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针——法于阴阳 和于术数(五)(杨真海传讲 刘力红整理)

作者&投稿:蒸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5.黄帝的精神土德在中

我们在这里传讲的针法叫“黄帝内针”,通过以上讨论,大家或多或少都应该感受到它在理法方针上与《黄帝内经》的密切关联。但,此处需要更进一步深入的是,黄帝不仅仅是《内经》的限定词,她还是我们整个华夏民族的限定词,乃至中华一切文化的限定词。也就是说,中华几千年的人文都与黄帝有关,都渗透着黄帝的气息。我们号称炎黄子孙,而黄帝被奉为中华文明的初祖,所以,对于黄帝及其精神,是不可以不了解的。

在上一节的讨论中,我跟大家谈到了炎帝,炎帝的这个称号源自火德。究竟炎帝是一个真实的人

个真实的上古部落首领,一个有熊氏同父异母的兄长呢?还是火德人格化的象征呢?我们今天不去讨论这个话题,要讨论也无法讨论清楚。同样,对于黄帝,我们也不去牵涉上面的问题。黄帝的称号源自土德,因此,要想认识黄帝,要想认识黄帝的精神,连带认识与其相关的整个中华文化,恐怕都不能离开土德。

土德是什么呢?认识土德只能由土入手。土是五行之一,是农民最熟悉不过的东西。五行的木、火土、金、水是中国文化里特有的元素,《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谈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这里的术数就离不开五行。也可以说,五行实际是阴阳的展现,阴阳要落地,就离不了五行。在五行里面,大家很熟悉的观念就是生克,生是连带,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克是隔带,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仍就是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所以,从以上这些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到,整个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炎黄谱系,属于火土的连带关系,是火土合德的结果!

五行是阴阳的展现,具体来说,阳的展现是为木火;阴的展现是为金水。木为阳中之阴,火为阳中之阳;金为阴中之阳,水为阴中之阴。那么,土呢?土在这里没有位置吗?它是阴还是阳呢?谈到这里,大家应该能够记起我们之前讲到的“三”,讲到的即阴即阳、非阴非阳,以及宇宙常量的一致性,以及致中和。我想这些与土都有很密切的关系。如果说,五行是阴阳的展现,那么,五行里面特意安立的土,即是和合阴阳的重要源头—中的展现。中的更深一面,已然涉及形而上的道体,不是我们在这讨论的范围。但是,中的作用却可以通过土的诸多方面得到体现。为什么土位正好安置在五行之中?左临木火,右临金水为什么五行五方的配属,土居中央?中医甚至直呼中土。这些都提示了土与中的直接关联。因此,我们说土德在哪呢?就在中里面!在中正平和里面!甚至我们也可以说,华夏的民族以及中华的文化,就是由土德展现出来的。

土德在中,土德在正,土德在平和,这里面的内涵非常丰富。从事理应用的层面,我们可以举脾胃为例,脾胃属于中土,二者相依,互为表里。前面我们曾经谈到健康不病的基本条件是平人,如果要更具体一点来谈平人,这就需要联系到脾胃。如《素问》在“平人气象论”这一篇专论中说到:“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进而“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将胃气提到这样的高度,除了胃是受纳水谷之器,人不能不赖食为生外,更重要的因素是它的中土属性。它的中土属性致它有和合阴阳的本能,其与饮食相比,则是更深层面、更根本层面的生之本。否则,了解一些西医的朋友们就会说话了,太多胃大切除的病人不是活得挺好吗?怎么没见无胃则死呢?!无胃这个有形的脏器可以不死,是因为胃气还在,中正平和之气还在,和合阴阳之气还在如果这个气没有了,那是肯定活不成的。

所以,我们研究黄帝的精神,研究土德,就知道它在中医里面的甚深要义。土德是构建生命的基础,有土德则生,无土德则死。若从临证的角度,生了病不要紧,只要土德还在,就有救治的希望。因为有土德就有阴阳自和的可能,而“阴阳自和者必自愈”!所以,临证疗疾治病其实就是为了维护土德,这亦是以平为期的真实意。而在针道里,土德虽然无处不在,但,集中的体现还在太阴阳明里。为什么历代针灸都很看重足阳明的三里穴?甚至有“若要安,三里常不干”的口诀。其实就是注重土德养护。可以说,如何养护土德?如何维系土德?如何使衰败的土德重建?是黄帝内针的窍中之窍,诀中之诀!

土德是广泛的,五常中的信是土德,八德中的孝也是土德,所以,我们不仅仅只是用五术来养护土德用针用药当然可以很好地营建土德,比如上面的足三里,比如《伤寒论》的大小建中汤。但,我更想跟大家说的是,不怨能够维护土德,和气能够维护土德,而且这个维护的层面更深、更彻底!因此,健康就不单单是医生的问题,更重要的环节其实是自身,这一点大家务须明白。

因果不虚

土德在中,维系土德其实就是开发中的作用,中的作用展现,就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存内,就能平人不病,即便生病,也将阴阳自和者必自愈。因此,如何维系土德,开显中用,实在是黄帝内针的重头戏。我们每一针扎下去是否能够灵验?是否真如拔刺、雪污一般,其实就看这个中能否开显出来。上一章的开首,我谈到了本门针法的至简至深,至简是技法,至深就必须于土德在中里去挖掘。

有关土德,我这里想从另一个层面来讨论,比如因果的层面。从这个层面言,当过农民的就会有很深的感受,现在正值春季,相当多的农作物都要在这个时候播种,到了夏秋才有收获。如果我们仔细地考量下这个过程,一个农作物要想收获,要想得到丰硕的果实,大抵由三方面的条件决定。其一,是种子;其二,是播种之后的耕耘护养以及天时地利;其三,才是果实。本来果实已经不能作为条件了,但,要考量来年的种子仍由此果实中出,那么连带的关系也就存在了。

如果我们把种子作为事物发生的因,把种子生长过程所需的诸多条件作为事物需要的缘,把经历上述环节后达成的收获作为事物的果,那么,因、缘、果,实在是再通俗不过,也是最接地气的土德。其实,不仅仅是农作物,万事万物包括人事,都是这个土德的呈现,都是在土德关照下的因缘果的历程。只是现代的人因为缺乏对土德的认识,没有土德的教养,一谈因果,便将它与迷信扯到一块。这哪是迷信呢?如果这也成了迷信,那我们整个的中华民族就是吃迷信长大的民族!炎帝给我们的智慧到哪去了?炎帝给我们的光明到哪去了?

因缘果简称因果,是真实不虚的法则。中医的方方面面都没有离开过它。我这里举一个大家很熟悉的例子,就是2003年的非典。非典由南至北,到了北京的时候,“白色恐怖”几乎笼罩了整个京城。人人都带着大口罩,平素拥挤不堪的街道也几乎成了空巷。在南方,尤其在广州,因为邓铁涛老前辈和诸多铁杆中医的第一时间介入,使该病的死亡率大大降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零死亡率。中医对非典有这么好的疗效,但,不少的城市却迟迟没有中医介入。因为西医的同仁们认为,非典的病原是什么?非典发生之初我们倾了全国之力都还弄不清楚。弄不清病原,就无法出台杀灭病原的措施,也无法构建免疫治疗。你们中医知道什么?知道什十么叫SARS吗?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这样的置疑完全合符情理。不过,若从因果的层面,中医能够治疗非典亦完全在情理之中。

由上述的因缘果我们知道,从健康角度讲,如果把健康视为一个结果,那么,获得健康既需要健康的因,也需要健康的缘。人生真正健康的因从何而来?这是非常复杂的一个问题,这关系到我们对生命的认识层面。如果浅层来说,这个因与父母有重大的关系,而一旦因种下以后,就是缘在起决定的作用了。《上古天真论》开首的二十字养生真言中说的“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这里面有因的成分,之后的“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都讲的是缘的层面。所以,对于成了人的我们来说,要谈健康,就只能从缘去入手了。而这里几乎没有牵扯医的成分,这是《内经》很明确的健康观。与今天许多人将健康寄望于医院,形成了鲜明对比。

而从疾病的角度,如果我们把已患的疾病当成果,那么,这个结果也是由相应的因和缘决定的,单一的因和单一的缘都不足以形成疾病。所以,要想影响疾病,改变疾病的进程,我们除了改变因,也可以改变缘,当然最好能够做到因缘俱变。从现代医学的角度,以非典为例,SARS病毒可以看作疾病的因,病毒进入宿主是否引起感染发病,还需一定的致病条件,为什么现代医学将致病菌(病毒)前加上“条件”二字呢?如果不需条件就能致病,那么2003年的中国大地应该尸横遍野才对。可实情并非如此,得非典的毕竟还是极少数。而上述这个条件,就是疾病所需的缘。因此,对于非典而言,我们可以研究SARS,并进一步找出对它敏感的抗病毒药物,或者研究出相关的疫苗来预防。同时,我们亦可以去作用它致病的缘,当致病的缘没有了,SARS也就孤掌难鸣!中医之所以在完全对SARS不知情的情况下能够治疗非典,就是出于这个道理。

那么中医是如何来认识这个缘,如何来改变这个缘呢?就通过辨证论治!当一个病人来到我们面前,他所呈现出来的证(症)就能整体地告诉我们致病的缘(条件),我们再根据这个证去施治,这个缘就能获得改变,缘获得改变,疾病的进程也即发生改变,我们期盼的痊愈亦就不期而至了。   

辨证论治是很神圣的,在中医眼里,他更在乎的是证(症)。证是生命应对异常的直接呈现,相比之下病则已然经过了概念的逻辑加工。对于生命而言,它已经不是那么直接了。生命处于自然正常的状态是舒适的,没有症(证)可言。一旦生命偏离了自然、偏离了正常,不舒适的状态便会立即呈现,这就是所谓的症(证)!所以,症(证)实际上是生命偏离了“正”的反应,辨证实则是辨“不正”!为什么症的造字是这个样子?将正放进了疒里,疒的本义就是疾病,正入于疒,说明正出问题了,正出问题当然是不正了。正出于中,其用在于平和,所以,透过辨证(症)其实就是明了生命偏离中正平和的状态。而施治,则是使这个偏离,重新回归到中正平和!

有关因缘果,《周易》坤卦之文言有这样一段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辨之不早辨也。”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这对于家国来说,都是天大的噩耗!若拿身体来做比喻,就像突然查出了晚期癌症一样。臣弑君,子弑父,或晚期癌症的发现,都只是刹那的事情。但,其所由来者渐矣!也就是说,刹那发生的事它的由来却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蕴酿,需要准备。所以,积善之家,才有余庆;积不善之家,才有余殃。重要的是在累积,积够了,量变就到质变。那什么时候是够呢?什么时候就会开始质变?这是不好说清的。只是因、缘、果之间的关系是很清楚的。为此,古圣先贤给出了一条规矩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一条若是做到了,便可保万无一失。健康的问题亦是如此,凡是利于健康的,尽管是小事,也要坚持不懈,凡是不利于健康的,尽管也是小事,亦要尽力地唾弃。

《周易》选择在坤卦谈论因果的问题,这当然是与土德相关。只是这里面的深义还需我们进一步去发掘。土德在大地来说,它不但长养一切,还具有发露切的妙用。《素问·灵兰秘典论》是一篇很有趣的文字,它给五脏六腑都按官位来排了座次,比如心为君主之官,肝为将军之官。但是,到了脾胃就显得格外不公平,两位只共坐了一个仓廪之官。直到后来细读《素问》遗篇中的“刺法论”,才发现五脏是各有官位的,脾做了谏议之官,职能是:知周出焉。谏议就是明辨是非,就是明辨善恶,过去的谏议大夫对于江山社稷来说,可是个太不简单的官职,像唐代开国的魏征,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谏议大夫。而今天纪委这个部门,有一些类似谏议大夫的职能。谏议的功用关键在于早辨,问题还在隐微之中,就能上达天听,及时纠正,及时处理,哪里会酿成“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这样亡国亡家的大祸奇祸呢?绝对不可能!同样的,怎么可能病到晚期癌症还能悄无声息呢?这一定是谏议出了问题,出了大问题!

《内经》到了“刺法论”才来谈论谏议之官,是很值得参究的一个问题。上面我们谈到证(症),认为证或症是生命偏离了“正”的反应。这应该也是土德展现出来的一种功能,反应的目的是为了纠偏,纠偏之所以又称纠正,是因为偏没了,自然就是正啦。很显然,这个反应生命偏离“正”的机制,是由脾这一官来把控的。脾胃属中土,前言平人之常气禀于胃,此则以谏议之官来维系中正,这里面可圈可点,值得研究的东西太多太多!这可是再一次提点了针刺的不一般,它可不仅仅疗疾祛病,是足可以“全神养真”的。

   

   

   

   

   

   

   

   

   

   

   


黄帝内针用针散记(9):唇口不适症状的处理(下)
若症在两侧,以相对严重的一侧作为主症;若两侧症状基本相似,可按男左女右求同气。 取穴可以《黄帝内针》“头手足经络(同气)”“手(掌)头同气”章节所给出的穴位为据。 具体取穴可以阿是穴为准。如用针效果不佳,可采取阴阳倒换办法强化。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

医古文《黄帝内经素问》序的简化字
”班固《汉书·艺文志》曰:“《黄帝内经》十八卷。”《素问》卽其经之九卷也,兼《灵枢》九卷,乃其数焉。虽复年移代革,而授学犹存;惧非其人,而时有所隐,故第七一卷,师氏藏之;今之奉行,惟八卷尔。然而其文简,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阴阳之候列,变化之由表,死生...

《黄帝内经》的读书心得
而《黄帝内经》强调:“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它表现在我们每个人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中,要求我们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形与神俱。只有做到了这些,并把它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变成一种生活习惯,我们才会健康长寿。 《黄帝内经》是我国的国学瑰宝,是我国最早、地位最高的中医巨著、中医养生学之源。通过这部...

近视手法笔记整理
为什么在眼睛周围取穴?因为全身的经络皆上于头。先做红色标注穴位,再做蓝色标注穴位。每个地方按36次。做的时候静气凝神。轻柔,不要只搓皮,最好用拇指按揉。不要纠结于点的位置,感觉位置的异样,有疙瘩,条索状都可以按。这套手法完整做下来时间40分钟左右。太阳穴轻柔。黄帝内针头部禁针,传统中...

黄帝内针调中是什么意思
黄帝内针调中,指的是黄帝所传授的一种古老的针灸疗法,它以穴位为主要治疗手段,通过内针刺激经络系统来调和身体的阴阳气血,从而达到治疗各种疾病的目的。这种疗法主张从身体内部治疗疾病,旨在调节人体各系统之间的平衡,从而使疾病得到自愈。黄帝内针调中的理论基础是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因此被称为...

黄帝内针学针札记(19):略说内针之中
偏了就是两,就不是中了。此时再看“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同样这么简简单单一句话,理解已大不一样。再想想“阴病治阳、阳病治阴”、“阴阳自和者必自愈”这些经典之语,每一句话如同醍醐灌顶,原来黄帝内针的理法方针,无一不在教人执两用中。

天呐!中医里男女阴阳竟然是反的!
阴阳和平之人:最为可贵。婉然从物,尊则谦谦,谭而不治。图三:夫阴阳者,天地之常道;术数者,保生之大伦。故修养者必谨先之。可见上古真人的智慧早就认识到了想要能够长久的遵行摄生之道,关键就在于——“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图四:在《黄帝内经》里,将人分成了五类:太阴之人、少阴之人...

《黄帝内经》读后感
很早就听过“天人合一”的理论,原来觉着很飘渺甚至有些故弄玄虚,在读过《黄帝内经》之后发现,人体就是法效天地生成的,因此,只有真的只有做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才能“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 在读过《黄帝内经》后,我结合自己的身体和生活状况综合分析了一下,发现自己没能做到《黄帝内经》所提及到的...

黄帝内针学针札记(29):抓住主症
有的患者上下左右都有症状,很难辨别主症所在,可以灵活运用阴阳倒换想办法找突破点。有个患者只要多喝酒,双肘双膝关节外侧阳明经、太阴经处就肿胀酸痛,平时吃点止痛药撑个两三天也就过去了。有次实在忍不住,路都没法走,不管怕不怕针就来了。四个关节都痛,内针禁忌之一又是患处禁针,常规办法...

黄帝内针随诊手记:右侧腰痛一例
按照黄帝内针随证治之的要求来看,Y女士的症状确实是带脉和太阳经。但是从对黄帝内针的理法把握上来看,可能还要考虑得更深一些。对具体某个症的辨证,不能仅仅局限在点对点上,应将其放到人体整个阴阳的大环境来考量。这需要医者在临症时灵活应用。比如这个案例上午的用针,除了少阴经因素没有考虑,...

哈尔滨市15921408941: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
坚物怡神: 主要是从气道中医的角度出发,并且能够联系实际,不至于枯燥无味,出自《黄帝内经》中素问上第一章 上古天真论中: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哈尔滨市15921408941: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
坚物怡神: 岐伯提出了传统养生方法的总原则,即“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所谓“法于阴阳”,就是按照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而起居生活,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随四季的变化而适当增减衣被等.所谓“和于术数”,就是根据正确的养生保健方法进行调养锻炼,如心理平衡、生活规律、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不过度劳累等.

哈尔滨市15921408941: “法于阴阳,合于术数”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
坚物怡神: 阴阳代表白天和黑夜, 术数,指时间的数, 连在一起就是:按时吃饭,劳动,睡觉.

哈尔滨市15921408941: "法于阴阳"中的"法"怎么解释? -
坚物怡神: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语出《黄帝内经 素问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法于阴阳"中的"法"解释为效法,“法于阴阳”,就是按照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而起居生活.ps:跟法术无关,又不是玩网游……

哈尔滨市15921408941: “上古之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这句话中“和于术数”是什么意思? -
坚物怡神:[答案] 利用 山 医 命 卜 相来调和

哈尔滨市15921408941: 和于术数 -
坚物怡神:[答案] 顺应.《素问·上古天真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哈尔滨市15921408941: 《皇帝内经》主要是讲什么的? -
坚物怡神: 《黄帝内经》的精髓就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中医里把《黄帝内经》作为经书,经书具有亘古不变的特性,都是讲根本的东西.讲本质的东西,称之为经.是养生学的经典著作.希望采纳

哈尔滨市15921408941: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是什麽意思? -
坚物怡神: 也就是说,万事万物都是起源于阴阳,产生于阴阳,都是与术数相和合的...

哈尔滨市15921408941: 求一强身健体之功法(呼吸导引吐呐之术) -
坚物怡神: 黄帝内经》认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是人们健康长寿、“度百岁乃去”的根本法则.其中“和于术数”就是指根据正确的养生保健方法进行调养锻炼.道教作为一门重人贵生的宗教,其一切方术技艺活动都是围绕人的生存展开的.道教术...

哈尔滨市15921408941: 《皇帝内经》的养生法则?
坚物怡神: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上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