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润摘取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是啥?

作者&投稿:旁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陈景润后来摘取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这是指什么~

指的是哥德巴赫猜想。
自然科学皇后是数学,“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后王冠上的明珠。
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写信给欧拉,提出了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随便取某一个奇数,比如77,可以把它写成三个素数之和,即77=53+17+7;再任取一个奇数。
比如461,可以表示成461=449+7+5,也是三个素数之和,461还可以写成257+199+5,仍然是三个素数之和。例子多了,即发现“任何大于5的奇数都是三个素数之和。”
1742年6月30日欧拉给哥德巴赫回信。这个命题看来是正确的,但是他也给不出严格的证明。同时欧拉又提出了另一个命题: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但是这个命题他也没能给予证明。

扩展资料哥德巴赫猜想三素数定理
如果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正确,那么奇数的猜想也正确。可以把这个问题反过来思考。已知奇数N可以表成三个素数之和,假如又能证明这三个素数中有一个非常小,譬如说第一个素数可以总取3,那么也就证明了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
这个思想就促使潘承洞先生在1959年,即他25岁时,研究有一个小素变数的三素数定理。这个小素变数不超过N的θ次方。
要证明θ可以取0,即这个小素变数有界,从而推出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潘承洞先生首先证明θ可取1/4。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这方面的工作一直没有进展,直到1995年展涛教授把潘老师的定理推进到7/120。这个数已经比较小了,但是仍然大于0。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哥德巴赫猜想

陈景润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指的是他破解了哥德巴赫猜想。
1966年屈居于六平方米小屋的陈景润,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
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1)只是一步之遥的辉煌。他证明了“每个大偶数都是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使他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居世界领先地位。
这一结果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受到广泛征引。这项工作还使他与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扩展资料:
陈景润因为对塔里问题的一个结果作了改进,受到华罗庚的重视,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先任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再越级提升为研究员。
陈景润是世界著名解析数论学家之一,他在50年代即对高斯圆内格点问题、球内格点问题、塔里问题与华林问题的以往结果,做出了重要改进。
60年代后,他又对筛法及其有关重要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陈景润于1978年和1982年两次收到国际数学家大会请他作45分钟报告的邀请。这是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陈景润

数 学 皇 冠 的 明 珠 -- 哥 得 巴 赫 猜 想
大约在250年前,德国数字家哥德巴赫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任何大于5的整数都可以表示为3个质数的和。他验证了许多数字,这个结论都是正确的。但他却找不到任何办法从理论上彻底证明它,于是他在1742年6月7日写信和当时在柏林科学院工作的著名数学家欧拉请教。欧拉认真地思考了这个问题。他首先逐个核对了一张长长的数字表:
6=2+2+2=3+3
8=2+3+3=3+5
9=3+3+3=2+7
10=2+3+5=5+5
11=5+3+3
12=5+5+2=5+7
99=89+7+3
100=11+17+71=97+3
101=97+2+2
102=97+2+3=97+5
……
这张表可以无限延长,而每一次延长都使欧拉对肯定哥德巴赫的猜想增加了信心。而且他发现证明这个问题实际上应该分成两部分。即证明所有大于2的偶数总能写成2个质数之和,所有大于7的奇数总能写成3个质数之和。当他最终坚信这一结论是真理的时候,就在6月30日复信给哥德巴赫。信中说:"任何大于2的偶数都是两个质数的和,虽然我还不能证明它,但我确信无疑这是完全正确的定理"由于欧拉是颇负盛名的数学家、科学家,所以他的信心吸引和鼓舞无数科学家试图证明它,但直到19世纪末也没有取得任何进展。这一看似简单实则困难无比的数论问题长期困扰着数学界。谁能证明它谁就登上了数学王国中一座高耸奇异的山峰。因此有人把它比作"数学皇冠上的一颗明珠"。
实际上早已有人对大量的数字进行了验证,对偶数的验证已达到1.3亿个以上,还没有发现任何反例。那么为什么还不能对这个问题下结论呢?这是因为自然数有无限多个,不论验证了多少个数,也不能说下一个数必然如此。数学的严密和精确对任何一个定理都要给出科学的证明。所以"哥德巴赫猜想"几百年来一直未能变成定理,这也正是它以"猜想"身份闻名天下的原因。
要证明这个问题有几种不同办法,其中之一是证明某数为两数之和,其中第一个数的质因数不超过a 个,第二数的质因数不超过b个。这个命题称为(a+b)。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是证明(a+b)为(1+1)。
1920年,挪威数学家布朗教授用古老的筛选法证明了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能表示为9个质数的乘积与另外9个质数乘积的和,即证明了(a+b)为(9+9)。 1924年,德国数学家证明了(7+7); 1932年,英国数学家证明了(6+6);
1937年,苏联数学家维诺格拉多夫证明了充分大的奇数可以表示为3个奇质数之和,这使欧拉设想中的奇数部分有了结论,剩下的只有偶数部分的命题了。
1938年,我国数学家华罗庚证明了几乎所有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一个质数和另一个质数的方幂之和。
1938年到1956年,苏联数学家又相继证明了(5+5),(4+4),(3+3)。
1957年,我国数学家王元证明了(2+3);
1962年,我国数学家潘承洞与苏联数学家巴尔巴恩各自独立证明了(1+5);
1963年,潘承洞、王元和巴尔巴恩又都证明了(1+4)。 1965年,几位数学家同时证明了(1+3)。
1966年,我国青年数学家陈景润在对筛选法进行了重要改进之后,终于证明了(1+2)。他的证明震惊中外,被誉为"推动了群山,"并被命名为"陈氏定理"。他证明了如下的结论:任何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数之和,其中一个数是质数,别一个数或者是质数,或者是两个质数的乘积。
现在的证明距离最后的结果就差一步了。而这一步却无比艰难。30多年过去了,还没有能迈出这一步。许多科学家认为,要证明(1+1)以往的路走不通了,必须要创造新方法。当"陈氏定理"公之于众的时候,许多业余数学爱好者也跃跃欲试,想要摘取"皇冠上的明珠"。然而科学不是儿戏,不存在任何捷径。只有那些有深厚的科学功底,"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哥德巴赫猜想"这颗明珠还在闪闪发光地向数学家们招手,她希望数学家们能够早一天采摘到她。

歌德巴赫猜想. 既任意两个素数之和还是一个素数,简称一加一。但是陈景润只证明了一加二,还差一步之遥!

“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他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此结论被命名为“陈氏定理”,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1”只是一步之遥的辉煌。世界各国的数学家也纷纷发表文章,赞扬陈景润的研究成果是“当前世界上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最好的一个成果”。

歌德巴赫猜想

这是指哥德巴赫猜想


《明星上的一粒微尘》中提到陈景润后来摘取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这...
1953年,陈景润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由于他对数论中一系列问题的出色研究,受到华罗庚教授的重视,被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后来就有了“ 罗庚慧眼识景润”的佳话。虽然当时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在仅有6平方米的小屋里陈景润坚持埋头于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经过无数个日夜、几度寒暑的艰苦努 力,...

陈景润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指的是什么(课堂作业本)
陈景润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指的是他破解了哥德巴赫猜想。1966年屈居于六平方米小屋的陈景润,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1)只是一步之遥的辉煌。他证明了“每个...

陈景润摘取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指的是什么?
景润独自攻克了六、七道,尤其是在对哥德巴赫猜想证明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至今仍然无人能望其项背。 1996年3月19日,,一个对于整个世界数学界来说都是令人扼腕痛惜的日子。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陈景润教授因长期患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63岁。 世纪的期盼 很多人不明白,研究哥德巴赫猜想这样一...

上面的短文中提到陈景润后来摘取了 数学皇冠上的明珠 ,这指的是什么呢...
参考答案:陈景润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指的是他破解了哥德巴赫猜想。(具体内容:哥德巴赫提出了‘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两个素数之和’,简称“1+1”。他一生也没证明出来,之后,哥德巴赫带着一生的遗憾也离开了人世,却留下了这道数学难题。 而陈景润却用一次次数学计算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把...

陈景润后来摘取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这指的是什么呢?
陈景润后来摘取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这指的是什么呢? 一、播下科学的种子1933年5月22日,陈景润出生在一个邮局职员的家庭。其祖籍地是距离省城不远的郊区胪雷村。父亲陈元俊,给这位刚入世的小孩取个很有诗意的名字:景润。“景”字有景仰之意,又是有“光景”之说;而“润”字可谓油腻光滑,寓意润泽生辉。景润...

数学皇冠上的明珠
摘取皇冠上的明珠 1933年,陈景润诞生在福建省福州市。他的父亲是一名邮政局的小职员,母 亲则一位善良却操劳过度的妇女,一共生下了十二个孩子,养活了六个。虽然没 有哪一对父母不愿意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是排行第三的陈景润上有哥哥姐姐,下 有弟弟妹妹,无法成为父母最疼爱的孩子。仿佛是一个多...

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指的是什么?
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指的是微积分的创立;是高等数学中研究函数的微分(Differentiation)、积分(Integration)以及有关概念和应用的数学分支。它是数学的一个基础学科,内容主要包括极限、微分学、积分学及其应用。微分学包括求导数的运算,是一套关于变化率的理论。它使得函数、速度、加速度和曲线的斜率等均可用...

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陈景润的一生是怎样的?
1966年春,33岁的陈景润掀开了数学史上闪亮的一页——终于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震惊了国际数学界。1973年在《中国科学》上发表了证明巴德巴赫猜想中的《H2》著名论文,创造了距离摘取这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1+1)只有一步之遥的辉煌。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详情 官方电话 ...

如何理解数学史科学的王后,数学是科学的女仆
老师讲到这里还打了一个有趣的比喻,数学是自然科学皇后,“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后王冠上的明珠!这引人入胜的故事给陈景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哥德巴赫猜想”像磁石一般吸引着陈景润。从此,陈景润开始了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的艰辛历程哥德巴赫猜想歌德巴赫猜想1729年~1764年,哥德巴赫与欧拉保持了长达三十五年的书信...

谁能给我一些科学家的事迹?
陈景润在高中时代,就听老师极富哲理地讲: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这一至关重要的启迪之言,成了他一生为之呕心沥血、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为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摘取这颗世界瞩目的数学明珠,陈景润以惊人的毅力,在数学领域里艰苦卓绝地跋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