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巧断命案

作者&投稿:屈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文言文巧断命案

【原文】

欧阳晔治鄂州,民有争舟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自临其狱,出囚坐庭中,出其桎梏而饮食。讫,悉劳而还之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今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验也!”囚涕泣服罪。

【译文】

宋朝人欧阳晔(字日华)治理鄂州政事时,有州民为争船互殴而死,案子悬了很久没有判决。欧阳晔亲自到监狱,把囚犯带出来,让他们坐在大厅中,除去他们的手铐与脚镣,给他们吃完食物,善加慰问后再送回监狱,只留一个人在大厅上,这个人显得很惶恐不安。欧阳晔说:“杀人的是你!”这个人不承认,欧阳晔说:“我观察饮食的人都使用右手,只有你是用左手,被杀的人伤在右边胸部,这就是你杀人的明证。”这个人才哭着认罪。

2. 文言文巧破盗案翻译,在线等

陈述古辨盗

陈述古密直,知(1)建州浦城县。富民失物,捕得数人,莫知的为(2)盗者。述古绐(3)曰:“某寺有一钟,至(4)灵,能辨盗(5)。”使人迎置后阁(6)祠(7)之。引囚立钟前,谕(8)曰:“不为盗者摸之无声,为盗者则有声。”述古自率同职(9)祷(10)钟甚肃(11),祭讫(12)以帷(13)围之。乃阴(14)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以手入帷摸之。出而验其手,皆有墨,一囚独无墨,乃见真盗——恐钟有声,不敢摸者。讯之即服(15)。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字词注释】

(1)主管 (2)不知道哪个是真的(3)哄骗(4)非常 (5)小偷 (6)我国古代一组建筑中位于最后的楼房,常作游息、远眺、供神佛或藏书藏物等用(7)供奉 (8)告诉 (9)同事。旧社会指同在一部门作官的人(10)祈祷 (11)恭敬 (12)完毕 (13)围幕 (14)暗地 (15)服从

【诗文翻译】

陈述古密直,曾在建州浦城县当过县令。当时,有家富户被盗,丢失了不少物件,告到官府,捉住了几个人,但不知道谁是真正的小偷。(陈述古)就欺哄他们说:“某寺里有一口钟,非常灵验,它能把真正的强盗辨认出来。”于是,陈述古就让人去把这口钟迎到县府衙门来放到后阁供奉着。接着,他把囚犯们引来站在钟的前面,当面告诉他们说:“不是小偷那么这钟就没有声音,如果是小偷,那么一摸就会发出声音。”陈述古亲自率领同事们向钟祷告,态度很是严肃,祭祀完了,用围幕把钟围起来。然后暗暗派人用墨汁涂钟。很长时间之后,才叫那些囚犯一个个地把手伸进那围幕里去摸钟。他们把手从布里伸出时,陈述古叫他们把手拿出来检验,只见他们的手上都有墨迹,独有一个囚犯手上没有,于是真正的小偷显现出来了——是担心摸了钟它会发出声音,所以不敢摸的人。经过审讯,这个小偷立即承认了犯罪事实。

不知道现在的课文中的文言文是什么样的,所以把古文摘录了过来。另外有个别的不明白的可追问。

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3. 文言文巧破盗案翻译,在线等

陈述古辨盗陈述古密直,知(1)建州浦城县。

富民失物,捕得数人,莫知的为(2)盗者。述古绐(3)曰:“某寺有一钟,至(4)灵,能辨盗(5)。”

使人迎置后阁(6)祠(7)之。引囚立钟前,谕(8)曰:“不为盗者摸之无声,为盗者则有声。”

述古自率同职(9)祷(10)钟甚肃(11),祭讫(12)以帷(13)围之。乃阴(14)使人以墨涂钟。

良久,引囚逐一以手入帷摸之。出而验其手,皆有墨,一囚独无墨,乃见真盗——恐钟有声,不敢摸者。

讯之即服(15)。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字词注释】 (1)主管 (2)不知道哪个是真的(3)哄骗(4)非常 (5)小偷 (6)我国古代一组建筑中位于最后的楼房,常作游息、远眺、供神佛或藏书藏物等用(7)供奉 (8)告诉 (9)同事。

旧社会指同在一部门作官的人(10)祈祷 (11)恭敬 (12)完毕 (13)围幕 (14)暗地 (15)服从 【诗文翻译】 陈述古密直,曾在建州浦城县当过县令。当时,有家富户被盗,丢失了不少物件,告到官府,捉住了几个人,但不知道谁是真正的小偷。

(陈述古)就欺哄他们说:“某寺里有一口钟,非常灵验,它能把真正的强盗辨认出来。”于是,陈述古就让人去把这口钟迎到县府衙门来放到后阁供奉着。

接着,他把囚犯们引来站在钟的前面,当面告诉他们说:“不是小偷那么这钟就没有声音,如果是小偷,那么一摸就会发出声音。”陈述古亲自率领同事们向钟祷告,态度很是严肃,祭祀完了,用围幕把钟围起来。

然后暗暗派人用墨汁涂钟。很长时间之后,才叫那些囚犯一个个地把手伸进那围幕里去摸钟。

他们把手从布里伸出时,陈述古叫他们把手拿出来检验,只见他们的手上都有墨迹,独有一个囚犯手上没有,于是真正的小偷显现出来了——是担心摸了钟它会发出声音,所以不敢摸的人。经过审讯,这个小偷立即承认了犯罪事实。

不知道现在的课文中的文言文是什么样的,所以把古文摘录了过来。另外有个别的不明白的可追问。

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4. 古今中外巧断悬案的例子

宋朝初年,在河南的王庄,李家和刘家的媳妇在同一天都生了一大胖小子,两个孩子长得有点象双胞胎。

可是李家的孩子不到一个月就夭折了,李家两口子悄悄的把孩子埋在自家的后园子里了,不让左临右舍知道,准备找机会把刘家的孩子偷来。 一天机会来了,李家媳妇趁刘家媳妇上地,偷偷地把孩子抱回了自己的家。

刘家两口子和乡亲们在周边各庄找了两天,不见孩子的踪影。第三天上午,刘家媳妇去李家串门,一进屋发现在摇篮里睡觉的孩子正是自己家的孩子,两个女人为了争夺这个孩子在屋里打得头破血流。

一个老者建议她们去开封府找包公给断。 两家人带着小孩来带了开封府。

包公升堂断案,两家都说孩子是自己的,但都拿不出确凿的证据。这时包公发话了:“你们在大堂上抢孩子吧,谁抢去孩子就归谁。”

两个妇女开始抢孩子,一人拽小孩一只小胳膊,刚一用劲小孩大声哭叫,刘家媳妇马上松了手,孩子被李家媳妇抢了去。这时,包公惊堂木一拍,“大胆李氏,你偷刘家孩子,还不从实招来。”

包公见大家带着疑惑的目光看着他,站了起来说:“你们想一想,一个多月的孩子,嫩骨头嫩肉的,他的亲妈妈能舍得使劲拽吗?使劲抢去孩子的妈妈一定不是亲妈妈。”这时就听堂下李家两口子说:“我们认罪了,孩子是我们偷的。

5. 包拯巧断牛舌案的具体内容(白话文)

宋朝时候,为了保护农业生产,曾颁布了法令,严厉禁止私宰耕牛。包拯在天长县做县令的时候,有一天,一个农民到县衙门来告状,说有人把他的耕牛舌头割掉了。

包公问他:“你来告状,有人知道吗?”农民回答说没有人知道。包公又问:“你的耕牛舌头被人割掉了,邻居们知道吗?”农民回答说:“邻居们都还不知道。”

包公对告状的农民说:“你不要担心,割牛舌头的人不久就会落网。你回去以后一定要秘而不宣,悄悄地把牛杀死,把肉卖出去。”农民回去以后趁夜杀了耕牛,天不亮就把肉拉到很远的地方去卖了。

隔了两天,有个人来到县衙门来控告那个私宰耕牛的农民,说他违反法令,清官府严加惩治。包公见割牛舌头的人自投罗网,心中暗自高兴,脸上却不动声色地听他说完。

待这人说完正想离开时,包公说:“且慢!既然来了,就把话说清楚,你为什么要割牛的舌头?”那人一听,目瞪口呆,只好如实供出做案的动机和经过。

原来,这个人与牛的主人素来不睦,曾因琐事而发生争吵,故而怀恨在心,便偷偷把他家的牛舌头割了下来,以为这样一来,耕牛便不能吃草,牛的主人只好把牛杀死,而他便可以以违反法律来控告牛的主人了,殊不知却败在包公手下。

扩展资料

包拯以廉洁著称,他执法严峻,不畏权贵。任监察御史及知谏院时,为肃正纲纪,惩处贪官赃吏,他弹劾贩卖私盐以牟取暴利的淮南转运按察使张可久、役使兵士为自己织造一千六百余匹驼毛缎子的汾州(今山西汾阳)知州任弁及监守自盗的仁宗亲信太监阎士良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弹劾王逵。

王逵曾数任转运使,巧立名目盘剥百姓钱物。激起民变后,又派兵捕捉,滥用酷刑,惨遭其杀害者不计其数,因而民愤极大。但王逵与宰相陈执中、贾昌朝关系密切,又得宋仁宗青睐,故有恃无恐。

为此,包拯连续七次上章弹劾,最后一次更直接指责仁宗说:“今乃不恤人言,固用酷吏,于一王逵则幸矣,如一路不幸何!”其言激切刚直,朝野震动,舆论汹汹,朝廷终于罢免了王逵。

对于有才干有政绩者,包拯则能秉公力荐,如杨邠、王鼎、王绰三人皆为范仲淹提拔的人才,曾分别担任江南东路转运使、提点刑狱和转运判官,因任内严惩贪赃枉法的官吏而有“江东三虎”之称。后受守旧权臣的忌恶,被降任知州,不得再任转运使等“监司”官。

包拯虽由守旧派人物王拱辰荐为御史,却不为政派所囿,极力主张复用三人,终于使杨邠、王鼎、王绰先后又被起用为荆湖南路转运使、河北路提点刑狱、江西路提点刑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包拯

6. 缓深故之罪文言文翻译

【原句】

缓深故之罪。

【译文】

放宽对犯人加重处罚及陷入于罪者之罪责。

【注释】

1、缓:宽缓。

2、深:指加重处罚。

3、故:指故意陷人千罪。

【附录】原文及译文

【原文】

及至孝武即位,外事四夷之功、内盛耳目之好,征发烦数,百姓贫耗,穷民犯法,酷吏击断,奸轨不胜,于是招进张汤、赵禹之属,条定法令,作见知故纵、监临部主之法,缓深故之罪,急纵出之诛。其后奸猾巧法,转相比况,禁罔浸密。律令凡三百五十九章,大辟四百九条,千八百八十二事,死罪决事比万三千四百七十二事。文书盈于几阁,典者不能遍睹。是以郡国承用者驳,或罪同而论异。奸吏因缘为市,所欲活则傅(附)生议,所欲陷则予死比,议者咸冤伤之。(《汉书·刑法志》)

【译文】

等到到了孝武帝即位,对外致力于(攻伐)四方少数民族的事功、对内大力发展赏心悦目以及五音的嗜好,征发(兵役、徭役)烦多,百姓(因而)受贫消耗,走投无路的百姓触犯法律,酷吏专断,违法作乱的人数不完,于是提拔张汤、赵禹之类的酷吏,分条制定法令,制定知犯法者而不举发,则被认为故意纵容犯罪,而罪犯的主管部门及上级的主管官员、监察官员,都要连坐的法令,放宽对犯人加重处罚及陷入于罪者之罪责,加重对犯人开释不疑为故纵者之惩处。那以后奸诈狡猾的人玩弄法令而舞弊,以各种案例辗转比附,张布如网的禁令法律更加严密。法律法令一共(有)三百五十九章,死刑(有)四百零九条,(涉及)一千八百八十二种情形,死罪案例的汇编(共有)一万三千四百七十二件。法律条文和讼狱案卷堆满了橱架,掌管的人(也)不能全看完。因此郡国沿用的(很)杂乱,时而(出现)罪同而判罪不同(的情况)。枉法营私的官吏借机进行舞弊交易,想要(让人)活命就比附律例中死罪以外的条款,想要(让人)死就与律例中死罪的条款比附,议论者都为此伤心而不平。

【注释】

1、孝武帝:即汉武帝。

2、烦数:频繁;繁复。

3、贫耗:贫穷虚空。

4、穷民:原指鳏、寡、孤、独等无依无靠的人。后泛指贫苦百姓。

5、击断:专断;决断。

6、奸轨:也作“奸宄”“奸宄”。 指违法作乱的人。

7、招进:招引进用。

8、张汤、赵禹:均为酷吏。详见本书《张汤传》、《酷吏传》。

9、条定:

10、见知故纵、监临部主之法:知犯法者而不举发,则被认为故意纵容犯罪,而罪犯的主管部门及上级的主管官员、监察官员,都要连坐。

11、缓深故之罪:放宽对犯人加重处罚及陷入于罪者之罪责。缓,宽缓。深,指加重处罚。故:指故意陷人千罪。

12、急纵出之诛:加重对犯人开释不疑为故纵者之惩处。急,加重之意。纵出:开释罪犯。

13、奸猾:奸诈狡猾的人。

14、巧法:玩弄法令而舞弊。(6)转相比况:言以各种案例辗转比附。

15、禁罔:谓张布如网的禁令法律。罔,通“网”。

16、浸密:更加严密。浸,更加;越发。

17、大辟:古五刑之一,谓死刑。

18、事:指案例。

19、决事比:判案无法律明文为依据,可比附近似条文,经皇帝批准即可生效,将此案例汇编,即可作为以后判案的依据。死罪决事比:即死罪案例的汇编。

20、文书:这里泛指法律条文和讼狱案卷。

21、几阁:亦作“几格”。橱架。

22、典者:掌管者。典,主持;主管。

23、承用:因袭,沿用。

24、驳:杂乱。

25、论异:判罪不同。论,判罪;定罪。

26、奸吏:枉法营私的官吏。

27、因缘:借机。

28、为市:进行交易,指营私舞弊。

29、傅:通“附”,比附。

30、生议:指律例中死罪以外的条款。

31、冤伤之:为此伤心而不平。




文言文巧断命案
欧阳晔治鄂州,民有争舟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自临其狱,出囚坐庭中,出其桎梏而饮食。讫,悉劳而还之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今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验也!”囚涕泣服罪。【译文】宋朝人...

巧断命案的文言文
31、冤伤之:为此伤心而不平。 7. 包拯巧断牛舌案的具体内容(白话文) 宋朝时候,为了保护农业生产,曾颁布了法令,严厉禁止私宰耕牛。 包拯在天长县做县令的时候,有一天,一个农民到县衙门来告状,说有人把他的耕牛舌头割掉了。 包公问他:“你来告状,有人知道吗?”农民回答说没有人知道。 包公又问:“你的耕牛...

裴子云巧断文言文翻译
”文简感到十分惊奇,就把他留在了学堂里听讲学,一天,太守在筵席上出诗句(对联):“鹦鹉能言争似凤”,在座宾客没有能够对上来的,文简就把诗写在了屏风上,元之在下面写下下联:“蜘蛛虽巧不如蚕。” 文简看到后感叹说,真是能治国安邦的才子啊!于是就赐予王元之衣帽,称他为小朋友(忘年之交)。 2. 文言文巧...

国不可一日无法,古代有关法律的故事有哪些?
贵族们知道惠文王痛恨商鞅,便纷纷制造流言蜚语,有人甚至诬陷商鞅谋反。惠文王十分清楚商鞅没有谋反的动机,更没有谋反的可能,但是为报恩师之仇出气(一说惠文王是为了揽权,且暂时麻痹秦国老氏族),下令逮捕商鞅。商鞅自孝公死后,自知失去靠山,不敢久居京城,返回自己的封地。当他风闻有人诬告他谋...

巧断命案文言文答案
1. 文言文巧断命案 【原文】欧阳晔治鄂州,民有争舟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自临其狱,出囚坐庭中,出其桎梏而饮食。讫,悉劳而还之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今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验也!

文言文巧断命案
1. 文言文巧断命案 【原文】 欧阳晔治鄂州,民有争舟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自临其狱,出囚坐庭中,出其桎梏而饮食。讫,悉劳而还之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今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验也!”囚涕泣服罪。 【译文】...

有关法律的古代故事?
1、铡美案 陈世美家境贫寒与妻子秦香莲恩爱和谐,十年苦读的陈世美进京赶考,中状元后被宋仁宗招为驸马。秦香莲久无陈世美音讯,携子上京寻夫,但陈世美不肯与其相认,并派韩琪半夜追杀。韩琪不忍下手只好自尽以求义,秦香莲反被误为凶手入狱。在陈世美的授意下,秦香莲被发配边疆,半途中官差奉命杀她,幸为...

立山区19832955377: 文言文巧断命案 -
达花君维: 【原文】 欧阳晔治鄂州,民有争舟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自临其狱,出囚坐庭中,出其桎梏而饮食.讫,悉劳而还之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

立山区19832955377: 《陆云断案》文言文陆云是怎样判断这无名案的?可见陆云是怎样的人?
达花君维: 【原文】 陆云为浚仪令,有见杀者,主名不立,云录其妻而无所问.十许日,遣出,密令人随后,谓曰:“其去不远十里,当有男子候之,与语,便缚至.”既而果然,问...

立山区19832955377: 包拯巧断牛舌案的具体内容(白话文) -
达花君维: 这就是《宋史·包拯传》中所记的“审牛舌”案.包公大声问:“大胆歹徒,为何割了人家牛舌又来告人私宰耕牛?……”包公在任安徽天长知县时,有个农民哭丧着脸到县衙门告状,说是有人割掉了他家耕牛的舌头,请求官府缉拿凶手.此等...

立山区19832955377: 古今中外巧断悬案的例子 -
达花君维: 宋朝初年,在河南的王庄,李家和刘家的媳妇在同一天都生了一大胖小子,两个孩子长得有点象双胞胎.可是李家的孩子不到一个月就夭折了,李家两口子悄悄的把孩子埋在自家的后园子里了,不让左临右舍知道,准备找机会把刘家的孩子偷来...

立山区19832955377: 包公断过三件案子的主要内容 -
达花君维: 包公审石头 解州破命案 巧断赖银案 智获真凶 怒杀王驸马 斗法庞太师 计捉曹国舅 辨印识凶手 卢秀才瞒刀 陈州除恶霸 黄菜叶藏玄机 智擒庞衙内 智究谋杀案 鸟唤孤客 白塔巷的哭声 包公判伞 老马识途 乌龟报案 船底秘密 渡口沉冤 甜水巷苦水巷 两人争鹅 西瓜开花 铜钱插壁 巧审笆斗 金币变铜币 “跛子”偷锅 哑巴告状 女子堂上选夫 窗外黑猿 红衣女子 巧寻失银 真假皇太后 新解遗嘱 神秘的画轴

立山区19832955377: 宋丞相包文拯在原阳巧断大米案 -
达花君维: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

立山区19832955377: 《入木三分》文言文阅读答案 -
达花君维: 文言文《入木三分》的启示? 笔力深入木板三分.形客书法笔力强劲,也比喻见解、议论十分深刻、恰切. 王羲之的字写得这样好,固然与他的天资有关系,但最重要的还是由于他的刻苦练习.他为了把字练好,无论休息还是走路、心里总是...

立山区19832955377: 古文全篇解释《赛跑定案》、《拷打羊皮露真相》、《钱若赓断鹅》、《欧阳晔破案》、《螳螂杀蛇》 -
达花君维: 《赛跑定案》的译文: 前秦苻融任冀州州牧)有个老妇人在路上遇到抢劫,连声呼喊“有强盗”,(强盗慌张逃跑,)一个行路人追赶上去为老妇人捉住强盗.强盗反咬一口诬陷行路人(抢劫),这时天色已经昏黑,没有人知道其中哪个是(强...

立山区19832955377: 文言文 智破盗窃案盗贼为什么不敢摸钟?文中哪句话点明了其中原因?陈述古破案最关键的做法是什么?适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
达花君维:[答案] 盗贼为什么不敢摸钟?答:陈述古说:“不为盗者,摸之则无声;为盗者,摸之则有声.”,他怕钟会响. 文中哪句话点明了其中原因?答:盖恐钟有声不敢摸也 陈述古破案最关键的做法是什么?答:利用墨和恐惧心理,用布将钟围住,让人 摸,因为...

立山区19832955377: 包公在池州是如何巧断浮江尸一案的?
达花君维: 包公到池州任上不久,腊月的一天,由贵池知县陪同到长 江边视察,忽然发现在江面... 包公提供了侦破此案的线索.这个巧断奇案的故事也在当地世 代流传了下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