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课文是谁写的?

作者&投稿:彤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猫
郑振铎

教学设想

本文是—篇寓意深刻、感情真挚的散文。文章运用朴素的文字,生动传神地记叙了三只猫的故事,学习本文时,重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注意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涵的深刻哲理。

本文安排两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板书课题、作者)

2.作者介绍。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学习字词。(出示小黑板或用多媒体教学)

三、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标号段序。思每以下问题:

1.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只?

明确:文章共写了四只猫,即自家喂养的三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重点写了第三只猫,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

2,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

四、研习课文第—部分:第—只猫的故事

1.学生齐读课文第—部分。

2.指名学生复述第—只描的故事。

3.学生思考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①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

②家里的人对这只猫的态度怎样?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

③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指名回答后明确:①作者从猫“刚要来的时候”和“后来”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主要写了猫的两种形态。—是自身的形态,刚宋时是花白的毛,很活泼,白雪球似的;而后来,光泽的毛也污涩了,毫无生意,懒惰郁闷。二是逗着玩的形态,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后来却是不肯出来,不理会。

②家里人都很喜欢这只猫,如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作者则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受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因为小猫活泼可爱,一家人都很喜欢它。

③这只猫最终病死了。作者先交代的“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就已经埋下伏笔。对于这只猫的“病死”,三妹“很难过”,“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

五、小结本课。

本文的第一部分写了第—只猫的故事。作者运用质朴的文字写出了第一只猫的可爱有趣,让人“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同口寸,也表达了对第—只猫亡失的酸辛的感情。

六、布置作业。

1。继续预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2.思考文章的主题。

3.整理课文字词,学会运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温故而知新,复习旧知识。

1.听写上节课所学词语。

2。指名朗读第一部分:

二、研读文章第二部分:第二只猫的故事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部分。

2.思考以下问题:

①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 指名回答后,明确: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是表现它的性情;“会爬树”“捉蝴蝶”“会捉鼠”,这是它的本领。

②画出文段中表现家里的人对它的态度的词句,体会家里人对它的感情。

明确:大家都非常喜欢这只猫。主要词句有“提心吊胆”“查问得好几次”“笑着骂”“饭后的娱乐是看它爬树”等。

③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大家持什么感情?

明确:这只猫最终亡失了:对于这只猫的“亡失”,三妹“很不高兴”,作者也是“怅然”“愤恨”“诅骂”。

④家里人对周家的丫头,不知名的捉去猫的人所持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讨论后明确:家里人责怪周家的丫头,诅骂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周家的丫头”代表着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一类人,“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代表着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类人。作者借第二只猫的失踪事件,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与鞭挞。

三、研读课文第三部分内容。

1.默读第15、16段。

思考:①第三只猫的“可厌”,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

指名回答后归纳:是从形态和性情等方面来写的。“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烧脱了好几块”“忧郁”“懒惰”。

思考:②对第三只猫的厌恶,作者写了这样几句话:“大家都不大喜欢它”“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这几句话在表现的角度上有什么不同? 。

讨论后明确:第—、三句话是—般人的角度,第二句是个别人的角度,足见第三只猫被人厌恶的程度。

2.学生自由诵读第17—29段。

提问:请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按照故事发展的过程,给每一情节拟一个小标题,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

学生讨论回答后归纳:有六个情节,小标题可依次拟为“买鸟”“凝望”“被疑”“蒙冤”“受罚”“真相”。这当中前:五个情节是详细述谈第三只猫的不幸遭遇,把读者置于疑云中。直到最后一个情节,才用寥寥数语揭示真相,于是疑云顿开。这样安排,不仅使情节显得曲折跌宕,而且容易激起读者对第三只猫的同情与怜悯。

3.学生齐读第30—34段。

思考,在写第三只猫的结局时,用了哪些词语直接描写“我”的思想感情,并仔细体会这些词语的含义。

阅读讨论后归纳:作者用了“难过”一词表达自己的痛苦心情。相对以前两只猫的亡失的感情,“难过”所表示的痛苦要强烈得多。因为自己的武断,冤枉了第三只猫,“我”深感内疚和自责。越是内疚和自责,痛苦的感情也就越强烈。

四、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

1.结合课后练习一,讨论文章的主旨。

明确:阅读文学作品,允许有不同的理解,而且应该多侧面地理解,从中吸收更多的思想营养。对于课文的主题,学生可以自由发表看法,不作统一答案:

2.本文采用了第—人称的叙述方式,采用这种叙述方式有么好处?

明确:作品中虚构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就是前两只猫的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的悲剧制造者。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地利用“我”在文章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3.体会:“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也是全文的结尾,它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句话在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自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负疚,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下去,“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特点。

五、小结。

本文写的是猫,作者却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本文组织材料的特点是前后连贯、首尾呼应,文章在结构上严丝合缝.条理清晰。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四。

2.熟读全文,领悟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感情。


课文《白鹭》的简单概括
课文《白鹭》主要写了白鹭的生态特征,赞扬了寻常的事物中蕴含着内在美,隐晦地借孤独而优美的白鹭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追求。现代作者郭沫若《白鹭》的原文: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然...

狼这篇课文主要写
狼这篇课文主要写...专家1对1在线解答疑惑去提问—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狼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样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从屠户的角度概括故事情节(1)记人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课文写的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然后概括主要内容. (2)叙事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

少年闰土是谁写的?
《少年闰土》是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鲁迅。这篇课文通过记叙作者和闰土的相识、相处过程,展现了闰土勇敢机智、见多识广、活泼可爱的形象,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真挚感情。课文先简单介绍了闰土是鲁迅的朋友,接着详细记叙了他们相识的过程和闰土给鲁迅讲述的四件事情:看瓜刺猹...

抽陀螺的课文是谁写的?
三年级下册第12课《抽陀螺》作者金波,这篇文章讲的是作者小时候喜欢玩的一种游戏——抽陀螺。作者通过介绍陀螺的制作方法及玩法,表达了对抽陀螺这一游戏的喜爱之情,反映了作者对那段时光的怀念。课文中描写了即使天寒地冻,孩子们在热火朝天地抽陀螺,注意力被有趣的游戏所吸引,忘记了寒冷,这生动...

詹天佑那篇课文是怎么写的
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长二百多千米,是联结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当时,清 *** 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帝国主义者谁也不肯让谁,事情争持了好久也得不到解决.他们最后提出一个条件∶清 *** 如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

09年六年级课文《匆匆》的赏析(最好是教案)
一、谈话导入:孩子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匆匆》这篇课文,齐读课题,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的?谁知道这篇课文是谁写的?(朱自清)谁能来介绍一下本文的作者朱自清?把你课前收集的资料跟大家交流一下。让生说后板书:朱自清 二、那么文章写了什么匆匆呢?请学生拿起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梅花》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填空示例如下:美丽的梅花 清香的梅花 坚强的梅花 怒放的梅花 傲然挺立的梅花 二年级的《梅花》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译文: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观潮》这篇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地点,人物(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观潮》具体叙述了涨潮前,涨潮时,涨潮后的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观潮》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赵宗成、朱明元。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观潮的事。

《草原》这篇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是什么?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主要内容:《草原》是现代作家、诗人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主要讲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蒙汉联欢图。作者在最后引用了一句“蒙汉情深何忍...

蝴蝶的家这篇课文作者作者是谁?
他提倡女剪发、放足、反对旧教育,曾自筹经费,自任校长,办起晋化区两等小学。校门上漆着“开通新世界、关锁旧河山”的对联,为众所瞩目。1928年5月,国民党北伐军占领泰城后,他在山东国民新闻社任校对员,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抨击军阀的罪行。1931年任泰城师范语文教师,出刊《蔷薇》半月刊,反映劳动...

靖边县13381854436: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是谁写的? -
向厘敢宁:[答案] 课文属集体创作编写 编者是丁酉成、朱文叔、张翠英等,绘图者有孙全洁、蒋德舜等.

靖边县13381854436: 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 -
向厘敢宁:[答案] 我知道!=w=~ 本文来源于西班牙的《都市生活报》,我国《参考消息》翻译并刊登了本文. 作者是露西·莫德·蒙格玛丽(1874~1942) 她 出生于加拿大德华王子岛北部的一个村庄,母亲早逝,父亲在外经商,她大部分时间都和外祖父、外祖母一...

靖边县13381854436: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是谁写的? -
向厘敢宁:[答案] 巴金 啊!鸟的天堂著名景点“鸟的天堂”是广东省的一个闻名中外的旅游风景区.在距广州市100公里外的新会县天门河的河心沙洲上,有一株500多年历史的奇特的大榕树.这棵树的树枝垂到地上,扎入土中,成为新的树干.这样,随...

靖边县13381854436: 《雨是最寻常的》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 -
向厘敢宁: 《雨是最寻常的》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朱自清

靖边县13381854436: 五彩池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急-------必须是课文的作者! -
向厘敢宁:[答案] 杨其力 当代作家 生于1984年4月21日 小时侯在农村长大 一直希望当一个作家 长大后 拼命努力 终于当上了一个作家

靖边县13381854436: 《詹天佑》这篇课文 的作者是谁??? -
向厘敢宁: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这条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长200公里,是联结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当时,清朝政府刚...

靖边县13381854436: 草原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 -
向厘敢宁: 老舍

靖边县13381854436: 清明上河图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 -
向厘敢宁:[答案] 张择端 又名:张正道 性别:男 朝代:宋代 国别:中国 籍贯:山东省诸城 北宋画家.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今开封),后习绘画,徽宗时在翰林图画院任职.善画风俗画,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等.所绘《清明...

靖边县13381854436: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 -
向厘敢宁:[答案] 1924年,著名作家巴金来到这里游览后,有感而发,写出了脍炙人口的散文——《鸟的天堂》.如今,“鸟的天堂”已成为一个著名的风景点,吸引了千千万万的游客.

靖边县13381854436: 两百多年前 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 -
向厘敢宁: 这篇课文是《月光曲》,作者不详,这是一个传奇故事,讲的是贝多芬与一盲姑娘之间的故事,同时贝多芬也由此创造了月光曲这个著名的钢琴曲.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