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离开鲁国后为何要去卫国而不是齐国?

作者&投稿:承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孔子离开齐国、宋国、卫国、陈国、蔡国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孔子离开鲁国,来到了齐国,但是受到排斥;此后,他四处碰壁,在宋国、卫国遭到了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被围困。于是无奈之下,他又返回了鲁国

孔子35岁时,因鲁国内乱而奔齐。为了接近齐景公,做了齐国贵族高昭子的家臣。次年,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说:“君要象君,臣要象臣,父要象父,子要象子。”景公极为赞赏,欲起用孔子,因齐相晏婴从中阻挠,于是作罢。

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很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 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孔子在卫国住了约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于是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卫灵公听说孔子师徒从蒲地返回,非常高兴,亲自出城迎接。此后孔子几次离开卫国,又几次回到卫国,这一方面是由于卫灵公对孔子时好时坏,另一方面是孔子离开卫国后,没有去处,只好又返回。

鲁哀公2年(孔子59岁),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在陈国住了三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便带弟子离开,楚国人听说孔子到了陈、蔡交界处,派人去迎接孔子。陈国、蔡国的大夫们知道孔子对他们的所做所为有意见,怕孔子到了楚国被重用,对他们不利,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国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孔子64岁时又回到卫国,68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

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春天,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季桓子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
孔子与季氏出现不和。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55岁。

扩展资料:
主要成就

1、道德学说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为基础,以立人极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2、政治学说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治者与被治者。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3、经济学说
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这也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

齐国人才济济,孔子去齐,必然会招致齐国大臣的嫉妒、迫害,实例为证:1楼的例子很能说明问题。相比而言卫国并不是很强,而且离鲁国较近,能人比较匮乏,孔子去卫国会安全一些。《左传春秋》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司马迁、班固等人都认为《左传》是左丘明所写。唐朝的刘知几《史通·六家》:“左传家者,其先出于左丘明。”唐朝的赵匡首先怀疑《左传》不是左丘明所作。此后,有许多学者也持怀疑态度。很多人都认为写《左传》的左氏并非左丘明。叶梦得认为作者为战国时人;郑樵《六经奥论》认为是战国时的楚人;朱熹认为是楚左史倚相之后;项安世认为是魏人所作;程端学认为是伪书。清朝的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却仍然认为是左丘明所著。康有为则认为是刘歆所作。今人童书业则认为是吴起所作,赵光贤认为是战国时鲁国人左氏所作。现在一般认为《左传》非一时一人所作,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中期(前4世纪中叶),是由战国时的一些学者编撰而成,其中主要部分可能是左丘明所写。并非出自孔子。

你去问一下孔子可能好一点

孔子幼年时极为聪明好学,二十岁时候,学识就已经非常渊博,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同时,鲜为人知的是孔子继承了父亲叔梁纥的英勇,身高九尺六寸(今1.9米以上,具体是195.8cm),臂力过人,远非后世某些人认为的文弱书生的形象。并且,孔子酒量超凡,据说从来没有喝醉过。但孔子从不以武勇和酒量等为豪。
  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鲁昭公二十年,齐景公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孔子由此结识了齐景公。鲁昭公25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夫晏婴阻止。鲁昭公27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说:“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大夫的家臣手中,被称为“陪臣执国政”,因此孔子虽有过两次从政机会,却都放弃了,直到鲁定公9年被任命为中都宰,此时孔子已 51岁了。孔子治理中都一年,卓有政绩,被升为小司空,不久又升为大司寇,摄相事,鲁国大治。鲁定公12年,孔子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儿子的后代,故称三桓,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采取了堕三都的措施(即拆毁三桓所建城堡)。后来堕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子与三桓的矛盾也随之暴露。鲁定公13年,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季桓氏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56岁。
  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很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 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孔子在卫国住了约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于是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卫灵公听说孔子师徒从蒲地返回,非常高兴,亲自出城迎接。此后孔子几次离开卫国,又几次回到卫国,这一方面是由于卫灵公对孔子时好时坏,另一方面是孔子离开卫国后,没有去处,只好又返回。
  鲁哀公2年(孔子59岁),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在陈国住了三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便带弟子离开,楚国人听说孔子到了陈、蔡交界处,派人去迎接孔子。陈国、蔡国的大夫们知道孔子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有意见,怕孔子到了楚国被重用,对他们不利,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国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孔子64岁时又回到卫国,68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鲁哀公16年,孔子73岁,患病,不愈而卒。所以说孔子是一代伟人。


孔子周游列国,最后为什么在鲁国落脚?
首先,孔子本来就是鲁国人,他在鲁国落脚算是落叶归根,他在周游列国之后重回家乡,也只是因为他的志向一直不被各国君主接纳,算是心灰意冷的一种表现。孔子选择周游列国,除了想要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之外,更有着避祸的原因。最初他还留在鲁国的时候,正好遇上季恒子的家臣阳虎的叛乱,孔子态度鲜明地表达...

传统文化浅读漫谈(五)--孔子为什么派子贡出使楚国?
这是孔子在陈国被围困了,学生们都埋怨他,孔子需要有人到楚国求救。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因为在鲁国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带领弟子离开鲁国,先后辗转游历了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等多个国家,后来,又到了蔡国。 孔子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

季札为什么不愿继承吴国王位?他究竟有何顾忌?
季子离开鲁国,继续向东前行,到了齐国,齐国君臣很是热情地接待了这个远道而来的圣人一般的季子。齐王和重要大臣分别和季子会吾,分别对春秋时局交换了意见,齐王和大臣还特别向季子询问了对齐国周边诸国的形势的看法。作为齐国宰相的宴子,这样一位在齐国非常有名的政治家和名人,都不得不亲自宴请季子到...

出身于贵族,后又官至鲁国大司寇的孔子,为什么选择周游列国?
当年季桓子的家臣阳虎在鲁国叛乱,孔子态度明朗地反对阳虎,鲁国的执政大夫季桓子认为孔子和自己政治观点一致,便请鲁君任命他为中都宰。孔子治理中都一年,成绩突出,又不断擢升为司空、大司寇。孔子一旦大权在握,便开展了维护鲁君利益、削弱大夫势力的“隳三都”活动。当上大司寇后,在夹谷之会上为“...

孔子离开齐国、宋国、卫国、陈国、蔡国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孔子离开鲁国,来到了齐国,但是受到排斥;此后,他四处碰壁,在宋国、卫国遭到了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被围困。于是无奈之下,他又返回了鲁国 孔子35岁时,因鲁国内乱而奔齐。为了接近齐景公,做了齐国贵族高昭子的家臣。次年,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说:“君要象君,臣要象臣,父要象父,子要象...

鲁国之法文言文启示
孔子说:"这下子鲁国人一定会勇于救落水的人了。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2.D13.B14.A15.(1)虽然这样,我的士兵已经奔赴鲁国了,离开鲁国去讨伐吴国,大臣怀疑我,怎么办?(“虽然”“加”“去”“之”“奈何”各1分)(2)如果保存越国向诸侯显示您的仁慈,营救鲁国讨伐齐国,威势超过晋国,诸侯必定相随...

孔子周游列国12年,为何将卫国列为第一站?
公元前496年,鲁国执政季桓子沉迷女色,不理朝政。绝望之余,孔子便带着弟子黯然离开鲁国。然而,孔子并没有放弃心中的理想,他渴望找到一个诸侯国,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天下那么大,何尝才是孔子的梦想之地,为何他独独选中了卫国?难道只是因为它紧挨着鲁国吗?卫国是鲁国的兄弟之国 孔子曾经说过这么...

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 孔子周游列国为何先奔卫?
结果让孔子非常失望,他没有分到祭肉。孔子是个通达的人,深知“合则留不合则去”,于是率领众弟子辞官别鲁。临行之际,孔子以独特方式表达了对鲁国的留恋与热爱:“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一步九回头,迟迟不肯离去。孔子要离开鲁国,他不能东向去齐国,因为“夹谷之会”时孔子触犯了齐景公...

孔子为何让子路留在卫国
第三件事也可以反映出子路与孔子不寻常的关系。孔子于54岁那年由于仕途不顺,政敌威胁,被迫离开鲁国周游列国,这时,老弟子中陪伴孔子在外颠沛流离了14年的只有子路。第四件事是孔子68岁回国之后,有一年病得很重,子路看老师恐怕是不行了,便准备对后事进行料理,任命了一个学生充当孔子的家宰。在...

孔子一生做过什么官?他为何要周游列国?其遭遇如何?
鲁国出席的是鲁定公和宰相季桓子,孔子随行。两国国君会见,互相行礼,然后献酒,齐国的司仪忽然高喊:「请奏四方之乐。」于是有些夷狄的人拿着旗帜,长刀,盾牌,奏着乐,聒噪地进了会场。孔子看情形不对,登上台阶说:「今天是两国君主亲善友好的大会,为什么用夷狄的乐队扰乱会场,违犯礼节?请问...

夏津县17793765905: 孔子离开鲁国后为何要去卫国而不是齐国?孔子被迫离开鲁国后,为何要到达卫国而不是去齐国呢?(卫国与齐国都是鲁国的邻国)据我所知,孔子到达卫国... -
赤龚复方:[答案] 齐国人才济济,孔子去齐,必然会招致齐国大臣的嫉妒、迫害,实例为证:1楼的例子很能说明问题.相比而言卫国并不是很强,而且离鲁国较近,能人比较匮乏,孔子去卫国会安全一些.《左传春秋》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

夏津县17793765905: 关于孔子的几个问题 -
赤龚复方: 1.历代封建帝王的尊崇; 2.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3.看中等级,尊卑,充满爱心; 4.认为齐国“礼坏乐崩”.

夏津县17793765905: 孔子离开齐国,宋国,卫国,陈国,蔡国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
赤龚复方: 都是一个原因.他那套理论不适合当时的世界.孔子鼓吹的是忠孝礼义,用在统一的国家来做愚民政策还是很好的.在战乱中只有法家才是王道.他那一套自然不受欢

夏津县17793765905: 孔子离开齐、宋、卫、陈、蔡国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
赤龚复方: 孔子是游历各国,宣扬自己的思想,所以他去了很多个诸侯国,孔子在其还在世时,就被誉为圣人,他不热衷于官场,曾多次谢绝请他为官的各诸侯国

夏津县17793765905: 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要有故事性 -
赤龚复方: 孔子在故乡鲁国不受赏识,于是带着亲信弟子周游列国,以求得以实践其主张.到了卫国,国君卫灵公是个老头,只愿享受余生,对孔子没有兴趣.不过,卫国君的宠姬南子主动邀请孔子进宫会见.孔夫子第一次婉言谢绝了.南子又派人来说,...

夏津县17793765905: 孔子的“卫国情结”与南子有关吗?
赤龚复方: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前后去了卫国五次Q到一个国家次数如此之多,对于孔子来说是绝无仅有的.孔子“不用于齐,终身不复入齐;不封于楚,至死不思近楚...

夏津县17793765905: 关于孔子 -
赤龚复方: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

夏津县17793765905: 孔子离开齐国 -
赤龚复方: 孔子离开鲁国,来到了齐国,但是受到排斥;此后,他四处碰壁,在宋国、卫国遭到了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被围困.于是无奈之下,他又返回了鲁国

夏津县17793765905: 孔子生平真实性? -
赤龚复方: 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族,殷王室的后裔.周武王灭殷后,封殷宗室微子启于宋.由微子经微仲衍、宋公稽、丁公申,四传至泯公共.泯公长子弗父何让国于其弟鲋祀.弗父何为卿.孔子先祖遂由诸候家转为公卿之家.弗父何之曾孙正考父,连续...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