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战时苏联有重坦克为了抵挡虎式坦克的强大火力而设计成超重装甲,装甲就像一堵墙一样厚,还配有大口径

作者&投稿:瞿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虎式坦克的优缺点~

  虎式坦克是二战中最著名、最具有传奇色彩的坦克之一。从1942年下半年服役起至1945年德国投降为止,一直活跃于战场第一线,德军乘员之间称其为“无敌坦克”。虎式坦克在战争中击毁了大量的敌军坦克和其它装备,在对手心中树立了不可战胜的神话、留下了威力巨大的深刻印象。这使它成为所有盟军坦克危险的对手,凡是在战斗中能够击毁或击伤虎式坦克致其被遗弃的盟军坦克,人们都会尊称其为驯虎者。
其优缺点:
1.优点:装甲厚、火力强、射程远、2战时期秒杀所有盟军坦克。其活力可以在正面1500米内击穿T34和谢尔曼的装甲,而谢尔曼在零距离打不穿虎式的侧面装甲。

虎式坦克的车体前方装甲有102毫米厚,炮塔正前方炮盾装甲厚达135~150毫米(有资料称可能是间隙装甲),相较之下同时期的IV号坦克(G型)车身前方只有80毫米厚的装甲而炮塔正前方的装甲也只有50毫米厚,而虎I坦克的两侧和背面也有82毫米厚的装甲。这样的厚度能够在正常交战距离抵挡绝大部分炮弹,尤其是来自正面的炮弹。
虎式坦克使用的是镍合金钢装甲,这是德国在二战质量最好的装甲钢,虎式其装甲生产采用冷轧锻造工艺而非铸造。相对于铸造钢,冷轧锻造钢的强度特性高出不少,其致密程度大约提高在6%左右。虽然虎式坦克的生产商在44年向军队建议:为节省工时,加快坦克生产速度,就必须改为铸造钢工艺,陆军经过慎重考虑,以必须保证装甲质量为理由,否决了这一建议。相比“黑豹”,虎式坦克在攻击性作战中综合防御能力更强。
虎式坦克大部分的装甲是垂直与其它结构相连接的,并采用了咬合连接形式,使其获得了良好的结构性能。
2.缺陷

虎式坦克的装甲虽然厚重,但采用了传统的垂直装甲,没有使用当时更为先进的倾斜式装甲的设计,使得其防护能力,与重量并不相当。虎式坦克正面防护力并不尽如人意,正面防护能力甚至不如重量比它轻的多的豹式坦克。虽然虎式坦克,在41年、42年,都算的上是当时最强悍的坦克,但当1943年T34-85与IS-2逐步投入战场后,虎式就变得对战场有些力不从心了。这也就是44年之后,虎式停产的重要原因。
虎式坦克没有采用后世坦克普遍采用的柴油发动机,而是使用了迈巴赫700马力汽油发动机,平心而论,迈巴赫发动机也是当时非常出色的发动机,功率非常强劲,比苏联、美国的同级别坦克的发动机都要强悍不少。但使用汽油发动机使得德国坦克往往比苏联坦克更容易被打着,加满油可行驶里程也是大大低于苏联的坦克,不过这个显然是无奈的情况,当时汽油机,还是坦克主流,如美国也是使用汽油机,而制造柴油机的稀有金属材料,德国当时是相当缺乏,德国柴油产量不高,合成燃料也是汽油,选择汽油发动机,可能是当时德国唯一能做选择。

公平地说,虎式坦克的发动机、传动和悬挂都是一流的,虎式坦克机动性并不算差。发动机是迈巴赫12缸汽油发动机,功率700马力,推重比是每吨12.5马力,这自然比不上T-34的每吨19马力和M4谢尔曼的每吨16马力,但至少和IV号坦克一个水平。事实上虎式坦克的公路最高时速达每小时38公里,一点也不慢。问题出在油耗和重量。虎式坦克油耗惊人,公路上一箱油只能跑100—160公里,如果是越野航程至少减半。也就是说,一辆虎式坦克每推进两、三个小时就得后撤加油,经常在战斗白热化的时候不得不离开战场,战斗效能大打折扣。在后勤运输线遭到苏联红军的毁灭性打击以及严酷的作战环境面前,许多“虎”式重型坦克由于缺乏燃料而变成一堆废铁。
其次虎式坦克56吨的重量,在东线作战时,苏联南部草原到处是洼地沼泽,对虎式坦克来说遍地都是陷阱,稍不留心就会深陷泥潭,苏军缴获的第一辆虎式就是因为陷入沼泽而被俘获。而当时欧洲绝大多数桥梁承重极限是36吨,因此虎式坦克所到之处,都必须有工兵在前开路,测试路面,加固桥梁。但由于虎式坦克对多数桥梁而言依然过重,因此它被设计可以涉水四米深。这要求特殊的机制来透气和冷却。潜水需有30分钟准备。炮塔和枪必须被固定于前方位置并且密封。而且在坦克后部需高高升起一只大型呼吸管。只有初期495辆虎I坦克装有潜水系统,所有的后期型虎I坦克都只能涉水两米。

还有就是虎式坦克的悬挂,虎式的负重轮直径为800毫米并且相互交错,虽然行驶起来非常舒适,但如果要拆除内侧损失橡皮胎(这经常发生)的负重轮,得一并卸下数个外侧负重轮,非常麻烦。同时,坦克的重量紧密压在悬吊系统上,导致后期维修困难,再耐用的悬吊系统也不堪如此使用。这复杂系统还有一个缺点,负重轮间的间隙因下雪或泥土因为结冰而无法动弹。一次苏军于凌晨的攻击时,德军坦克兵偶然发现此时虎式坦克的负重轮处于无法移动状态。之后,新的全钢制负重轮设计出来,橡皮胎制于内部,最终全面取代旧式负重轮。
迈巴赫发动机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当一辆虎式坦克拖曳另一辆抛锚的虎式坦克时,引擎经常过热,这有时会导致引擎故障或起火,因为这些原因虎式坦克被禁止用来拖另一辆抛锚的虎式坦克。如果履带发生故障,经常需要两辆虎式坦克拉拖动一辆。故障的履带对坦克自身也是很大的问题,由于履带是高度绷紧的,不能单靠移除履带插销来拆除履带,有时甚至是用炸药包来炸开几段,或者不得不使用氧气切割的方式来将其熔断。单辆德国Sdkfz 9 Famo半履带拖车无法拖曳虎式坦克,需增加到三辆Sdkfz 9 Famo 半履带拖车才能拖曳一辆虎式坦克。

高昂的成本也是一直困扰虎式坦克的问题,这种坦克在制造时间、原材料和建造费用(帝国马克)都非常昂贵,虎式坦克的成本相当于当时Ⅳ号坦克的两倍(IV号的工时按Hartmut Knittel的书是两千小时而且从未有资料给出过可信的虎式的工时)和Ⅲ号突击炮的四倍,相当于T-34坦克的三倍和IS-2(斯大林-2)坦克的两倍。

二次世界大战,各个国家竞相生产坦克。坦克在战场上的使用达到了颠峰。德国生产坦克4.6万辆。为了快速运送德国的虎式坦克,德国人甚至生产了专用的列车。 迄今为止最大的一场坦克对坦克之间的遭遇战,发生在苏德战场的库尔斯克战役中。

1933年德军重整军备时,急需一种结构简单, 造价低廉且适合训练用的坦克以供新成利的装甲部队进行训练并从中吸取经验。 德国埃森和克虏伯 兵工厂便及时提供一种符合要求的LK-B1的原型。1934年2月三日完成第一次试车后,德国陆军即定购150辆,定其型号为 Pzkpfw I Model A。改进后的Model B型推出后, 德国陆军部再次大批定购(2000)辆。

1939年3月15日,德军侵入布拉格,占领了捷克全境。这样,捷克在二战期间便成为德国的“保护国”。二战期间,捷克共生产了 LT-38坦克 (德国人称为38(t)战车)A型一G型1414辆(含原型车3辆),各型号之间仅有微小差别。 在1939年5月一11月间共生产A型150辆。1940年1月一5月间共生产了B型110辆,C型110辆。A型-C型参加了德国入侵法国的战斗,装备了德国的第7、第8坦克师。 D型共生产105辆。E型共生产了275辆。 F型共生产了250辆。 S型共生产了90辆。 G型共生产了321辆。

早在1933年,希特勒就下令德国各军工公司研制一种重15t,装备有37mm或者50mm火炮的装甲指挥坦克。古德里安打算让这种坦克成为德国新组建的装甲师的主力装备。1936年,苯兹公司在柏林制造出第一辆原型车,其他公司也制造出他们的样车。1937年5月,苯兹公司制造出第一辆PzKpfw III.A战斗坦克。其后又有3种改进型:B,C,D型。不过PzKpfw III.A,B,C,D这4种型号都属于试验型,生产量很小。1939年德国开始生产E型,这种型号是正式装备部队的初生产型,后期的E型开始装备一门50mm短身管火炮,这个型号是德军入侵波兰的主力坦克。到1941年,德国又开发了F,G,H这3种型号的PzKpfw III战斗坦克。它们统一的编号为Sd.Kfz.141,这几种型号的III型坦克和以后J型早期型都装备短身管50mm或者37mm火炮。1941年到1943年之间PzKpfw III战斗坦克又增加了4种型号:J,L,M,N型。除了N型和J早期型,都安装一门长身管50mm火炮。J,L,M统一编号为Sd.Kfz.141/1。而在1942年至1943年间生产的N型则是装备一门短身管的75mm火炮,它的编号为Sd.Kfz.141/2。在它的12种型号中J型是生产量最大的,分两批一共生产了3OOO余辆。到1945年,各种型号的PzKpfw III战斗坦克大约生产了6000辆(有些资料上说有12000辆之多)。

(Pzkpfw-Ⅳ型 中型坦克 )Perzf-Ⅳ型坦克(PzkpfwⅣ)即Ⅳ号坦克,为二战德军装甲部队的主力武器之一,是战争期间唯一保持连续生产的坦克。希特勒于1934年下令开始研制装备75mm火炮的Ⅳ号坦克,Ⅳ号坦克的研制目的主要是作为对轻型坦克的火力支援。1937年10月第一辆A型坦克出厂,战前Ⅳ号坦克的A、B、C型仅有小批量生产,大多用于测试和训练,但波兰战役中的部分参战坦克受到部队的高度赞誉。1939年10月D型投产,成为最初的生产型。1940年E型投产,1941年F型(F1)投产,Ⅳ号坦克F1型之前主要武器皆为短身管的75mm火炮。至苏德战争开始时,Ⅳ号坦克装备数量不过数百。

战争开始后,面对苏联新型的T-34和KV-1坦克,德国性能最好的Ⅲ、Ⅳ号坦克也大为逊色。短管坦克炮穿甲能力严重不足,相当部分反坦克任务只能依靠步兵火力完成。而且德国坦克的装甲薄弱,难以抵挡苏联步兵反坦克武器攻击。但德国坦克战术运用的出色,在战争初期取得很大战果。但Ⅳ号等坦克的性能劣势是无法回避的,随着苏联红军战术指挥能力的逐步回复,结果就是德国在莫斯科战役的惨败。 而后,德国人除开始研制新型的“虎”式和“黑豹”式坦克外,也开始对Ⅲ、Ⅳ号坦克大加改进。首先Ⅳ号坦克F1型改装长身管75mm火炮,成为F2型,然后42年G型投产,两种型号坦克的增强了装甲,火力也大为加强,勉强可对抗T-34/76。此外Ⅳ-F2型也运至隆美尔的非洲军团,该坦克火力强、结构好,是当时非洲战场德意军队最倚重的装备。 1943年H型和J型投产,进一步提升了火力和防护,产量均超过3000辆,在数量上逐步取代Ⅲ号坦克成为德军装甲部队的主力。在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西西里岛、诺曼底、阿登等战役中,Ⅳ号坦克一直是冲锋陷阵的主力之一。由于德国生产能力不足,因此结构简单、性能稳定的Ⅳ号坦克一直保持了批量生产,以弥补德军“虎”式、“黑豹”式数量的不足。整个战争期间,Ⅳ号坦克总产量达8000辆以上。此外,Ⅳ号从战争初期开始就推出变形车,包括旋风式自行高炮、野蜂式150mm自行榴弹炮、熊式155mm自行榴弹炮等。最重要的当属以Ⅳ号底盘发展的驱逐战车,安装了75mm和88mm反坦克炮,简称“Ⅳ驱”。这些变形车数量达2859辆,在各个战场的德军装甲兵团、装甲炮兵以及步兵部队中都有广泛使用。

黑豹”坦克是德国二战后期的成功作品,因此受到格外重视,在后期德国坦克生产中平均产量最高,D、A、G三中型号达到了6042辆。1944年5月还开始研制“豹”F型,但到战争结束只生产了20辆左右。此外,豹式的后继型号豹2准备安装88mm火炮,但只出现了原型车。

“黑豹”坦克与对方的T-34/85相比,防护性能绝对优于T-34/85,火炮口径虽然为75mm,但70倍口径的身管使得其穿甲能力高于T-34/85的85mm L/54.6火炮,甚至也高于虎Ⅰ坦克的88mm L/56火炮,更是从全方位性能上超过英美各型同类坦克。不过这一切的背后就是豹式全重高达44~46吨之多,几乎和苏联的斯大林系列重型坦克一个级别。但同样重量,IS2和IS3都算重型坦克,“黑豹”只算中型,颇有标准不同的缘由。豹式的工艺复杂,产量难以和T-34、M4“薛尔曼”等盟军坦克相比,因此经常处于战场上的数量劣势地位。豹式还是最先安装主动红外夜视仪的坦克,开创了坦克夜战设备的时代。豹式坦克的变形车主要包括豹式指挥坦克和“猎豹”坦克歼击车等。豹式指挥坦克产量多达1750辆,是豹式变形车数量最多的一种。而赫赫有名的“猎豹”歼击车则有“二战时期最优秀坦克歼击车”的美称,火力堪与“虎2”坦克相比,装甲防护也超过了“虎1”式,再加上同豹式一样出色的机动性,成为德军最有力的反坦克武器。不过“猎豹”产量只有382辆。

从1942年7月到1944年8月末,仅生产了1,355辆“虎I”坦克。44年4月,“虎I”的月产量达到最高水平,生产了105辆。“虎I”最终被“虎II”所取代,但它仍然是二战中令人畏惧的德军坦克的象征。
“虎王”重型坦克在1943年1月的时候,德国就计划制造一种新的重型坦克以取代“虎”式重型坦克。德国陆军兵器局责成波尔舍,亨舍尔和MAN公司着手研制。随后这3家公司提出了4种方案,并制成了样车,分别是波尔舍公司的VK4502(P),亨舍尔公司的VK4502(H)以及改进的VK4503(H),MAN公司的VK4502(MAN),最后德国陆军兵器局选中了亨舍尔公司的VK4503(H)方案,于1943年12月开始批量生产,定名为“虎王”(或者“虎”2)重型坦克。“虎王”坦克从1943年12月到1945年3月一共生产了489辆。

鼠”式坦克火力强大,防护坚固,但是它极差的机动能力几乎使它只能在原地作为固定的火力点,而且生产的比较晚,数量也很少,根本无法挽救第三帝国必然灭亡的命运。

IS-3坦克
它的正面首上装甲为三块甲焊成的犁头式(Shchuka),最上部的一块上开有驾驶员出入舱,其中最主要的两块受弹面装甲为110 毫米相对垂直面56度,带有30度侧角,换算约为61度的装甲(经换算相当于230 毫米的垂直装甲,但很多中文资料误认为这是首上装甲的物理厚度此外尽管苏联出版物上它的首上三块板都有110,但实际顶上那一块仅有30多,不得不考虑窝弹区的缺陷[5])它的炮塔防护极大加强,但是火力相对并不出色,只有五百米150毫米一千米130毫米垂直穿深,因此无法击穿虎王的首上和炮塔正面,但虎王能在一定的距离击穿它的首上(它的首上要加算侧角,实战当中双方坦克都不可能遇到炮弹正对正面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整片式首上会获得加成防护,而IS-3的首上会减成,因此可以不算入侧角,这时110毫米56度的装甲板仅有192毫米的垂算换算厚度,而虎王的150毫米50度角首上有240毫米的换算厚度)和炮塔(很多资料仅笼统地称炮塔正面有220以上的防护,实际这仅是炮塔座圈位置的数据,和火炮平齐的炮塔正面只有110毫米——IS-3的炮塔形状只有炮塔座圈附近和火炮左右方便入射,110毫米的地方倾角较大但是在火炮两边的垂直部分厚度应不超过200,总的来说一些二战时的火炮包括KWK43,128 毫米和90 毫米是能在较近距离上击穿其炮塔的,可以参考据南斯拉夫的测试,90 毫米火炮和KWK43火炮分别可在800M与750M击穿T-55的炮塔正面),而且它的机械故障同样多。
IS-3的侧后防护十分强劲,侧面防护由外层的30毫米厚30度外倾板,和内侧上段90毫米厚60度内倾的装甲及下段90毫米垂直的装甲组成,但是这一构型使很多人误认为它有炮塔座圈的装甲围桶。它的Д-25Т-1943年型一二二毫米火炮(A-19的坦克用名称),方向射界360度,水平射界-2~+19度。但仍然暴露出过分追求低车高使得俯角过小的苏系坦克的通病。IS-3后来暴露出很多问题如首上焊缝开裂,[6] 发动机和传送系统毛病多多(样车阶段时发现行程855千米时百分之37的履带板有裂纹),防弹外形导致内部空间非常狭窄而且没有炮塔吊篮装填手站在地板上不能随炮塔转动,乘员的操作相当吃力,很容易疲劳,不利于连续作战。于是于1946年停止生产,让位给后来的重型坦克。它共生产了2311辆。

或者
KV-2坦克 (俄文:Клим Ворошилов-2)是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主力重型坦克KV系列的第二型,搭载152mm榴弹炮的它拥有恐怖的火力,其巨大车体被德军称为“巨人”(Gigant)。1939年,苏联与芬兰之间爆发了冬季战争,苏军在突破卡累利阿地峡的曼纳海姆防线行动上吃尽了苦头,对坦克协助支援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以KV-1坦克为主体、搭载152mmM-10榴弹炮和新式旋转炮塔的KV-2坦克就被开发了出来,用来进行阵地突破。1939年12月开始发送开发需求,到了1940年1月末完成了试制车,到了2月又增加了2辆的试制车,立刻被送往战线。2月11日,在曼纳海姆防线的苏姆玛(Summa)地区首次投入实战。
该坦克不但配有极为强大的火力,也有非常厚实的装甲(炮塔前110mm,侧面75mm厚),在芬军的波佛斯37公厘战防炮的48发炮弹皆命中下,仍不损其战斗能力。由于以上的战绩,KV坦克改良的火力支援型——KV-2就被军方正式采用。原先,坦克开发部仅将其命名为“装备大炮台的KV”(KV s bolshoi bashnei),随着正式纳入军方采用而给予了“KV-2”的称呼,苏联士兵则称其为“无畏战舰”(KV s bolshoi bashnei)[2]。原KV-2的试制车仅是平面装甲板和7角形的炮台,之后为了大量生产而改为6角形炮塔。与试制车比较起来,批量型的KV-2在炮塔结构上略矮,也搭载了原没有的近战防御DT重机枪。从1940年到1941年,KV-2坦克(包含加产的试制型)共生产了202辆。
KV-2坦克虽然有强大火力和装甲,但车体重量过高造成机动力低下、底盘容易故障、重型炮塔也使得在车身倾斜时无法旋转、2名装填手装填分离式弹药造成火炮射击速度也慢,使得军方生产KV-2坦克数量不多。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苏军改以使用喀秋沙火箭炮为主力,不但射程远、机动性强、火力猛,更没有KV-2的种种缺点,也因此对坦克的开发关注被转移至自行火炮上,如ISU-152、SU-152等,至于像KV-2这种重型装甲和旋转炮塔的阵地突破用坦克则是不再被生产。

斯大林重型坦克
KV系列


苏联在二战时有KB-1型重型坦克吗?
从总体性能上讲,除防御外KV-1的各项指标均不及T-34,其结构设计落后,可靠性差,尤其是火力不够强大,无法对付1942年后出现的德国新式坦克。43年出现了装备85mm炮的改进型KV坦克——KV85,但与T-34\/85相比毫无出色之处,而且性能不及德国的“虎”式,因此苏联重型坦克的位置逐渐让给了斯大林(JS)...

为什么二战苏联这么喜欢重型坦克?
这不是说苏联喜欢,是在战争实践中发现的。二战时,德国在坦克设计方面比苏联更先进,反坦克武器同样如此,在这种情况下,苏联的轻型坦克在对德作战中损失很大,这是苏联被迫强化装甲和坦克炮的主要原因,这样坦克重量自然就增加了。二战以后,随着反坦克导弹的大量出现,坦克有过一段不断重型化的趋势,...

二战苏联有多少坦克?
T-34\/85型中型坦克2.9万辆,高达6万辆的T-34系列坦克成为苏军坦克部队的绝对主力型号。此外还有KV系列和斯大林系列重型坦克,这两种坦克分别为4468辆和3854辆,Su型系列自行火炮9652辆。加上战前就有的坦克和西方援助,苏联一共拥有过13.3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此外还得到了5.9万辆装甲车。

二战期间,苏联一共生产了多少辆坦克?
苏联在大战中造出了10万辆以上的坦克和自行火炮,还从西方国家手中得到了约1万多辆坦克,在战前生产了大约2.5万辆。所以总数约是14万多辆。另一个数据是111850辆:十三个型号的轻型坦克43110辆;五个型号中型坦克58124辆;七个型号重型坦克10616辆;...

请问二战苏联KV-1坦克的德国对手是哪个型号的啊
KV系列重型坦克是苏联红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重要装备,该坦克曾参加对芬兰和德国的作战,1940年,苏军一个装备KV-1坦克的坦克排参加了突破芬兰主要阵地的战斗,在战斗中,没有一辆KV-1坦克被击穿。苏德战争初期,在苏军和德军的交战中,KV系列重型坦克对阻止德军的进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该...

二战期间,苏联一共生产了多少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IS重型坦克以苏联武装力量最高统帅约瑟夫·斯大林的名字命名,由车里雅宾斯克城的工厂设计处研制,在二战期间发展了3个型号:IS-1、IS-2和IS-3。从1943年秋到1945年6月共生产了3752辆,其中以IS-2型的数量居多。T-40轻型水陆坦克 T-40轻型水陆坦克于1941年初装备苏军侦察部队和坦克通信部队。其车体...

为什么苏联设计制造的重型坦克外形低矮,吨位较小?
其实苏联的坦克也没有很矮很轻,只是作为对比的二战德国坦克和战后的欧美MBT太高太重了 二战前的苏联在同期的工业国里并不差但也谈不上先进,在工业方面有比较严重的偏科,但胜在斯大林领导的几个五年计划造就了苏联雄厚的工业底子,也就给了苏联人尝试各种钢铁怪兽的可能。要说吨位的话,在二战初期的...

2战中纳粹德国和苏联最重的坦克是哪种
投入战斗的坦克德国最重的是虎王坦克,苏联投入最重的是JS-2斯大林重型坦克。至于鼠式坦克,德国只是造了两辆样车,而且根本没造完,楼上有人说的鼠式坦克参加柏林战役击毁无数苏联坦克的故事完全是没有任何根据的谣言。实际上两个鼠式的底盘都被盟军缴获,这样巨大的东西也根本不可能开上前线。

据说二战时苏联造了一种双炮重型坦克,这是真的!
双炮塔的,只有两辆样车的符合你说的条件的只有SMK和T--100 SMK“基洛夫”重型坦克主炮塔上装一门76.2毫米主炮,前下的副炮塔内装装一门45毫米炮,乘员7人,战斗全重55吨。T-100重型坦克也采用类似的主副炮塔的武器布局,乘员6人,战斗全重58吨,正面装甲厚度60毫米 ...

二战的时候苏联斯大林系列重型坦克怎么做到防护不错但重量轻的?_百度...
另一个小原因是苏联的铁矿煤矿的质量好,含镍铬锰等有益杂质多,含硫磷等有害杂质少,别的有色金属矿储量也很丰富。所以其钢材可以在保持低成本生产的情况下做到高质量。曾有二战陷进沼泽的苏联坦克在今天被挖出来仍可以开动的事。苏联坦克炮塔采用铸造生产有3个原因:一是跟其原钢质量好有关,不...

渝北区19750134979: 二战中KV2能和虎式坦克抗衡吗? -
杭败欧洲: 先说结论,我觉得比较难.首先声明一下,kv2没有虎式那么出名,产量也没有虎式高(总共只生产了两三百辆,虎式光虎Ⅰ就1k+了),所以kv2留下的资料也少,很多没有直接资料,我这里会拿很多近似武器装甲的数据对照一下,不喜勿喷....

渝北区19750134979: 斯大林2重型坦克能在1000米外一炮击毁虎式坦克? -
杭败欧洲: 如果斯大林2能到1000米外,还能命中的话,是可以的.

渝北区19750134979: 二战中苏联使用了哪些坦克
杭败欧洲: 二战时期比较著名的坦克有:前苏联的T-34、德国的“黑豹”和“虎”式坦克、美国的M4“谢尔曼”、英国的“丘吉尔”步兵坦克和“克伦威尔”巡洋坦克、日本的97式等.其中T-34被誉为二战中最优秀的坦克,在世界坦克发展史上占有显赫的地位.

渝北区19750134979: 苏军怎么对付德国的虎式和豹式?是不是T - 34用人海战术,IS - 2
杭败欧洲: 看见楼主真的好关心这个答案呀,竞然每个回答者的评论里你都进行了回复,那我也... 德国整个战争期间只生产了1,355辆虎式坦克,还抵不上苏联T-34坦克一个月的产量,...

渝北区19750134979: 二战时的虎式除了潘兴可以微微抗衡一下还有别的克虎式吗?谁可以正面击穿虎式,不算防守重炮. -
杭败欧洲: 1000米以内t34-85,m-26,甚至彗星...等等不少呢,虎式的优势在于距离,1500-2000米能抗虎式的不多,is-2,su-152,su-122

渝北区19750134979: 二战末期,为什么德军虎式坦克抵不过苏联红军T - 24坦克,T - 34?
杭败欧洲: 如果单挑,苏联完败,但苏联坦克结构简单,生产方便,苏联就是靠着“坦克海”干掉德国的.

渝北区19750134979: 前苏联T34坦克比虎式坦克好吗
杭败欧洲: 单纯从技术数据上讲虎确实比T34好很多!但是如果是大规模的全面战争虎式的缺点就非常明显了,复杂的行走装置是德军维修人员的噩梦,复杂又高标准的制造工艺和过高的成本导致不能大量普遍装备,二战中后期虎豹等德式重型坦克常常独立变成坦克营充当救火队. 而T34技术简单生产容易训练简便能快速大量装备,而且后期改进的T34-85更增强了火力能和虎正面对抗. 其实武器不要追求最好而要追求最适应战争需要.无疑T34是最佳典范

渝北区19750134979: 二战时期德国的坦克王牌“虎式”坦克为何未能发挥重要作用?二战时期
杭败欧洲: 首先 我想指出楼主的几点偏颇之处 在大战开始之初 德军的坦克 无论是从质量还是数量上 都落后于盟军的装甲部队 战争前期 德军之所以能一路高歌猛进 穿越阿登山林 突破...

渝北区19750134979: 坦克世界kv1弱点在哪里 -
杭败欧洲: 你好!S系重坦KV1正面弱点在裤裆,也就是坦克的下部,还要正面机枪孔观察窗这一块~希望采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