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说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

作者&投稿:邱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太宗)谓使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

(1)材料一:唐太宗;材料二:武则天;材料三:唐玄宗 (2)社会稳定、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3)我国封建社会处于繁荣时期。

在《贞观政要》卷八·论务农第三十中(据:中华书局2003年出版的谢保成集校本)。
《论务农第三十》是唐代文学家吴兢创作的一篇散文。
节选原文: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王珪曰:“昔秦皇、汉武,外则穷极兵戈,内则崇侈宫室,人力既竭,祸难遂兴。彼岂不欲安人乎?失所以安人之道也。亡隋之辙,殷鉴不远,陛下亲承其弊,知所以易之。然在初则易,终之实难。伏愿慎终如始,方尽其美。”
太宗曰:“公言是也。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

译文:
贞观二年,唐太宗对侍臣们说:“任何事情都必须致力根本。国家以人民为根本,人民以衣食为根本,经营农桑衣食,以不失时机为根本。要不失时机,只有君主不生事劳民才能做到。假若连年打仗,营建不停,却又想不占用农时,能办得到吗?”
王珪说:“从前秦始皇、汉武帝,对外穷兵黩武,对内大建宫室,人力既已用尽,灾祸也就发生了。他们难道就不想安定百姓吗?只是背离了用来安定百姓的正确方法。隋代灭亡的教训距今不远,陛下亲身体会到隋朝的弊病,懂得怎样去改变。不过在开始还比较容易,要坚持到底确实很难。我真希望陛下今后一直像开始这样做下去,才能全部实现务本的好处。”
太宗说:“你讲得很对。安定百姓和国家,关键在于君主。君主能让民休养生息,百姓就欢乐;君主多私欲,百姓就痛苦。这就是我抑制性情减少欲望,而不断克制自身勉励自己的原因。”

扩展资料
《贞观政要》是吴兢所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全书十卷四十篇,分类编辑了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中,与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在治政时的问题,大臣们的争议、劝谏、奏议等,以规范君臣思想道德和治同军政思想,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
《贞观政要》和《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有关贞观政事的记载相比,较为详细,为研究唐初政治和李世民、魏征等人的政治思想提供了重要资料。
书中提出了“君依于国,国依于民”的重民思想,务实求治、与民休息、重视农业、发展生产的施政方针,“爱之如一”较为持平的民族政策,用人惟贤才的主张,广开言路的开明措施,尊儒重教的文化政策,仁德先行、省刑慎罚的统治策略,以及俭约慎行、善始慎终的人格要求。它是中国开明封建统治的战略和策略、理论和实践的集大成。

《贞观政要》写作于开元、天宝之际。当时的社会仍呈现着兴旺的景象,但社会危机已露端倪,政治上颇为敏感的吴兢已感受到衰颓的趋势。为了保证唐皇朝的长治久安,他深感有必要总结唐太宗君臣相得、励精图治的成功经验,为当时的帝王树立起施政的楷模。
《贞观政要》正是基于这样一个政治目的而写成的,所以它一直以其具有治国安民的重大参考价值,而得到历代的珍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贞观政要

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存在的根本是因为有人民,而人又以食为天。如果五谷不丰那么老百姓就会饿死,那样国家就不会拥有万民,国家也就不存在了。这段话一方面表现了唐太宗强烈的民本思想,一方面又强调了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性。

对于国家来说,人民是根本。对人来说,吃饭是关乎性命的大事,如果庄稼收成不好,那国家就没法富庶起来。
大致是这个意思。

国家要以民众为根本,人是以食物为生命,如果粮食收入不好的话,那么民众就不会是国家所拥有的。

这句话出自《资治通鉴》,原文为:“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今粟米盛贵,百姓困之,吾当改承宗为忠武军节度使,以绝其根本,疏浚沟渎以备水患,此乃政也。”
意思是说,国家应该以人民为本,人民则以食物为生活的第一要义。如果粟米的价格很高,人民的生活就会受到影响,那么国家就需要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唐太宗提出疏浚沟渠、整治水患的计划,同时也准备改承宗为忠武军节度使,以绝其根本。
这句话体现了唐太宗重视人民生活和国家治理的思想。他认为国家的基础在于人民,而人民的生存则依赖于食物。因此,当人民的生活受到影响时,国家应该采取措施来解决问题。这也体现了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即以人民为本,注重民生。


唐太宗为体现于民为本的治国理念采取了哪些措施
唐太宗以民为本具体政策:1、李世民在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使农民有可能安定生产,耕作有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重视农业,减轻农民赋税劳役。“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2、贞观时期在李世民的治理下,社会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公元630...

唐太宗为体现于民为本的治国理念采取了哪些措施
唐太宗确定了“安百姓”、“重人才”、“强政治”的治国思想,并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政策、措施和不懈的实践去实现.首先,唐太宗认识到了统治者与人民是“舟与水”的关系,通过土地赋税制度的调整以“安百姓”;二是认识到了重用人才,虚怀纳谏的意义,得人善任,从谏如流,营造出政治清明的氛围,保证了较为...

...一中所描述的情况?(太宗)谓使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
因为唐太宗特别重视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关心百姓疾苦。

人君赋敛不已,百姓既弊,其君亦亡。反映了唐太宗的什么思想
他吸取历史教训,生动地比喻说:“人君赋敛不已,百姓既弊,其君亦亡”“犹如馋人自食其肉,肉尽必死。”(《贞观政要》)他即位后多次颁布减免全国或部分地区租赋的法令。并用免除几年赋役的办法招诱逃亡农民归业。唐太宗特别重视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他说:“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

...朕独爱之如一"从那些方面反应了唐太宗“以民为本”的施政思想_百度...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农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这都算是 以民为本 民以农为主

...唐太宗对大臣们说:“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 ...
翻译:“做任何事情都要抓根本,一个国家要以人为本,人以衣服粮食为本,凡是经营衣服粮食的,以不耽误时机为本。想要不耽误时机,作为人民的君主,他的政策措施就应该精简,让人民静养,如果动不动就派兵打仗,那么土地上的农作物就无法按时生长,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不错过经营农业的时机,怎么可能呢?”...

举出一个历史上贤明的君主以民为本的例子
唐太宗推出官吏的监督制度,以民为本,成历史上伟大的君王之一唐太宗推出官吏的监督制度,以民为本,成历史上伟大的君王之一唐太宗推出官吏的监督制度,以民为本,成历史上伟大的君王之一。唐太宗目睹了隋王朝的覆灭,因此时常提展自己绝不能犯同样的错误。他执政以后,十分重视人才的重用和官吏的选拔。

唐太宗论弓矢阐述了什么道理
可见唐太宗推行的这些政策是从根本上提高了百姓的生活水平。后来唐太宗常对身边的侍卫说:自己不敢过于放纵自己的欲望,因为君主的欲望通常都要百姓来承担,国以民为本,剥削百姓供养君主,国家也会随之衰弱的呀!后人将唐太宗止盗的理论记录下来,《唐太宗论止盗》成为了历代君王拜读的治国之道。

天地之大,黎元为本什么意思?
称制旨。“天地之大,黎元为本”体现了唐太宗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他认为:“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唐太宗对大臣们说:“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 ...
1.(《贞观政要·务农篇》)唐太宗讲的这三个“为本”,意味着以民本与农本合一为特色的“民为邦本”思想已经成为指导当时执政的主导思想,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导致了在百废待举、民生凋敝几近废墟的基础上创造了初唐贞观之治的奇迹,打开了政治、经济文化全面繁荣的通渠。其实质就是“民为邦本”...

华容区17337234643: 唐太宗说:“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又说:“家给人足,本藉于农,纵使瓦砾尽作隋珠,沙石皆为和璧,珍宝满目,... -
诏壮盼得:[选项] A. 唐太宗特别重视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B. 唐太宗十分关心百姓疾苦,时刻将百姓生活放在首位 C. 唐太宗生活十分节俭 D. 唐玄宗时期“家给人足”,百姓生活安康

华容区17337234643: “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和...”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 -
诏壮盼得:[答案] 以民为本,重视农业生产.

华容区17337234643: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太宗)谓使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谘其... -
诏壮盼得:[答案] (1)据材料“(太宗)谓使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谘其耕稼,此则富矣”可知,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在位时期的贞观之治,唐太宗的年号贞观,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训,...

华容区1733723464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唐太宗是中国古代的杰出帝王,在位期间出现了“贞观之治”局面.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太宗)谓使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 -
诏壮盼得:[答案] (1)考查对材料中“国以民为本”含义的理解,通过该句思考唐太宗再以民为本方面的政治举措; (2)考查对材料中“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太宗这句话的理解与掌握,结合唐太宗的民族政策,比如和亲、册封等史实进行说明; ...

华容区17337234643: 唐太宗说:“凡事皆须务本.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天.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致安之本,唯在... -
诏壮盼得:[答案] 第一则是重视农业的思想,第二则是重视人才的思想 具体表现是完善科举制,选拔人才,虚心纳谏,听取意见 启示:首先是必须重视三农问题,解放和发展农村的生产力 其次是重视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 希望可以帮到你,望...

华容区17337234643: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日:"凡事皆需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日:"凡事皆需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 -
诏壮盼得:[选项] A. 以民为本,与民休息 B. 以农为本,重农抑商 C. 以民为本,号召人民建功立业 D. 以农为本,加强农业生产

华容区17337234643: 唐太宗治国策略唐太宗说:“凡事皆需务本,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简静乃可致耳.若兵弋覆动,土木不息,... -
诏壮盼得:[答案] 得民心者得天下,就是要百姓安居乐业的,就是不要经常战争,要让百姓得到安稳的生产,这样就路不拾遗,就天下大治了

华容区17337234643: 唐太宗的改革措施 -
诏壮盼得:[答案] 重新修订了《武德律》,并于贞观十一年颁布了《贞观律》,同时还编制和删定大量令、格、式作为律的补充.共“立律五百... 凡营衣食,以不失时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