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文言文朗读有音乐

作者&投稿:赧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皮先生学愚公文言文中的朗读节奏划分

文言文中而字的用法 “舍生而取义”中的“而”表并列。

从语法角度看,“而”连接前后两个动宾结构“舍生”“取义”,无轻重之分,更无递进,转折关系。“舍生而取义”解释为舍弃生命选择道义。

下面是“而”用法总结! 而 (1) 第二人称代词,(2) 一般作定语 某所,而母立于兹。 ( 2 ) 副词,译为“就,才”。

然则何时而乐耶? (3)连词 并列关系,一般不译。 蟹六跪而二螯。

递进关系,译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承接关系,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吾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转折关系,译为“但是”或“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假设关系,译为“如果”或“假如”。 而有知,其几何离? ⑥修饰关系,连接状语与中心词,可译为“地”也可不译。

吾尝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因果关系,译为“因而”。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及夫游之乐也。 ⑧表比喻,译为“如同”。

军惊而坏都舍。 本文共用25个“而”字,表示前后词句并列、承接、修饰、转折等关系,想一想下列语句中“而”字的用法,体会它们各自语气的轻重,探究“而”轻重音朗读的规律。

(1)、太守与客来饮于此……而年又最高(递进、重读) (2)、若夫……岩穴暝 (承接、轻读) (3)、朝而往,暮而归 (修饰、轻读) (4)、溪深而鱼肥 (并列、轻读) (5)、禽鸟……而不知人之乐 (转折、重读) 一、“之”作代词用 “之”作代词的用法在教材中有很多,如下列加点的“之”字: 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2、名之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醉翁亭记》) 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4、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小石潭记》) 5、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6、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曹刿论战》) 分析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当“之”用在动词的后面,“之”的用法为代词,作它前面动词的宾语。 二、“之”作动词用 请看下面的例子: 1、吾欲之南海,何如?(《劝学》) 2、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孟浩然之广陵》)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

(《陈涉世家》) 分析以上例子,我们知道“之”用作动词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动词“之”的后面一般会跟一个地点名词,如例句中的“南海”、“广陵”、“蜀州”、“垄上”;前面有人名或人称代词,如例句中的“吾”、“孟浩然”、“杜少府”,例4中虽没直接出现人名,但很明显是承前省略了陈涉。

整个句子合起来应为“某人去某地”的句式。 三、“之”作助词用 “之”作助词的用法比较复杂一些,在初中阶段出现的大致有以下三种: 1、“之”作结构助词“的”解。

如:①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童趣》) ②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关雎》) ④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⑤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公输》) 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由以上例子分析可知,当“之”后面的一个词是名词(如“趣”、“洲”、“狱”、“意”、“地”)或名词性短语(如“一毛”)时,“之”作结构助词“的”解。 2、“之”用于主谓之间,不译。

如:①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④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当“之”用在一个名词或代词(主语)和一个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之间时,“之”不译。

3、“之”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 这种用法,在初中阶段并不多见,如: 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狼》) ②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陈涉世家》)③④⑤⑥ 可以看出,这种“之”多用于时间副词后面,作用为调节音节,不译。

之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

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

輮使之然也。(《劝学》,代物,作兼语。)

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代事理,作宾语。)

(二)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

如: 均之二策。(《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赤壁之战》)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二)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

如: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

2. 求愚公移山文言文版的朗读文件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自己找朗读,这里太卡。

3. 愚公移山英语录音

拼音:yú gōng yí shān

解释:比喻有毅力,有恒心,做事坚持不懈,不怕难。迎难而上,不退缩。

典故:从前,愚公门前有两座大山挡着路,愚公搬土石以移山,他的邻居智叟笑他太傻, 认为不能。愚公说:“我家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还有子子孙孙。又何必担心挖不平呢?”后因感动天帝,所以天帝命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搬走两座山。现比喻只要有决心就能干成。

语法:主谓式;作主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造句:在现代化建设中形容,我们要发扬精神。

词性:愚公移山的词,褒义词。




文言文寓公移山
43.[亡以应]:没有话来回答。[亡]:同“无”。 44.[操蛇之神]:神话中的山神,拿着蛇,所以叫操蛇之神。[之]:的。 2. 愚公移山文言文原文 愚公移山文言文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愚公移山(文言文)翻译
1. 愚公移山文言文翻译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四周各七百里,高七八百千丈。 本来在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

文言文《愚公移山》的翻译是什么?
《愚公移山》的白话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数万尺。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北岸的北面。北山有个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住在两座大山的正对面。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力挖平两座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

愚公移山文言文结构
第二段写愚公发起移山的经过和移山过程中的艰苦劳动,初步展示了愚公的精神,为下文“答智叟难”做铺垫。 第三段写愚公批驳智叟的诘难 第四段写愚公的话感动了天帝,王屋、太行二山终被移走。 2. 愚公移山文言文分段 4段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

愚公移山文言文拼音
愚公移山 [yú gōng yí shān]生词本 基本释义 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出 处 清·黄宗羲《张苍水墓志铭》:“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常人藐为说铃;贤圣指为血路也。”例 句 我们要用~的精神治脏治乱治差,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近反义词 近义词 铁杵磨针 铁杵成针 反义词 虎...

文言文愚公移山的翻译
《愚公移山》翻译如下:太行、王屋两座山,体积各达七八百里,高有万丈,本来在冀州南部一角,却在冀州以南的大平原地带挺立了两座高山。看他们旁边的老汉,姓愚名公,已年近九十。他的家正好面对着这两座大山,太行王屋的交通完全受阻,出入都要绕很远的路。愚公带领家人运送着挖出的土石,一级一级...

文言文朗读划分节奏的技巧有哪些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谁给我初中文言文《愚公移山》的翻译!! 谢谢!
古文愚公移山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现位于,河南省济源市。)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

愚公移山文言文里的通假字
愚公移山文言文里的通假字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哪些癌症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远景教育17 2022-11-18 · TA获得超过132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6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1.9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 【愚公移山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 《...

愚公移山文言文重点实词
1. 文言文愚公移山中的实词有哪些 文言文愚公移山中的实词有:古今异义 (1)指 古义:直,一直 今义:手指;用手指 (2)曾 古义:连„„都 今义:曾经 (3)毛 古义:草木 今义:毛发 (4)阳 古义:山之南,水之北 今义:太阳 (5)阴 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今...

沂源县18533549655: 求愚公移山文言文版的朗读文件加100分 -
狂文安素:[答案]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

沂源县18533549655: 愚公移山文言文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北山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 -
狂文安素:[答案] xuanzi《列子·汤问》(战国 列御寇)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 认为不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比喻只要有毅力就可以成功 ...

沂源县18533549655: 求愚公移山文言文版的朗读文件
狂文安素: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

沂源县18533549655: 愚公移山[Last]原文文言文愚公移山最后段..Copy即可 -
狂文安素:[答案]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cuò)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jì)之南,汉之阴,无陇(lǒng)断焉.

沂源县18533549655: 愚公移山故事配音 -
狂文安素: 很久以前,有一位老先生,他的名字叫作愚公.愚公家的门口有两座好高好高的山,一座山叫太行,另一座山叫王屋.两座山正好挡在愚公家的门口,让愚公每天进出家里都要绕好远好远的路! 有一天吃饭的时候,愚公突然对家人说:”我们...

沂源县18533549655: 愚公移山.文言文 -
狂文安素: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沂源县18533549655: 愚公移山 文言文
狂文安素: 1.惩山北之塞的惩的意思_苦于 杂然相许的许 赞同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的荷 担负,挑起 河曲智叟亡以应的亡_没有,通“无”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啊! 2.有人说这个故事最后还是靠神...

沂源县18533549655: 《愚公移山》的解释,译文 -
狂文安素: 晋张湛对《愚公移山》一节的几条注释(1)“北山愚公者”——俗谓之愚者,未必非智也.(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俗谓之智者,未必非愚也.(3)“河曲智叟亡以应”——屈其理而服其志也.(4)“惧其不已也”——必其不已,则山会...

沂源县18533549655: 我们演课本剧《愚公移山》,到最后谢幕时想要有个音乐 ,什么音乐适合呀? -
狂文安素: 谢幕的时候可以配《世界的约束》日本宫崎骏的,画面影片音乐王,《哈尔的移动城堡》《天空之城》等插曲都是他陪的,你可以找找他的曲子,不过大多是弦乐,弦乐适合谢幕

沂源县18533549655: 适合一二年级听的愚公移山故事 -
狂文安素: 传说古时候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那里的北山住着一位老人名叫愚公,快90岁了.他每次出门,都因被这两座大山阻隔,要绕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南方去. 一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来,说:“我准备与你们一起,用毕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