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历史反思、论过的文言文五则

作者&投稿:德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友谊的文言文五则~

吾日三省吾身,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来自于《论语十则》

高山流水
来自于典故《伯牙鼓琴》
人物:伯牙,钟子期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来自于 李白的《送友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读余秋雨先生《文化苦旅》

初识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还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当时的我大学刚毕业,被分配到苏北一所监狱小学任教。当时的学校里,我是唯一的一个本科生,虽然大学学的是体育教育专业,但年少轻狂的我仍不时以“文化人”的身份自居。在一次开校会的时候,当时的文教科副科长,一位典型的知识女性,对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一书推崇辈至、赞不绝口,当时就有同事问我是否看过,由于我对这本书一无所知,使一向自视甚高的我十分汗颜。一散会,便第一个冲出会场、跑进图书室,留下一屋子满脸惊诧的领导和同事。
第一次读《文化苦旅》,便被这本书中所蕴藏的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所深深折服,不由自主地跟随着先生的笔墨,看他怎样凭着自己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透过中国秀丽的山水风物,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从而得出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反思。
书是从图书室借的,终究还是要还,而我又实在无法拒绝自己想把这本书占为己有的欲望。非常值得欣慰的是,不久,我便在书摊上淘到了一本《余秋雨文集》,书极有可能是盗版的,因为里面有不少的错别字,但由于里面不仅有《文化苦旅》,而且还汇集了《山居笔记》、《霜冷长河》、《文明的碎片》等名篇,我也就顾不了那么多了。
细细地品读过后,可能是因为先入为主的意识在作祟,我发现我最喜欢的还是《文化苦旅》。每一次读完,我都无法摆脱一种无法排解的抑郁和沉重,总要长舒一口气,尽量使自己的心灵从激愤抑或是冲动的情绪中退出来。可尽管如此,耳边却仍萦绕着一种挥之不去的叹息声,我知道,那是余先生发出的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双重叹息。这里面充斥着他对民族屈辱历史的感叹和对灿烂文化遭受毁灭的悲思,对知识分子命运的惋惜和对制造这种悲剧的社会的控诉。
翻开《文化苦旅》,这样的叹息不绝于耳。“当冒险家斯坦因装满箱子的一队牛车正要启程,他回头看了一眼西天凄艳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道士塔》)。古老的民族留下了难以愈合的精神创口,如余先生一般的文人只能发自内心地喊出一声:“我好恨!”。“即便是土墩、是石城,也受不住这么多叹息的吹拂,阳关坍弛了,坍弛在一个民族的精神疆域中。它终成废墟,终成荒原(《阳关雪》)。”“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阳关已经不复存在,谁也不曾想象,这个已经坍塌了大半的土墩,一千多年前,曾验证过人生的壮美、艺术情怀的宏广。“不错,它只是一个藏书楼,但它实际上已成为一种极端艰难、又极端悲怆的文化奇迹”(《风雨天一阁》)。天一阁的藏书还有待于整理,但在文化信息密集、文化沟通便捷的现代,它的主要意义已不是以书籍的实际内容给社会以知识,而是作为一种古典文化事业的象征存在着,让人联想到中国文化保存和流传的艰辛历程,联想到一个古老民族对于文化的渴求是何等的悲怆和神圣。
纵观《文化苦旅》全书,并没有多少优美的词句和华丽的词藻,其间多的是睿智的语言,以及一则则通俗的故事。余先生也很少对山水名胜作具体的描述,往往是笔锋一转,人为地构造出了一幅幅浓郁而又深沉的人文图景,紧跟着便进入了直抒式的咏叹,继而以纵横四海的气势挥洒着对中国古文化历史的种种遐想和议论。它为每一名读者解读了历史的苍凉和大漠黄河文明的盛衰,使读者为文章的情绪所感染,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作者发自内心的感悟,从而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去思索人生、思索未来。
余先生曾经说过:“对历史的多情总会加重人生的负载”,其实读他的书也会有同样沉重的感觉。每每读到敦煌石窟的悲惨遭遇,读到伤口滴血的中华民族,读到凄淡荒凉的酒公之墓,读到风雨飘摇的天一阁,内心总是有一种呼之欲出的冲动,而我很难如余先生那样“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我极想变成诗人笔下的有志青年,与掠夺和毁灭我们文明的所有异己,在阴森幽暗的古堡、在晨光微露的旷野,一决胜负。
观看自然山水,欣赏人杰地灵的景致,本是余秋雨先生借参加在各地轮流召开着的种种“研讨会”,向长天大地释放自己、追回自身青春活力的一种最佳途径,谁曾想,当他站在那些古代文人曾经站过的土地上,与那些山水融为一体时,他并未被表面的景色所蛊惑,而是更加深刻地触摸到了景色背后所掩藏着的是是非非,于是心情变得愈发沉重,原本应有的快乐之旅也就变成了“文化苦旅”。非常有幸的,作为一个读者,我读到了这本《文化苦旅》,阅读本身也就成了我学习的过程。我一点一点地读,一点一点地被折服,一点一点地被感动。掩起书本,过去所发生的一切,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变得模糊起来,而留在心中的回味和感触却愈加变得清晰起来。
有人曾这样打过一个比方:悠长的中华文明就好似广袤无垠的沙漠,历代文人曾在上面或深或浅地留下了自己的脚印,有的脚印已淹没于历史的风沙之中,有的还深深扎在那。余先生在探寻古人留下的足迹时,也在这片沙漠中深深地留下了自己的脚印。他站在古人一定站过的那些方位上,用与先辈差不多的黑眼珠打量着很少会有变化的自然景观,静听着与千百年前没有丝毫差异的风声鸟声,就在这看似平常的伫立瞬间,人、历史、自然混沌地交融在了一起,结果是封存久远的文化内涵哗地一声奔泻而出,涌向笔端则成了今天的《文化苦旅》。
其实对于余秋雨先生,外界有着太多的评论,有褒有贬,各执一词,而我也知道自己没有资格来评论到底谁是谁非,但通过对《文化苦旅》的阅读,我分明看到了余先生作品中所饱含的深深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听到了一个孤独的现代文人发自内心的一声声叹息、呐喊,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已经超出了一个文人所应具备的素质,我们有何理由再去苛求或是责骂呢?
在我看来,每读一次《文化苦旅》,就如同是随着余先生的足迹,在山水历史间进行着一次长途跋涉,一次次的跋涉中,我就象是一个在沙滩上捡着贝壳的孩子,沿途一脸凝重地捡拾着一块块文明的碎片。这些碎片,是中国灿烂的文化在历史古迹中留下的最真实的写照,是一个民族在千年的沧桑中流传下来的一种历史积淀和文化反思。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唐朝的烟尘宋朝的风已远远地散去,历史的遗憾、痛苦和悲愤,虽然不会随风而去,但不同的时代都承载着自己特殊的使命。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人是遗憾的。也许种种苦难的发生都早已注定,也许一切又都是顺其自然,但历史也并非只是苦难,伴随它的还有欣喜、自豪与骄傲。
王维诗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如果说我们为人文精神的衰落而感到悲慨,为人类文明的湮灭而感到哀惋是悲哀的道义,那么理性地思索我们正在面对的现实和即将面对的未来则是痛苦的觉醒。昨天的历史已经成为过去,而今天的历史就握在我们的手中,今天的我们总有一天也会成为古人,真心地企盼着历史的悲剧不再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重演,正如余秋雨先生所希望的:“我不敢对我们过于庞大的文化有什么祝祈,却希望自己笔下的文字能有一种苦涩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苍老后的年轻。”

  1.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2.论贵粟疏 晁错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无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何也?地有遗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
  3.六国论 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4.察今 《吕氏春秋》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
  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时不与法俱在,法虽今而在,犹若不可法。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
  5.刑赏忠厚之至论 苏轼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故其吁俞之声,欢休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
  6.教战守策 苏轼
  及至后世,用迂儒之议,以去兵为王者之盛节。天下既定,则卷甲而藏之。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卒有盗贼之警,则相与恐惧讹言,不战而走。开元、天宝之际,天下岂不大治?惟其民安于太平之乐,豢于游戏酒食之间;其刚心勇气,销耗钝眊,痿蹶而不复振。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乘之,四方之民,兽奔鸟窜,乞为囚虏之不暇,天下分裂,而唐室固以微矣。

我觉得“6”也是对的喃~~
我是佳~~


先反思自己的文言文
1. 有关历史反思、论过的文言文五则 1.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总结反省的文言文
弟子之过,今已自明:弟子身为班正,理应首为表率,今竟为始作俑者,引同窗效之,其恶甚彰,此一过也;信游而费光阴、虚韶华,荒吾学役,废吾青春,此二过也;身为庠生,不守规章,此三过也;私游而不启,目无师长,此四过也。弟子今犯此四过,以致尊师痛心,高堂疾首,弟子今悔之无及也。自后,弟子定殚力以攻读,...

多反思的文言文
我见到过这样的人,也听到过这样的话。 以隐居避世来保全自己的志向,依照义而贯彻自己的主张。我听到过这种话,却没有见到过这样的人。” 2. 有关历史反思、论过的文言文五则 1.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

历史学习反思200字
这一部分是就事论事,停留在卷面本身(谈哪里错了,比较直接的错误原因),可以列举一两道错题详细分析这道题目是怎么错的 4、就是从卷面引申到平时的学习了(间接错误原因),上课听讲情况,或是复习情况,是否不到位,导致了卷面上的失分,应该要如何改进,比如上课好好听,认真记笔记,还有多看历史有关的读物等等 5、写写...

历史试卷分析与反思500作文
历史试卷分析与反思500字作文示例如下: 1、历史试卷分析与反思 在这次历史考试中,我对自己的表现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反思。 从试卷整体来看,本次历史试题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既考察了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检测了历史思维与运用能力。试题难度适中,但个别题目需要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理解和思考。 在具体答题过程中,我...

新历史主义分析文言文
新历史主义与文化研究相结合,表现出强烈的政治倾向性和意识形态性,具有既消解又补充历史唯物主义的双重性。 革命历史主义认为历史是由革命创造的,历史是革命的历史,革命推动社会进程。 3. 有关历史反思、论过的文言文五则 1.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反思总结的文言文
2. 有关历史反思、论过的文言文五则 1.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关于反思的议论文素材
反思的作文素材 1.商纠王,一代暴君,整日过着荒淫安乐的生活,当西周屡屡获胜时,他还是每天被美女和琼浆所吸引,认为这只是一时运气不好,仍然不反省自己,最后被自己手下的一个诸候小国打败。假如纠王懂得反思自己,就会发现自己的许多缺点,这时如果他改正自己的缺点,多接纳良言,也许就能反败为...

历史教学反思
没有反思,失败会把人打倒,逆境会让人沉沦,好的环境会让人得过且过。因为有反思才会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丢失目标,才会进步。故针对本学期教学反思如下: 1、穿讲历史人物趣事 历史人物的遗闻趣事是绝大多数学生不知或知之甚少的,是他们极感兴趣的东西。教师在课堂上适当穿讲这些内容,便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

历史考试反思(400字的)诚恳一点,真点的,关于历史的反思,
历史期中考试反思 一年一度的期中考试又结束了,在本次考试中成绩很不理想,原因很多,为了能取得更大的成绩,需要总结经验教训,为此就期中考试的情况作以简单分析:一、学生方面:1.史实不清,是致命的弱点。2.部分学生态度不端正。或不重视,或认为历史很好学,不过背背而已,就是落下也能很快...

果洛藏族自治州13663613522: 写历史反思的文段280字 -
佟刘抗乙: 1.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

果洛藏族自治州13663613522: 关于反省的历史故事 -
佟刘抗乙: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越王勾践,一个亡国君,但他并没有自暴自弃,他认真自我反省,反省自己政治决策上出现的弊端,反省自己治国之法的正误.就这样不断地反省,他开始卧薪尝胆,力图复兴自己的国家,终于,他完成了自己的心愿,重振河山. 汉武帝颁布罪己诏

果洛藏族自治州13663613522: 关于自我反省,承担过错的古代名人的事例 -
佟刘抗乙: 负荆请罪的故事:渑池会结束以后,由于蔺相如功劳大,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说:“我是赵国将军,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况且相如本来是卑贱之人,我感到羞耻,...

果洛藏族自治州13663613522: 文言文《论语五则》和《诫子书》的全文解释和重点字义及中心 -
佟刘抗乙: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传授的学业是否不曾复习?”【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

果洛藏族自治州13663613522: 高二的作文 求有关“反思”的历史故事或人物故事 -
佟刘抗乙: 正例--君子日三省乎己;三国时吴国吕蒙一开始不爱读书学习,后来受到孙权的激励,进行反思,读书习字,有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故事;李白小时候不爱学习,后因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才反思己过,终成一代文学家;还有周处的关于“三害”的故事.反例--明朝末年李自成本已经取得北京,但是进城后他不再约束自己和部下,不对天下的兴亡原因进行反思,最后兵败身亡

果洛藏族自治州13663613522: “鲁迅早期的五篇文言文”指的是那五篇?除了《文化偏至论》,其余四篇是? -
佟刘抗乙:[答案] 鲁迅二次旅日并创办《新生》期间所撰写的五篇文言文论文,即《人之历史》、《摩罗诗力说》、《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和《破恶声论》.

果洛藏族自治州13663613522: 《论语》十则中(有原文),孔子说要善于反省自己,才能取得进步,哪几则论语反映了这样的思想?(急!) -
佟刘抗乙: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果洛藏族自治州13663613522: 反省古代名人古诗句
佟刘抗乙: 安不忘危,盛必虑衰.(《汉书》)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从善如登,从恶...

果洛藏族自治州13663613522: 刘禹锡的《台城》蕴含着诗人怎样的历史反思? -
佟刘抗乙: 这是一首怀古诗,以古都金陵的核心——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六朝皇帝,以奢侈荒淫著称,最末的那位陈后主更甚.他在豪华的台城里,营造了结绮、临春、望仙三座高达数十丈的楼阁,整天倚...

果洛藏族自治州13663613522: 关于评论秦始皇功过的文章 -
佟刘抗乙: 《过秦论》 过秦论(上)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