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翻译与解读

作者&投稿:柏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知足不辱》翻译与解读

名与身孰亲01?身与货孰多02?得与亡孰病03?甚爱必大费,厚藏必多亡04。故知足不辱05,知止不殆06,可以长久07。

今 译

名利与身体,哪个可爱?生命与钱财,哪个重要?得到名利、钱财与丧失生命,哪个有害?愈好名爱利,愈富藏钱财,愈耗精损寿,丧失愈多。所以,知足者不会遭到羞辱,知道适可而止者不会有危险,才能与天地并生而长久。

评 议

本章是讲人生的修养问题。老子说,名利与财货,都是身外之物,不要患得患失。要明白“甚爱必大费、厚藏必多亡”的道理。对于名利、财货,要“知足”、“知止”,方能“不辱”、“不殆”,与天地并生而长存。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两句,可谓是“千古万古受用不尽”的至理名言,世人应当铭记在心。

本章文字,较早的《老子》几种版本,楚简本最佳。楚简本仅存不足两千字,且大都残缺不全,又错讹颇多,唯独本章完整无误。帛书甲乙本,残缺不全。河上公本“知足不辱”句缺一“故”字,王弼本“故”字在“甚爱必大费”前,皆不如楚简本完好无缺。

林希逸对本章的诠释与评析,卓有见地,录之如下,以供读者参考。

名、货皆外物也,无益于吾身,则虽得虽亡,何足为病?而不知道者,每以此自病。爱有所着,则必费心力以求之;爱愈甚,则费愈大,此言名也。贪而多藏,一日而失之,其亡也必厚。无所藏则无所失,藏之少则失亦少,多藏乃所以厚亡也。此二句发明下三句也。惟知足者不至于自辱,知止者不至于危殆,如此而后可以长久。此三句,却是千古万古受用不尽者。

按古代其他治老学者对此章的诠释或评议,有的失于准确,有的离题甚远,与林希逸准确精到的解读相比,的确有很大的差距。

河上公本将本章命题为“立戒”,颇能说明本章是讲修身养性的主旨。他对本章的诠释,亦较为精当可取。录之如下,供读者比较研究。

名遂则身退也,财多则害身也。好得利则病于行也。甚爱色,费精神;甚爱财,遇祸患。所爱者甚,所费者多,故言大费。生多藏于府库,死多藏于丘墓;生有攻劫之忧,死有掘冢探柩之患。知足之人,绝利去欲,不辱于身。知可止则止,财利不累于身心,声色不乱于耳目,则终身不危殆也。人能知足,则福禄在己,治身者神不劳,治国者民不扰,故可长久。

注释



01 名:名利。 身:身体,生命。 亲:吴澄曰:“亲,犹云所爱。”句谓:吴澄曰:“名与身,孰为可爱者乎?”

02 货:《说文解字》曰:“货,财也。” 多:《说文解字》曰:“多,重也。”《汉书 · 黥布传》曰:“又多其财。”唐颜师古注曰:“多,犹重也。”亦其例证。句谓:吴澄曰:“身与货,孰为可重者乎?”

03 病:《说文解字》曰:“病,疾加也。”可释为病患。 亡:丧。句谓:吴澄曰:“司马氏曰:‘得名货而亡身,与得身而亡名货,二者孰病?’”

04 爱:指爱好名利钱财。 厚:丰富。 藏:指收藏钱财。两句:谓愈好名爱利,愈敛藏钱财,愈耗精损寿,丧失愈多。

05 知足不辱:河上公曰:“知足之人,绝利去欲,不辱于身。”

06 殆:危险。句谓:知道适可而止的人,就不会有危险。

07 可以长久:指可与天地并生。奚侗曰:“‘不寿’、‘不殆’,所以完身养生也。”




道德经第四十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第四十章原文及译文:原文是:“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译文是:“相反相成是道的运动,柔弱不争是道的作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

《道德经》第四十章赏析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道德经》中“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原文出自于战国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章》。原文: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白话译文: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

《道德经》第四十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昧,进道如退,夷道如纇。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贞如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褒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本章是一个小结。上士闻道...

《道德经》第四十章 在“道”中成长
本章是《道德经》中最简洁的一章,其间蕴藏的智慧,却受用一生。敲黑板划重点,本章告诉我们三个重要的道理:1、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2、做人要低调!3、你的未来有无限可能。以下分别论述之。1 老子说:“反者道之动。”这个“反”,表达了双重含义,既有“物极必反”中的“反”即对立之意...

《老子》第四十章读书笔记-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在《道德经》第四十章中,老子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哲学理念: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一章的核心思想是,万物运动的规律在于对立面的不断转换,看似相反的过程实则孕育着再生与回归,如同波浪式的前进和螺旋式的上升。“反者道之动”揭示了道的运行机制,即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向着对立面发展,...

《道德经》中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是什么意思?
《道德经》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反者道之动。道本来无所谓动或者不动,反或者不反。但是我们毕竟是人,人是有主观、有立场的。所以我们现在,是站在 人的立场来做学问,而不是为学问而学问。中国人的学问都是为 人生而学问,为人要生活,为人要生存发展,为人的站天地而来 做学问...

反者道之动
第三个例证,反者道之动。出自于老子道德经的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讲的就是,祸福相依的道理,祸福相依的道理可以从三个层面解释。 第一个层面,福根祸是相伴而行的。各个民族的智慧到达高点的时候,往往是相互重合的。 佛教里有一本著作叫《涅槃经》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早晨,主人一...

老子道德经目录
下篇·德经 第三十七章强调无为而无不为,圣人以无名之朴镇定万物,保持自然和谐。 第四十章揭示了道的生成过程,以及对立面的转化原则。 第四十二章阐述了道的生生不息和万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五十五章以婴儿为喻,强调柔弱与知足的重要性。这些章节揭示了《老子道德经》的核心理念,如无为而治...

求书,老子的《道德经》原文,不要翻译,谢谢啦,有的发我!
《老子》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

云县15914607321: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是什么意思
铎叙拨云: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指的意思是知道充足的不蒙羞的道理才不至于受辱,知道事物始末而后才能控制,目的是明白适可而止的人就不会带来风险,出自《道德经》之四十四章.而《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云县15914607321: 知道满足就不会招致屈辱是老子里的哪一句 -
铎叙拨云: 《老子》四十四章 原文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译文 声名和生命相比哪一样更为亲切?生命和货利比起来哪一样更为贵重?获取和丢失相比,哪一个更有害?过分的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于积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所以说,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见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住长久的平安.

云县15914607321: 老子的《道德经》中的“知足不辱 知止不殆”是什么意思? -
铎叙拨云: 自己写的,这篇不是很用功,看看能不能给你些提示 第四十四章 适可而止《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在第五章中,我们得到一句话“多...

云县15914607321: 知足常乐的典故 -
铎叙拨云: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四章,“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第四十六章,“故知足之足,常足矣”.今人错解:知道满足总是快乐的.最大的特点是安于现状.这种错解,纠其根源是对《道德经》的错误理解,是历史的原因造...

云县15914607321: 知足不辱是什么意思 -
铎叙拨云: 知足不辱释义: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表示不要有贪心.知足不辱 [拼音] [zhī zú bù rǔ] [出处] 《老子》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汉书·疏广传》:“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云县15914607321: 知足常乐出处 -
铎叙拨云: 【词目】 知足常乐 【拼音】zhī zú cháng lè .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四章,“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第四十六章,“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今人错解】知道满足总是快乐的.最大的特点是安于现状.

云县15914607321: 道德经中的“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是什么意思?
铎叙拨云: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因此,知道满足,就不会自取其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危殆;可以长生久视.

云县15914607321: 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的成语有哪些 -
铎叙拨云: 老子的《道德经》全文出现成语53个,其中出自原文的39个,出自其他文章的14个.详情如下: 【玄之又玄】原文《老子》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功成不居】原文《老子》第二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和...

云县15914607321: 知足常乐的真正含义 -
铎叙拨云: 知足常乐(zhī zú cháng lè),汉语成语,指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地位.该成语出自《老子》:“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1]中文名 知足常乐近义词 心满意足、自得其乐出处 ...

云县15914607321: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
铎叙拨云: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 名与身孰亲 身与货孰多 得与亡孰病 甚爱必大费 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 知止不殆 可以长久 ************************************************** 名望与生命相比哪一样比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