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性清净涅盘(二)有余涅盘(三)无余涅盘(四)无住处涅盘。是什么意思啊。。。。。。。。。?

作者&投稿:厍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 有余涅槃 无余涅槃~

有四种涅槃:有余涅槃、无余涅槃、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无住处涅槃。有余涅槃:是断一念无明而绝未来生死之因者,但这一生的果报身体还在。无余涅槃:灭尽五蕴十八界,无有遗余,乃是绝对的寂静。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此是菩萨自内所证。其性本寂。一切法相真如理,虽有客染,而本性净,具无量微妙功德,无生无灭,湛若虚空,一切有情平等本有,与一切法不一不异,离一切相一切分别。寻思路绝,名言道断。无住处涅槃:不住涅槃,亦不住生死,唯佛地能证。阿罗汉若不回小向大,则只能证前二种,不能证后二种。

意译为,无为、自在、不生不灭等!佛教认为,当修炼圆满,圆寂以后将会涅槃重生,达到无为,自在,不死不灭,再也没有忧愁烦恼。现在大多用来形容,人做事面对困境也义无反顾,不断的追求在困境中提升自己,最终获得成功!

自性清净涅盘:唯识宗所立的四种涅盘之一。《成唯识论》卷十载:本来自性清净涅盘,指一切法之实性即为真如之理,一切法虽为客尘烦恼所覆障,然本来自性清净,具有无量微妙功德,无生无灭,湛然如虚空,一切有情皆平等共有,与一切法不一不异,又离一切相而无有分别,且言语、思虑皆泯绝,唯圣者始能自内证之。

有余涅盘:1、依小乘的说法,阿罗汉惑业已尽,生死已了,但身体尚在,名“有余涅盘”,或“有余依涅盘”,言其生死之因虽尽,但还余有漏的依身在,待到依身亦亡,则名“无余涅盘”或“无余依涅盘”。
2、依大乘的说法,菩萨变易生死之因尽,叫做“有余涅盘”,要到变易生死之果尽,获得佛之常身后,才叫做“无余涅盘”。
3、就大小相对说,小乘的无余涅盘,因尚有惑业苦之残余,故叫做“有余”;至于大乘的无余涅盘,因究竟而无残余,才是真正的“无余”。
有余涅盘者,对无余涅盘而言。有余无余其解有三种:一、唯就小乘说。断一切之烦恼而绝未来生死之因者,尚余今生之果报身体,谓之有余涅盘,其人今生之果报尽而归于寂灭,谓之无余涅盘。即证得阿罗汉其身存生之间,为有余涅盘,其身死时,乃无余涅盘也。故有余涅盘者无生死之因,唯有生死之果(此前生所招之果报),无余涅盘者,无生死之因,亦无果也。又云有余依涅盘Sopa%dhis%es!anirva%n!a,无余依涅盘Nirupadhis/es!anirva%na,依者依身,身为人之所依,故名依身。法华经信解品曰:“我等长夜,修习空法,得脱三界苦恼之患,住最后身有余涅盘。”宝窟下本曰:“因亡名有余,果尽名无余。”唯识述记十末曰:“其因尽苦依未尽,异熟犹在,名有余依。依者身也,(中略)此中有余,约二乘说,以言唯有微苦依故,依谓依身。”二、唯就大乘说。变易生死之因尽,谓之有余涅盘,变易生死之果尽,而得佛之常身,谓之无余涅盘(凡夫之生死谓之分段,菩萨之生死谓之变易)。宝窟下本曰:“金刚心断变易因尽,而变易果犹存,有余累故曰有余。佛果为解脱道起,则无复因累,变易生死果亦亡,则无复果累,故名无余也。”三、就大小相对说。小乘之无余涅盘,尚有惑业苦三道之残余,故云有余,大乘之无余涅盘,究竟而无残余,故云无余。胜鬘经曰:“有有为生死,有无为生死。涅盘亦如是,有余及无余。”又曰:“以成就有余解脱有余清净有余功德故,知有余苦,断有余集,证有余灭,修有余道,是名得少分涅盘。”法华经譬喻品曰:“我本著邪见,为诸梵志师。世尊知我心,拔邪说涅盘。我悉除邪见,于空法得证。尔时心自谓,得至于灭度。而今乃自觉,非是实灭度。若得作佛时,具三十二相。天人夜叉众,龙神等恭敬。是时乃可谓,永尽灭无余。”宝窟下本曰:“小乘中因果尽名有余,大乘因果尽名无余。佛性论云:二乘有三种余:一烦恼余,谓无明住地。二业余,谓无漏业。三果报余,谓意生身阴。”
谓见、思烦恼已断,尚余现受色身未灭,是名有余涅盘。(见、思烦恼,即见、思惑,于意识起诸分别,曰见惑;于尘境起诸贪爱,曰思惑。)

无余涅盘:谓见、思二惑与所受五众之身,俱得灭尽,无有遗余,是名无余涅盘。

无住处涅盘:同无住涅盘。谓不住生死,不住涅盘,穷未来际,利乐有情,故名无住处涅盘。
成唯识论十卷六页云:四、无住处涅盘。谓即真如、出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辅翼。由斯不住生死涅盘。利乐有情,穷未来际。用而常寂,故名涅盘。
二解 成唯识论十卷七页云:诸所知障、既不感生;如何断彼、得无住处?彼能隐覆法空真如,令不发生大悲般若;穷未来际,利乐有情。故断彼时,显法空理。此理即是无住涅盘。令于二边、俱不住故。
为四种涅盘之一,谓断所知障所显现的真理。即断智之障,则得生死、涅盘无差别之深智,于二者无有欣厌,不住生死,亦不住涅盘,唯常与大智大悲相辅,穷未来际,利乐有情,然虽起悲智二用而体性恒寂。

无住涅盘:摄论三卷十二页云:断谓菩萨无住涅盘。以舍杂染,不舍生死,二所依止转依为相。此中生死,谓依他起性杂染分。涅盘,谓依他起性清净分。二所依止,谓通二分依他起性。转依,谓即依他起性对治起时,转舍杂染分,转得清净分。
二解 世亲释九卷九页云:无住涅盘以舍杂染不舍生死二所依止转依为相者:谓住此转依时,不容烦恼,不舍生死;是此转依相。何者生死?谓依他起杂染性分。何者涅盘?谓依他起清净性分。何者依止?谓通二分所依自性。何者转依?谓即此性对治生时,舍杂染分,得清净分。

涅盘 niè pán ,佛教名词,梵语是 nirvāņa,旧译"泥亘"、"泥洹"。意译不生不灭。是佛教的中心思想。也是修行所欲达到的最高境界

指唯识宗所立的四种涅盘。《成唯识论》卷十载:一:本来自性清净涅盘,指一切法之实性即为真如之理,一切法虽为客尘烦恼所覆障,然本来自性清净,具有无量微妙功德,无生无灭,湛然如虚空,一切有情皆平等共有,与一切法不一不异,又离一切相而无有分别,且言语、思虑皆泯绝,唯圣者始能自内证之。二、有余依涅盘,指断尽烦恼障所显现之真如之理。烦恼障虽灭,然尚余欲界五阴之身而为所依,故称有余依涅盘。三、无余依涅盘,指出离生死苦所显现之真理。即烦恼断尽,所余五阴之身亦灭,失去一切有为法之所依,自然归于灭尽,众苦永寂。四、无住处涅盘,谓断所知障所显现之真理。即断智之障,则得生死、涅盘无差别之深智,于二者无有欣厌,不住生死,亦不住涅盘,唯常与大智大悲相辅,穷未来际,利乐有情,然虽起悲智二用而体性恒寂。以上四种涅盘,其真如理体虽然有别,但其真正所显得者,则为后三种涅盘,因本来自性清净涅盘其性本寂,不由实相真如所显,而后三种涅盘则为灭尽烦恼、依身、所知障后,方显得者。

哪抄来的?涅磐,连字都写错还谈什么佛法


(一)自性清净涅盘(二)有余涅盘(三)无余涅盘(四)无住处涅盘。是什么意...
自性清净涅盘:唯识宗所立的四种涅盘之一。《成唯识论》卷十载:本来自性清净涅盘,指一切法之实性即为真如之理,一切法虽为客尘烦恼所覆障,然本来自性清净,具有无量微妙功德,无生无灭,湛然如虚空,一切有情皆平等共有,与一切法不一不异,又离一切相而无有分别,且言语、思虑皆泯绝,唯圣者...

...自性清净涅盘(二)有余涅盘(三)无余涅盘(四)无住处涅盘。是什么...
(一)自性清净涅槃:这是唯识宗所提出的四种涅槃之一。根据《成唯识论》的描述,自性清净涅槃指的是所有法的实性,即真如之理。尽管所有法被客尘烦恼所覆盖,但它们的本质是清净的,具有无尽的微妙功德,无生无灭,像虚空一样宁静,所有有情众生都平等地共有这一性质,它与所有法不同也不相离,而...

佛灭度的涅槃种类
此云大圆寂,刊定《准(准疑唯)识论》说有四种涅盘:一、自性清净涅盘,凡圣同有;二、有余依,即出烦恼障,有苦依身故;三、无余依身,出生死苦无依故。然小乘以灰身灭智为无余。无余有三:一‘烦恼余;二、业余;三、果报余。大乘则以究竟宝所为无余,故《智论》说四住地烦恼尽,名有...

如何才能达到“涅盘”的境界
一、本来自性清净涅盘 谓一切法相真如理,虽有客染,而本性净,具无数量微妙功德,无生无灭,湛若虚空,一切有情,平等共有,与一切法,不一不异,离一切相,一切分别,寻思路绝,名言道断,唯真圣者自内所证,其性本寂,故名涅盘。二、有余依涅盘 谓即真如出烦恼障,虽有微苦所依未灭而障永寂...

假如涅槃了,,,
涅盘分为四种,以下逐一略述: 其一: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这种涅槃,是全部四种涅槃的基础。这就是一切有情各各本具的真心。之所以叫做“真”,是因为他恒常不灭。如果有生有灭就只能叫做“虚妄不实”而不能叫做“真实”。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证道时说的第一句话是:“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烦恼执...

...涅槃是什么意思?层次高低依次是什么?自性清净涅槃和无住处涅槃哪个境...
涅盘分为两种:一有余涅盘,二无余涅盘。新译曰有余依,无余依。依者,有漏之依身。对于惑业而曰余。有余涅盘者,为生死之因之惑业已尽,犹余有漏依身之苦果也。无余涅盘者,更灭依身之苦果无所余也。此二种之涅盘,同为一体。三乘之行人,于初成道时,虽证得之,而无余涅盘之现,则在于...

涅盘是什么样的状态?我只大致明白一点.
一、自性清净涅盘,凡圣同有; 二、有余依,即出烦恼障,有苦依身故; 三、无余依身,出生死苦无依故。然小乘以灰身灭智为无余。无余有三:一‘烦恼余;二、业余;三、果报余。大乘则以究竟宝所为无余,故《智论》说四住地烦恼尽,名有余依; 四、无住处悲智相兼,不住生死涅盘故,即大乘之无余。四种之中,...

基础佛学探讨:佛和菩萨有什么区别
等觉菩萨证本来自性清净涅盘、有余涅盘、无余涅盘。佛彻断烦恼障和所知障现行、随眠,永断分段生死和不可思议变异生死。等觉菩萨还有最后一分烦恼障和所知障细微随眠未断,虽然已断分段生死,尚有微细变异生死。按照佛教的经典教义,佛是出家人,而菩萨是未受戒的在家修行者。菩萨和佛在佛教中是有严格...

佛教的中观,唯识,如来藏三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此问好有一问,师兄善哉此问,可以成就大众对於佛法正义的抉择觉支,后学在此随喜赞叹,接著当以引据经文来解说三者的联系与区别。后学先总结如下,再依依引证经文解说:般若中观,乃是直指本心如来藏本来性、自性性、清静性、涅盘性、中道性。亲证如来藏者,现观如来藏真心空寂无我、犹如虚空、却又能...

请问佛教经典中“涅磐”是什么意思
其中之本来自性清净涅盘,略称本来清净涅盘、性净涅盘,谓一切事物之本来相即是真如寂灭之理体,乃指真如。 无住处涅盘,即依於智慧,远离烦恼、所知二障,不滞生死之迷界,且因大悲救济众生,故在迷界中活动,又不滞於涅盘之境地。 大乘佛教之涅盘教说即以此为特色。 此外,地论宗、摄论宗谓涅盘分为性净涅盘与方便...

南昌市15684253580: 涅槃的意思 -
哀霍复方: 意译为,无为、自在、不生不灭等!佛教认为,当修炼圆满,圆寂以后将会涅槃重生,达到无为,自在,不死不灭,再也没有忧愁烦恼.现在大多用来形容,人做事面对困境也义无反顾,不断的追求在困境中提升自己,最终获得成功!

南昌市15684253580: 如何做到涅盘 -
哀霍复方: 佛说 众生皆已成佛,但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修行的过程,就是去除执著、分别、妄想的过程.【四涅盘】此依真如离障施设,故体即是清净法界.虽本来自性清净,而由客障覆令不显.真圣道生,断彼障故,令其相显.一本来自性清...

南昌市15684253580: 形容浴火重生有什么词语 -
哀霍复方:[答案] 涅盘 1圆寂: (术语)涅盘旧译灭度.新译圆寂.圆满诸德寂灭诸恶之义也.即离生死之苦,全静妙之乐,穷极之果德也.就此中所谓离生死之苦而言之,贤圣命终,为圆寂,即入于涅盘.宝积经五十六曰:'我求圆寂而除欲染.'宗轮论述记曰:'无上法...

南昌市15684253580: 如何才能达到“涅盘”的境界 -
哀霍复方: 涅盘义别,略有四种:一、本来自性清净涅盘 谓一切法相真如理,虽有客染,而本性净,具无数量微妙功德,无生无灭,湛若虚空,一切有情,平等共有,与一切法,不一不异,离一切相,一切分别,寻思路绝,名言道断,唯真圣者自内所证...

南昌市15684253580: 涅槃佛教中如何解释? -
哀霍复方: 佛示涅槃相,意表真心不生不灭,不动不摇,离于言说,方证实相.只要我们安住不动,不为境转,不着一切相,离诸戏论,实相当即现前.佛说《涅槃经》一昼夜之后,就入涅槃了.佛教讲的涅槃并不是指人死亡了,细细地讲有四种涅槃: ...

南昌市15684253580: 涅盘是什么意思? -
哀霍复方: 涅盘 nirvāna 佛教术语.意译为灭、灭度、寂灭、无为、圆寂等.涅盘是从佛教传统印度宗教中继承下来的概念,是最易被误解的佛教名词.其本义是熄灭、(被风)吹灭.早期佛教认为证得涅盘的人有两种存在状态:一是爱等烦恼已断,但前...

南昌市15684253580: 什么叫做涅盘?
哀霍复方: 涅磐是梵文Nirvana的音译,意思是“灭渡”,即“重生”.凤凰涅磐 就是凤凰再浴火后重生,所以涅磐就是指重生,脱胎换骨. 涅磐”解释为离开欲望,远离贪欲,不执着,净化的心灵,无孕..等意思. 经典佛教中”涅磐”有两种意思一种是...

南昌市15684253580: 什么是涅盘
哀霍复方: 涅盘是佛教用语,意义是指清凉寂静,恼烦不现,众苦永寂;具有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远离一异、生灭、断常、俱不俱等等的中道体性意义. 涅盘是修证佛法...

南昌市15684253580: 凤凰涅盘,浴火重生的意思? -
哀霍复方:[答案] 涅盘 1圆寂: (术语)涅盘旧译灭度.新译圆寂.圆满诸德寂灭诸恶之义也.即离生死之苦,全静妙之乐,穷极之果德也.就此中所谓离生死之苦而言之,贤圣命终,为圆寂,即入于涅盘.宝积经五十六曰:'我求圆寂而除欲染.'宗轮论述记曰:'无上法...

南昌市15684253580: 涅槃是什么? -
哀霍复方: 就是佛家所说的“飞升”,死掉.修行高僧涅磐,按佛家说就是去西方极乐世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