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卷6非十二子篇诗解1魏牟墨翟慎到惠施

作者&投稿:夔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荀子》卷6非十二子篇诗解1魏牟墨翟慎到惠施

题文诗:

假今之世,粉饰邪说,文饰奸言,枭乱天下,

诡谲委琐,天下混然,不知是非,治乱所存.

纵情任性,安习恣雎,行似禽兽,不足以礼,

合文通治;然持有故,言之成理,欺惑愚众;

它嚣魏牟.忍其情性,綦溪利跂,苟且以分,

异人为高,不合大众,不明大分;陈仲史.

其甚不知,壹统天下,建国权称,崇尚功用,

重视俭约,而僈差等,不容辨异,君臣无悬;

墨翟宋钘.尚法无法,下修好作,取听于上,

取从于俗,终日言成,文典礼义,反紃察之,

倜无所归,其不可以,经国定分;慎到田骈.

不法先王,不是礼义,好治怪说,玩弄奇辞,

甚察不惠,辩而无用,多事寡功,不为纲纪;

然持有故,言之成理,欺惑愚众,惠施邓析.

  【原文】  假今之世<1>,饰邪说,文奸言,以枭乱天下<2>,矞宇嵬琐<3>,使天下混然不知是非治乱之所存者有人矣。 〔注释〕  <1>假:如。假今之世:如今之世,指战国时代。 <2>枭:通“挠”,扰。 <3>矞宇:犹诡谲。矞[jué 音决]:同“谲”,欺诈。 宇:通“訏[xū 音虚]”,夸大。 嵬琐:犹委琐,邪僻琐细。嵬[guī 音归]:通“傀”[guī 音归],怪诞,怪异。 琐:委琐,鄙陋庸俗。  〔译文〕

如今这个时代,以粉饰邪恶的说法,美化奸诈的言论来搞乱天下,用那些诡诈、夸大、怪异、委琐的言论,使天下人混混沌沌地不知道是非标准、治乱原因的,已有这样的人了。

 【原文】  

纵情性,安恣雎,禽兽行,不足以合文通治<1>;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它嚣、魏牟也<2>。

〔注释〕  <1>文:文采,花纹,引申指表现义的礼仪制度,如表示等级制度的车制、旗章、服饰、各种礼节仪式等等。《韩非子·解老》:“礼者,义之文也。” <2>它嚣:人名,生平无考。 魏牟:即战国时魏国的公子牟,《汉书·艺文志》将他归入道家,著录有《公子牟》四篇。

〔译文〕

 纵情任性,习惯于恣肆放荡,行为像禽兽一样,谈不上和礼义合拍、和正确的政治原则相贯通;但是他们立论时却有根有据,他们解说论点时又有条有理,足以欺骗蒙蔽愚昧的民众。它嚣、魏牟就是这种人。

【原文】  忍情性,綦溪利跂<1>,苟以分异人为高<2>,不足以合大众、明大分<3>;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陈仲、史也<4>。

〔注释〕  <1>綦[qī 音其]:《谷梁传·昭公二十年》:“两足不能相过,齐谓之綦。”即一只腿瘸了而踮着走路。溪:通“蹊”,小路。 綦溪:过于深峭。指在人生的道路上节制自己而只在小路上行走。 利跂:背世独立,指背离世俗而独行。利:通“离”。跂[qǐ 音企]:通“企”,踮起脚跟。 <2>苟:苟且,不正当,指不合礼义。 分异人:即“分于人、异于人”,与别人区别、与别人不同。 <3>大分:见前注,这里指忠孝的大义(杨倞说)。 <4>陈仲:即田仲,又叫陈仲子,战国时齐国人,其兄在齐国做官,他认为兄之禄为不义之禄,兄之室为不义之室,便离兄独居,不食兄禄,故以廉洁清高著称。 史[qiū 音丘]:字子鱼,故又叫史鱼,春秋时卫国大夫,曾劝说卫灵公罢免弥子瑕,临死时,叫儿子不要入殓,以尸谏灵公来尽忠,孔子称颂他正直。

〔译文〕

抑制本性人情,偏离大道,离世独行,不循礼法,以与众不同为高尚,不能和广大民众打成一片,不能彰明忠孝的大义;但是他们立论时却有根有据,他们解说论点时又有条有理,足以欺骗蒙蔽愚昧的民众。陈仲、史就是这种人。

【原文】 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1>,上功用、大俭约,而僈差等<3>,曾不足以容辨异、县君臣;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墨翟、宋钘也<4>。

〔注释〕  <1>权:秤锤。称[chèng 音秤]:同“秤”。权称:等于说“权衡”,即秤,喻指法度。 <2>上:同“尚”。 <3>大:重。 僈:轻慢。<4>墨翟[dí 音敌]:战国初鲁国人,一说宋国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节用”“节葬”,反对礼乐,主张兼爱、平等。 宋钘[jiān 音坚]:他书又称宋牼、宋荣子,战国时宋国人,主张“禁攻”,认为人的本性是少欲的。

〔译文〕

 不懂得统一天下、建立国家的法度,崇尚功利实用,重视节俭而轻慢等级差别,甚至不容许人与人间有分别和差异的存在、也不让君臣间有上下的悬殊;但是他们立论时却有根有据,他们解说论点时又有条有理,足够用来欺骗蒙蔽愚昧的民众。墨翟、宋钘就是这种人。

  【原文】

 尚法而无法,下脩而好作,上则取听于上,下则取从于俗,终日言成文典,反紃察之<1>,则倜然无所归宿<2>,不可以经国定分;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慎到、田骈也<3>。

  〔注释〕

〔1〕下修:与"尚法"对文,不尚贤之意。修,贤能,修能。荀子书中每用来称君子之志意德行。好作:指不遵守先王礼制,自作主张。<2>紃[xún 音循]:通“循”“巡”。紃察:来回考察。反紃,即反复研究。  <2>倜[tì 音惕]然:远离的样子,此形容迂阔而远离实际。 <3>慎到:战国中期赵国人,主张法治、势治,是一个由黄老学派演变而来的早期法家人物。 田骈[pián 音胼]:战国时齐国人,与慎到同一学派。

  〔译文〕 推崇法治但又没有个法度,卑视贤能的人而喜欢另搞一套,上则听从君主,下则依从世俗,整天谈论制定礼义法典,但反复考察这些典制,就会发现它们迂远得没有一个最终的着落点,不可以用来治理国家、确定名分;但是他们立论时却有根有据,他们解说论点时又有条有理,足够用来欺骗蒙蔽愚昧的民众。慎到、田骈就是这种人。  【原文】  不法先王,不是礼义,而好治怪说,玩琦辞<1>,甚察而不惠<2>,辩而无用,多事而寡功,不可以为治纲纪;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惠施、邓析也<3>。 〔注释〕  <1>琦:通“奇”。 <2>惠:恩惠,好处,效果。 <3>惠施:战国中期宋国人,曾任魏相,名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邓析:春秋时郑国人,刑名学家。  〔译文〕

 不效法古代圣明的帝王,不赞成礼义,而喜欢钻研奇谈怪论,玩弄奇异的词语,非常明察但毫无用处,雄辩动听但不切实际,做了很多事但功效却很少,不可以作为治国的纲领;但是他们立论时却有根有据,他们解说论点时又有条有理,足够用来欺骗蒙蔽愚昧的民众。惠施、邓析就是这种人。


林桂榛丨荀子批子张、子夏、子游三派贱儒之实义
该处荀子攻讦子张一派流于情势主义,子夏一派流于死学问小学问,子游一派流于忽悠取利(子游一派善于耍嘴皮子)……此攻讦应当是实在的,不是先人捏造,也非荀子离间。《非十二子》“吾语汝”那章的那数字很奇异,与高低文细看,语气很高耸,高低似不联通。其他篇里呈现“语汝”若何若何(宥坐、子道...

哪位有《荀子》的注释和讲解?谢谢!
《荀子》中的五篇短赋,开创了以赋为名的文学体裁;他采用当时民歌形式写的《成相篇》,文字通俗易懂,运用说唱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学术思想,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目录: 劝学第一 修身第二 不苟第三 荣辱第四 非相第五 非十二子第六 仲尼第七 儒效第八 王制第九 富国第十 王霸第十一 君道第十二 臣道...

国学经典:《荀子》名句赏析
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是以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为物倾侧,夫是之谓诚君子。 (《非十二子》)[译文]士君子以自己的修养不好为耻,不以被别人诬蔑为耻;以自己不守信用为耻,不以被别人不信任为耻;以自己缺德少才为耻,...

文献学人物志:(四)荀卿
他的学说与孟子并肩,共同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深化。北宋神宗时期,荀子被追封为兰陵伯,并与孟子共享孔庙的崇敬,然而,在理学兴起后,他与孟子的并列地位却遭受了争议。明代学者张九功甚至提出将荀子逐出孔庙,这一事件反映了学术观点的冲突与演变。荀子的《非十二子》一文,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激烈的批评,...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间,斯已矣...
是庄子所描述的一个人。在《天下篇》里提到的。大体意思是所一个人大知和小知的区别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宋荣子能做到宠辱不惊,但是他还没做到庄子所希望的那种无我的境界。“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荀子的名句
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荀子·大略》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性伪合而天下治。——《荀子·礼论》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荀子·非十二子》多知而无亲,博学而无方,好多而无定者,君子不与。——...

《荀子》的介绍!(是一本书)
对后世说理文章有一定影响。《荀子》中的五篇短赋,开创了以赋为名的文学体裁;他采用当时民歌形式写的《成相篇》,文字通俗易懂,运用说唱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学术思想,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目录:劝学第一 修身第二 不苟第三 荣辱第四 非相第五 非十二子第六 仲尼第七 儒效第八 王制第九 ...

《荀子》简注通说目录
4. 不苟篇第三: 提倡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道德标准,反对随意和轻率的行为。5. 荣辱篇第四: 分析荣誉和羞耻在个人行为和社会关系中的作用,强调道德行为的奖惩原则。6. 非相篇第五 和 非十二子篇第六: 批判当时的一些学说和人物,表达对儒家传统观念的坚持。7. 仲尼篇第七: 荀子对孔子思想的解读和...

在《荀子》中,哪几篇表现出了在文学思想上反对华而不实,讲究实用?_百度...
《荀子》在文学思想上反对华而不实,讲究实用。这种观点和主张在《非十二子》篇、《正论》篇以及《儒效》篇中都有充分的表现。《荀子》在文学创作中“厚道、成圣、宗经”的理论,体现了儒家的传统观点,它对后世的文学批评及创作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荀子解说本书目录
《不苟篇》论述严谨的治学态度,非同寻常的道德标准在其中得到体现。《荣辱篇》深入剖析荣誉与耻辱的界限,教导人们如何正确看待名利。《非相篇》和《非十二子篇》则针对当时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进行批驳,展现出荀子的批判精神。《仲尼篇》中,荀子对孔子的思想进行反思和继承,儒学的脉络得以延续。《儒效篇...

永定区13133036016: 百家争鸣的时候真有嚣魏牟这人么?学禽兽??? -
箕习红色: 原文出自《荀子•非十二子》: 纵情性,安恣孳,禽兽行,不足以合文通治;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它嚣魏牟也.其实是它嚣和魏牟两个人.荀子书每以“文”代“礼”,此由儒家的立场,非难它嚣、魏牟脱略礼仪而已,绝不是他们两个学禽兽.

永定区13133036016: 悬君臣是什么意思? -
箕习红色: 悬君臣,原文是县君臣,县通悬,即悬隔君臣,使君臣之间有上下的悬殊差别. 这三个字出自《荀子》中的《非十二子》这一篇章中的“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上功用、大俭约而僈差等,曾不足以容辨异、县君臣;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

永定区13133036016: <荀子.非十二子篇弟六> 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和不诱于誉,不恐于诽怎么翻译, -
箕习红色: “君子耻不修”的译文大意是:君子把自己的品德不好看作耻辱; “不耻见污”的译文大意是:(君子)不把被人污蔑看作耻辱; “不诱于誉”的译文大意是:(君子)不被荣誉所诱惑; “不恐于诽”的译文大意是:(君子)不被诽谤所吓退.

永定区13133036016: 箸的意思是什么 -
箕习红色:[答案] 箸 zhù (1) ㄓㄨˋ (2) 筷子. (3) 一种生在南海岸边沙中的竹子. (4) 古同“著”,明显. (5) 郑码:MBM,U:7BB8... [manifest] 知命者也,箸是者也.——《荀子·非十二子》 霸者之善箸焉.——《荀子·强国》 致忠信,箸仁义.——《荀子...

永定区13133036016: 坎井之蛙的翻译??急啊!!!!!! -
箕习红色: 公孙龙问于魏牟曰(1):“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离坚白(2);然不然,可不可(3);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4);吾自以为至达矣(5).今吾闻庄子之言,汒焉异之(6);不知论之不及与?知之弗若与(7)?...

永定区13133036016: 天下有二,非察是,是察非 什么意思? -
箕习红色: 荀子特别提醒人们要“解蔽”,克服片面性的错误.在批判中当断定某事物为“非”之时,要注意审察其是否掩蔽着“是”的一面;在断定其为“是”时,要注意其是否掩蔽着“非”的一面.“天下有二,非察是,是察非”(《 解蔽》),这可...

永定区13133036016: 《非十二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箕习红色: 《非十二子》第六此篇亦见〈韩诗外传》,而止十子,无子思、孟 轲.〈荀子书〉吾颇疑其为西汉末人所集.然其所取资,固不能尽伪. (凡古伪书皆然)墨子学于孔子...

永定区13133036016: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什么意思? -
箕习红色: “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谚语,意思是不会就学,不懂就问.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求问,才能不断地丰富和提高自己.坚持学习固然重要,积极求问更属难能可贵.“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谚语,意思是不会就学,不懂就问.出处:《荀子...

永定区13133036016: 关于“诚信”的名言 -
箕习红色: 诚信名言 国人的诚信观 诚信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之一.无论在过去或是现在,诚信对于建设人类社会文明都是极为重要的,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为你一一阐释. 诚信是立人之本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认为人若不讲信用,在...

永定区13133036016: “青草离离“是什么意思? -
箕习红色: 有一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所以青草离离可以代指离别之情,类似杨柳依依.离离的意思具体还要看上下文. 时间煮雨不了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