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燕王哙禅让导致国破家亡,儿子燕昭王励精图治成功复仇

作者&投稿:言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禅让是一个政治童话 提起「 ”禅让”,我们通常会想到尧舜禹禅让的美好传说,其实这只是中华文明中最温情脉脉、最令人神往的政治童话。 战国时期的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在《韩非子·说疑》里,就毫不客气地指出:「 ”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著有《史记索隐》的史学家司马贞引《竹书纪年》说:「 ”尧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父子不得相见也。”由此可见,传说中尧舜禹之间温文尔雅的禅让,其实是血淋淋的暴力逼迫。难怪魏文帝曹丕在接受汉献帝「 ”禅让”后,说道:「 ”舜禹受禅,我今方知。” 其实第一个主动禅让的君主是战国时期的燕王哙,他是第一个「 ”吃螃蟹”的人。可惜这次实践很失败,他把王位禅让给子之,最后却落得个身死国亡的下场,受到人们百般嘲笑。 那么燕王哙为什么会做出如此荒唐举动呢? 被子之设套忽悠 子之的身世,历史记载很少。《战国策.燕策》记载他和苏秦、苏代兄弟俩都有姻亲关系,通过这个我们可以推测出他们应该是志同道合,至少是门当户对的。 战国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凭嘴皮子进行政治活动者为"纵横家",他们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反复无常,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游说七国之间,追求富贵。他们的代表人物就是苏秦和张仪。 苏秦、苏代兄弟人生理想就是要「 ”当世之君出其金玉锦绣”,而自己获「 ”取卿相之尊”。荀子曾斥责他们「 ”内不足使一民,外不足使距难,百姓不亲,诸侯不信,然而巧敏佞说,善取宠乎上,是态臣者也。”「 ”态臣”意思是奸诈之臣。子之就是这么一个投机取巧、善于钻营的人。 电视剧《芈月传》:乔涵饰演苏代 燕王哙三年(公元前318年),子之出任燕相。他开始培养个人势力,谋求更大的权力。有一天,他坐在厅堂上对左右假装说道:「 ”刚才走出门去的是匹白马吗?”大伙都说没看见,只有一人追出门外,回来时禀报说:「 ”确实有一匹白马。”他玩的这手和后来赵高「 ”指鹿为马”相似,以此探知效忠自己的还不多。 子之为骗取王位,巧设圈套,内外勾结,走了「 ”四步棋”就把燕王哙完全蛊惑了。 首先子之为大忽悠苏代创造和燕王哙见面机会。《史记.苏秦列传》记载:「 ”燕相子产与苏代婚而欲得燕权,乃使苏代侍质子于齐”。当燕王派公子到齐国当人质时,子之就叫苏代去侍候。齐王派遣苏代回复燕国,自然而然燕王哙召见了苏代。 第二步苏代借机忽悠燕王。燕王哙很关心国际时事,就问苏代:「 ”你看齐宣王怎么样,他能称霸天下吗?”「 ”不能”,苏代回答的很干脆。燕王哙接着问:「 ”为什么呢?”苏代回答说:"齐王不信任他的臣子。"这句话的暗示性很强,其潜台词就是子之就是你的管仲,大胆使用他吧。 燕王哙问曰:"齐王其霸乎?"曰:"不能。"曰:"何也?"曰:"不信其臣。"——《史记.苏秦列传》 于是,燕王专一重用子之,苏代得到了子之馈赠的百金。 燕王哙 第三步子之聘请隐士鹿毛寿来游说燕王。鹿毛寿用尧让天下给许由而获得千古美名诱惑,直接提出叫燕王把国家让给子之。这个诱惑的高明之处在于尧既有让天下之名,而实际上又没失去天下。燕王再次上当,把国家让给子之。 鹿毛寿谓燕王曰:「 ”不如以国让子之。人谓尧贤者,以其让天下于许由,由必不受,有让天下之名,实不失天下。今王以国让相子之,子之必不敢受,是王与尧同行也。”燕王因举国属子之,子之大重。——《战国策.燕策一》 最后子之得国后,还没能全面掌权,再次派出鹿毛寿游说。鹿毛寿对燕王说:「 ”太子之人尽怀印为(吏),子之之人无一人在朝廷者”,这样将来太子会夺子之的权,就像大禹传位给益,而被大禹儿子启夺取政权一样。于是燕王「 ”收印,自三百石吏而效之子之”。这样子之不仅取得了王位,而且把三百石以上的官员都换成了自己人。 当然煞费苦心登上王位的子之不会像许由一样,当所有大权都集中到他手里后,他便堂而皇之「 ”南面行王事”。燕王哙反而「 ”顾为臣,国事皆决子之”。 追求富国强民的驱动和当时社会背景的影响 后世多认为燕王哙是愚不可及的蠢货,其实燕王哙是「 ”有为之君”,在韩非子笔下他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 ”圣君”。 《韩非子》这样描叙他: 不安子女之乐,不听钟石之声,内不堙污池台榭,外不弋田猎,又亲操耒耨以修畎亩。子哙之苦身以忧民如此其甚也,虽古之所谓圣王明君者,其勤身而忧世不甚于此矣”。 一个勤政忧民的好君主形象跃然纸上。 燕王哙即位时,各国的改革变法早已完成,他看到了变法给国家带来的好处。他渴望燕国也有商鞅、吴起这样的贤才。 但他又没有办法来判断子之是不是这样的贤才,只能「 ”以其众人之口断之,众人所誉,从而悦之;众之所非,从而憎之”。而子之抓住燕王「 ”求贤”心理,倚仗权势,利用钱财,内外勾结,大造舆论抬高自己。 就是在励精图治、富国强民想法的驱动下,燕王哙一步步走入套中。 当时宗法世袭制是政权交接的正常制度,已经延续了上千年,而禅让学说在战国时期又兴盛起来。 「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成为诸子百家的政治理想。墨子更是提出了「 ”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的口号。尧舜禅让的传说经过理想性加工后广为传播。 正是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燕王哙禅让给子之。其实在这之前,禅让是有先例的。魏惠王两次要传国给惠施,秦孝公也在病中要传国给商鞅,但都被两人拒绝了。纵观中国历史,和平、主动外禅成功的只有燕王哙一例。 身死国亡的悲剧下场 理想很丰满,但被燕王哙寄予厚望的子之治国的确很糟糕。「 ”今燕虐其民”,「 ”燕国大乱,百姓恫怨”。太子平和子之互相攻伐,燕国「 ”构难数月,死者数万,众人恫恐,百姓离志”。 齐国和中山国趁机以「 ”讨伐不义之国”的名义进攻燕国。燕国「 ”士卒不战,城门不闭”。齐宣王自己也好奇,同是「 ”万乘之国”,50几天就攻下来了,怎么会弱到这样呢?由此可见子之的政绩如何。 燕国被攻破后,燕王哙被杀,子之逃亡,被齐人抓住砍成肉酱。想一统天下的齐宣王吞并了燕国,但此举也引起了赵魏等诸侯的不满。其他诸侯国打算联合起来讨伐齐国,齐宣王只好退兵。燕国得以复国,但由此和齐国结下了深仇大恨。 为何推崇禅让的孟子主张伐燕 孟子是推崇禅让的,可是当现实中的「 ”禅让”到来时,当时客居齐国他却主张讨伐燕国,扼杀其禅让。孟子的所为,是不是前后矛盾呢? 其实不然。同孔子相比,孟子的禅让思想已发生了很大改变。孔子对「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禅让学说坚定不移。其禅让思想其实是人禅让于人,王位的获得,来源于人。 而孟子此时已有「 ”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思想,他否认「 ”尧以天下与舜”,认为「 ”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天下是「 ”天与之”。这里的「 ”天”,其实是指民众的意愿,「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孟子所讲的禅让,是天禅让于人。 由此可见燕王哙禅让给子之,未获得天意、民心的认可,是「 ”封而不告”、「 ”不用礼谊,不顾逆顺”的「 ”私受”行为,是人人可得而诛之的。 此外,孟子虽主张伐燕,但他还提出了「 ”伐而不取”的原则,其本意要借齐国之兵,救燕国百姓于水火。 后来 后来燕王哙的儿子公子平或者是公子职,在子之死后两年后即位,他就是燕国最有作为的君主燕昭王。他知耻而勇,筑黄金台,礼贤下士,兢兢业业地奋斗了28载,燕国富强,遂用将军乐毅攻破齐国,占领齐国七十多城,一雪前耻,造就了燕国的黄金时代。




燕王哙究竟有多奇葩?他的禅让闹剧导致燕国分崩离析
除此之外,燕国还发生了许多奇葩的事情,最让人吐槽的是燕王哙的禅让闹剧,导致燕国分崩离析,差一点被齐国灭亡。公元前321年,这是燕国历史上比较重要的一年,燕易王去世,其子燕王哙即位,远在齐国搞破坏的苏秦被五马分尸。与大多数历史一样,国家栋梁去世,其家属亲戚都会得到重赏。苏秦去世后,他的...

禅让王位给臣子的燕王哙,为何给国家差点带来亡国之灾?
竟然在战国时期,将王位禅让给臣子,结果引发内乱,他国趁虚而入,差点导致燕国亡国。燕王哙在位期间,碌碌无为,只会冤声载道,他国太强,燕国太弱,而一点有用的事都不做,比如“变法”。燕国由于弱过旁边的齐国,所以派质子,质齐。齐宣王派苏代出使燕国,向燕王汇报质子在齐国的表现。...

燕王哙子之代政
燕国与齐国之间的冲突,起源于燕王哙的禅让政策导致的内乱。燕王哙深受儒家禅让理念影响,他将王位禅让给了相国子之,自己则甘愿为臣,将高官印信交予子之以行使国王职权。然而,子之执政期间,政治混乱,民众恐慌。燕太子平和将军市商议反抗,却败于子之之手,内乱持续数月,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民心离散。

谈谈战国时期,赵国和燕国出现的两次禅让是怎么回事呢?
无独有偶燕国另外一位叫鹿毛寿的人更是直接建议燕王哙效法古代先贤,将国家禅让给相国子之。以此来使燕王哙获得古代尧舜一般的德行。此后更是有人提出当年夏禹逐步禅位给益,但却没有将儿子启的权力剥夺,导致禹死后,夏启违反了禅让制度,自行夺取了天下。提出要将官吏的任免权交给相国子之,削弱当时的燕...

燕国怎样大乱的
燕国大乱的原因主要是燕王子哙禅让君位引起的。燕王哙是战国中期后的一任燕国君主,也是在燕国在历史上比燕王喜还令燕国人痛恨的丧国之君,此人较为宠好远古浮名,想象尧舜禹那般名传后人,因而妄图把自己的王位禅交给国内宰相之言,以此表明本身的美德。但是,让燕王哙不清楚的是,这次事件当中有许多...

春秋战国时期燕王哙禅让带来了什么影响?
将军市被和太子平反叛子之,导致了燕国陷入内乱,进而导致了齐国的趁机进攻,那么百姓反攻太子平一事是不是就能理解通了呢,以此推论,燕王禅让其实并不是燕国大乱的唯一原因。从外部影响来看,燕王哙的禅让的行为和之后发生的大乱,导致了周边诸侯国的觊觎和征伐,这也进一步导致了燕国几乎被灭国的结局。

对于燕王哙禅让国相子之,孟子为何会持否定的看法?
03.太子姬平不满禅让,发动反叛,齐国趁虚而入,杀死子之 燕王哙禅让之前,太子姬平已经涉足政治,并且掌管朝廷大权,燕国百官,很多都是太子的人。但是燕王哙不顾姬平的不满,将王位改交给子之,触怒了姬平,导致姬平绝地反击,发动战争。虽然燕王哙与子之勉强平复了这次内乱,但也使得燕国社会秩序...

是被忽悠?还是另有缘由?战国时期燕王哙禅让王位到底有何原因?_百度知 ...
一、惊天大骗局——禅让事件的始末梳理 燕王哙这个人,有点理想主义,除了仁慈一点,对于政治一窍不通。整个燕国禅让事件的始末,其实归根结底就是权臣子之伙同几个人把燕王哙哄得团团转,心甘情愿地让出了王位。 早前,因为子之的精明能干,所以燕王哙特别重用子之,但是却也有着作为君王对臣下该有的防范。但是后来...

燕王哙禅让自己的王位,为何会导致燕国数年的内乱?
所以他们就开始了互相的纷争,结果导致燕国在他们的争斗当中直接走向了灭亡。其实里边儿有着很多的原因,当然燕王要背负着主要责任。在当时燕王其实也是一个分封的诸侯,它并不能直接改变这个王位的继承制度,因为在当时周天子其实还存在地,它们的地位都是周天子分封给他们的。我们都知道周朝是一个存在历史...

老子燕王哙禅让导致国破家亡,儿子燕昭王励精图治成功复仇
正是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燕王哙禅让给子之。其实在这之前,禅让是有先例的。魏惠王两次要传国给惠施,秦孝公也在病中要传国给商鞅,但都被两人拒绝了。纵观中国历史,和平、主动外禅成功的只有燕王哙一例。 身死国亡的悲剧下场 理想很丰满,但被燕王哙寄予厚望的子之治国的确很糟糕。「 ”今燕虐其民”,「 ...

北辰区17866082569: 屈原清正廉洁的故事 -
承睿艾力: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常与怀王商议国事,...

北辰区17866082569: 翻译:燕子会贤子非孙卿,故身死于寥 -
承睿艾力: 原文:燕王哙贤子之而非孙卿,故身死为僇. 燕王哙认为子之贤能,而否定荀子,所以死于杀戮(战乱).大意就是这样吧 历史背景:燕王哙不听从荀子的劝告把君位禅让给子之,最终引发了太子和子之的战争,燕国打乱,齐国趁机攻燕,燕王哙身死

北辰区17866082569: 强大的齐国为什么会被弱小的燕国几乎灭国 -
承睿艾力: “战国七雄”当中,齐、楚、燕、韩、赵、魏、秦,其中韩、赵、魏,都是从春秋时期强大的晋国当中分裂出来的新兴国家,齐国经历了“田氏代齐”,国君从姜姓吕氏,换成了妫姓田氏,可以说也是一个新国.剩下的秦、楚、燕,都是春秋时...

北辰区17866082569: 武王伐纣文言文全文翻译 -
承睿艾力: 周武王伐纣时,伯夷兄弟两人拦马谏阻武王;周灭商后,两人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伊尹,商汤之相,曾辅汤灭夏.(11)何:通“可”.(12)有若:姓有,名若,孔子弟子.(13)尧、舜: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两个首领,儒家...

北辰区17866082569: 战国时期燕国、赵国分别用何人变法? -
承睿艾力: 赵烈侯在位时,赵国也进行改革.赵烈侯采纳牛畜的建议,倡导“仁义”,实行“王道”,又采纳徐越和荀欣的建议,实行“选练举贤、任官使能”的用人政策,在财政上则“节财俭用,察度功德”(《史记·赵世家》),以增强赵的国力. 前316年燕王哙实行禅让,把君位让给燕相子之,并把300石俸禄以上官员的官印全部收回,另由子之任命.燕王哙以“苦身以忧民”,“勤身而忧世”(《韩非子·说难》)著称,他行禅让的目的是为了赋予子之以全权,让子之改革燕国政治.但是,此举遭到旧贵族的强烈的反对,在齐的进攻下燕几乎亡国,只是在燕昭王继位以后,燕国才强盛起来.

北辰区17866082569: 燕的形近字有哪些 -
承睿艾力: 燕的形近字有:蒸,嬿,咽,嬊,煎 一、蒸:1.液体受热转化成气体上升:~发.水~气.2.一种烹饪方法.利用沸水的热气使物品变熟、变热:~馒头.把冷饭~一下儿. 二、嬿:1.美好;和美:~婉.2.安闲;安乐. 三、咽,汉字, 读yàn, 16划...

北辰区17866082569: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燕国用兵很厉害吗?燕国灭亡是因为荆卿为计 -
承睿艾力: 按这个文言文来说是用兵厉害,灭亡也是因为荆轲刺秦王.但是我觉得这只是一部分原因,有时候历史的发生是存在一定的必然的! 表面上看,秦王嬴政因为荆轲刺秦事件而消灭了燕国,实际上,历史上燕王哙的禅让乱国早为燕国种下了灭亡的种子.

北辰区17866082569: 求《庄子*秋水》翻译 -
承睿艾力: 译文 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于是乎黄河神河伯自己十分欣喜,以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了.顺着流水往东走,到了渤海,脸朝东望去,看不到水边....

北辰区17866082569: 庄子的一生做过哪些事? -
承睿艾力: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