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法相唯识宗发展历程

作者&投稿:校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化史题目:佛教里面的法相宗(唯识宗),是由唐代著名高僧( )创立的。~

B、玄奘

300年
从李渊李世民到唐哀宗

唯识宗,又称为法相宗、瑜伽宗、有相宗、相宗,或慈恩宗,是以三藏法师玄奘为宗祖,主张“万法唯识”的宗派。在印度方面,可远推到弥勒菩萨、无着、世亲、无性及护法、德慧、安慧等几位著名大论师,可以说,在玄奘西行求法之前,瑜伽宗风就已经风靡全印度了。
玄奘大师在唐太宗贞观三年,只身从长安西行印度,历经十七年,带回六百多部佛经,其中主要是唯识宗的宝典,如《唯识三十论颂》、《唯识二十论》、《摄大乘论》、《瑜伽师地论》等。他在回国前夕,早已扬名全印度,当时有数十个国家共同请他开讲唯识教义,召开无遮大会,高举法幢,盛况空前。大师回国后,广译经论一三三五卷,又糅合护法、难陀、安慧、亲胜、火辨、德慧、净月、胜友、最胜子、智月等十大论师所造的《唯识三十颂》的释论,综合各家见解,编译为《成唯识论》十卷。在译经过程中,他采取随译随讲的方式,不但将法相唯识学的义理传播开来,并培育了一批优秀门人,最著名的是神昉、嘉尚、普光、窥基等四人,有“玄门四神足”之称,其中以三车度化,才华横溢的窥基,为直绍玄奘大师之法统者。

窥基大师,十七岁依止玄奘大师座下披剃出家,二十五岁开始参与译经,受到玄奘大师器重。他著述宏富,较重要的有《成唯识论述记》、《大乘法相义林章》、《唯识掌中枢要》等注疏传世,窥基因此有“百部疏主”之称。其中,尤以《成唯识论述记》最为重要,被后世唯识学者奉为圭臬。唯识之学,也因窥基而发扬光大。由于窥基大师长年住在长安大慈恩寺译经著书,因此被尊称为“慈恩大师”;又因窥基大师集唯识宗思想的大成,所以后世的人又把唯识宗称为慈恩宗。

唯识宗在玄奘、窥基师徒的推展下,盛极一时,但唯识之学,义理繁琐,不易被人接受,在晚唐以后,就逐渐趋于衰微。直到近代,学术界因唯识法相学富于逻辑推理与认知科学探讨的意义,故研究者增多。如太虚大师虽主张八宗兼弘,但他对法相唯识研究甚为透彻,贡献极大。另外还有杨仁山、欧阳竟无、熊十力等在家居士的推弘。近年来,研究唯识的有常觉、演培等法师。

本宗以六经、十一论为依据的主要经论,六经以《解深密经》为宗,十一论以《瑜伽师地论》与《成唯识论》为主。本宗的学说,名相繁琐,义理深邃,侧重逻辑分析,立有五位百法、三自性、五种性。以“阿赖耶识”的缘起为基础,阐明“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及“识外无境”之理。认为世界万法存在的根源是在于阿赖耶识内含藏的种子。在修行实证上,以心意识为中心,转变有漏的心识而成无漏的实智,就是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最后将能观之识亦归诸于空,证入“能所一体”的境界。简单的说,万法唯识的教义宗旨,就是去除对所有心外之物的分别执着,来彻悟唯识的“无分别智”,也就是“转识成智”之说。
玄奘大师在印度期间,修习大、小乘教义,曾从护法的弟子戒贤论师传承唯识思想,并从印度带回大量与唯识有关的论典。玄奘大师在翻译过程中,原想在神昉、嘉尚、普光三人的协助下,将十大论师对世亲《唯识三十颂》的注释一一译出,后来采纳窥基的意见,由窥基协助,以护法的注释为主,糅合十家之说,综合而成《成唯识论》。玄奘大师广译法相唯识系的经论,为此宗奠定基础;弟子窥基法师立论着疏,弘扬学说,因而大成了唯识法相宗。窥基法师在当朝已有"大乘菩萨"美誉,后因其驻锡慈恩寺释论,世称慈恩大师,唯识宗也由此而称慈恩宗。
玄奘盛弘唯识法相玄旨,门下受教者颇多,以神昉、嘉尚、窥基、普光四人为着名,有"四哲"之称。另有圆测、道证、胜庄、太贤等,也各有所成,唯与玄奘、窥基思想有所出入,故通常不列入慈恩宗法系之内。

窥基慈恩宗一系,由慧沼(公元六五一|七一四年)继承法脉。继窥基、慧沼之后,智周(公元六六八|七二三年)被称为唯识宗三祖。他是慧沼的弟子,着有《成唯识论演秘》、《因明入正理论疏前记》、《因明入正理论疏后记》,以及《成唯识论了义灯记》等多种。其中《成唯识论演秘》与窥基的《成唯识论掌中枢要》,慧沼的《成唯识了义灯》,合称为"唯识三疏",为研究《成唯识论述记》必读之书。

智周后,有弟子如理,作《成唯识论疏义演》、《成唯识论演秘释》,内容流于琐细。如理以后,中国唯识宗逐渐衰微,传承不明。到了唐武宗会昌法难时期,论书多被焚毁。以后数百年间,乏人研究。直至清末民初,有太虚大师及欧阳竟无、王恩洋、梅光羲、韩清净、朱芾煌、周叔迦、唐大圆、熊十力等居士学者,致力于唯识法相学的研究,唯识宗才又露出曙光。

台湾缁素二众研究唯识者,亦蔚为风气,早年有慈航菩萨阐扬唯识,著作《相宗十讲》,后有印顺导师作《唯识学探源》、演培法师作《八识规矩颂讲记》、杨白衣居士作《唯识要义》等。
唯识宗,也就是法相宗。本宗依据《解深密经 法相品》而立,认为一切诸法的体性、相状,都是唯识所变,就其所变的"法相"来命名,所以称法相宗。其它尚有诸多别名,如:

1.唯识宗:唯,有二义:一、别于他法(遣心外有境);二、决定有此法(表有内在之心)。识,有了别的意思(对种种境界生起了别作用)。世间万事万物,皆"唯识"所造,若无心识的了别作用,则无万法的存在。因其阐释"一切唯心所造,万法唯识所变"的道理,故名唯识宗。
2.中道宗:小乘偏"有",般若偏"空",此宗说"外境非有,内识非无",离有、无偏执,正显处"中"真理,故名中道宗。
3.应理圆实宗:一切法门皆应理,而能圆实故。
4.普为乘教宗:本宗所说教义,不论利、钝根机,普遍皆蒙其利,故名普为乘教宗。
5.慈恩宗:唐朝玄奘大师游历印度,于戒贤论师处,传承唯识学法统。归国后,住持长安慈恩寺,于此传法给才智超群的窥基。因窥基大弘法相唯识学于慈恩寺,世称慈恩大师,故此宗又名慈恩宗。
6.瑜伽宗:此名乃沿袭印度旧称。依弥勒的《瑜伽师地论》和《分别瑜伽论》立名。瑜伽,是相应的意思,谓本宗所明教义,能与真理相应,故名瑜伽宗。
7.大乘有宗:唯识学说建立种种"法相",以解释宇宙人生的真理,力矫空宗末流(顽空、断灭空)的偏执,故名大乘有宗。


唐代佛教的发展与禁佛毁寺是怎样的?
天台宗成立于陈、隋之际,创始人智凯(531-597),以在浙江天台山建基地而得名,因崇奉《法华经》,故又称法华宗。这一派着重宣传一切“皆由心生”,世界本体是空无的,故又被称为空宗。流行于今浙江及湖北一带。法相唯识宗创立于唐太宗、高宗时期,创始人玄奘(602-664)及其弟子窥基(631-682)。以它的学说的内容...

佛教宗派的八大宗派
此宗主要依据有《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因为是依弥勒说、无着记录整理的《瑜伽师地论》为根本教典而立的宗,所以叫瑜伽宗。我国玄奘法师译传此宗并糅译十师之说为《成唯识论》,故此宗又称法相唯识宗,亦称慈恩宗。它的教义以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为总纲,以转识成智转依为宗旨。

佛教有多少年历史
佛教诞生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印度佛教一般认为是汉朝汉明帝时期传入中国。公元64年,汉明帝“汉明感梦,初传其道”。遂派使者前往西域访求佛法。

三藏法师主要经历
历游五印贞观十年玄奘离开那烂陀寺,先后到伊烂钵伐多国(今印度北部蒙吉尔)、萨罗国、安达罗国、驮...玄奘依翻译佛典与对经文的阐释而开创了中国法相唯识宗,其学说却深深地影响了其他诸多宗派。彪炳青史奘...玄奘在此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他在印度提出了“真唯识量”。回国以后,除翻译了因明的主要著作外,并对...

佛教分几大宗派,我国佛教又分几宗?
是由印度弥勒、无著、世亲创立的宗派。此宗主要依据有《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因为是依弥勒说、无著记录整理的《瑜伽师地论》为根本教典而立的宗,所以叫瑜伽宗。我国玄奘法师译传此宗并糅译十师之说为《成唯识论》,故此宗又称法相唯识宗,亦称慈恩宗。3、天台宗 是以...

佛教的各个宗派拜佛的方式一样吗
三是净土宗 又名念佛宗、莲宗 四是唯识宗 又名法相宗、法相唯识宗、瑜伽宗、慈恩宗 五是嘉祥宗 又名法性宗、三论宗、空宗 六是华严宗 又名贤首宗、法界宗 七是律宗 又名四分律宗、南山宗、南山律宗 八是天台宗 又名法华宗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性、相、台、贤、禅、净、律、密八大宗派。佛法本是一味的...

在当时的中国佛教界看来,玄奘所传的教法真的是正统吗?
“中国人利在解性”。比如与玄奘齐名的另一位“性宗”大翻译家鸠摩罗什翻译的佛经,其在中国的传播普及程度就远超玄奘的译本。值得欣慰的是,随着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以及社会的发展和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法相宗这个重逻辑,需要一定知识才能学习的宗派,终于在沉寂上千年后,重新焕发了青春。

佛教的五宗,八宗和十三宗是如何分的?之间有什么区别
天台四教,贤首五宗,唯识法相,各有专长。虽未必入主出奴,然偶亦薄人厚己,明眼善知识每感痛心疾首。教纲之不振,人才之难求,故愿以身示范,行头陀行,修六度门,百折不挠,万苦甘受。纷身碎骨,在所不辞。勇猛精进,誓愿宏深。舍己为他,普度有缘。观机逗教,应病予药。不厌疲劳,头目...

佛教宗派各自特点
“方便净”是说修行净土宗的念佛法门,不管什么行业,身分,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修持的,所以最方便的修持方法,非净土宗莫属了。“唯识耐烦嘉祥空”是讲唯识宗和嘉祥宗的特点。唯识宗又称法相宗,该宗的创史人是玄奘大师。法相唯识宗里面的名相很烦琐,义理层次比较复杂,如不耐烦就无法把他的头绪搞清楚...

玄奘大师西行的目的及其主要贡献
玄奘是研究中国传统佛教成就最大的学者之一,又是继承印度正统佛教学说的集大成者。他不顾艰难困苦,万里迢迢去天竺寻求佛法,搜集到大量的佛教典籍,进行翻译和讲说,同时撰写《大唐西域记》,不仅深远地影响了东亚文化(包括中国文化、韩国文化和日本文化)的发展,同时也为东亚文化能在世界文化中发挥积极...

凉城县15512681823: 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 -
翁祝炎痛: 玄奘(602-664),唐朝着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玄奘取经是历史上的一个壮举.他并不是第一位去天竺取经的僧人,但他的成就特别大,影响特别大,具有的文化意义特别深远,是中国的文化巨人,也是世界的文化名人.但,高僧的影响力不一定在美女之上!

凉城县15512681823: 唐代佛教发展的特点 -
翁祝炎痛: 唐代佛教的特点主要以玄奘大师的翻译为主,当时唯识宗一时非常繁荣. 到了唐代中期禅宗兴盛.

凉城县15512681823: 汉地佛教8大宗派的基本情况请您从1:宗派的名称2:实际创始人3:
翁祝炎痛: 一、天台宗.创始人智?(538-597).因智?常住浙江天台山而得名天台宗,又名... 三、唯识宗.创始人玄奘(600-664).该宗又称法相宗、慈恩宗,还称过瑜伽宗、有...

凉城县15512681823: 法相 - "唯识法相"是什么意思?
翁祝炎痛: "唯识法相":唐玄奘三臧法师取经回国后所传之法门"唯识宗(或法相宗)".佛法认为,“万法(一切物质与精神)唯心所造,唯识所现”. 玄奘法师衣钵弟子为奎基法师(即“三车和尚”,太宗强诏其出家作玄奘法师弟子,他提条件,带一车酒、一车肉脯、一车美女,玄奘法师答应.不日悟前世乃是雪山修禅定者,玄奘法师取经时在天山西部遇之,告以投胎唐宫,后死.于是尽退三车,发心学佛.),后因需要资质过高,承者了了.

凉城县15512681823: 唯识宗与中观宗有何异同?修习哪一宗更为殊胜?为什么?
翁祝炎痛: 唯识宗,又称为法相宗、瑜伽宗、慈恩宗,实际创始人是唐朝三藏玄奘大师,集大成者是玄奘大师门下高足窥基法师.在印度方面,本宗经过弥勒菩萨、无著、世亲、无性...

凉城县15512681823: 唐玄奘简介? -
翁祝炎痛: 唐玄奘(602年-664年),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俗姓陈,名袆,出生于洛阳偃师市,出家后遍访佛教名师.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玄奘从京都长安出发,历经艰难抵达天竺.游学于天竺各地,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回到长安,在大慈恩寺等寺院进行研究和翻译佛经直到圆寂.玄奘所译佛经,多用直译,笔法谨严,所撰有《大唐西域记》,为研究印度以及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之重要资料.

凉城县15512681823: 我国的古代名著历史事件 -
翁祝炎痛: 唐玄奘(602年-664年),俗名陈祎,洛川缑氏(今河南偃师)人,唐代高僧,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俗姓陈,名袆,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玄奘13岁出家,629年从长安西游,历尽千辛万苦,到达印度,645年回到长安,带回经书657部,十年间与弟子共译出75部1335卷,还著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

凉城县15512681823: 唯识宗主旨是什么? -
翁祝炎痛: 唯识宗是玄奘大师留印十六年所专门研究的.其学说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建立了阿赖耶识,用现在的语言来讲大体就是说精神方面有一个统一的作用.在唯识家看来,无量的世界似乎是一块,实际上各是各的,这就是唯识的道理,一句话,就是“心外无境”,即通常所的“万法唯识”. 此宗条理谨严,分析周密,非常接近科学,但法相词汇很多,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代表作有《俱舍论》(小乘法相的总结)和《瑜伽师地论》(大乘法相的总结).

凉城县15512681823: 唐玄奘开创什么宗?唐玄奘开创什么宗派
翁祝炎痛: 唯识宗.唯识宗又作慈恩宗、瑜伽宗、应理圆实宗、普为乘教宗、唯识中道宗、唯识宗、有相宗、相宗、五性宗,创始人为唐代玄奘法师与窥基大师,祖庭为西安大慈恩寺.其学说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建立了阿赖耶识,用现在的语言来讲大体就是说精神方面有一个统一的作用.在唯识家看来,无量的世界似乎是一块,实际上各是各的,这就是唯识的道理,一句话,就是"心外无境",即通常说的"万法唯识".

凉城县15512681823: 法性宗 、法相宗、天台宗 、贤首宗 的主要经典分别是什么 -
翁祝炎痛: 释迦世尊住世之时,说法四十九年,皆随众生根机,方便立说,初无所谓宗派.大法东来,我国后世学者,见佛法如汪洋大海,为便利修习计,各择一条道路,以求专精.于是乃有各种宗派之形成.宗派的命名,有取法,有取人,有取地,各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