我国无愧是诗的国度.诗是普遍的艺术,无论是小说、散文还是戏剧,其到最优美之处,无不闪现出诗的光环来,因而诗是文学中的文学.在文学及其艺术领域中,诗无所不在...

台前县13392464893: 古代诗词中暗投一词有什么来历 -
称冉聚乙: 据《史记》卷八十三 《邹阳传》云,臣闻明月之珠,夜光 之璧,以暗投人于道路,人无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后多 用“明珠暗投”比喻怀才不遇.唐•李白《留别贾舍人至》:“远客谢主 人,明珠难暗投.”唐•杜牧《书事》“是谁添岁月,老却暗投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