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翻译小石城山记中第一段带有“而、其、之”字的句子,注意“而、其、之”前后的关系

作者&投稿:邲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小石城山记中而字的用法及解释~

而的意思主要是:顺承、递进、并列、转折、假设(相当于如果)、因果(相当于因而)、修饰、时间方位范围的界限(相当于以)、感叹、时间副词词尾、疑问。
具体哪个是哪个,你自己选选看吧!
我做的是
逾黄茅岭而下 (顺承)越过黄茅岭往下走
其一少北而东(顺承)另一条稍为偏北又折向东去
土断而川分(转折)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
无封土壤而生嘉树美箭(转折)
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
益奇而坚 (并列)
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
而列是夷狄(转折)
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
是固劳而无用(转折)
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
以慰夫贤而辱与此者 (递进)
上帝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
而独为是物(转折)
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
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转折)
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材而多产奇峰怪石

《小石城山记》翻译:
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沿着它走过去什么也得不到;另一条稍微偏北而后向东,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积石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石山顶部天然生成矮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像门的洞。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洪亮,好久才消失。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有智慧的人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造物者确实是有的。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辏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造物者似乎不会这样做的。那么造物者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

译文:

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沿着它走过去什么也得不到;另一条稍微偏北而后向东,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积石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

石山顶部天然生成矮墙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像门的洞。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洪亮,好久才消失。

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有智慧的人特意布置的。

原文: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出自唐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

扩展资料:

《小石城山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散文,《永州八记》的最后一篇。

这篇散文先详细描绘了小石城山的形状、布局,突出其酷似石城,赞叹山石树木的疏密仰伏,好像高明者有意设计、布置的,然后自然转入关于“造物主之有无”这一重大哲学命题的议论。

这篇散文写景生动形象,抒情自然,说理直接,将自己内心怀才不遇的苦闷寄予在景物描写中,借景抒情,情曲旨远。

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革新运动,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7年)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到永州后,其母病故,王叔文被处死,他自己也不断受到统治者的诽谤和攻击,心情压抑。

永州山水幽奇雄险,许多地方还鲜为人知。柳宗元在这漫长的戴罪期间,便到处游览,搜奇探胜,借以开拓胸襟,得到精神上的慰藉。

《永州八记》就是这种心态之下的游历结晶,此文是其中的最后一篇,作于元和七年(812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石城山记



译文如下:

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沿着它走过去什么也得不到;另一条稍微偏北而后向东,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积石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石山顶部天然生成矮墙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像门的洞。

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洪亮,好久才消失。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有智慧的人特意布置的。

原文: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扩展资料

这篇山水游记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作者以小石城山的不被人赏识来喻自己。作者很耿直,很执着,他笔下的山也是如此。文如其人,山亦如其人。小山如此之美,却无人赏,但小山并不因无人赏而失掉自己的美。人常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读文首先要研究作者的思想情感,学习作者的为人之道,做一个正直的、品德高尚的人。如此,才能将文章读透,对自己有所启发。如果只是就文章论文章,只是去研读文章的字词句等表面上的东西,那将会事倍功半,且永远达不到做学问的深度。



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我走过去寻找(风景)却毫无所得;另一条稍微偏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一座石山横挡在路的尽头。上方的山石形成了女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洞像门。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用一块小石子丢进去,从洞里传来水声,那激越的声音,好久才消失。盘绕着石山可以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箭竹,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那些山石分布疏密有致,有俯有仰,好似智者的有意安排。(资料转于《小石城山记》百度百科,望有助于你)


《小石城山记》的全文翻译
译文:从西山道口一直向北,越过黄茅岭,有两条路:其中一条路向西伸延,沿路寻求没有发现胜景;另一条稍稍向北又折向东,在不过四十丈之处,地层断裂,被一条河水分开,有积聚的山石横截在路端。它的上面,构成垛墙望楼的形状;它的旁边,耸出一座天然的城堡,还有像城门似的一个洞穴,往里看去一...

帮我翻译小石城山记中第一段带有“而、其、之”字的句子,注意“而、其...
译文: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沿着它走过去什么也得不到;另一条稍微偏北而后向东,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积石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石山顶部天然生成矮墙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像门的洞。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

《小石城山记》古诗原文及翻译
《小石城山记》古诗原文及翻译 原文:峭壁中断嵌空,峻峰狂矗立。人迹罕见处,奇幻纷陈时。芳草春飘绿,流泉夏溢碧。石径蜿蜒入,仙境何须寻。云雾隐幽谷,鸟鸣声声急。步登苍穹近,抚石心自怡。此地成胜境,观者莫相违。垂柳碧如烟,映水如镜开。石壁题诗处,千古传佳话。翻译:陡峭的岩壁中断...

小石城山记 翻译
《小石城山记》参考译文: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过去寻找风景却毫无所得;另一条稍为偏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一座石山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石山顶部天然生成女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象堡垒,有一个洞象门。

小石城山记翻译
对于造物主的存在,柳宗元长久以来有所质疑,然而在小石城山的奇景面前,他深感造物主确有其迹。然而,他困惑为何这样的美景不在中原大地,而被安置在这偏远的永州,仿佛千百年来默默无闻,徒劳无功。柳宗元的贬谪经历让他难以释怀,他借此山石自比,借造物者的话题,寓言性地表达了对自己遭际的愤懑和...

关于古文《小石城山记》的问题: 解释加点词:窥之正黑(窥?__) 其疏数...
窥:注意,留心。偃仰:俯仰,这里指安居,休息,形容生活悠然自得。1、环之可上,望甚远 翻译: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2、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翻译: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 墨香侠士谨献

文言文 小石城山记 翻译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将小石子投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宏亮,过了很久才消逝。)

小石城山记译文及注释
小石城山记译文及注释内容如下:《小岩山笔记》的注释与翻译本文是《永州八记》的最后一章。从西山路直径往北,过黄茅岭,有两条路:一条是往西出去,没什么发现;其中一方自北向东仅四十尺,土破而分川,有积石横其阔 西山:在游游资源网中,今湖南省零陵西;北:一路向北;翻:翻过来;少:略;...

小石城山记 翻译
《小石城山记》的翻译揭示了一段独特的山景之旅。从西山路口北行,穿过黄茅岭,两条路分歧:一条向西探寻,却无可观;另一条偏北再转向东,仅四十丈便被河流阻断,尽头处矗立着一座奇特的石山,形似天然城墙与楼阁,旁边有一座象堡垒的突出部分,洞口幽深。洞中投石入水,响声宏大,余音悠长。石山可...

小石城山记的翻译
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有智慧的人特意布置的。唉!我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造物者确实是有的。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辏的中原地区去...

江西省18738699039: 帮我翻译小石城山记中第一段带有“而、其、之”字的句子,注意“而、其、之”前后的关系 -
爰肺复方: 译文如下: 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沿着它走过去什么也得不到;另一条稍微偏北而后向东,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积石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石山顶部天然生成矮墙栋梁的形...

江西省18738699039: 小石城山记中而字的用法及解释 -
爰肺复方: 而的意思主要是:顺承、递进、并列、转折、假设(相当于如果)、因果(相当于因而)、修饰、时间方位范围的界限(相当于以)、感叹、时间副词词尾、疑问. 具体哪个是哪个,你自己选选看吧! 我做的是 逾黄茅岭而下 (顺承)越过黄茅...

江西省18738699039: 小石城山记原文及翻译 -
爰肺复方: 原文: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

江西省18738699039: 柳宗元的《小石城山记》的译文 -
爰肺复方: 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我走过去寻找(风景)却毫无所得;另一条稍微偏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一座石山横挡在路的尽头.上方的山石形成了女墙和栋梁的...

江西省18738699039: 永州八记——小石城山记的翻译 -
爰肺复方: 《小石城山记》参考译文: 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过去寻找风景却毫无所得;另一条稍为偏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一座石山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石山顶部天然...

江西省18738699039: 小石城山记 字词翻译
爰肺复方: 往下走 停止 更加

江西省18738699039: <小石城山记>译文 -
爰肺复方:[答案] 《小石城山记》参考译文: 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过去寻找风景却毫无所得... 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

江西省18738699039: 小石城山记单字解释逾黄茅岭而下 逾:寻而无所得 寻:类智者所施设也 施设: -
爰肺复方:[答案] 译文: 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走过去寻找风景却毫无所得;另一条稍为偏... 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材而多产奇峰怪石.”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 小石城山记字词归纳: 通假字: 1、少:通“稍”. ...

江西省18738699039: 小石山城记翻译 -
爰肺复方: 《小石城山记》原文.译文本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最后一篇.小石城山在永州城西北.文章以凝炼而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小石城山的奇观景物,并借以抒发了自已被贬于荒远之地,不能施展才能和抱负的悲愤心情.后半篇的议论抑扬宛转...

江西省18738699039: 小石城山记的翻译??
爰肺复方: 小石城山记》参考译文: 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过去寻找风景却毫无所得;另一条稍为偏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一座石山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石山顶部天然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