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准噶尔-北天山地层分区

作者&投稿:皇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生代地层区划有哪些?~

1962年黄汲清发表“中国地层区划的初步建议”一文,其中附有由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编的“中国地层分区图”。该文指出:中国综合地层区划,特别是一级地层区的划分,以考虑古生代阶段的总体特征为主。并在一级地层区划—“地层区”的划分原则(2)划分地层区时,以考虑古生代地层为主,并适当地考虑其他各时代地层。1978年王鸿祯在《地层学杂志》2 卷2 期发表了“论述中国地层分区”一文,也附有“中国地层分区简图”。该文依据自古生代到三叠纪这一阶段的古构造和古地理特征,将中国分为5个地层区。1999年王鸿祯为“中国地层指南”修订稿(草案)提出的建议而编制了一份“中国地层分区图”,主要根据晋宁期至印支期之间以古生代地层特征为主划分了10个地层区。
以上3个中国地层分区图都是以古生代地层特征为主要依据编制的。本次编典中,各断代也都编制了地层分区图(计15个),古生代6 幅图是根据板块构造以及岩相古地理等资料并以王鸿祯1978年编制的中国地层分区简图为模式进行编制的,分别划分了4~7个地层区不等(表3-1)。

在综合分析以上古生代各纪地层区划后,本篇将其综合形成古生代统一的地层区划,并采用划分5个地层区的方案:准噶尔—兴安地层区、塔里木地层区、华北地层区、华南地层区、喜马拉雅地层区(图3-3)。
古生界经历290ma左右时间,加里东及海西运动贯穿其间。下古生界以海相沉积为主,寒武系、奥陶系主要为海相石灰岩,寒武系底部有含磷砂页岩;志留系、泥盆系主要为滨海—浅海相碎屑岩。早古生代是带壳无脊椎动物时代、寒武纪初生物大爆发、脊椎动物开始出现,高等藻类繁盛。上古生界的石炭系、二叠系以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为主,局部地区下二叠统夹玄武岩;陆相地层逐渐增多;晚古生代海相无脊椎动物繁盛,也是鱼类和两栖类及蕨类植物的时代,裸子植物开始出现。以下对各地层区作简要说明。
Ⅰ 准噶尔—兴安地层区
本区位于天山—阴山以北、包括新疆的北天山,东、西准噶尔,阿尔泰,甘肃北山,内蒙古大部分以及东北北部。
1.下古生界
下古生界主要分布于南、北边缘,大部地区为火山 沉积岩系,含各门类化石,在阿尔泰、兴安岭等地都发现Tuvaella动物群。
寒武系 零星分布于中俄边境额尔古纳河、 大、 小兴安岭一带。 目前有化石依据的寒武纪地层仅见于伊春和伊尔灺,其所含三叶虫和古杯化石接近西伯利亚生物群。
奥陶系 在西部准噶尔和阿尔泰一带基本上由一套火山碎屑岩组成; 东部内蒙古—兴安一带奥陶系可分南、北两个沉积相带,北带火山岩不发育,以砂岩、粉砂岩、硬砂岩及砾岩为主,局部夹凝灰岩,厚度达8245m,南带为岛弧沉积,以海相酸性火山岩为主夹板岩、灰岩和硅质岩,厚2571~6500m。在晚奥陶世以前的地层中主要产腕足类、三叶

虫等介壳化石及少许笔石;大多数地区缺少晚奥陶世晚期的沉积;晚奥陶世早、中期因海水较浅,在碎屑岩或火山碎屑岩中往往发育有富产珊瑚的碳酸盐岩沉积。
志留系 4个统在兴安岭、 阿尔泰和准噶尔地区均有分布。 主要为碎屑岩夹石灰岩及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生物群丰富,下志留统一般为笔石页岩相;中—顶志留统一般为介壳相或混合相;顶志留统一般为滨海相红色沉积,可作为地层对比标志。
2.上古生界
本区上古生界比较复杂,总体上是一套海退沉积序列,以碎屑岩、中基性火山岩为主。上泥盆统、上石炭统和二叠系,多夹陆相沉积。
泥盆系 主要是陆源碎屑沉积,伴随大量中基性、 中酸性火山喷发,局部地区发育礁灰岩;厚度巨大,岩性变化剧烈;地层间的接触形式多为不整合或假整合;古生物以底栖固着类型为主,兼具西欧和东美区的分子。
石炭系 在准噶尔盆地以达拉期火山岛弧沉积为特征; 伊宁地区为德坞期至达拉期发育的弧沟体及回返后的磨拉石沉积为特征;内蒙古—吉林地区石炭系为深海槽以巨厚硅质碎屑和碳酸盐碎屑浊流沉积占优势;石炭纪动物群属于北方区系、植物群属安加拉区系。
二叠系 在阿尔泰和北准噶尔地区,其下部以中酸性火山岩和洪积相、 冲积相碎屑岩为主,不整合超覆于上石炭统以前的地层之上;上部多为小型地堑式盆地中形成的冲积相和湖相沉积,准噶尔盆地南缘的二叠系不整合于石炭系顶部的逍遥期地层之上,其间缺失紫松期沉积;二叠系下部为滨海相巨厚碎屑岩,下部夹有巨大漂砾,中部的滨岸河湖相沉积分布广泛,上部为红色内陆盆地的具水平层理粉砂岩、页岩和硅质岩,属于二叠纪弧后盆地沉积序列,其植物群属于安加拉型、孢粉组合序列与乌拉尔地区十分接近;新疆东端、甘肃北部和内蒙古西端的北山地区,可分为3个沉积带:北带中蒙边界的黑鹰山地区为陆相中、上二叠统沉积,与蒙古国戈壁天山的很接近;中带埋汗哈达等地缺乏火山岩,主要为复理石沉积;南带以早二叠世隆林期基性火山沉积和粗粒复理石沉积为主,不整合覆于前滑石板期地层之上,并缺乏紫松期地层;中带和南带所产的化石多为北方型腕足类和菊石群,未见

类;在哲斯、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吉林中部地区,二叠纪海相地层较北山地区完整,紫松期地层往往见于孤立的断块内,为中细粒复理石沉积,夹厚逾百米的石灰岩,但无火山岩,动物群属于特提斯型;隆林期和中二叠世的中、细粒复理石沉积分布广泛,夹中、酸性火山岩,火山岩的时代由西向东自隆林期渐为孤峰期;晚二叠世地层为陆相沉积,下部为河流相,上部以湖相为主,所含腕足类属北方区系,在滩相或点礁相石灰岩层中含特提斯分子,

类属于边缘特提斯型,产Manodiexodina等特征分子。在吉林和黑龙江两省东部,二叠系层序不完整,在那丹哈达岭产特提斯型Misellina类动物群;延边地区的冷坞期沉积十分发育,含Yabeina,Metadoliolina等特提斯型

类动物群;晚二叠世沉积为陆相,含华夏植物群。
Ⅱ 塔里木地层区
本区北部为南天山并向东延至南祁连,南部为昆仑山所环绕的整个塔里木盆地范围。但地层区北部由西向东的起点,从寒武纪至二叠纪地层典中的地层区划一直是由北向南移,该区北部本文采用石炭系的划分方案;西部及南部采用二叠纪地层区划方案。塔里木地层区的地层多出露于盆地周边地区。本区古生界三分性明显,代表了3个大的沉积旋回。
寒武系 在库鲁克塔格—南天山一带具有过渡性的沉积特征和生物群,位于陆棚外缘及上斜坡位置,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在库鲁克塔格,下寒武统内尚有安山岩、凝灰岩和集块岩;在盆地周边乌什、柯坪、叶城等地,为典型的稳定型地台沉积,含有较丰富的化石,厚度不大。
奥陶系 主要出露于盆地边缘地区,盆地内缺少上奥陶统—泥盆系。 在柯坪—库鲁克塔格—阿尔金一带,奥陶系主要由一套陆棚 斜坡相灰岩、泥灰岩及碎屑岩组成,在柯坪一带海水较浅,早奥陶世早期至中奥陶世早期的沉积及其生物群与华北及华南地层区中部地台区的同期生物群可以对比;东部库鲁克塔格一带海水较深,所产生物群与江南和鄂尔多斯盆地西缘过渡区相近,道保湾期至中奥陶世早期以后随着海水加深,所含生物群均与江南过渡区相似。塔里木南缘玛列兹肯和阿尔金山以北地区,奥陶系与库鲁克塔格地区相似,但相当于晚奥陶世艾家山期至钱塘江期的沉积常常缺失(阿金尔山)或由石英砂岩和灰岩组成(玛列兹肯地区);早奥陶世晚期至中奥陶世早期所含生物群总貌与华北板块西缘过渡区(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生物群比较相似。在塔里木地层区中部巴楚地区的奥陶系主要由一套厚达117m的砾屑、砂屑、生物或藻建造灰岩和白云岩组成,属浅海碳酸岩台地相沉积,所产生物群与扬子地台相似,早奥陶世早期至中奥陶世早期以产低纬度暖水型牙形石为特征,中奥陶世大湾期以后,所产牙形石、头足类、三叶虫均显示为中高纬度冷水型生物群特征,与波罗的海板块相似。
志留系 主要分布于盆地西缘和北缘,以浅海—滨海相及陆相沉积为主,夹少量中酸性火山岩及灰岩,最大厚度可达4000m以上,含较丰富的化石。
泥盆系 主要分布于盆地西缘和北缘,与志留系相似。 下统不十分清楚; 中统以柯坪地区的塔塔埃尔塔格组为代表,为一套红色砂岩、板岩夹钙质页岩,主要产腕足类、腹足类和植物化石,铁克里克地区的阿尔他西群为一套浅灰至深灰色灰岩和泥质页岩,主要产珊瑚化石;上统为滨海相紫红色、砖红色砂岩夹灰绿色砂岩及粉砂岩,还有喷发岩。
石炭二叠系 为海陆交互相沉积,早石炭世大塘期海侵开始,为浅海碳酸盐沉积,上石炭统为海陆交互相(上石炭统含煤层),石炭纪动物群属于特提斯区系。二叠系属海退序列,在栖霞期后即被陆相地层沉积所代替,下二叠统产华夏植物群、上二叠统则含有安加拉植物群。
Ⅲ 华北地层区
本区大致相当于中朝板块范围。北以准噶尔—兴安地层区南缘为界,西与塔里木地层区为界,南部西起塔什库尔干以西向东南至喀喇昆仑山口东,沿昆仑山向东至青海布尔汗布达山经甘南,沿秦岭、桐柏山、大别山进入安徽合肥以南郯庐断裂后转向东北至连云港南燕尾滩附近。本区为标准的地台型沉积。
寒武系 在华北地层区为一个长期稳定的地台型沉积,但一般缺失早寒武世早期的沉积,中统和上统发育完全,化石丰富,多为底栖型。在昆仑、祁连、北秦岭、内蒙古一带,为活动性较强(火山活动)的沉积,下统缺失,中统为中酸性火山岩、变质砂岩、千枚岩及灰岩等,上统为板岩、砂岩、中基性熔岩、凝灰岩及结晶灰岩透镜体等。在华北周缘地区,桌子山、贺兰山及南部边缘的陕、豫、皖一带出现有早寒武世中期沉积和含磷岩系,其下伏地层在西部及南部边缘均有冰碛岩。生物群基本类似华北地区。
奥陶系 主要为稳定浅海地台相沉积(碳酸盐岩),大部分地区缺失上奥陶统; 在晋冀鲁豫地区奥陶系岩相稳定,以灰岩、白云岩沉积为主,常有石膏等蒸发岩夹层,常见有底栖生物三叶虫、腹足类、古杯海绵和固着型树形笔石,浮游和游泳生物主要是牙形石和头足类。在昆仑山、柴达木南缘和祁连山一带为半深海—深海相沉积,主要由浊积岩、碎屑岩及中酸性火山岩或巨厚结晶灰岩和大理岩组成;化石稀少,除北祁连在奥陶纪初期有少许混合型底栖三叶虫外,均以浮游和游泳生物为主,生物群总体面貌与晋冀鲁豫及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相似;鄂尔多斯地区基本上属于浅海—半深海陆棚—斜坡过渡相沉积,主要由一套砂泥质碎屑岩夹硅质碳酸盐岩组成,岩相变化大,厚度大;在北祁连和北秦岭一带常夹火山碎屑岩沉积,显示由稳定地台向活动陆缘过渡的特点,其生物群总貌与地台区同期生物群相似,属低纬度暖水环境下的产物。
志留系 本地层区内大部分地区缺失志留系,仅分布于祁连山及内蒙古南缘至吉林省中南部一带,主要为活动类型沉积,未见稳定类型沉积,志留系的4个统均有分布,岩性以碎屑岩为主夹石灰岩,且火山岩发育,厚度大(一般大于3500m),生物群丰富;下志留系统一般为笔石相,其余为介壳相或混合相。
泥盆系 在河北、 山西、 山东、 河南和陕北等地缺失,仅在祁连山、 贺兰山以东的牛首山一带有分布,主要为陆相红色砂、砾岩沉积,通常缺失下泥盆统;中泥盆统直接不整合在寒武系之上,产沟鳞鱼;上泥盆统以产浆鳞鱼、斜方薄皮木为特征。
石炭系 华北地层区大部分地区缺失早石炭世地层,仅发育有达拉期和逍遥期海陆交互相沉积,岩性为碎屑岩夹灰岩及煤层,生物群以植物化石、腕足类、软体动物最为发育;北缘的阴山为同期山间盆地沉积;但在祁连—贺兰山地区(包括华北陆台西缘和西南毗邻地区)有早石炭世的海侵序列;上石炭统为以海陆交互相为主的海退序列。
二叠系 在华北地层区自二叠纪隆林期开始逐渐海退,二叠系以陆相碎屑岩为主,仅下部为滨浅海相碎屑岩夹石灰岩,中部为三角洲平原含煤碎屑岩,上部为滨海岸湖泊和内陆盆地红色碎屑岩;随着阴山隆起的持续上升,二叠系的含煤三角洲平原相沉积逐渐向南迁移,二叠纪富煤层的层位也渐次升高;生物方面除含华夏植物群外,在部分地区还产古脊椎动物化石(二齿兽等)。
Ⅳ 华南地层区
本区北界即华北地层区的南界,其西南界线从班公湖向东南至改则,后转向以其南的怒江断裂为界,其东南部濒海。本地层区仍属稳定沉积区,范围较大,划分成3个地区予以概述,即:川西地区,为龙门山大断裂以西的地区(包括新疆、青海、西藏三省(自治区)的一部分);扬子地区,为安宁河—龙门山大断裂以东及南秦岭、川南、芜湖、九江、张家界(大庸)、丹寨、百色一线西北的广大地区(包括滇东、滇东南、贵州、川东、陕南、长江峡区及中下游等地);东南地区,为绍兴、衢县、江山、零陵、柳州、大明山一线以南的广大地区(包括浙江、江西、湖南三省的南部,广西的大部及福建、广东、海南、台湾省的全部)。
寒武系 在川西地区及东南地区以类复理石碎屑建造为特征,厚度巨大,生物群主要为小型无铰纲腕足类、海绵骨针及少量三叶虫和软体动物;在扬子地区,寒武系发育齐全,以浅海砂页岩、石灰岩为主,岩相变化较小,化石丰富,厚度不大,为典型稳定型地台沉积。下统主要为碎屑岩,含有磷矿层;中统及上统大部分为碳酸盐岩夹石膏、盐类及红色岩层。在芜湖、九江、保靖之南,铜仁、丹寨、百色以东,江山、零陵、柳州、凭祥以北的狭长地区(包括南秦岭)为浅海陆棚向深水盆地的过渡地区,生物群亦为过渡性质,以浮游的球接子和游泳的三叶虫为主,伴有底栖三叶虫,下统以黑色和黄绿色页岩为主,含有石煤、磷、矾等;中统及上统以灰岩和页岩为主,是重要的汞矿层位。海南地区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海南板块,现仅包括海南省,其寒武纪沉积和生物群完全不同于华南广大地区,而是相似于澳大利亚昆士兰省的寒武系,仅分布于崖县地区,含有特殊的Xystridurd-Galahetes动物群,其地层为含锰、磷、硅质的碳酸盐岩及碎屑岩。
奥陶系 在华南地层区可分为稳定浅海地台相沉积、 活动陆缘半深海—深海相沉积和浅海—半深海陆棚—斜坡或边缘盆地过渡相沉积3种类型。在扬子地区,奥陶系分布广泛,属稳定浅海地台相沉积,以灰岩、泥灰岩为主夹页岩,生物以介壳化石与笔石相混生与交替出现为特征,厚300~500m左右。在绍兴—宜春断裂以及湖南零陵至广州一线以南,雷琼和台湾海峡北东,属于华南板块陆缘半深海—深海相沉积,由具复理石特征的笔石页岩、细砂岩、硅质岩及浊积岩等夹火山岩组成,厚达2300~7000m,以盛产笔石为特点。在江南—南秦岭地区,奥陶系属于陆棚—斜坡或边缘盆地相的沉积,主要围绕华南板块中部地台区分布,江南过渡区的奥陶系主要由一套类复理石特征的砂泥质、硅质沉积,间夹泥灰岩和灰岩组成,厚490~2500m,含笔石和介壳化石,以冷水与暖水动物群相互混合或逐渐过渡为特征。在海南岛三亚地区,自早奥陶世中期以后至晚奥陶世钱塘江期之初,主要由碎屑岩夹少量碳酸盐岩组成,无论岩相和所产笔石、牙形石、腕足类及三叶虫等均与江南过渡区相似,显示陆棚—斜坡相沉积与生物群特征。
志留系 在扬子地台及其周缘地区,有稳定类型沉积,为碎屑岩夹灰岩; 活动类型沉积,为碎屑岩夹灰岩或笔石页岩,有些地区夹火山岩;也有过渡类型沉积。各处厚度不一。在扬子地台腹地仅见于下—中志留统,其他地区志留系的4个统均有分布。生物有笔石相、介壳相和混合相。在海南地区五指山一带,既有稳定型沉积也有过渡型沉积,志留系4个统均有沉积,岩性以碎屑岩为主夹碳酸盐岩,厚度较大,生物以介壳相为主。
泥盆系 在该区分布广泛,基本属地台型沉积。 南部多为开阔海陆棚相沉积; 中、 北部为大片碳酸盐台地,时有深沟切割,形成沟台交错格局;近岸则为陆缘碎屑。海侵自西南向东北逐渐推进,致使中、上泥盆统超覆。泥盆系底部常为不整合,中泥盆世期间发生造陆运动。各类生物均极丰富,具有不同的生物相。川西地区,下泥盆统最发育,主要为灰岩、大理岩、片岩、板岩等,厚度巨大,生物群以床板珊瑚最为发育,并见有笔石、竹节石;中上泥盆统在大部分地区未出露,仅在局部地区发育厚层礁灰岩。秦岭—龙门山地区(包括宝兴以东及二郎山等地),基本属近岸浅海型沉积,岩性、厚度变化较大,且局部地区变质强烈,生物群以珊瑚、腕足类底栖生物为主,下泥盆统下部以巨厚的陆相砂岩为主;西秦岭则发育连续的志留系—泥盆系的碳酸盐岩沉积。扬子地区主要发育中—晚泥盆世地层,多属近岸碎屑沉积。华南地区的湘、黔、滇、桂4省(区),是中国泥盆系发育最齐全的地区,各种岩相均有代表,生物群丰度和分异度均极高。东南地区的长江中、下游和浙、闽、粤等省,为滨海相碎屑沉积,上泥盆统为浅色石英砂岩,产植物、脊椎动物化石,下泥盆统为红色砂岩,与志留系整合接触,中泥盆统尚无可靠化石证据。
石炭系 在华南地层区层序完整,以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为主,植物群从欧美区系发展为华夏区系,动物群属典型的特提斯区系。羌塘—横断山地区,只有少数石炭系出露,其层序与华南地区基本一致。在西北和西部边缘的秦岭—龙门山地区,石炭系代表台地边缘裂陷带的沉积,层序较为复杂,在西南侧滇黔拗拉槽区发育深水碳酸盐复理石沉积,其余盆地内的基本层序为:下石炭统形成以二级碎屑岩为主的沉积旋回,上石炭统形成以二级碳酸盐岩为主的沉积旋回。在海南岛和钦州地区,石炭系与东南亚及日本西部的相关,但目前研究的还不够。
二叠系 在华南地层区以发育典型的华夏植物群和特提斯动物群以及整个二叠纪都有海相沉积,尤以碳酸盐岩发育为特征。在华南地层区,二叠系沉积相的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扬子、江南、康滇隆起的活动史。在紫松期、祥播期等构造活动相对稳定阶段,形成自隆起区向外展布的内陆棚至拗拉槽盆地的碳酸盐岩相序;在隆林期等海退期或局部上升期,则在隆起区周缘形成海陆交互相沉积。东南地层分区受华夏和云开隆起影响,于早二叠世、中二叠世晚期和晚二叠世形成围绕隆起边缘和陆源碎屑岩相的泥砂岩;其他大部分地区为灰岩与白云岩互层。扬子地区以台地型浅海碳酸盐岩广泛发育为特征;但在隆林期—栖霞期沿康滇、扬子和江南隆起,以及在晚二叠世沿峨眉山玄武岩东缘形成陆源碎屑岩相区。在台湾、钦州地区,二叠纪地层为岛弧、斜坡和深水盆地沉积;钦州地区的早二叠世地层为条带状硅质岩,而晚二叠世为山前盆地磨拉石沉积,两者之间为不整合接触。
Ⅴ 西藏—滇西地层区
本区北部与华南地层区的南界为界,即以班公错向东南至改则,后转向南的怒江断裂为界的西南及西部地区。西藏为南亚板块的一部分,滇西可能是掸泰板块一部分。该区以地台型浅海相砂页岩、石灰岩为主。
寒武系 在藏南为浅变质岩系,厚度大,沿北喜马拉雅普兰县、 聂拉木县一线分布;在滇西地区,上寒武统出露于保山、施甸、潞西一带,以震旦系—寒武系公养河群为基底,从沉积相和生物群分析,保山和施甸地区属于典型的稳定地台,而至潞西地区逐渐进入了陆棚外缘地带。
奥陶系 主要见于滇西保山、 潞西,藏东察隅及藏南申扎、 聂拉木和阿里地区。 滇西的奥陶系主要由浅海地台—陆棚相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组成,厚1500~3000m;藏东南的奥陶系以碳酸盐岩夹碎屑岩为主,厚800m左右,所产动物群与扬子区相似,但从早奥陶世晚期至中奥陶世早期所产低纬度暖水型动物群来看,与华南地层区不尽相同,而与华北和掸泰板块之间存在更为密切的关系。
志留系 在该地层区亦属稳定类型沉积,4个统均有分布,厚200~1000m 不等,生物群丰富,下统为笔石相;中—顶志留统主要为介壳相。
泥盆系 主要分布于南部喜马拉雅山地区,以碎屑岩为主; 北部申扎地区,以碳酸盐岩发育为特征;滇西泥盆系分布情况不明。
石炭系 石炭纪时,本地层区属冈瓦纳大陆东北缘沉积区,下石炭统以陆棚碳酸盐岩或碎屑沉积为主,上石炭统至下二叠统以杂砾岩和火山岩发育为特征,动物群属冈瓦纳区系。拉萨以北(或称冈底斯区)下石炭统为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上石炭统主要为碎屑岩夹火山岩;藏南的石炭系以内陆棚碎屑沉积为主;滇西区石炭系基本上由浅水碳酸盐岩组成,其层序和动物群特征介于华南地层区和喜马拉雅地层区之间。
二叠系 在喜马拉雅地层区,多为中二叠世和晚二叠世的近礁相中粗粒生物碎屑灰岩,动物群为冈瓦纳型和特提斯型分子。晚二叠世沉积为红色珊瑚礁灰岩,主要属于长兴期。藏南地区二叠系,下部以含砾板岩为特征,中部为海陆交互相的砂岩和页岩互层,上部为海相砂页岩夹灰岩,或以页岩为主,其中灰岩多为内陆棚相介壳灰岩、粗碎屑灰岩夹陆源碎屑岩;含冈瓦纳型Glossopteris植物群,Stepanoviella腕足动物群;这一地区缺乏有可靠化石依据的吴家坪期沉积,但有晚长兴期沉积。滇西地区,二叠系层序不完整,在腾冲地区有早二叠世的杂砾岩,产有与拉萨以北地区类似的早二叠世和中二叠世腕足类和

类动物群。在永德、镇康等地,二叠系底部为砾岩,中二叠统上部的沙子坡组含有南羌塘地区龙格组常见的Shanita有孔虫动物群。

伊宁地块石炭系在地层区划上属于中天山地层分区伊宁地层小区,出露地层主要为石炭系(图1-3),但长期以来划分较粗,尤其是岩石地层单位研究程度低。近年来,李永军等通过新源县托库孜库马拉克4幅联测、巩留县特克斯达坂4幅联测、尼勒克县胡吉尔台3幅联测3个项目共11幅1∶5万地质填图,基本厘清了该地块的石炭系岩石地层单位(表1-2)。

图1-3 西天山伊宁地层小区地质构造略图

(据李永军等,2010)
伊宁地层小区的石炭系岩石地层单位由新疆第一区测地质测量大队(以下简称新疆区测队)剡鸿炳等(1978)在本区进行1∶20万区调时创名和建立。层型剖面位于伊宁地块西端特克斯之西的大哈拉军山一带,由晚石炭世伊什基里克组、早石炭世阿克沙克组、早石炭世大哈拉军山组3个组构成。

表1-2 西天山阿吾拉勒一带石炭系岩石地层单位特征对比表

(1)东端阿吾拉勒一带的石炭系
阿吾拉勒一带的石炭系20世纪70年代以前几乎无正式的岩石地层单位,年代地层单位划分也较粗;1971年新疆区测队将其对比为下石炭统,暂称雅满苏组(注:雅满苏位于新疆哈密南东110 km,距离阿吾拉勒约1300 km,分属两个地层区);1975年进行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时,将区内石炭系全部划归下石炭统阿吾拉勒组。此后在地层清理和区域地质编图、区域地质总结等文献中,与西端进行了粗略对比,统归为早石炭世大哈拉军山组。1∶5万区域地质填图证实,阿吾拉勒一带的大哈拉军山组自上而下可进一步解体,并与本地层小区的层型剖面有较好的可比性,故细划为晚石炭世伊什基里克组,早石炭世阿克沙克组、大哈拉军山组(表1-2)。
阿吾拉勒山一带石炭系自下而上由两个角度不整合面(图1-4)限定和分割(由于断裂发育,造成部分地层的重复和缺失,局地也见组内以及大哈拉军山组与阿克沙克组间的断裂关系),岩石组合特征显著有别,露头尺度极易识别和区别,大区延伸由稳定的3套地层构成。
阿吾拉勒一带的地层名称的重新厘定,是在充分对比本小区层型剖面基础上,运用岩石地层特征总体上大区可比性而确立的,所以采用了同一地层小区的3个组级岩石地层单位名称。
(2)西端伊什基里一带的石炭系
西端伊什基里克山南坡广布的一大套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地层,因长期无化石发现,又缺乏对岩石组合的详细对比研究,过去将这套地层划归阿克沙克组。
1∶5万区域地质填图时有4个重要发现。一是这套地层以碎屑岩为主,碳酸盐岩仅呈极少的夹层状,并见有较多的灰岩砾石(区内的阿克沙克组中是从未见及),其岩石组合与区内的阿克沙克组明显有别;二是这套地层总体为极宽缓的单斜或向斜(图1-5),变形弱,与阿克沙克组中普遍见到的各种强烈褶皱、复杂褶曲形成显著差异;三是证实其呈明显的角度不整合(图1-6)覆于伊什基里克组火山岩之上(此前可能误以为不整合覆于大哈拉军山组之上,因为伊什基里克组和大哈拉军山组总体都以火山岩为主),并且在该套地层之上还新发现一套呈角度不整合覆于其上的海陆交互相磨拉石组合;四是在该套碎屑岩中获得了大量晚石炭世的化石。

图1-4 西天山阿吾拉勒一带地层不整合接触关系图

a,b—大哈拉军山组与阿克沙克组不整合;c,d—阿克沙克组与伊什基里克组不整合

图1-5 铁列克萨依北上石炭统的宽缓褶皱

(据李永军等,2009)
上述重要发现可以肯定,该套地层不应划归阿克沙克组。但是,在整个伊宁地层中,角度不整合覆于伊什基里克组火山岩之上的晚石炭世地层还是首次发现,因而有许多专家建议尽快命名为一个新的岩石地层单位。
进一步研究证实,阿克沙克组化石以Gangamophyllum-Palaeosmilia-Neoclisiphyllum 组合为代表。总体而言,下部层位以中等大小的珊瑚及丛状复体珊瑚为主,上部则以大长身贝类为主,珊瑚与苔藓类有极好的共生性,而菊石和腹足多见于本组中下部。珊瑚化石一般二级隔壁和横板较发育,具横板内墙,鳞板发育,另见有异珊瑚。腕足以长身贝类和细线贝类居多,个体发育中等至巨大,壳饰发育且粗糙,但属种分异度低,长身贝类多以脆弱的壳刺固着在海底,显示其古生态环境为食物充足、气候适宜、富氧、盐分正常、低能水流较为宁静的浅海域。总览这一化石组合,各门类都显示出亲特提斯型古生物地理区系之特色,属于较典型的特提斯型(南方型)亚热带-热带区系动物群。而新发现的晚石炭世化石以Xinjiangopecten tamugangensis-Obliquipecten xinjianggensis-Noeggerathiops组合为代表。其中的植物Noeggerathiopsis、Angaridium等化石,在我国仅出现在北方生物大区准噶尔-兴安生物区系,有较浓的地方性色彩。珊瑚均以单体为主,中柱粗大且横板和鳞板难以区分。腕足则多为穿孔贝类,个体较小,壳饰不发育,壳体外形常为双凸形。应属较典型的北方型温带气候动植物群(李永军等,2012)。

图1-6 伊什基里克山伊什基里克组与东图津河组角度不整合

(据李永军等,2009)
1∶5万区域地质填图并没有采纳新命名岩石地层单位的建议,而是通过更大区域的地层对比研究发现,该套地层与伊宁地层小区之北的博罗霍洛地层小区的晚石炭世东图津河组不仅岩石组合极为相似,且含化石近于相同(并且呈角度不整合覆于其上的海陆交互相磨拉石组合与博罗霍洛地层小区东图津河组之上的科古琴山组可对比)。所以通过区域对比称其为东图津河组(将其上的海陆交互相磨拉石组合称为科古琴山组)。
这里再对为何不新命名岩石地层单位而借用博罗霍洛地层小区的东图津河组名做一讨论。
岩石地层单位名称最主要的是考虑岩石特征的可比性,其次还要尽可能考虑一个地层名称在区域地层对比中的作用和价值。伊什基里一带的晚石炭世地层,不仅岩性上与博罗霍洛地层小区的东图津河组基本相同,且化石组合也基本相同,这表明西天山进入晚石炭世时,伊什基里一带已经和博罗霍洛小区的东图津河一带成为同一个沉积盆地,所以新命名岩石地层单位名称将不能表达这一重要信息,失去一个地层单位用于大区对比的价值。也就是说,东图津河组在伊宁地层小区的确认,证实了伊宁地层小区与博罗霍洛地层小区在晚石炭世进入相同大地构造演化环境;它们是北天山洋消亡,准噶尔板块与塔里木板块最终缝合成为统一大陆的见证;其生物区系特征揭示了伊宁地块早石炭世亲南(塔里木板块)、晚石炭世亲北(准噶尔板块)的历史和独特的演化历程。一个岩石地层单位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与价值,因此在建立、命名、清理和修订时,要综合分析,做到合理、实用、客观、准确,使其不仅是一个区域填图单位,同时还能在沉积盆地分析、古生物地理区系研究、大地构造环境与演化等方面体现更多的对比研究价值。

西天山莱历斯高尔-达巴特一带东部依连哈比尔尕地层小区中出露地层有泥盆系中统头苏泉组(D2ts)、石炭系下统沙大王组(C1sd)、石炭系上统奇尔古斯套组(C2q)、二叠系上统巴斯尔干组(P2bs)以及新近系中新统塔西河组(N1t)、上新统独山子组(N2d)。

(1)上古生界:中泥盆统头苏泉组(D2ts)分布于阿拉尔大断裂北侧,呈NW-SE向带状分布。该组为一套深海相-浅海相沉积建造,主要岩性下部为一套灰、灰黑色含放射虫泥质硅质岩、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上部为灰、灰白色及灰黑色碎屑灰岩夹泥质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未见顶底,可见厚度912.9~3126.7m;下石炭统沙大王组(C1sd)分布于东北部黑山头至莫托萨拉以东,呈NW-SE向带状分布。为一套蛇绿岩混杂堆积,由放射虫硅质岩、枕状玄武岩、层状辉长岩(具堆晶结构)及不典型的岩墙群、蛇纹石化超基性岩组成的正序蛇绿岩。未见底,出露厚度1954.4m;上石炭统奇尔古斯套组(C2q)分布于西天山莱历斯高尔-达巴特一带东北部,呈NW-SE向延伸,为一套深海相复理石沉积。岩性为一套灰色、深灰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硅质粉砂岩、硅质岩、放射虫硅质岩、碳质泥质岩为主体,次为块状晶屑火山灰凝灰岩、凝灰硅质岩、凝灰粉砂岩夹灰岩。有的具复理石韵律,有的具浊积岩特征。未见顶,其下与沙大王组为不整合接触。可见厚度5652.4m;上二叠统巴斯尔干组(P2bs)出露于西天山莱历斯高尔-达巴特一带东北古尔图河西侧哈拉及粒至德尔特一带小面积分布,为一套山间盆地或边缘坳陷中快速堆积的特征。主要岩性为灰色,黄褐色薄-中厚层状砂质砾岩,含砾泥质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及泥质砂岩等组成。未见顶,其下与沙大王组不整合接触。可见厚度596.9m。

(2)新生界:新近系中新统塔西河组(N1t)分布于西天山莱历斯高尔-达巴特一带东北部托托河以西的乌拉哈特河下游山前地带,为一套河湖相沉积建造,主要岩性为灰绿、浅褐、浅灰色等杂色泥岩、生物碎屑及鲕状灰岩和钙质长石砂岩等组成。可见厚度1000m,其下与奇尔古斯套组不整合接触;新近系上新统独山子组(N2d)分布于西天山莱历斯高尔-达巴特一带东北部小海子及查岗果勒以东的拜西特日克上游一带,为一套山麓河流相沉积建造,主要岩性为红褐色粉砂质泥岩、砂岩、砂砾岩夹灰色钙质砂岩、砾岩,可见厚度小于100m。其下与老地层不整合接触。




南准噶尔-北天山地层分区
西天山莱历斯高尔-达巴特一带东部依连哈比尔尕地层小区中出露地层有泥盆系中统头苏泉组(D2ts)、石炭系下统沙大王组(C1sd)、石炭系上统奇尔古斯套组(C2q)、二叠系上统巴斯尔干组(P2bs)以及新近系中新统塔西河组(N1t)、上新统独山子组(N2d)。(1)上古生界:中泥盆统头苏泉组(D2ts)分布于阿拉尔...

北塔山湖的湖盆内主要由哪些地质层构成?
位于新疆的阿勒泰地区,北塔山湖横跨奇台县与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坐落在准噶尔~北天山褶皱体系的山间断陷盆地之中。湖的周边区域主要由侏罗纪、白垩纪以及第三纪的碎屑岩构成,这些沉积岩见证了湖盆的变迁历史。在湖盆内部,第四纪的冲积物、湖积粉细砂、砂质粘土以及含泥沙的石盐层丰富多样,展现了湖床的地...

主要深部地学断面的叙述和问题讨论
(2)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断面只涉及该板块的准噶尔微板块和伊犁地块部分。该区莫霍面显示南北两侧加深的趋势,准噶尔南缘的乌苏最薄,仅44km,P波速度为7.92km\/s,向南在北天山莫霍面加深到55km,P波速为7.88km\/s;乌苏向北,准噶尔中部和北缘莫霍面起伏平缓,逐渐加深,从44km逐渐加深到56km左右。岩石圈结构显示...

区域地质特征
准噶尔盆地可以划分出8个一级单元(图5-1),分别为乌伦古断陷、三个泉隆起、西北缘冲断带、玛湖-漠区坳陷、中央隆起带、北天山山前坳陷、博格达山前坳陷及沙-奇隆起区。 二、地层分布及沉积特征 准噶尔盆地的沉积盖层发育,在晚海西期褶皱带基底石炭系火山岩与变质岩之上的沉积层都是盆地的沉积盖层。自老至...

石炭纪地层划分
新疆北部在中国石炭纪地层分区图上属于准噶尔-兴安地层大区中的准噶尔地层区(金钰玕等,2000),并以额尔齐斯缝合带和中天山-康古尔塔格缝合带为界,自北而南分为阿勒泰、准噶尔和天山3个地层分区。依据次一级构造及沉积特点,准噶尔地层分区分为7个地层小区,天山地层分区分为2个地层小区(图2-2)。 图2-2 新疆...

中国沉积地层主要特征
1.北部陆间地层大区(Ⅰ) 包括阿尔泰-额尔古纳、准噶尔-天山和内蒙-兴安3个地层区。阿尔泰-额尔古纳地层区(ⅠA),在中、新元古界变质基底上,广泛发育震旦、寒武纪活动型-过渡型沉积,发育有较好的上古生界活动型沉积。准噶尔-天山地层区(ⅠB),出露的奥陶系和志留系,属过渡型海相沉积岩系;上古生界发育全,分布广,为...

北天山隆起区、准噶尔地块地壳结构和动力学意义
准噶尔盆地地壳相对较薄,约为46~47km。 在与北天山的接触带上,地壳陡然加厚,迅速增至54~56 km,显出向北天山下插入的迹象。 由准噶尔盆地向阿尔泰褶皱区地壳缓慢增厚至55km左右。8~10km厚的壳幔过渡带发生在天山隆起区和阿尔泰褶皱区的南缘,在准噶尔盆地内没有发现明显的壳幔过渡带,反映了稳定地块和活动...

天山北侧是什么盆地
天山以北是准噶尔盆地,准噶尔盆地位于阿尔泰山与天山之间,西侧为准噶尔西部山地,东至北塔山麓,盆地呈不规则三角形,地势向西倾斜,北部略高于南部,北部的乌伦古湖(布伦托海)湖面高程479.1米。中部的玛纳斯湖湖面270米,西南部的艾比湖湖面189米,是盆地最低点。盆地西侧有几处缺口,如额尔齐斯...

地层区划及特征
通常将我国地层划分为7个地层大区(图2.1)和若干地层区、地层分区,不同地层大区的基本特征简述如下。 图2.1中国地层区划略图 (1)准噶尔地层大区 本大区南部以塔里木北界结合带为界,与塔里木-柴达木-走廊地层大区相邻。包括阿尔泰、北准噶尔、南准噶尔-北天山及伊犁4个地层区,主要由显生宙组成,以上古生界分布最广,...

天山的地质组成、深浅构造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
从沉积特征来看,北天山的强烈抬升主要从上新世—早更新世初(5~3Ma)开始,准噶尔盆地中部的隆起从早更新世末—中更新世初(1±0.2Ma)开始。以上反映了整个构造作用由南向北发展,强度向北减弱,横向上也有西强东弱的特点。 天山造山带南北两侧次级地质构造单元的构造演化时代上,地球物理场以及大尺度的地壳结构上,...

乐平市13149613929: 准噶尔盆地地理区域因素 -
焦卿津博: 1、位置:准噶尔盆地位于西北为准噶尔界山,东北为阿尔泰山,南部为北天山.2、地形:准噶尔盆地位于新疆境内,天山山脉和阿尔泰山脉之间,平面形态南宽北窄,略呈三角形,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盆地腹部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面积占...

乐平市13149613929: 天山的北面和南面分别是什么地形区? -
焦卿津博: 南边是塔里木盆地,北边是准噶尔盆地. 天山山系位于欧亚大陆腹地,平均海拔约4000米,东起中国新疆哈密星星峡戈壁,西至乌兹别克斯坦的克孜勒库姆沙漠,近东西向延伸,横跨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4国,在中...

乐平市13149613929: 新疆的地形有什么特点?由南至北写出该特点中描述的主要地形区名称. -
焦卿津博: 新疆的地形特点是“三山夹两盆”,由南至北地形区分别是:昆仑山——塔里木盆地——天山——准葛尔盆地——阿尔泰山.

乐平市13149613929: 内蒙地质条件 -
焦卿津博: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经纬度西起东经97°12′,东至东经126°04′,横跨经度28°52′,相隔2 400多公里;南起北纬37°24′,北至北纬53°23′,纵占纬度15°59′,直线距离1 700公里;...

乐平市13149613929: 天山以南以北的地形区分别是()A.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B.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C.柴达木盆地 -
焦卿津博: 从中国地形分布图可以看出,天山以南是我国最大的塔里木盆地,以北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准噶尔盆地.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乐平市13149613929: 谁帮我介绍一下准格尔盆地?
焦卿津博: 地形:准格尔盆地 地势比塔里木盆地低好多.差不多以天山为界限, 气候:2者皆为典型的温带大陆型气候.但也有区别.准噶尔盆地北面有缺口季风容易吹进来,所以有丰富的降水,而塔里木盆地折被山包围,降水稀少.且准格尔盆地有一条外流河叫额尔齐斯河.塔里木盆地只有一条内流河塔里木河. 植被;温带荒漠景观,塔里木盆地大部分是沙漠,植被多是热带植被;仙人掌,骆驼刺之类的.准格尔盆地大部分是绿洲

乐平市13149613929: 天山南北的两大地形区分别是()A.吐鲁番盆地、塔里木盆地B.昆仑山、塔里木盆地C.祁连山、柴达木 -
焦卿津博: 新疆的地形特点是:三山夹两盆,自北向南依次为:阿尔泰山脉、准噶尔盆地、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昆仑山脉. 故选:D.

乐平市13149613929: 天山的由来是什么?
焦卿津博: 天山是亚洲最大的山脉之一,横贯中国新疆的中部,西端伸入 哈萨克斯坦山脉,全长2 500公里,在我国境内有1 700公里,南北 宽250〜300公里.为塔里木、准噶尔两盆...

乐平市13149613929: 按地质年代顺序,阐述西昆仑造山带、塔里木盆地、天山造山带和准格尔盆地的形成于演化 -
焦卿津博: 我只能说个大概大约中元古代时期(约20亿年前),塔里木地块初步形成 最晚至寒武纪时期(约5.3亿至4.9亿年前),伊宁地块已形...

乐平市13149613929: 新疆的南疆和北疆是以什么划分的? -
焦卿津博: 以天山为界,天山以北是北疆 以南是南疆.如果以城市划分 就是库尔勒.库市以南是南疆 以北是北疆.南疆是农一师到农五师北疆是六师到12师. 具体参考http://ishare.iask.sina.com.c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