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学者姚鼐的《古文辞类繤》认为,国学可以分为哪些

作者&投稿:鄹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国学包括哪些方面?~

文体是指文章的体裁。文体分类就是把各种文章按照体裁方 面的特点加以分类。对于文体进行分类,便于把握文章的特点,

对阅读、分析文章或指导写作,都大有好处。所以,鲁迅说:

“分类有益于揣摩文章。”

从历史上看,文体分类是随着创作的增多而曰趋细密的。三 国时曹丕《典论•论文》,将文章分为奏议、书论、铭诔、诗赋 四科,分类很粗略,特别是把大批的记叙文排斥在外了。西晋人 陆机作《文赋》,将文章分为十体,比《论文》完备了一些。南 朝梁眧明太子萧统编《文选》,后代人称为《昭明文选》。《文 选》不选经书、诸子、史书的文章。《文选》采

用当时流行的 “文、笔之辨”的理论,不选“笔”(没有文采的文章),只选 “文”(有文釆的文章),并将入选文章划分为三十八大类和许多 细目。《文选》影响很大,但是它的分类缺乏逻辑性,划分标准 不一,而旦显然烦琐了一些。清代姚鼐编《古文辞类纂》,只重 视古文,将入选的古文作品分为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

序、诏令、传(zhudn)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 等十三类。《古文辞类纂》的分类仍然缺乏逻辑性,内容、形式 交错,不是科学的分类。

文体分类,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分法,详略取舍也各有差 异。我们对古代文章进行分类,既要考虑文体本身内在形式、表 现手法等方面的特点,考虑文章的应用范围,又要考虑历史的因 素,如古代的分类方法影响深远,我们不得不全面照顾。古代讲 述各类文体区别的著作,以明朝人吴讷的《文章辨体》和徐师曾 的《文体明辨》最为完备。《文章辨体》辨析了五十九类文体, 《文体明辨》辨析了一百二十七类文体。

鉴于以上的情况,我们主张首先将文言文文体,划分为六个 大类,再在各类中介绍细目,并将流行的古代文体名称归并于 其中。

文言文文体的六个大类是:古文类、韵文类、骈文类、韵散 夹杂类、戏曲、小说。古文类、韵文类、骈文类是古代的正统文 章,韵散夹杂类、戏曲、小说,在古代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古代 的正统学者,轻视戏曲、小说、说唱作品等通俗文学,实际上戏 曲、小说、说唱作品等通俗文学在古代作品中是不可忽视的。

第一大类:古文类。古文,就是不讲究押韵、也不讲究对偶 的普通文言文。经、史、子、集中的绝大部分作品都是古文,一 般的记叙文、论说文、抒情文、应用文等都是古文。《古文辞类 纂》所划分的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沼令、传状、碑 志、杂记等,都是结合应用范畴而给古文划分的细目。这些细目 的作品,或侧重于议论抒情,或侧重于叙事说明。

(一)侧重于议论抒情的,有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 序、沼令等。“论辨”是论证或辨析事理的文章,如:贾谊的

《过秦论》、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辨》。“奏议”是给君主陈述 事理的文章,如:晁错的《论贵粟疏》。“序”,亦作“叙”, 作用是总括书的大义,大都放在一本书之前,也可以放在一本书 之后。如: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许慎的《说文解字 叙》。“跋”性质同序,但放在一本书之后,有时只是读后感。

“赠序”是从序演变而生的,是赠别的文章,如:韩愈《送董邵 南序》。诏令是皇帝颁发的命令,如:汉武帝《轮台沼令》。

“书”是书信,如:司马迁《报任安书》、白居易《与元九书》。

“说”是论说,往往是就某件事情发表看法,如:柳宗元《捕蛇 者说》。

(二)侧重于叙事说明的,有传状、碑志、杂记等。传状主要 是记叙人物,如:司马迁《史记•廉蔺列传》、柳宗元《段太尉 逸事状》。有的传状是故事或寓言,如:李朝威的《柳毅传》、 马中锡的《中山狼传》。“碑志”评述人物或事件的始末,大多 刻在碑上,如:柳宗元的《箕子碑》、《永州铁炉步志》。“杂 记”,可以写景,可以记事,或记述感悟。如:柳宗元的《小石 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写景,沈括《梦溪笔谈》中的文 章大多数是记事或记述感悟。

第二大类:韵文类。韵文类,包括各种押韵的诗文,有诗 歌,还有其他韵文、通俗歌诀。韵文类中的诗歌是大家较熟悉的 文体。诗歌有不同的体裁,大体可分自由体诗和格律诗两

种。

(一)自由体诗:古代的自由体诗,就是广义的古体诗,包括 一切不讲究句数、字数、平仄等格律的古代诗歌,狭义的古体诗 只包括七言古体诗、五言古体诗等。本题使用广义古体诗的概 念。广义古体诗包括:①《诗经》及起源于《诗经》的四言诗、 杂言诗。如:曹操的《短歌行》,就是模仿《诗经》的四言诗。

②楚辞体诗。楚辞体诗起源于楚国民歌,它有一个突出的“兮” 字作标志,或一句或两句就有一个“兮”字,内容与手法多浪漫 色彩。代表作品是屈原的《离骚》《九歌》等。③辞赋起源于 楚辞,喜欢铺陈夸张,以四字句为主,虽然讲究押韵,但句式自 由,可以夹杂散文句式,实际上是近乎散文的诗。如:汉武帝的 《秋风辞》、陶潜的《归去来辞》、司马相如的《上林赋》、王粲 的《登楼赋》、杜牧的《阿房宫赋》。④乐府诗。乐府诗流行于 汉朝、魏晋南北朝民间。如:汉朝的《十五从军征》,南北朝的 《木兰辞》等。⑤狭义的古体诗,包括五言古体诗和七言古体 诗。如:汉末的《古诗十九首》、蔡文姬的《悲愤诗》、曹植的 《七步诗》、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咏怀五 百字》等,都是著名的五言古体诗;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 京》、李白的《将进酒》、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韩愈 的《山石》等,都是著名的七言古体诗。

(二)格律诗。格律诗是讲究句数、字数、平仄等格律的古代 诗歌。包括:①近体诗,起源于南朝,成熟于唐代。产生较 迟,故名近体。四句的称为绝句,要讲平仄;八句或八句以上的 称为律诗(八句以上叫“排律”),要讲平仄和对偶。如:王之涣 《登鹳雀楼》是五言绝句,李白《望庐山瀑布》是七言绝句,王 维《终南山》是五言律诗,李商隐《锦瑟》是七言律诗,杜甫《风 疾舟中伏枕书怀》是排律。②词。词是孕育于隋末唐初而成型 于中唐、繁盛于两宋的一种新诗体。如:苏轼《念奴娇•
赤壁
怀 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③曲。包括小令 和套数。小令是一支曲子,套数由同调的多支曲子组成。每支 曲子就是一首短诗。如:相传马致远所作的小令《天净沙•秋 思》,睢景臣的套数《般涉调哨遍•汉高袓还乡》。作为文体名

称的“词”和“曲”,都是指受近体诗影响而又不同于近体诗的 诗歌体裁。近体诗句式整齐,“词”和“曲”,都起源于民间的 歌曲唱词,大多数是句式参差的长短句。“词”和“曲”都跟音 乐密切相关,刘熙载《艺概》说:“词即曲之词,曲即词之曲。

“词”和“曲”的出现,是汉语发展变化的产物。曲可加衬字, 用语也比词更通俗。曲,有“北曲”和“南曲”的分别。“北 曲”起源于元朝的北方歌曲,而旦盛行于元朝,故称“元曲”。

“南曲”,起源于元朝的南方歌曲,盛行于明朝。

(三) 其他韵文。如:以规劝、告诫为目的的“箴”,以自警 为目的“铭”,都是一种韵文。《左传•襄公四年》记载的古老 的《虞箴》、刘禹锡的《陋室铭》,都是著名的箴铭。《古文辞 类纂》所划分的“颂赞”、“碑志”、“哀祭”类作品,有的是一 般古文,有的是韵文。“颂赞”是歌颂、赞扬别人,“碑志”是 评述朝廷的文治武功或死者的业绩,“哀祭”是哀吊死者。

(四) 通俗歌诀。歌诀是一种押韵的应用文,是为了便于学习 者的诵读和记忆而编写的知识读物。如:儿童识字和启蒙课本

《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中医入门读物《医学三字 经》、《药性赋》等。

第三大类:骈文类。骈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又称 “骈俪文”、“四六文”。“骈”

的本义是两匹马并列在一起驾 一辆车,“俩”字的本义是配偶,它们的引申意义都是成双成 对。骈文的基本特点是讲究通篇对仗,又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 在句式方面,通篇的句子都两两相对,又以四字句、六字句为 主;二是在音韵方面,对偶的上句(出句)和下句(对句),要求平 仄相反;三是在修辞方面,追求辞藻的华丽、典故的运用。如 《滕王阁序》的一段文章: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腓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 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 盈视,川泽盱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 雀黄龙之轴。虹销雨霁,彩彻云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 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蠢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 之浦。

汉语具有句法灵活、容易排比对偶的特点。文章家们就利用 汉语的这种特点,把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发展为骈文这种文章体 裁。骈文滥觞于汉魏而盛行于南北朝。当时,正是中国音韵学 兴起的时代,所以,骈文除了讲究语句对偶外,还讲究音韵铿 锵、平仄协调,又追求辞藻的华丽、典故的运用。唐朝古文兴起 后,句子成对的“骈文”踉散句单行的“古文”,形成相互对立 的局面。

骈文的细目跟古文相同。记叙文、论说文、抒情文、应用文 等都可以写成骈文。《古文辞类纂》所划分的论辨、序跋、奏 议、书说、赠序、沼令、传状、碑志、杂记等各类文章,都可以写 成骈文。如:刘勰《文心雕龙》中的几十篇议论文,都是骈文。 特别是移檄(声讨、揭露对方的文体)、哀祭类的文章,更是经常 写为骈文。如:孔稚珪《北山移文》、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瞾 檄》、李华《吊古战场文》、欧阳修《祭石曼卿文》等。

第四大类:韵散夹杂类。韵散夹杂的文章,是一种由散文和 韵文交错组成的文体。这种文体,首先来源于佛经的翻译,接着 出现了又说又唱的“变文”。早期“变文”是宣讲佛教故事,后 来也出现了讲民间故事和历史故事的“变文”,如:《孟姜女变

文》、《伍子胥变文》。变文直接孕育了 “诸宫调”、“鼓 词”、“弹词”等说唱文学,孕育了戏曲,也间接孕育了小说。 戏曲既有唱的部分(韵文),又有说白部分(散文)。小说也往往穿 插韵文。

第五大类:戏曲。中国最早的成型的戏剧,大概是唐朝的 “参军戏”,宋朝的“南戏”。中国古典戏剧成熟于元朝。中国 古典戏剧大都是歌舞剧,既有韵文部分,又有散文部分。韵文部 分叫“曲”(唱词),是古典诗歌,属于文言文范畴;散文部分叫 “白”(说白、对话),基本是白话文范畴。元朝盛行的戏曲叫作 “杂剧”,每折戏的唱词都用“北曲”。明朝、清朝盛行的戏曲 叫作“传奇”,每出戏的唱词都用“南曲”。如:元朝王实甫的 杂剧《西厢记》、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明朝汤显袓传奇《牡 丹亭》、清朝洪升的传奇《长生殿》、孔尚任的传奇《桃花扇》。 清朝中叶兴起的京剧和各种地方戏,也大都是“唱”、“做”(舞 蹈化的动作及表情等)、“念”(独白和对话)、“打”(武打动作) 四类基本功紧密结合的歌舞剧。古典戏剧着重“曲”,故称“戏 曲”。话剧则是从西方引进的品种。

第六大类:小说。古代小说有文言文小说和白话文小说两 类。文言文小说有六朝志怪、唐宋传奇等,蒲松龄的《聊斋志 异》具有集大成的地位。白话文小说有宋元话本、明清拟话本、 长篇章回小说等。

以上分类照顾了今天的概念,又照顾了古代的习惯名称与写 作实际,便于读文言文时参考。但是,应该说明两点:第一,一 种文体是不断变化的,切不可死守着分类。如:“赋”就有

四个 发展阶段,汉赋(又称古赋、辞赋)是韵文散文夹杂的(以押韵为 主);六朝的骈赋则很讲究对偶,介于古赋与骈文之间;唐代的律

赋则完全押韵;古文运动后的文赋则句式参差、押韵随便,与散 文接近。今天,有人写的白话散文也有叫“赋”的(如:《荼花 赋》《珍珠赋》),甚至完全不押韵,那就不是古代的“赋”的概 念了。第二,各种文体之间是互相渗透和贯通的,即使是古文、 韵文、骈文三大类之间,也无绝对界限。就某种文体看,如“墓 志铭”,前面的“志”是散文,后面的“铭”是韵文。又如“祭 文”,既可以是韵文,如欧阳修的《祭石曼卿文》;但也可以是 古文,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就单篇文章看,如《岳阳楼 记》是古文中的名篇,但它大量使用四字句,讲究对仗,又往往 押韵,明显地夹杂有骈文和韵文(赋)的成分。

清朝学者姚鼐的《古文辞类繤》认为,国学可以分为义理、 词章、 艺术、 考据。
清代桐城派古文家姚鼐编的各类文章总集。全书七十五卷,选录战国至清代的古文,依文体分为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等十三类。所选作品主要是《战国策》、《史记》、两汉散文家、唐宋八大家及明代归有光、清代方苞、刘大櫆等的古文。书首有序目,略述各类文体的特点、源流及其义例。


古文辞类纂作品简介
清代学者姚鼐编纂的古文辞类纂作品,是一部集合唐宋八大家及其他名家之作的精选集。作品精选战国、秦汉至明代归有光、清代方苞、刘大櫆等人的文章,中间穿插了元结、李翱、张载、晁补之等人的少量作品。魏晋六朝部分,仅在辞赋和颂赞类别中选录了晋代张华、刘伶、陶渊明、鲍照、潘岳等人的赋和袁宏的赞,共14...

清朝学者姚鼐的《古文辞类繤》认为,国学可以分为哪些
清朝学者姚鼐的《古文辞类繤》认为,国学可以分为义理、 词章、 艺术、 考据。清代桐城派古文家姚鼐编的各类文章总集。全书七十五卷,选录战国至清代的古文,依文体分为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等十三类。所选作品主要是《战国策》、《史记》...

简述姚鼐古文创作的艺术特点。
简述姚鼐古文创作的艺术特点。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姚鼐的古文,迂回荡漾,余味曲包,以神韵见长。姚鼐说:“古文之事,须兼三者之用而后为至”(《复林君书》)。三者,即义理、考据与辞章。姚鼐古文的重要贡献是将论学之文和考证之文,写得形象生动,气韵充美。考证之文,如《登泰山记》、《...

古文辞类纂名词解释
古文辞类纂名词解释如下:《古文辞类纂》是清人姚鼐编撰的一部具有较大影响的古代散文选集。旨在为人们提供范文,启示古文写作门径。本书是近代著名学者高步瀛笺释,现存稿本一部、清抄本一部。旨在为人们提供范文,启示古文写作门径。本书是近代著名学者高步瀛笺释,现存稿本一部、清抄本一部。高氏笺释...

古代文史典籍古文辞类纂
清代学者姚鼐编纂了一部包含丰富古文辞的文献集,名为《古文辞类纂》。这部巨著共分为七十五卷,精心挑选了自战国直至清代的诸多经典古文作品。文章按照文体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包括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以及哀祭等十三个类别,旨在展示各个文体的独特...

《古文辞类纂》序作者简介
姚鼐以宋儒之学为基础,兼采汉儒长处,其文风深古高简,近似欧阳修和曾巩,文章中蕴含深意,风格独特。他的诗歌和书法造诣也备受推崇,著作丰富,如《古文辞类纂》等,至今仍被后人所珍视。姚鼐于1810年在南京钟山书院辞世,享年85岁,与元配夫人张氏合葬于牛集乡阮贩村。他的《登泰山记》被誉为桐城...

姚鼐选辑的《古文辞类篆》,哪位高人能详细介绍一下?
中国古文总集。编者清代姚鼐。此集是桐城派散文观点的代表选本,一度颇为流行。所选文章以唐宋八大家作品为主,其前后亦选有各朝代知名作家的文章。全书文体分为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等13类,收作品700多篇,共74卷 。其卷首的《序目》...

《古文辞类纂》序作品赏析
中国古文的精华汇集于《古文辞类纂》一书中,该作品由清代学者姚鼐精心编纂。作为桐城派散文理论的典范选集,它在当时颇为风靡。姚鼐的编选策略以唐宋八大家的作品为主,兼顾各朝代的名家佳作,力求全面展示中国古代散文的多元风貌。全书共收录700多篇作品,分为13种文体,详尽地分布在74卷中,为读者呈现...

《古文辞类纂》是否值得精读?
《古文辞类纂》是古文总集。清代姚鼐编《古文辞类纂》是代表“桐城派”散文观点的一部选本,曾颇流行。所选文章,以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即所谓“唐宋八大家”之作为主;其前选入战国、秦汉的部分作品,其后选入明代归有光、清代方苞、刘大□的作品,中间选入...

辞赋家历史源流
清代学者姚鼐在《古文辞类纂序》中提到辞赋是风雅变体,楚人尤为擅长,如《渔父》和《以弋说襄王》等作品,都体现了辞赋的特点。辞赋的文体发展在汉代有明确记载,《汉书·王褒传》中提到辞赋与古诗意义相近,小的作品则以其华丽可喜的特性受到喜爱。三国时期,如陈思王曹植,年少时已经阅读了数十万字的...

曲麻莱县14799164380: 名词解释桐城派 -
计丁非那:[答案] “桐城派”是清代中叶最大的散文流派.代表作家有方苞、刘大櫆、姚鼐,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故称“桐城派”. “桐城派”散文理论的建立,是从方苞开始的. “桐城派”在清代文坛上影响极大.时间从康熙时一直绵延到清末;地域超越桐城,遍及...

曲麻莱县14799164380: ...D. 而 犹得数见先生于枞阳            君子博学 而 日参省乎己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姚鼐认为,... -
计丁非那:[答案] 11.C12.A13.B14.(1)大清朝的统治在很多方面都超越了前朝,就是能够写古文的读书人还不多.(得分点是“迈逾”“独”... 参考译文:过去,姚鼐在京城吏部为官.历城姓周的编修告诉我:“写文章有了效法的典范,然后才学会写文章,学会之后...

曲麻莱县14799164380: 如何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作文 -
计丁非那: 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主题,也有人称为中心或主旨.写文章时确立中心思想的过程就叫做“立意”.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指通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所表现出来的对生活的主要看法,或赞成、或反对、或歌颂、或批评.在一篇记叙文中,确...

曲麻莱县14799164380: 明代八大家 -
计丁非那: 因此,我们在明代先选了刘基.刘基政治、道德、文章,在明初首屈一指,较之同时之宋濂,实为过之;故取以冠明代.继之为归有光,为明代“唐宋派”古文家之旗帜,姚鼐早已选入《古文辞类纂》,大家当然是首肯的.明代在文坛长期主盟...

曲麻莱县14799164380: 古代的基本文史常识? -
计丁非那: 比如什么啊?范围很大的生 理【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七情】喜、怒、哀、乐、爱、...

曲麻莱县14799164380: 清代散文流派桶城派 -
计丁非那: 桐城派 ,即桐城文派,又称:桐城古文派、桐城散文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均系安徽省桐城市人,故名. 桐城文派是清代文坛最大散文流派,其作家多、播布地域广、绵延时间久,文学史所罕见. “天下文章其在桐城呼!”清朝乾隆年间世人对桐城文章的赞誉.桐城派,上溯到明末清初.桐城人方以智、钱澄之、戴名世,在古文理论和创作实践上,初步体现桐城派的某些特征,是桐城派前驱.

曲麻莱县14799164380: 自京师乘风雪师什么意思译文是"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
计丁非那: 登泰山记》原文译文与赏析 一、《登泰山记》原文: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 桐城派古文以简洁著称.姚鼐的《登泰山记》是其代表作之一. 登泰山,可记可写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