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者道之动

作者&投稿:莘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朱光潜先生说,以往发生的很多轰轰烈烈的事儿和我们有多少干系呢?只有那些思想家的智慧,像黑夜中的星星,在黑暗中指点我们前进的道路。

如果要问在道德经里边哪一句话,最富有哲学的学理和智慧,那当然是《道德经》第四十章的一句话——反者道之动。《道德经》的核心不在第一章也不在第81章,正好在中间就是第四十章。第四十章只讲了三句话: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反、弱、无,这是道德经里面三个核心的理念。

反者道之动,基本的含义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就是站在相反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另一个就是相反相成。

我们一直渴望有一种成熟的智慧,什么时候成熟了呢?标志有两个,第一个,我们懂得担当了,有责任感;第二个我们懂得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也就是反向思维换位思考。

举个例子,我在这里写个6,站在你的角度看那就是9,而我这看就是个6,我们彼此争论一辈子,如果位置不换的话,也不会有一个正确的结论。而且都认为对方很笨,这么简单的问题为什么不承认呢?换过来嘛,站在对方的角度一看不就清楚了吗?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其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老子讲的反者道之动,他的第一个要求就是,我们站在一个相反的角度看问题,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更奇妙更高的境界和智慧。

比如说,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比如写书法是把书法写得非常漂亮吗?很多书法家告诉我们:书法到最后写的越拙,反而境界越高。一个大的书法家最后把自己书法写得像小孩一样,非常有稚气的时候,那反而是他书法的最高境界。

中国的雕塑也是如此。中国雕塑的顶峰就是在陕西茂陵石刻,如果你看过的话就会发现,你看不见一件比较精致的作品。霍去病墓前的那个马踏匈奴,那个山的造型……所有的汉代的雕塑,几乎都是大巧若拙,它是以稚拙、笨拙、朴拙为它的艺术的最高点,反而被认为是最巧夺天工的。

中国诗歌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的时候,就像王维的那两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看似直接从口中说出来的,却是中国诗歌的最高境界。

中国园林的最高境界是什么?虽自人工,宛如天开。虽然是人工的,但是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像从自然中生长出来的一样。所以像这些,出自于老子道德经的第四十二章、四十四章、四十五章这些中国文化中重要的成语,其实都是反者道之动的产物。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器晚成,大成若缺,像这些,都是站在一个相反的反向思维的角度得出的结论。

就拿大成若缺举例。这个世界之所以完美,就是因为这个世界有不完美的地方。这句话听起来矛盾,其实却包含着至理。

世界上最伟大的雕塑是什么?维纳斯啊!现在用电脑设计了很多维纳斯的胳膊,到底放在什么地方最合适?你会发现,放在哪里大家也不承认,大家觉得还是不如原来的那个更完美。正因为有缺陷,所以这尊雕塑成了最完美的雕塑,其实人生的道理莫不如此。

中国文化中最高的数字是九不是十,就跟十差那么一点。花未全开月未圆,花全开了就凋零了,月圆了就像缺的方向发展了。就差那么一点,所以给大家更多的期望,感觉更为完美。这就是大成若缺的道理。所以站在一个反向的思维的角度看待世界,我们的世界就会扩展一倍,我们的世界会更广阔,更有智慧。这就是反者道之动的第一点,站在相反的角度考虑问题。

反者道之动的第二个含义,也就是哲学里经常讲的一个道理叫相反相成。相互对立的东西反而能够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形成一种更和谐的、更高的境界。

举三个例证。

第一个例证,中国文化、中国哲学的最高基本的框架是什么?它的架构是什么?

我觉得四个字最为恰当,就叫儒道互补。儒家和道家表面上相互对立,实际上,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这是我们文化思维中非常杰出的一个方面。儒家强调的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道家强调的是以退为进,以柔克刚,无为而制;所以,当年孔子站在水边,他的感慨是: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强调水的自我牺牲,不断进取的精神;而老子站在水边的感慨又是另外一番味道。老子在《道德经》的第七十八章里面讲:“夫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者莫之能胜。”水是最柔弱的,但是,它里边包含着强大的力量。世界上没有什么强大的东西,它是克服不了的。水滴尚且石穿,做金属材料切割的人都知道,最坚硬的金属,没别的东西对付它的时候,拿水去切割它,你给水一个动力,达到一定速度的时候,它是非常锋利的。况且你给水一个动力,它会非常持续。所以通过水的这个形象,我们知道两种思想非常不同,可是在中国文化里,这两者又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达则兼济天下,这是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这是道家。

可是,这些可以很好地统一在一个人的身上,他就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人格的两极和思想的寄托。达也罢,穷也罢,都是理想的寄托和精神的安慰。陶渊明也罢,苏东坡也罢,都是儒道互补的典型例证。儒家和道家在表面上相互对立,实际上可以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它所体现的也恰恰是反者道之动的第二个含义相反相成。

第二个例证叫做虚实相生。

中国的园林在世界上是非常杰出的,没有另外一种文化能模拟出来,为什么?因为中国文化不仅强调实景,也更强调虚景,风声雨声,日影花影和实际的景致相互配合,这才是中国园林的完整的境界。

《红楼梦》里林黛玉说,她不喜欢李商隐的诗。但是有一句她特别喜欢——留得残荷听雨声。大观园里要消除枯枝残荷,林黛玉不同意。她认为,就是枯枝残荷和凄迷的雨声相配合,那也会形成一种非常唯美的凄然的境界。

在苏州闹市区十梓街,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园林,叫网师园。这园林的名字就出自于楚辞的《渔夫》这个园林白天不要去,不仅门票贵,而且这个园林太小了,白天去几步就走完了。夜晚呢?有月亮的时候呢?有人弹琴的时候呢?你再进到这个园子里,你觉得天地真大,你可以盘桓很久。所以中国的很多在艺术的妙处,人生的妙处,讲究的就是虚实相生。艺术要留白,绘画也罢,音乐也罢,书法也罢。人生也要留白,虚和实相互配合,才能形成一种更完整的、更美的人生的境界。

第三个例证,反者道之动。

出自于老子道德经的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讲的就是,祸福相依的道理,祸福相依的道理可以从三个层面解释。

第一个层面,福根祸是相伴而行的。各个民族的智慧到达高点的时候,往往是相互重合的。

佛教里有一本著作叫《涅槃经》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早晨,主人一开门,门口站着一个衣着光鲜、非常漂亮的女子。主人就问:你谁呀?女子说,我是功德大天,我到谁家谁家就兴旺。主人高兴地把她请进来。刚一关门,又有人敲门。门口站着一个衣衫褴褛、非常黑瘦的丑陋女子,主人就问,你谁呀?这女子回答说,我是黑暗,我到谁家谁家就破败。主人当然不让她进来,拿着刀去驱赶她。结果这女孩儿说,你太笨了,刚进去那个就是我姐姐,我们俩从出生那天起就没有分开过。主人不信,一问,果然是这样。福跟祸就是这样相伴而行的。

它给我们的启发就是福祸相依的第二点,我们只有对灾祸有所警惕,我们才能自求多福。韩非子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千里大提你对一个蚂蚁穴没有戒备,没有警惕,它可能就会把这样一个庞大的工程给彻底毁灭。所以,有的时候,我们对灾祸没有警惕心理的时候,也会导致这样一种大祸。我个人认为贪官是最笨的一个阶层,你认为你贪的那个事儿是好事情吗?那就跟钓鱼的鱼饵一样,你对这些灾祸没有警惕,那你最后就会酿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杭州市原来有一个副市长,姓许,外号叫许三多。房子多呀,钱多呀等等,这个人能力还是挺强的,西溪改造啊,西湖改造啊,还是很精干,但是这人有个毛病,爱伸手。他的父亲是方圆百里的一个算命先生,早就看出他的问题,早就告诫过他,你不要拿别人的东西。结果拿了八千多万,最后连自己的命都送掉了。

所以,我们一直就强调这一点,如果你对灾祸没有警惕,那么,最后就会酿成非常严重的后果,而这个后果有的时候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祸福相依的第三个道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告诉我们,福跟祸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典故出自于《淮南子·人间训》塞外有一个老头儿,家里的马跑了,那时候的马跟现在的车差不多了,大家就觉得他是非常倒霉呀,结果这老头儿说,这也未必是坏事。果然没有几天,他家里的马拐回好几匹塞外的马回来,大家说老先生,你太有智慧了,你说的非常对。这老头儿说,这也未必是好事。结果没几天,他儿子骑着个拐回来的马,对塞外的马不熟,把腿给摔断了。大家说,老先生你非常有智慧,你看的非常准。老头儿说,这也未必是坏事,那腿摔断了还能是什么好事?结果征兵,那些身体好的都被抓到战场上充当了炮灰了,他家里的这个儿子由于腿摔断了,把命还保住了。

福跟祸就是这样,相互对立又相互转化的道理。印度人看的是福后面跟着祸,提醒我们警惕;中国人更多看到的是,祸后面还跟着福。破财还可以免灾呢;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呢;这样考虑问题,都会令我们的思维有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对问题的看法可以更深刻更智慧。


如何理解老子“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思想观点?
原意为: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反者道之动”,历来解释者有两种观点:一是说矛盾着的对立物各自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二是说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是循环往复。“弱者道之用”,是说“道”在发挥...

弱者道之用反者道之动什么意思
弱者道之用反者道之动什么意思如下:"弱者道之用,反者道之动"是道家思想中的一句格言,出自《道德经》第四十章。它的意思是,弱者能够善用弱者的优势,而反抗者则能够通过变化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这句格言传达了一种非对抗性的思维方式。在道家哲学中,道是宇宙的无为而治的原则,处于柔弱、柔和、...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译文:在这一章里,老子认为,“道”是极微小的,看不见的,但又是确实存在的,这就是“无”;“道”又是永恒不停地有规律地运动变化着,从而产生天下万物,这就是“有”,所以说“有生于无”。天下万物由生到死,又由死而再生,循环...

反者道之动名词解释
反者道之动的意思是事物总是向其相反的方向发展,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1、在自然界中,这种“反者道之动”的现象非常普遍。例如,四季更替、白天黑夜的交替、生物的生老病死等,都是事物向其相反方向发展的表现。在社会现象中,这种规律同样适用。例如,政治制度的兴衰、经济发展中的繁荣和萧条等,都...

反者道之动什么意思举例说明
反者道之动的意思是在相对的力量或观点中,存在着推动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动力。一、解析成语 反:表示相对、对立。者:表示引导后面的内容。道:指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动:表示推动、驱使。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句话的意思是: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柔弱微妙的作用,是道的用处。

反者道之动什么意思
当一个人避开过度自以为是的执念时,才能避免主观意识偏激带来物极必反的结果,在事物变化发展的过程中,让事物本身存在的自然条件驱使着自身往好的方向发展,这才是智慧的存在规律。《道德经》之中有一句话叫: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句话就很好地形容了智慧存在的状态和作用。

老子“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什么意思?
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所流传下来的思想沿用至今,其中有一句话叫“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意思就是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属于道的运动,而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这句话似乎对我们来说非常难以理解,其实这句话也印证了老子一直以来的哲学思想,也就是事物的矛盾和对立转化是永恒不变...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什么意思呀?
老子》说了“反者道之动”之后,又说“弱者道之用”,即道所使用或运用的是弱而不是强,是柔而不是刚。道来到世间,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他救了别人,却不能救自己。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理解是什么?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理解是道的运行方法是以柔弱胜刚强;道的运行规律是总是往相反的方向运动。道的法则,就是事物的两种属性之间,总是相互向着对立面运行,在临界点返回,如此反复循环。简例:太阳光在夜晚最弱,然后经历黎明,上午,一点点变强,到正午达到最强,之后一点点变弱,由最强的那一...

反者道之劫什么意思
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反者道之动”指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反者:循环往复。一说意为相反,对立面。该句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章,原文为:“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邳州市17169651222: 反者道之动 - 搜狗百科
兆朋稚儿:[答案] 中国先秦哲学家老子的辩证法命题.通行本《老子》第四十章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意思是说,向相反的方向转化,是“道”运动的规律,而柔弱则是“道”的作用.老子看到和揭示出诸如长短、 高下、 美丑、难易、有无、前后、祸福、刚...

邳州市17169651222: 如何理解"反者道之动" -
兆朋稚儿:[答案] 《老子》中说:“反者道之动”,但之后又说“弱者道之用”,即道所使用或运用的是弱而不是强,是柔而不是刚.道来到世间,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他救了别人,却不能救自己.

邳州市17169651222: 如何理解《老子》中“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一名言 -
兆朋稚儿:[答案]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两句话是至理名言,是老子参透了宇宙人生之后的总结,是为人谋事的最高法则!“反者道之动”是说“道”的一种运动变化形式就是一个字——“反”.“反者道之动”就是“反动”啊,万事万物的规律都是“反动...

邳州市17169651222: 老子“反者道之动”包含什么样的哲学思想 -
兆朋稚儿:[答案] 本句出自《老子》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意思是:“道”的运动是相反相成、循环往复的;“道”的作用是感觉不出力量的“柔弱”.天下万物生于有形体的天地,天地生于无形体的“道”. 注:反者:反,...

邳州市17169651222: 如何理解"反者道之动" -
兆朋稚儿: 《老子》中说:“反者道之动”,但之后又说“弱者道之用”,即道所使用或运用的是弱而不是强,是柔而不是刚.道来到世间,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他救了别人,却不能救自己.

邳州市17169651222: 《道德经》第四十章中的“反者道之动”是什么意思?是有“物极必反”的意思在里面吗? -
兆朋稚儿:[答案] 不同的理解吧.我认为反就是否定,也就是这里讲的是老子的否定观,与马克思的比较象,他也认为事物的发展要否定,是一种扬弃

邳州市17169651222: “反者道之动”是什么意思
兆朋稚儿: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和动力和它的规律性(对立面双方的依存和转化:相反相成及物极必反等).意思是说,向相反的方向转化,是“道”运动的规律.

邳州市17169651222: “道可道,非常道”“反者道之动”是什么意思? -
兆朋稚儿: 这句话出自老子《道德经》.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意思是:可以用言语表达出来...

邳州市17169651222: 如何理解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
兆朋稚儿: 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 此句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原文为:“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万物...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