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原来叫寒食节,为什么规定当天不能生火做饭?

作者&投稿:廖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寒食节”,为什么不允许生火做饭?~

在看中国古典文学的时候,我常常发现一句话“那真是朝朝寒食、夜夜除夕”,通常用来形容人民生活畅快、市井热闹繁华。通常认为寒食节在冬至后105天,一般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或者两天。今年的寒食节就是4月4号,当然了,现代人已经不怎么过这个节了。

实际上在古代,寒食节的最大规定就是禁止生火做饭,只能吃冷食冷饭。听起来那么可怜的节日,为什么古人还挺喜欢的?说到寒食节就不得不提起传说中的介之推,因为拒绝晋文公的赏赐而归隐,晋文公放火烧山都没能把他逼出来。伤心的晋文公只能决定,从此这天全国不许生火,以此悼念介之推。
不过现代有学者也提出过异议,认为介之推根本没有被烧死,他只是带着母亲走了而已。况且关于介之推被烧死的记载和悼念,最早已经是距离晋文公时代两三百年了。寒食节之所以需要禁火,在远古时候是为了避免春雷引起山火,要把之前留下的火种都熄灭。禁火之后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再重新钻燧取出新火,谓之“改火”或“请新火”。

但古代习俗和传说就是如此,虽然当时介之推被烧死这件事已经无从考证,但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这一天已经成为重要的一天。从禁火寒食三天演变到一个月,介之推家乡附近甚至演变成105天,终于曹操觉得不能忍了,一度下令禁止寒食,生怕人民吃一百多天冷食给吃死了。
但到了晋朝,因为介之推死去的地方是山西,所以又把寒食节的纪念传统延续了下来,不过改为了三天。再后来寒食节就跟清明节合为一体,通常认为就在清明前一天了。寒食节因为在春季,所以吃点冷食倒也不算太难受。比如凉粉、凉面、凉糕这些小吃,在古代寒食节就是比较常见的食物。

另外古代晋北地区,还流行吃一种叫“炒奇”的面食。即将糕面或白面蒸熟后切成骰子般大小的方块,晒干后用土炒黄。当然寒食节的祭祀也很重要,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神餤等,多数寓意深刻,起着蛇盘兔、子推燕这样的名字。
当然经过演变的寒食节,已经不单纯是不生火做饭。古代人虽然娱乐选择不少,但因为那会儿没有全息投影和互联网,所以很多娱乐活动的成本很高。像寒食节啊除夕节啊,都是古人好不容易热闹一次的好机会。春日踏青、蹴鞠、荡秋千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咏诗、饮酒也非常逍遥自得。

现在好像没有那么多讲究了吧,清明节基本上都是出去扫扫墓,寒食节没有过过,也不知道有什么样的传统,如果你很在意这样的节日,寒食节期间应该是不能生火做饭的。

寒食节顾名思义就是不许生火做饭,只吃冷掉的饭食。关于寒食节的起源要追溯到远古时期,那时的人们刚刚学会了保存火种,一旦保存不当就会引起火灾,为了避免火灾,人们会在特定的一天把,去年保存的火种熄灭。当时人们把这一天叫做禁火节,由于禁火期间没有火来烧熟食物,只能准备足够的食物,从而保证禁火节期间能有足够的食物果腹,因此被称为寒食节。

随着历史的变迁,寒食节的定义也有了变化。在春秋战国时期有这样一个故事,讲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寒食节由来。相传在春秋战国时的晋国,公子重耳为了逃避晋献公的追杀,流亡在外。在流亡的期间,吃不饱是常有的事情。据说有一天,好几天没有进食的重耳饿的昏了过去,其跟随的臣子也饿的站不稳。但是重耳这一晕,大臣们一时之间方寸大乱。

就在这时,常伴重耳左右的大臣介子推看着饿昏的重耳,想到一个办法,于是便跑到了树林里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熟喂给了重耳。重耳也因此醒了过来,捡回了一条命。在外流亡了19年的重耳,最终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到了晋国,登上了晋国的王位,史称“晋文公”。登基之后的重耳为了感谢那些跟随他一起流亡的大臣,给他们加官进爵,并赏赐了大量的珠宝财物。

可是晋文公唯独忘了那个给予他大恩的介子推,介子推认为晋文公贵人多忘事,什么都没说,便回到了乡下照顾自己的老母亲。等到晋文公听到介子推回乡的消息后,才想起来这位大恩人,于是晋文公便多次派人到乡下请介子推回来。可是派出去好几拨人都没能将介子推带回来。晋文公以为介子推一定在怪自己,为了表示诚意,便亲自去往乡下请介子推回来。没想到晋文公到乡下之后,看拿到的是大门紧闭,打听之后才知道介子推带着老母亲隐居山野了。



受习俗的影响。寒食节活动逐步由纪念介之推禁燃炊烟、膳用冷食为主,演变为以拜扫祭祖为宗,发展到现代。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是沿袭了远古的改火旧习。每到初春季节,气候干燥,不仅人们保存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而且春雷发生也易引起山火。古人在这个季节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即是“禁火”,然后重新钻燧取出新火,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活的起点,谓之“改火”或“请新火”。改火时,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将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烧,称为人牺。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后来的禁火节。

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从春秋时期至今,寒食节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故事发生地中国山西将寒食节定为清明前一天,这一天吃冷食、祭祀、踏青等习俗也一直流传下来并为全国所接受。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寒食所代表的人们对忠诚、廉洁、政治清明的赞许,是千年如一的。



寒食节顾名思义就是不许生火做饭,只吃冷掉的饭食。关于寒食节的起源要追溯到远古时期,那时的人们刚刚学会了保存火种,一旦保存不当就会引起火灾,为了避免火灾,人们会在特定的一天把,去年保存的火种熄灭。

然后上山寻找,在一颗大柳树下找到介子推和他母亲的尸体,重耳当时嚎啕大哭。当手下人把尸体移开时,在柳树树洞里发现了一块衣襟,上面用血书写了一首诗。

古代中国人认为每个季节要取一次火,春天要取榆柳之火,夏天要取枣杏之火等。新年要用新火,不能再用旧火,代表一个周期的生死,也代表一个人生命的成长。

因此在春天取新火的这段时间内,大家不要生火做饭,只能吃冷食,用来代表一种新旧转化。因此,寒食节食用冷食应该与这一信仰有关,后面才与介子推的传说相联系。

这年清明节前几天重耳派人来请介子推出山,他死活推辞不愿做官。介子推知道重耳义气,他肯定会亲自来请,所以他提前带着自己的老母亲,躲进了绵山

新年要用新火,不能再用旧火,代表一个周期的生死,也代表一个人生命的成长


清明节与寒食节有什么关系 清明节和寒食节的关系
原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是我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一时节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据传清明节的起源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古时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相传春秋时晋文公落难...

清明节是不是寒食节
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后世又因为两个节日隔的太近,节日活动又有一些类似,所以好多老人干脆就两个节日一起过了。就造成了好多人认为寒食清明其实是一个节的假象。

清明节为何又称寒食节?
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6. 清明节除了踏青、扫墓,还有禁火、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风俗活动。寒食节禁火祭祖在中国历史上已成为一种习俗。7. 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将4月5日定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称民族扫墓节。2006年,清明节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寒食天是什么意思??什么节日么??
寒食节又称“禁烟节”、“熟食节”、“冷节”(在冬至后105日,即清明前的一两天),相传是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这一天,民间禁止生火,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这个风俗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晋国公子的臣子介之推。春秋时,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列国,介之推护驾跟随立下大功...

清明节又叫寒食节吗?
又叫寒食节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

寒食节是一个很久之前就有的传统节日,寒食节是什么出现的
最近几年清明节也成为了法定节日,人们在这一天多选择回乡祭祖、扫墓或者外出踏青。清明节之前的一天是寒食节,又被称为禁烟节,因为在这一天家里是不能开火的,只能吃冷食。那么,为什么会设立这样一个节日,而为何人们又必须吃冷食呢?其实,历史上的寒食节最早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设立的。介子推是春秋...

清明节为什么又叫寒食节
这事传出来,人人尊敬和怀念介之推。以后便在他被烧死的这天纪念他,这天就在每年四月清明节的前一天。因为介之推是被火烧死的,大家在这天都不忍心举火,宁愿吞吃冷食,所以,这天叫"寒食节"。网址:http:\/\/www.youth123.com\/art2005\/11\/2145857.html 因此,清明节与寒食节是两个节。

寒食节是什么节日,为什么现在没有了
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为什么现在没有了 现在的清明节已经没有禁火期和吃冷食的规定了,最标志性的习俗是祭祖。寒食清明期间祭祖,在唐朝以前是民间的一种自发行为,称为野祭,后来受到唐朝官方认同并倡导。但...

寒食节的由来
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以前,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两日之后;汤氏改革后...

清明节和寒食节是同一个节日吗?清明节与寒食节有区别吗?
清明节和寒食节是不是同一个节日。寒食、清明本来是两个节日,但山东民间大都把两个节日合而为一。一般叫清明,少数地区叫寒食节,但过节却是在清明这天。垦利地方自清明节前三日算起,称“大寒食”、“二寒食”、“三寒食”,第四日为清明,人们于这四天内扫墓、踏青。鄄城以清明前一日为寒食节,...

太平区18957707123: 清明节为什么又被称为寒食节 -
狂戚抗栓: 清明节并不叫寒食节.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 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后来因为寒食和清明离的较近,所以人们把寒食和清明合在一起只过清明节. 寒食节通常是冬至后第105日.与清明节日期相近.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以前,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两日之后;汤氏改革后,寒食节定在清明节之前一日.现代24节气的定法沿袭汤氏,因此寒食节就在清明节前一日.新中国成立后,很多地区把寒食节与清明节等同了起来,在同一天过.

太平区18957707123: 清明节为什么吃寒食 清明节吃寒食的由来 -
狂戚抗栓: 寒食节是中国农历清明节前一天.古人在这一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相传当年重耳(晋公子重耳)周游列国,历尽艰辛.一次,他挨饿难熬,百般无奈时,介之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他吃.后来重耳当了国王(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

太平区18957707123: 为什么清明节要禁火寒食?
狂戚抗栓: 在节日里,人们吃事先准备好的冷食,同时还到野外去祭奠介之推,以寄托崇敬和思念之情.因为寒食节的当日恰巧赶上清明节,所以清明节又叫寒食节.

太平区18957707123: 清明为什么又叫“寒食节”?
狂戚抗栓: 清明节就是寒食节 纪念春秋时期的介之推 介之推是当年晋国的贤臣,侍奉公子重耳(后为晋文公).晋国发生内乱,公子重耳被迫逃亡国外,介之推不畏艰难困苦跟随重耳流亡;曾经割自己腿肉熬汤,献给重耳.重耳做了国君后,开始时还铭...

太平区18957707123: 清明节为什么又叫寒食节? -
狂戚抗栓: 寒食节,用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传说晋文公流亡期间,介子推曾经割股为他充饥.晋文公归国为君后,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藏山里.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于是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寒食节从清明节前一天到清明节后一天,清明节包括在寒食节当中.唐代《唐会要》:“至大历十二年二月十五日赦:'自今以后,寒食通清明'”.南宋周密在《癸辛杂识》中曰:”冬至后百六日为寒食,即以清明为寒食.”寒食、清明实为同一节.

太平区18957707123: 清明节为什么又称寒食节 -
狂戚抗栓: 这个问题有点复杂 在古代清明节和寒食节不是一个日子 清明其实只是24节气的一个 现在的清明节在古代叫做寒食节 当年公子重耳为了躲避追杀而逃亡的时候 没有东西吃,他的一个门客(我也不知道他的那个门客叫什么名字了,嘻嘻)把自己...

太平区18957707123: 清明节吃什么好 清明节吃寒食的由来 -
狂戚抗栓: 根据传统,这一天,民间禁止生火,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也就是主要吃寒食,用来纪念'介之推',以寄哀思,后相沿成俗.后来就变成了一种风俗,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传承了下来,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太平区18957707123: 清明节又叫寒食节吗?是怎么又来的呢? -
狂戚抗栓: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我国古代在清明节前还有一个与清明相连的重要节日——寒食节.寒食在冬至后105日,寒食共有3天,过后就是清明,因此清明节正好在冬至后的第108天.现代寒食节基本已经并入清明节,但是二者还是有不同之处,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晋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习俗在山西首先流行.旧时寒食断火,次日宫中有钻木取新火的仪式,民间也多以柳条互相乞取新火 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太平区18957707123: 清明节又叫寒食节吗 -
狂戚抗栓: 古有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逐渐清明寒食合而为一.唐代扫墓日期一般在寒食节,宋后移到清明.传说中“寒食节”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来历即是为纪念介子推“割股充饥”而不图为报,最终在此被大火烧山而亡,绵山也因此又称“介山”.

太平区18957707123: 寒食节和清明节是否是同一天?要有原因
狂戚抗栓: 清明节前一天:寒食 (旧俗中的一个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一说清明前两天].春秋时已出亡多年的晋国公子重耳回国即位[即晋文公],封赏随其亡的臣子,唯独漏掉了介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