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故乡是哪里的

作者&投稿:壬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苏东坡是哪里人?~

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苏味道于神龙初年被贬四川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任刺史。不久病故,后归葬故里栾城,留一子于眉,是四川眉山苏氏的始祖。到了宋代,苏味道留川子孙中出现了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即闻名遐迩的“三苏”。苏轼是苏味道的十一世孙。苏轼的祖父是苏序,表字仲先,祖母史氏。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是很用功。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好交友,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精品,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

苏轼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就受父亲苏洵的影响,非常喜欢读书。他天资聪明,记忆力特别强,每看完一篇文章,就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来。

经过几年苦读,年轻的苏轼已是饱学之士,别人看不懂的书,他能看懂;别人不认识的字,他能认识;别人不理解的文章,他能评头论足发一通议论。这样一来,许多人对他佩服三分,有的甚至要拜他为师。

苏轼名噪一时,洋洋自得。启蒙老师见了,很是担忧。特地送给他一张“学无止境”的条幅。可苏轼看后却不以为然,认为启蒙老师是嫉妒自己,就把条幅丢在书房角落里。

一天,苏轼乘着酒兴,挥笔写了一副对联,命家人贴在大门口:

读遍天下书;
识尽人间字。

苏轼以当代才子自居的对联贴出后,有的人见了点头称赞,有的却连连摇头,启蒙老师气得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安。

不知怎的,这事惊动了仙界。一天,观音大士装扮成一个老太婆,下凡间来找苏轼了。

这天,苏轼正在家里看书,忽听仆人通报,门外有人求见。他出来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婆,便问道:“老人家有什么事?”观音指指门上的对联,问:“先生真已读遍天下书,识尽人间字了?”

苏轼一听,心里很不高兴,傲慢地说:“难道我能骗人?”

观音从口袋里摸出一本书,递上前说:“我这里有一本书,请先生帮我识识看,那上面写的是什么?”

苏轼想:这有何难!他接过书,看也不看,就说:“你听着,我念给你听!”可他仔细一看,从头翻到尾,又从尾翻到头,那书上的字竟一个也不认得。观音在一旁连声催道:“先生,你快念呀,快念呀!”

苏轼急得满头大汗,吞吞吐吐地说:“这……这……”这书上的字他从来没见过,怎么能念得出来呢?他只得问:“你这书是从哪里来的?”

观音笑笑说:“先生,别问是哪里来的啦!天下的书你不是都已读完了?快念啊!”

苏轼满脸通红,只好回答说:“我没有读过这本书。”

“你这本书都没有读过,那为什么要贴这副对联呢?”观音问道。

苏轼听了,羞愧万分,伸手想把门上的对联撕掉。观音忙上前阻止道:“慢!我把这副对联改一下吧。”边说边把对联改成:

发愤读遍天下书;
立志识尽人间字。

“年轻人,不要再狂妄自大了!学无止境,学无止境啊!”观音谆谆告诫。

苏轼听了,茅塞顿开。回转头正要拜谢那老太婆,谁知早已无影无踪。这时他才恍然大悟,原来是神仙在点化自己哩!

苏轼回到书房,立刻找出启蒙老师赠的条幅,把它张贴起来。从此,他谦恭苦读,勤奋学习,终于成为有名的大学问家。
回答者: hjfhhq - 同进士出身 七级 8-30 18:42

苏东坡,即苏轼,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和称“三苏”,苏东坡在政治上恪守传统礼法,而又有改4革弊政的抱负,故在仕途上多经坎坷。他性格豪迈,诗词汪洋恣肆,清新豪健,开创豪放一派。他心胸坦荡,在书法上虽取法古人,却又能自创新意,充满了天真烂漫的趣味。同时,他善绘画,喜作枯木怪石。苏东坡自称平生有三不如人的事隋,即喝酒,下棋及唱曲子,但他的诗文、书、画却名垂后世。
一,书香世家

苏轼,字子瞻,又宇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生于北宋中期,即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母程氏是大里氏木(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程文应的女儿,书香门第出身,因从小耳闻目染,故品德、学识都相当好,苏轼很幸运有这样的母亲,因此他能够受到良好的家教。祖父苏洵等人对他的出世都感到欣喜不已。三年后其弟苏辙也诞生了。如果依照苏洵编纂的"苏氏族谱"记载,苏家的祖先最远可以追溯到唐朝的著名文人苏味道,然而真相难以确定,但可证实苏轼的祖先可追溯到五代前的苏斩。
苏轼的父亲苏洵志在科举,然而他开始做学问的时间太晚了,大约是在苏轼出生后的时期,他己经年过而立,结果是屡试不中,只能感叹自己怀才不遇,因此他对苏轼、苏辙两兄弟的期望很大。苏轼出生后不久,苏洵便到京都去游学,所以苏轼一直到八岁都没有受到过父亲的言传身教。他最早由母亲启蒙,后来因程氏深信道教,便命他拜天庆观道士张易简为老师,与镇上的百余名幼童一起学习。苏轼和其后成为当地小吏的陈太初经常受到私垫先生的褒奖。当时中国官宦人家的子弟通常是聘请家庭教师在家传授学业,苏轼与镇上的孩童并坐读书的道观私垫则是非常平凡的庶民教育场所。在私垫里就读的孩童都是商人和农民子弟,苏拭在私垫里度过了童年,这培养了他的庶民性格,对他日后的为官做人有很大的益处。
苏轼在天庆观的私垫里读了三年,十岁时母亲教他念《后汉书》,读到《范傍传》时,他感慨很深。不自觉地就叹息起来,并对母亲说:"做儿子的如果也像范谤,母亲高兴不高兴?"程氏说:"你如果真能像范谤一样,我难道不能像范谤的母亲一样感到光荣吗?由于苏轼从小天资聪颖,因此他在母亲的教导下进步的非常快。

二、名震京城

苏轼在二十岁前一直在故乡眉山专心学习。仁宗嘉枯元年(公元1056年),他同其弟苏辙在父亲的陪伴下初次离开眉山,并赶赴京城参加科举考试。这一年顺利地考上预备考试的两兄弟,又一起参加第二年春季的科举,苏轼一举进士及第。此次科举考试的知贡举(监考官)是当时著名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及梅尧臣,欧阳修一心提倡古文,以挽救当时文坛浮华不实的流弊,当他读到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的文章时,十分惊讶,以为是自己的学生曾巩的作品,本来想取第一名的,考虑很久,为了避偏袒之嫌,终于取了第二名(后来原先应是第二的曾巩,反倒成了第一。),苏轼的春秋对义则考了第一。殿试(皇帝亲自口试)时,他献上二十五篇进策,很得仁宗皇帝的欣赏,于是将苏轼评为翰林学士。欧阳修当时对人说:"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意即 "我要避开他,好让他出人头地",可见欧阳修当时拨摺后进的爱心。后来,苏轼及苏辙均拜欧阳修为师。
东坡在赴京考试以前,已经在家乡结了婚。苏轼母亲程氏,在嘉佑二年四月生病去世,苏家嘉佑四年,丧期已满,父子三人再度塔船循泯江、长江水路赴京都。嘉佑六年,苏轼、苏辙二人在恩师欧阳修推荐下参加制科考试,这一年举行的是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谦科的考试。苏轼以三等、苏辙以四等的成绩分别考中人选。制科的成绩分为五等考核,在宋朝尚无以一、二等的成绩考中之例,通常都以三等为最高分。相传当时仁宗曾满心喜悦地向皇后曹氏说道:"肤为子孙得两宰相。"仁宗所说的两人就是指苏轼和苏辙。苏家两兄弟一心所期待的就是有朝一日能登上宰相之位,他们的亲苏洵也为此欣喜不已。
嘉佑六年十一月十九日,苏轼出任签书凤翔府判官事,也就是知府的助理官,相当于副知府。去上任时,苏辙一路送到京都外城通往西边的郑新门才依依不舍地与兄长分手道别。后来苏轼把当时所作的一首 《留别诗》收集在自编《东坡集》四十卷的卷首,表示这首诗是自己的处女作。
他在凤翔府判官任内的第二年春,由于很长时间不下雨,严重的旱灾使百姓们生活困难。后来奉上级的命令到太白山上求雨。后来果然下雨了,于是就在扶风官舍的北边筑了一个亭子,名?quot;喜雨亭",他也有感而发的为这件事作了"喜雨亭记",并以轻快的笔调抒发了久旱得雨的喜悦心情。

三、反对变法
英宗继位以后,韩琦做了山陵使,他表面上爱护苏轼,其实有点妒忌他的才华,所以苏轼办事格外小心。为了应付山陵的需要,他编了不少木筏、竹筏,想顺渭水东下,可是水太浅,木筏便停滞住了,他非常着急,花了五个月的时间才设法运出。后来又碰上西夏人侵,边境上的老百姓非常恐慌,他日夜奔波,供应军粮民食,十分的辛苦。
除了疲于工作,苏轼还得应付官场上的种种关系。由于之前所学的圣贤教诲与政治现实差距甚远,作为一位初任官职的热血青年,他感到无比的忧虑。英宗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冬,凤翔的任期届满后,苏轼迫不及待地奔回了父亲及弟弟居住的都城开封。不料翌年他深爱的妻子死了(妻子王弗,是本乡贡进士的女儿,知书识礼,能诗能文,十六岁嫁给东坡,后来生下儿子苏迈,可惜红颜薄命,二十七岁就死了),不到一年,父亲也跟着去世,带着沉重的心情,苏轼乘船运送父亲及妻子的灵枢回到了故乡眉山。
熙宁元年,神宗即位,服满了丧期的苏轼离开故乡。翌年,出任监官浩院(掌管官吏辞令书的官)。此时,政治上己有了新的局面,神宗为挽救面临困境的国家财政,任用王安石为相,并推行其所提倡的新法。苏轼的政治思想较为保守,他虽不满当时的社会现状,但也不完全支持王安石的改革思想,他认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法制,而在于吏治,他希望能以较缓和的方式改革,若要变法,也应逐步进行,而非如王安石的变法般地急于求利。所以他不断上书神宗,呈奏《议学校与贡举札子》、《谏买浙灯状》,后又上《上皇帝书》及《万言书》,但都未被神宗接受。苏轼因而成为当时反对王安石等新法派中的旧法派的一员,在政治上受到了排挤。甚至还有人诬告苏轼贩卖私盐。
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年方三十六岁的苏轼见变法大局已定,反对也没有用,并且他也不愿意陷人宗派斗争的旋涡中,便请调杭州(今浙江省杭州市),但心中不免有些难过和挫败感。
杭州是个风景秀丽之地,苏轼在办完公务后,便四处游玩,以解烦忧。他在此地不但结识了许多知交,也作了不少的诗歌,如著名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六月二十七日于望湖楼醉书》等。政治上的挫败反而促使东坡以诗人的身份,体验了更丰富的人生,从此开拓了一片更宽广的文学领域。
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苏轼自愿调任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县),那儿离苏辙任职的济南很近。他在密州也作了许多烩炙人口的文学名作,如 《超然台记》、《水调歌头 ·中秋怀子由》、《江城子·密州出猎》等。

四,漂泊流离
苏轼后来被调任到徐州(今江苏省铜山县)、湖州(今浙江省吴兴县)。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在他移任湖州的第三个月,有一天,突然闯进一位朝廷钦差,不容分说便把他捉拿进京,原来是一群和苏轼有嫌隙的御史,为了讨好王安石,便指称他在诗文中歪曲事实,诽谤朝廷,并请皇上下令司法官员判他的罪。不久,苏轼就被送人狱中,这就是著名的 "乌台诗案"。
苏轼在杭州作通判时的确作了不少诗讽刺新法,譬如《山村五绝》的第四首:"杖黎裹饭去匆匆,过眼青钱转手空。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这首诗就是讽刺青苗法的执行不力,官吏强迫农民借钱,然后又在当地开设赌场、妓院,把钱捞回来的丑恶行径。但这毕竟是诗,本不应构成罪状,但是围绕新法所进行的严肃的政治斗争己演变成争权夺利的宗派斗争,苏轼的诗得罪了那些青云直上的新贵,就难免获罪。
对苏轼的审问进行了一百多天,苏轼的政敌李定等人,千方百计罗织罪名,妄图把苏轼置于死地,他们的卑鄙行为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
除湖州、杭州等地的百姓请和尚念经为苏轼祈福外,前太子少师(太子的老师)张方平、前吏部侍郎范镇 替他上疏求情,于是情势缓和下来。再加上神宗原本就喜爱他的文学,又有生病的曹太后(神宗祖母)为他说情,最后只定了苏轼 "讥讽政事"之罪。是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神宗皇帝判他流放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苏轼终于免于一死。
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刚到黄州,生活困难、没有薪傣,连住的地方都成问题。后来,只好暂居定惠院里,天天和僧人一起吃饭,一家大小靠仅剩的钱节俭过活。老友马正卿实在看不过去,替他请得可城东营防废地数十亩,让他耕种、造屋。他汗流陕背地在东坡上辛勤耕作,妻子王氏则在一旁打下手,夫妻二人同甘共苦。
由于苏轼亲自在东坡开荒种地,所以便对这个曾经长满荒草的地方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赞扬这东坡如同山石般坎坷坚硬的道路,要自己也必须不避艰险、乐观地在人生坎坷的道路上前行。他把东坡看做是自己个性的象征。辛苦一年后,苏轼在东坡旁筑了一间书斋,命其名为 "东坡雪堂",从此自号 "东坡居士"。
苏轼在经过了此次的文字狱冲击后,胸中郁积着无数要说的话,他虽然一直压抑自己的激情,不想再写诗惹祸,但创作的激情岂是能压抑住的?他一面在诗中倾诉自己的冤屈与不平,一面又在张罗日常茶饭的生活中寻找淡泊自得的喜悦,以保持心理平衡。一有空,他就到处寻幽访胜,悠闲度日。这段期间对苏轼而言,是他文学创作的一个高峰。
原因有二:一、在这些年中,他刻苦读书,因而在知识方面有了新的拓展。二、由于 "乌台诗案"给他打击很大,从而他深深体会到自己在做人方面有些欠缺,因而写了不少与修养有关的文章,如 《前赤壁赋》,即在探讨人生的变与不变的道理。除上述《前赤壁赋》外,他还作了如 《念奴娇·赤壁怀古》、《后赤壁赋》等作品,来阐发自己旷达的人生态度。此时的苏轼,不仅在文学艺术的造诣上达到了顶峰,而且在做人的原则上也达到了极高的境界。苏轼的文章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擅长行书、楷书,取法李邑、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能自创新意,有天真烂漫之趣。
元丰七年,神宗下令苏轼离开黄州,改授汝州(今河南省汝南县)团练副使。路过金陵(今南京市)时,遇到当年政敌王安石,两人谈得很投机,这时的东坡对王安石仍不客气,亲切地责备王安石不该连年在西方用兵,又在东南造成大刑狱,而违背了祖宗仁厚的作风。这个时候的王安石已经历尽沧桑,胸襟也开阔多了,不但不见怪,反而对别人说:"真不晓得再过儿百年,才能出现像东坡这样的人物!"
五、政事艰难

元丰七年,苏轼四十九岁时,宋神宗为他恢复名誉,任为登州(今山东省蓬莱县)知事,仅十余日,又受朝廷之召出任礼部郎中。这年腊月调回京都开封,任起居舍人。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三月,大力推行新法的神宗在位十九年后崩逝,年仅十岁的哲宗即位,高太后垂帘,大力提拨旧派人物,东坡奉召还朝,太后命坐赐茶,又撒御前金莲烛台送他回院。由于太后废除新法,政局的情势开始逆转,原为政权中枢的新法派群臣被排斥。司马光等昔日的重臣们又得以重新执政。后世史家称之为 "元枯更化",旧法派继续当权执政。
第二年,苏轼晋升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语,同时兼任侍读。苏轼迸京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升了三次官,但此时的苏轼已对做官没有兴趣了。人京以后,苏轼发现实施了十几年的新政,有一部分己经有相当的成果,司马光上台后,却不分青红皂白地完全废止,他有点不以为然。东坡本来也是反对新政的健将之一,但是他的言行和主张,是对事不对人的,现在他和王安石又有了进一步的交情,对新政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他的态度自然有所改变。他认为新政中的 "免役法"尤其出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力劝司马光采用,司马光坚决不肯。这样一来,保守派的人便说他是王安石的新法派了。可是新法派的也并不把他当作自己人,所以东坡便成为夹缝里的人物,两面都不讨好。
这年九月,旧法派的领袖司马光去世,使得旧法派四分五裂,陷人了丑陋的派阀之争。集宋朝理学之大成的程颐领导的洛党相苏轼等人的蜀党势不两立,朔党夹杂其间,也纠缠不清,派阀之争愈演愈烈,甚至涉及到对私事的诽谤。
元枯四年,苏轼想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便请调转任杭州叶知事,上任时,杭州人焚香列队欢迎,不料苏轼刚到任就遇到严重的天灾和病害。后来,他在此地修建了我国第一所公立医院。苏轼在知事任内修筑了与白居易的白堤齐名的西湖苏堤。元佑六年又奉召出任翰林学士承旨,并兼任侍读,但是遭到作风激进的朔党的排斥,不到几个月又被调任颖洲(今安徽省阜阳市)知事而离开朝廷,次年转任扬州(江苏省扬州市)知事。元佑七年(公元1092年)九月,苏轼又被召回朝廷,出任兵部尚书,十一月晋升为礼部尚书,这是苏轼从政以来的最高职位。

六、诗人之死

苏轼的职位越升越高,而对立的党派对他的攻击也愈演愈烈,甚至有人对其以前的文字狱(即乌台诗案)大作文章。郁郁寡欢的苏拭请奏调任江南之地,但末获批准。元枯八年九月,苏轼出任定州(今河北省定县)知事。同月,高太后崩逝,"元佑更化"也随之宣告结束了。
元佑八年九月,十八岁的哲宗开始亲政,重新推行其父神宗所主张的新法。政权又转移到吕惠卿等新法派人士的手里,于是又对旧法派展开了严酷的弹劾。绍圣元年(公元1094)四月,五十九岁的苏轼被指称诽谤朝廷,贬为岭外英州(广东省英德县)知事,六月,在转任英州的途中义受命流放惠州(今广东省惠州市)。在惠州的两年中,苏轼生活困窘,有时连酿酒的米也没有,吃菜也得靠自己种。可是苏轼这一辈子对磨难早就习惯了,他对这一切安之若素。他有两句诗写道:"为报先生春睡足,道人轻打五更钟。"即使身处遭人唾弃的岭外之地,也不因此而丧志,仍旧悠然地过着清贫的生活。 不料京城朝廷的奸人仍不肯罢休,再度以莫须有的罪名加害于他。这次苏轼竟被放逐到有天涯海角之称的儋州。儋州在海南岛,是一个人迹罕至,瘴疬丛生之地。而苏辙当时则被贬在雷州,两地间隔着海峡,两人要分手时,苏轼还打趣说:"莫嫌琼雷隔云海,圣恩尚许遥相望。"
到了儋州,苏轼一贫如洗,为了糊□,他连酒器都卖掉了。可是他没忘了读书,这一段时间他最爱读柳宗元和陶渊明的诗。他还常常带上个大酒瓢,在田野里边唱边走,作诗自娱。他还结交了不少平民朋友,闲了就去串门,跟野老饮酒聊天,还常常给乡邻看病开方。苏轼晚年流放海外的岁月很艰苦,但他仍然超然洒脱,并自得其乐。
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正月,哲宗崩逝,徽宗即位,大赦天下,皇太后向氏摄政,试图促成新旧两派的和解。五月,苏轼被赦免了流放海外之罪,并被提举为成都玉局观。在自惠州后七年的流放生活中,苏轼一家死了九口人,虽然生活对他如此残酷,垂暮之年的他依然乐观开朗、富有朝气。苏轼六月渡过琼州海峡返北,月在悍江边时,他吟诵道:"我心本如此,月满江不湍。"
百姓并没有忘记这位大诗人。苏轼北还,经过润州、前往常州时,运河两岸拥满了成千上万的百姓,他们随船前行,争着要看看这位久经磨难的大诗人的风采。然而,此时的苏轼因旅途劳顿早已染病在身。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六月,苏轼卧病常州,七月二十八日,苏轼逝世,一代才子就此陨落,死时六十六岁。
回答者:摇坏 - 童生 一级 8-30 18:42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他的家庭富有文学传统,祖父苏序好读书,善作诗。父亲苏洵是古文名家,曾对苏轼和其弟苏辙悉心指导。母亲程氏有知识且深明大义,曾为幼年的苏轼讲述《后汉书·范滂传》,以古代志士的事迹勉励儿子砥砺名节。当苏轼21岁出蜀进京时,他的学识修养已经相当成熟了。

苏轼学识渊博,思想通达,在北宋三教合一的思想氛围中如鱼得水。苏辙记述苏轼的读书过程是:“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既而读《庄子》,喟然叹息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 ……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也。”(《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苏轼不仅对儒、道、释三种思想都欣然接受,而且认为它们本来就是相通的。他曾说“庄子盖助孔子者”,庄子对孔学的态度是“阳挤而阴助之”(《庄子祠堂记》)。他又认为“儒释不谋而同”、“相反而相为用”(《南华长老题名记》)。这种以儒学体系为根本而浸染释、道的思想是苏轼人生观的哲学基础。

苏轼服膺儒家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他22岁中进士,26岁又中制科优入三等(宋代的最高等),入仕后奋厉有用世之志。他为人坦荡,讲究风节,有志于改革朝政且勇于进言。由于注重政策的实际效果,他在王安石厉行新法时持反对态度,当司马光废除新法时又持不同意见,结果多次受到排斥打击。他在外任时勤于政事,尽力为地方上多做实事。他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任地方官,灭蝗救灾,抗洪筑堤,政绩卓著。甚至在贬到惠州后,他还捐助修桥二座。只要环境允许,苏轼总是尽力有所作为。然而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未能充分施展他的政治才干。他44岁时遭遇“乌台诗案”,险遭不测。晚年更被一贬再贬,直到荒远的海南,食芋饮水,与黎族人民一起过着艰苦的生活。苏轼对苦难并非麻木不仁,对加诸其身的迫害也不是逆来顺受,而是以一种全新的人生态度来对待接踵而至的不幸,把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以及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做到了蔑视丑恶,消解痛苦。这种执着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范式蕴含着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的精神,因而苏轼在逆境中照样能保持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创作活力。

苏轼平生受到两次严重的政治迫害,第一次是45岁那年因“乌台诗案”而被贬至黄州,一住四年。第二次是在59岁时被贬往惠州,62岁时贬至儋州,到65岁才遇赦北归,前后在贬所六年。苏轼去世前自题画像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自题金山画像》)就其政治事业而言,这话当然是自嘲。但对文学家的苏轼来说,他的盖世功业确实是在屡遭贬逐的逆境中建立的。虽说苏轼早就名震文坛,贬至黄州后且因畏祸而不敢多写诗文,但黄州时期仍是他创作中的一个高峰。散文如前、后《赤壁赋》,诗如《寒食雨二首》,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都创作于此时。苏轼被贬至惠州、儋州时,已是饱经忧患的垂暮之人,但创作激情仍未衰退,而且在艺术上进入了精深华妙的新境界。贬谪生涯使苏轼更深刻地理解了社会和人生,也使他的创作更深刻地表现出内心的情感波澜。在宋代就有人认为贬至海南并不是苏轼的不幸,逆境是时代对这位文学天才的玉成。

眉州眉山。
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东坡是四川眉山人。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苏轼,我们的伟大诗人苏东坡,他的故乡在哪里呢?四川乎?是的,苏东坡的故乡是四川,因为他生在四川。但是,中国是讲祖籍的国度,也就是说,你的祖上是哪里人,一般就应该算作那个地方的人。那么苏东坡,到底是哪里人?我告诉大家,他是河北人,苏轼是地地道道的北方人。

苏洵在《苏氏族语引》中写道:“长史味道刺眉州,卒于官,一子留于眉,眉之有苏氏,自是始。”这是苏爸爸文章里自己承认的祖籍,他说自己就是河北苏味道之后裔。“三苏”都不忘祖籍栾城,时常在文章、诗作、书画作品中提及。

苏轼《石苍舒醉墨堂》
苏轼《正月二十日⋯⋯乃和前韵》
苏轼《有美堂暴雨》
苏轼《和子由踏青》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题西林壁》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
苏东坡的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燮星期《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
附一:
苏东坡部分诗选(47首):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
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归人犹自念庭闱,今我何以慰寂寞。登
高回首坡垅隔,惟见乌帽出复没。苦寒念尔衣裳薄,独骑瘦马踏残月。路人行歌
居人乐,僮仆怪我苦凄恻。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寒灯相对记畴昔,
夜雨何时听萧瑟。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尝有夜雨对床之言,故
云尔。)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往岁,
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
【催试官考较戏作】
八月十五夜,月色随处好。不择茅檐与市楼,况我官居似蓬岛。凤咮堂前
野桔香,剑潭桥畔秋荷老。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
驱十万夫。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景此行那两
得。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
【八月十七复登望海楼自和前篇是日榜出余与试官两人复留五首】
楼上烟云怪不来,楼前飞纸落成堆。非关文字须重看,却被江山未收回。
眼昏烛暗细行斜,考阅精强外已夸。明日失怀君莫怪,早知安足不成蛇。
乱山遮晓拥千层,睡美初凉撼不应。昨夜酒行君屡叹,定知归梦到吴兴。
天台桂子为谁香,倦听空阶夜点凉。赖有明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妆。
秋花不见眼花红,身在孤舟兀兀中。细雨作寒知有意,未教金菊出蒿蓬。
【月兔茶】
环非环,玦非玦,中有迷离玉兔儿。一似佳人裙上月,月圆还缺缺还圆,此
月一缺圆何年。君不见斗茶公子不忍斗小团,上有双衔绶带双飞鸾。
【薄命佳人】
双颊凝酥发抹漆,眼光入帘珠的皪。故将白练作仙衣,不许红膏污天质。吴
音娇软带儿痴,无限闲愁总未知。自古佳人多命薄,闭门春尽杨花落。
【吉祥寺花将落而述古不至】
今岁东风巧剪裁,含情只待使君来。对花无信花应恨,直恐明年便不开。
【述古闻之明日即来坐上复用前韵同赋】
仙衣不用剪刀裁,国色初酣卯酒来。太守问花花有语,为君零落为君开。
【李钤辖坐上分题戴花】
二八佳人细马驮,十千美酒渭城歌。帘前柳絮惊春晚,头上花枝奈老何。露
湿醉巾香掩冉,月明归路影婆娑。绿珠吹笛何时见,欲把斜红插皂罗。
【陌上花三首(并引)】
游九仙山,闻里中儿歌《陌上花》。父老云:吴越王妃每岁春必归临安,王
以书遗妃曰:“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吴人用其语为歌,含思宛转,听之凄
然,而其词鄙野,为易之云。
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
陌上山花无数开,路人争看翠骈来。若为留得堂堂去,且更从教缓缓回。
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已作迟迟君去鲁,犹歌缓缓妾回家。
【次韵刘贡父李公择见寄二首】
白发相望两故人,眼看时事几番新。曲无和者应思郢,论少卑之且借秦。岁
恶诗人无好语,(公择来诗,皆道吴中饥苦之事。)夜长鳏守向谁亲。(贡父近
丧偶。)少思多睡无如我,鼻息雷鸣撼四邻。
何人劝我此间来,弦管生衣甑有埃。绿蚁濡唇无百斛,蝗虫扑面已三回。磨
刀入谷追穷寇,洒涕循城拾弃孩。为郡鲜欢君莫叹,犹胜尘土走章台。
【京师哭任遵圣】
十年不还乡,儿女日夜长。岂惟催老大,渐复成凋丧。每闻耆旧亡,涕泫声
辄放。老任况奇逸,先子推辈行。文章小得誉,诗语尤清壮。吏能复所长,谈笑
万夫上。自喜作剧县,偏工破豪党。奋髯走猾吏,嚼齿对奸将。哀哉命不偶,每
以才得谤。竟使落穷山,青衫就黄壤。宦游久不乐,江海永相望。退耕本就君,
时节相劳饷。此怀今不遂,归见累累葬。望哭国西门,落日衔千嶂。平生惟一子,
抱负珠在掌。见之龆龀中,已有食牛量。他年如入洛,生死一相访。惟有王浚冲,
心知中散状。
【答任师中家汉公(一题:奉和师中丈汉公兄见寄诗一首)】
先君昔未仕,杜门皇佑初。道德无贫贱,风采照乡闾。何尝疏小人,小人自
阔疏。出门无所诣,老史在郊墟。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高树红消梨,小池
白芙蕖。常呼赤脚婢,雨中撷园蔬。矫矫任夫子,罢官还旧庐。是时里中儿,始
识长者车。烹鸡酌白酒,相对欢有余。有如庞德公,往还葛与徐。妻子走堂下,
主人竟谁欤。我时年尚幼,作赋慕相如。侍立看君谈,精悍实起予。岁月曾几何,
耆老逝不居。史侯最先没,孤坟拱桑樗。我亦涉万里,清血满襟祛。漂流二十年,
始悟万缘虚。独喜任夫子,老佩刺史鱼。威行乌白蛮,解辫请冠裾。方当入奏事,
清庙陈璠玙。胡为厌轩冕,归意不少纾。上蔡有良田,黄沙走清渠。罢亚百顷稻,
雍容十年储。闲随李丞相,搏射鹿与猪。苍鹰十斤重,猛犬如黄驴。岂比陶渊明,
穷苦自把锄。我今四十二,衰发不满梳。彭城古名郡,乏人偶见除。头颅已可知,
几何不樵渔。会当相从去,芒鞋老菑畲。念子瘴江边,怀抱向谁摅。赖我同年友,
相欢出同舆。冰盘荐文鲔,(鲔,鮥也。戎、泸常有。)玉斝倾浮蛆。醉中忽
思我,清诗缀琼琚。知我少诙谐,教我时卷舒。世事日反覆,翩如风中旟。雀罗
吊廷尉,秋扇悲婕妤。升沉一何速,喜怒纷众狙。作诗谢二子,我师宁与蘧。
【初别子由】
我少知子由,天资和而清。好学老益坚,表里渐融明。岂独为吾弟,要是贤
友生。不见六七年,微言谁与赓。常恐坦率性,放纵不自程。会合亦何事,无言
对空枰。使人之意消,不善无由萌。森然有六女,包裹布与荆。无忧赖贤妇,藜
藿等大烹。使子得行意,青衫陋公卿。明日无晨炊,倒床作雷鸣。秋眠我东阁,
夜听风雨声。悬知不久别,妙理重细评。昨日忽出门,孤舟转西城。归来北堂上,
古屋空峥嵘。退食悮相从,入门中自惊。南都信繁会,人事水火争。念当闭阁
坐,颓然寄聋盲。妻子亦细事,文章固虚名。会须扫白发,不复用黄精。
【次韵吕梁仲屯田】
雨叶风花日夜稀,一杯相属竟何时。空虚岂敢酬琼玉,枯朽犹能出菌芝。门
外吕梁从迅急,胸中云梦自逶迟。待君笔力追灵运,莫负南台九日期。
【章质夫寄惠崔徽真】
玉钗半脱云垂耳,亭亭芙蓉在秋水,当时薄命一酸辛,千古华堂奉君子。水
边何处无丽人,近前试看丞相嗔。不如丹青不解语,世间言语元非真。知君被恼
更愁绝,卷赠老夫惊老拙。为君援笔赋梅花,未害广平心似铁。
【春菜】
蔓菁宿根已生叶,韭芽戴土拳如蕨。烂烝香荠白鱼肥,碎点青蒿凉饼滑。宿
酒初消春睡起,细履幽畦掇芳辣。茵陈甘菊不负渠,绘缕堆盘纤手抹。北方苦寒
今未已,雪底波棱如铁甲。岂如吾蜀富冬蔬,霜叶露牙寒更茁。久抛菘葛犹细事,
苦笋江豚那忍说
【赠惠山僧惠表】
行遍天涯意未阑,将心到处遣人安。山中老宿依然在,案上《楞严》已不看。
欹枕落花馀几片,闭门新竹自千竿。客来茶罢空无有,卢橘杨梅尚带酸。
【赠钱道人】
书生苦信书,世事仍臆度。不量力所负,轻出千钧诺。当时一快意,事过有
馀怍。不知几州铁,铸此一大错。我生涉忧患,常恐长罪恶。静观殊可喜,脚浅
犹容却。而况钱夫子,万事初不作。相逢更何言,无病亦无药。
【与秦太虚参寥会于松江而关彦长徐安中适至分韵得风字二首】
吴越溪山兴未穷,又扶衰病过垂虹。浮天自古东南水,送客今朝西北风。绝
境自忘千里远,胜游难复五人同。舟师不会留连意,拟看斜阳万顷红。
二子缘诗老更穷,人间无处吐长虹。平生睡足连江雨,尽日舟横擘岸风。人
笑年来三黜惯,天教我辈一樽同。知君欲写长想忆,更送银盘尾鬛红。
【次韵关令送鱼】
举网惊呼得巨鱼,馋涎不易忍流酥。更烦赤脚长须老,来趁西风十幅蒲。
附二:
【苏轼的绝命诗】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闻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121回答者: 梦幻蝴蝶的翅膀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6-23 11:48
我来评论>>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谢谢你的答案相关内容
• 苏东坡写的古诗—海棠(简析)
• 苏东坡的名言,古诗
• 谁知道苏东坡想恋家乡的古诗
• 苏东坡写庐山的诗句,高悬赏分
• 求苏东坡游寒杭州北高峰时写的五言诗
更多关于苏东坡的诗的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苏东坡 古诗
其他回答 共 9 条
...
忘了@!
回答者: qq406843880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6-21 21:00
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苏轼《石苍舒醉墨堂》
苏轼《正月二十日⋯⋯乃和前韵》
苏轼《有美堂暴雨》
苏轼《和子由踏青》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题西林壁》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
回答者: 水天中柱 - 试用期 一级 6-22 01:22
苏东坡的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燮星期《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
附一:
苏东坡部分诗选(47首):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
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归人犹自念庭闱,今我何以慰寂寞。登
高回首坡垅隔,惟见乌帽出复没。苦寒念尔衣裳薄,独骑瘦马踏残月。路人行歌
居人乐,僮仆怪我苦凄恻。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寒灯相对记畴昔,
夜雨何时听萧瑟。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尝有夜雨对床之言,故
云尔。)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往岁,
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
【催试官考较戏作】
八月十五夜,月色随处好。不择茅檐与市楼,况我官居似蓬岛。凤咮堂前
野桔香,剑潭桥畔秋荷老。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
驱十万夫。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景此行那两
得。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
【八月十七复登望海楼自和前篇是日榜出余与试官两人复留五首】
楼上烟云怪不来,楼前飞纸落成堆。非关文字须重看,却被江山未收回。
眼昏烛暗细行斜,考阅精强外已夸。明日失怀君莫怪,早知安足不成蛇。
乱山遮晓拥千层,睡美初凉撼不应。昨夜酒行君屡叹,定知归梦到吴兴。
天台桂子为谁香,倦听空阶夜点凉。赖有明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妆。
秋花不见眼花红,身在孤舟兀兀中。细雨作寒知有意,未教金菊出蒿蓬。
【月兔茶】
环非环,玦非玦,中有迷离玉兔儿。一似佳人裙上月,月圆还缺缺还圆,此
月一缺圆何年。君不见斗茶公子不忍斗小团,上有双衔绶带双飞鸾。
【薄命佳人】
双颊凝酥发抹漆,眼光入帘珠的皪。故将白练作仙衣,不许红膏污天质。吴
音娇软带儿痴,无限闲愁总未知。自古佳人多命薄,闭门春尽杨花落。
【吉祥寺花将落而述古不至】
今岁东风巧剪裁,含情只待使君来。对花无信花应恨,直恐明年便不开。
【述古闻之明日即来坐上复用前韵同赋】
仙衣不用剪刀裁,国色初酣卯酒来。太守问花花有语,为君零落为君开。
【李钤辖坐上分题戴花】
二八佳人细马驮,十千美酒渭城歌。帘前柳絮惊春晚,头上花枝奈老何。露
湿醉巾香掩冉,月明归路影婆娑。绿珠吹笛何时见,欲把斜红插皂罗。
【陌上花三首(并引)】
游九仙山,闻里中儿歌《陌上花》。父老云:吴越王妃每岁春必归临安,王
以书遗妃曰:“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吴人用其语为歌,含思宛转,听之凄
然,而其词鄙野,为易之云。
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
陌上山花无数开,路人争看翠骈来。若为留得堂堂去,且更从教缓缓回。
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已作迟迟君去鲁,犹歌缓缓妾回家。
【次韵刘贡父李公择见寄二首】
白发相望两故人,眼看时事几番新。曲无和者应思郢,论少卑之且借秦。岁
恶诗人无好语,(公择来诗,皆道吴中饥苦之事。)夜长鳏守向谁亲。(贡父近
丧偶。)少思多睡无如我,鼻息雷鸣撼四邻。
何人劝我此间来,弦管生衣甑有埃。绿蚁濡唇无百斛,蝗虫扑面已三回。磨
刀入谷追穷寇,洒涕循城拾弃孩。为郡鲜欢君莫叹,犹胜尘土走章台。
【京师哭任遵圣】
十年不还乡,儿女日夜长。岂惟催老大,渐复成凋丧。每闻耆旧亡,涕泫声
辄放。老任况奇逸,先子推辈行。文章小得誉,诗语尤清壮。吏能复所长,谈笑
万夫上。自喜作剧县,偏工破豪党。奋髯走猾吏,嚼齿对奸将。哀哉命不偶,每
以才得谤。竟使落穷山,青衫就黄壤。宦游久不乐,江海永相望。退耕本就君,
时节相劳饷。此怀今不遂,归见累累葬。望哭国西门,落日衔千嶂。平生惟一子,
抱负珠在掌。见之龆龀中,已有食牛量。他年如入洛,生死一相访。惟有王浚冲,
心知中散状。
【答任师中家汉公(一题:奉和师中丈汉公兄见寄诗一首)】
先君昔未仕,杜门皇佑初。道德无贫贱,风采照乡闾。何尝疏小人,小人自
阔疏。出门无所诣,老史在郊墟。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高树红消梨,小池
白芙蕖。常呼赤脚婢,雨中撷园蔬。矫矫任夫子,罢官还旧庐。是时里中儿,始
识长者车。烹鸡酌白酒,相对欢有余。有如庞德公,往还葛与徐。妻子走堂下,
主人竟谁欤。我时年尚幼,作赋慕相如。侍立看君谈,精悍实起予。岁月曾几何,
耆老逝不居。史侯最先没,孤坟拱桑樗。我亦涉万里,清血满襟祛。漂流二十年,
始悟万缘虚。独喜任夫子,老佩刺史鱼。威行乌白蛮,解辫请冠裾。方当入奏事,
清庙陈璠玙。胡为厌轩冕,归意不少纾。上蔡有良田,黄沙走清渠。罢亚百顷稻,
雍容十年储。闲随李丞相,搏射鹿与猪。苍鹰十斤重,猛犬如黄驴。岂比陶渊明,
穷苦自把锄。我今四十二,衰发不满梳。彭城古名郡,乏人偶见除。头颅已可知,
几何不樵渔。会当相从去,芒鞋老菑畲。念子瘴江边,怀抱向谁摅。赖我同年友,
相欢出同舆。冰盘荐文鲔,(鲔,鮥也。戎、泸常有。)玉斝倾浮蛆。醉中忽
思我,清诗缀琼琚。知我少诙谐,教我时卷舒。世事日反覆,翩如风中旟。雀罗
吊廷尉,秋扇悲婕妤。升沉一何速,喜怒纷众狙。作诗谢二子,我师宁与蘧。
【初别子由】
我少知子由,天资和而清。好学老益坚,表里渐融明。岂独为吾弟,要是贤
友生。不见六七年,微言谁与赓。常恐坦率性,放纵不自程。会合亦何事,无言
对空枰。使人之意消,不善无由萌。森然有六女,包裹布与荆。无忧赖贤妇,藜
藿等大烹。使子得行意,青衫陋公卿。明日无晨炊,倒床作雷鸣。秋眠我东阁,
夜听风雨声。悬知不久别,妙理重细评。昨日忽出门,孤舟转西城。归来北堂上,
古屋空峥嵘。退食悮相从,入门中自惊。南都信繁会,人事水火争。念当闭阁
坐,颓然寄聋盲。妻子亦细事,文章固虚名。会须扫白发,不复用黄精。
【次韵吕梁仲屯田】
雨叶风花日夜稀,一杯相属竟何时。空虚岂敢酬琼玉,枯朽犹能出菌芝。门
外吕梁从迅急,胸中云梦自逶迟。待君笔力追灵运,莫负南台九日期。
【章质夫寄惠崔徽真】
玉钗半脱云垂耳,亭亭芙蓉在秋水,当时薄命一酸辛,千古华堂奉君子。水
边何处无丽人,近前试看丞相嗔。不如丹青不解语,世间言语元非真。知君被恼
更愁绝,卷赠老夫惊老拙。为君援笔赋梅花,未害广平心似铁。
【春菜】
蔓菁宿根已生叶,韭芽戴土拳如蕨。烂烝香荠白鱼肥,碎点青蒿凉饼滑。宿
酒初消春睡起,细履幽畦掇芳辣。茵陈甘菊不负渠,绘缕堆盘纤手抹。北方苦寒
今未已,雪底波棱如铁甲。岂如吾蜀富冬蔬,霜叶露牙寒更茁。久抛菘葛犹细事,
苦笋江豚那忍说
【赠惠山僧惠表】
行遍天涯意未阑,将心到处遣人安。山中老宿依然在,案上《楞严》已不看。
欹枕落花馀几片,闭门新竹自千竿。客来茶罢空无有,卢橘杨梅尚带酸。
【赠钱道人】
书生苦信书,世事仍臆度。不量力所负,轻出千钧诺。当时一快意,事过有
馀怍。不知几州铁,铸此一大错。我生涉忧患,常恐长罪恶。静观殊可喜,脚浅
犹容却。而况钱夫子,万事初不作。相逢更何言,无病亦无药。
【与秦太虚参寥会于松江而关彦长徐安中适至分韵得风字二首】
吴越溪山兴未穷,又扶衰病过垂虹。浮天自古东南水,送客今朝西北风。绝
境自忘千里远,胜游难复五人同。舟师不会留连意,拟看斜阳万顷红。
二子缘诗老更穷,人间无处吐长虹。平生睡足连江雨,尽日舟横擘岸风。人
笑年来三黜惯,天教我辈一樽同。知君欲写长想忆,更送银盘尾鬛红。
【次韵关令送鱼】
举网惊呼得巨鱼,馋涎不易忍流酥。更烦赤脚长须老,来趁西风十幅蒲。
附二:
【苏轼的绝命诗】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闻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回答者: wnc7188 - 骠骑将军 十七级 6-22 10:19
饮湖上初晴后雨
回答者: 521朱浩 - 初入江湖 三级 6-22 12:39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回答者: 540793579 - 初学弟子 一级 6-23 16:55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回答者: 豆芽菜野茫茫 - 助理 二级 6-23 17:53
<<东栏梨花>>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意思;
翻译如雪偶般又轻又薄的梨花瓣烦刻间已飘飞满地。这一刹那的景象使我们顿悟了人生,最美的时刻也就是开始领悟到人生凄然的时刻。清明时节,草熏风暖,梨花如雪,已是募春繁华过眼即空,但

是这一刻仍是一年当中最美的,人生能有几度清明?

于是老杜春夜咏哦,小杜清明问路,陆放翁卧听夜阑,僧志南杖过桥东;易安居士叹绿肥红瘦,诚斋主人赏荷心呈珠;张志和泛舟垂钓不须归,苏东坡淡妆浓抹拟西湖。”《雨中读古诗》
回答者: zhouhewen - 初学弟子 一级 6-23 20:16
苏东坡写过的诗很多,最喜欢的这一首: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
回答者: 蓝雪清风 - 初入江湖 二级 6-23 20:51
同2楼!!
回答者: ┈嘧≈吗灬 - 门吏 二级 6-29 23:07等待您来回答
瓷器滴水观音如何水不­断山西忻州08年村官笔­试结束后,几天出来的­笔试成绩怎样通过蓝牙建立局域­网 用手机通过蓝牙访问电­脑文件夹一个人活着,建立在什­么基础上?请问下男版灰姑娘13­集最后的那首歌叫什么­?滴水观音长黑色虫子怎­么办!?急急急!滴水观音的叶­片背面出现白粉一般的­小虫子,滴水观音的叶片背面出­现白粉状的小虫,叶片­正面开始有白斑
©2009 Baidu

四川眉山
他们的市标就是苏东坡


苏东坡的故乡在哪里
苏东坡的故乡在眉州眉山,详细介绍如下:苏东坡的文学成就:苏东坡的文学作品数量丰富,其中尤以诗歌最为出色。他的诗歌作品主题广泛,包括抒发人生感慨、反映社会生活、描绘自然风光等。他的诗歌风格独特,语言生动,充满激情和感染力。此外他还创作了大量的散文、随笔和小说等文学作品,被誉为“唐宋八大家...

苏轼一生经历概括
就是千百年来我们无数的女粉丝,在读到这首词后,都会流着泪在下面写上一条真诚的评论: 来世嫁给苏东坡,哪怕历尽千年劫。 2 如果说苏东坡的青年时期,他的打击均来自家庭,那么之后他一辈子的坎坷经历,均来自一个人。 这个人也是北宋文学界神一样的存在,他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墙角数枝...

苏轼曾品尝过的美食是什么
苏轼曾品尝过的美食有如下几种:一,东坡肘子 苏东坡的故乡是四川眉山,在那里,传统名菜“东坡肘子”就是由苏东坡所创。但实际上,之后在黄州和杭州时期,苏东坡也创制了类似的菜肴。在黄州时,他亲自动手,尝试烹饪当地猪肉。在《食猪肉诗》中,他描述了烹饪的过程:“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

眉山鲜花批发市场在哪里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一环东路。根据查询百度地图可知,眉山鲜花批发市场卉达鲜花批发配送中心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一环东路。眉山,古称眉州,四川省辖地级市,是千年大文豪苏东坡的故乡,是国家级天府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千载诗书城”“人文第一州”美誉。

苏轼的一生都去过哪里?
21岁离开家乡后,苏轼一共回去过两次,一次是因为母亲程夫人去世,一次是归葬父亲与妻子。从此之后,苏轼一路坎坷,再未回到过故乡。眉山对于他而言,成了反反复复在诗词中遥望、但始终不能够真正再次抵达的念想。 开封——梦开始的地方 开封是苏轼的成名地。公元1057年,二十一岁的苏轼和弟弟跟着父亲到宋都开封参加科考...

眉山属于成都吗
眉山不属于成都,眉山属于四川省的地级市。眉山,古称眉州,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介于岷峨之间,因峨眉山而得名。是千年大文豪苏东坡的故乡,是国家级天府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千载诗书城”“人文第一州”美誉。面积7140平方公里,人口350万,辖东坡、彭山两区和仁寿、洪雅、丹棱、青神四县。眉...

苏东坡的东坡肘子是怎么来的?
东坡肘子是中国四川地区经典的汉族传统名菜之一,属于川菜系。东坡肘子其实并非苏东坡之功,而是其妻子王弗的妙作。"东坡肘子"被冠以苏东坡之名,又为四川名肴,这是因为"东坡肘子"出自苏东坡的故乡现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 东坡肘子原来是王弗发明的 相传,有一次苏东坡的妻子王弗在家炖肘子时因一时疏忽...

正宗东坡肘子的做法是什么?
肘子在四川的很多地方也被叫做“髈”,尤其是在苏东坡的故乡,四川的眉山地区更有“无髈不成宴席”的说法,在肘子的众多做法当中,东坡肘子算是独具一格的存在了。所以这次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东坡肘子这道四川名菜,分享一下详细的做法流程,其实这是一道做法并不复杂,但是又十分美味的“硬菜”哦。正宗...

苏轼简介
他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他在这里办学堂,介学风,以致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儋州,从苏轼学。在宋代100多年里,海南从没有人进士及第。但苏轼北归不久,这里的姜唐佐就举乡贡。为此苏轼题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人们一直把苏轼看作是儋州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对他...

眉山市是哪个省
眉山市,四川省最年轻的地级市,现由东坡区(原眉山县,以前归乐山市管辖)、仁寿县、洪雅县、丹棱县、青神县、彭山县组成;市政府驻地——东坡区(苏东坡的故乡,故名东坡区),位于“成乐黄金走廊”中部(成都以南60公里,乐山以北50公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极为便利,距双流国际机场50公里;成...

扬中市13678174666: 苏东坡的故乡是在哪个省市 -
祢瑞补骨: 苏东坡的故乡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扬中市13678174666: 苏东坡的故乡是哪里的 -
祢瑞补骨: 四川眉山 他们的市标就是苏东坡

扬中市13678174666: 苏东坡的老家是哪里的? -
祢瑞补骨: 四川眉州(现在的眉山)人士.其实不然,“三苏”有史料可查的祖籍是河北的栾城县,至于在栾城县的哪个村,目前还有争论.

扬中市13678174666: 苏东坡的老家在哪里? -
祢瑞补骨: 四川眉山

扬中市13678174666: 苏东坡的故乡在哪里?
祢瑞补骨: 苏轼是四川眉山人,但祖籍是栾城.

扬中市13678174666: 苏东坡的故乡在那里
祢瑞补骨: 四川眉山,那里有个三苏祠,即是苏东坡的家,

扬中市13678174666: 苏东坡的老家在哪?
祢瑞补骨: 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

扬中市13678174666: 苏东坡的家乡在那里?
祢瑞补骨: 四川眉山

扬中市13678174666: 北宋文学家苏轼是四川哪里的人 -
祢瑞补骨:[答案] 四川眉山市人 . 眉山,古称眉州.自南齐建武三年(496)建制以来,已有1500多年历史.眉山自古以来文化鼎盛,饮誉四海,文化名流,史不绝书.以苏轼为代表的三苏父子,以其丰富的人生经历、深邃的哲学思想、卓越的政治实践、辉煌的文学成就...

扬中市13678174666: 出身四川的苏东坡,为什么会被人称为杭州人? -
祢瑞补骨: 北宋文豪苏轼出身在眉州,这是他的第一故乡,在他的心里,第二故乡就是杭州了,神宗年间,苏轼带着妻儿一起前往杭州做通判,在杭州住了很多年,可以说他这一生中最快活的是光就是在杭州度过的.我想在他心里,杭州不只是一个山水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