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怒哀乐贪嗔痴

作者&投稿:恽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喜怒哀乐贪嗔痴

  喜怒哀乐贪嗔痴,佛教中贪嗔痴被称为三毒,它们能够残害身心,七情按《礼记》的观点指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下面来看看喜怒哀乐贪嗔痴释义。

  喜怒哀乐贪嗔痴1

  “七情六欲”不同学派对七情六欲内容的描述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感情的表现或心理活动。

  “六欲”是指人的眼、耳、鼻、舌、身、意的生理需求或愿望。

  中医理论中,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这七种情志激动过度,就可能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周而引发各种疾病,令人深思的是,中医学不把“欲”列入七情之中。

  心理学上认为,人的痛苦来源于他的情绪,也就是七情。想要减轻痛苦,关键不在于外在物质的多少,而是他能够消除内心的负面情绪,让自己的心态保持平和。

  七情按《礼记》的观点指喜、怒、哀、惧、爱、恶、欲,按儒家的说法是喜、怒、哀、惧、爱、恶、欲,按佛教的说法则是喜、怒、忧、惧、爱、憎、欲,而医家的七情是喜、怒、哀、乐、爱、恶、欲。

  《礼记·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三字经》:“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六欲按《吕氏春秋》指由生、死、耳、目、口、鼻所生的欲望,佛教认为是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声音欲、细滑欲、人想欲,也有说法是求生欲、求知欲、表达欲、表现欲、舒适欲、情欲。

  《吕氏春秋.贵生》首先提出六欲的概念:“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者。”东汉哲人高诱对此作了注释:“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后人将六欲概括为:见欲(视觉)、听欲(听觉)、香欲(嗅觉)、味欲(味觉)、触欲(触觉)、意欲。

  《大智度论》认为六欲是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基本上把“六欲”定位于俗人对异性天生的六种欲望,也就是现代人常说的“情欲”。

  喜怒哀乐贪嗔痴2

   关于贪嗔痴的介绍

  佛教中贪嗔痴被称为三毒,它们能够残害身心,那贪嗔痴是什么意思呢?先来说说贪,贪简单一点说,就是指贪欲,有些人如果没能满足自己贪欲,就会一直心不甘情不愿。贪是佛教修行的大敌,贪就是指对自己喜好的动心无厌足、无休止的占有心理。

  嗔又作嗔怒、嗔恚等,嗔与贪相反,贪是对事物不满足的占有心理,而嗔则是对事物铲铲厌恶、愤恨、恼怒的心理。佛教认为,对违背自己心意的人和事,产生怨恨的情绪,是修行的大忌。在社会中,容易产生嗔怒情绪的人,往往容易做出过激的事情,从而对别人造成危害。

  痴,就是指心性迷暗,愚昧无知。一些人不辨是非善恶的痴,其伤害不亚于贪和嗔。所以佛教认为,痴既为一切烦恼之所依,也是根本烦恼之一。佛教将贪嗔痴称为三毒,在三毒中痴毒为最重。想要保持心灵的纯净,贪嗔痴是大忌。

   治疗此三毒的方法:

  戒定慧是对治贪嗔痴的方法。

  戒,是道德的有轨范的无害他人的生活标准,对治过分的贪心;定,是对于内心的专注和耐心的培养,可以对治过分的暴躁和没有耐心引起的嗔恨;慧,是对于生命以及宇宙实相的如实了知,从而对治愚痴。

  贪是指染着于色、声、香、味、触等五欲之境而不离的心理活动,《大乘义章》卷五说:“于外五欲染爱名贪。”就是指的这个意思。佛教认为,众生生活于世间,以眼、耳、鼻、舌、身等器官与外界相接触,产生色、声、香、味、触等感觉。这些感觉能引起众生的`利欲之心,因此叫做五欲。于此五欲执着并产生染爱之心,就成为贪。因此又以贪与爱为同体异名。

  嗔又作嗔怒、嗔恚等,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大乘五蕴论》中说:“云何为嗔?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成唯识论》中则说:“嗔者,于苦、苦具,憎恚为性,能障无嗔,不安稳性,恶行所依为业。”嗔是佛教所说的根本烦恼之一,与贪和痴一起被称为“三毒”。

  痴又作无明。指心性迷暗,愚昧无知。《俱舍论》中说:“痴者,所谓愚痴,即是无明。”佛教认为,众生因无始以来所具之无明,致心性愚昧,迷于事理,由此而有“人”、“我”之分。于是产生我执、法执,人生的种种烦恼,世事之纷纷扰扰,均由此而起。因此痴为一切烦恼所依。《唯识论》卷六中说:“于诸理事迷暗为性,能碍无痴,一切杂染所依为业。”又说:“诸烦恼生,必由痴故。

  喜怒哀乐贪嗔痴3

  我们通常说的情绪,喜怒哀乐等,佛教里叫做心所法,分为善恶和不善不恶类,

  善心所共有十一个(信、惭、愧、无贪、无嗔、无痴、精进、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

  根本烦恼:贪、嗔、痴、慢、疑、恶见。

  “随烦恼”共有二十个:忿、恨、覆、恼、嫉、悭、诳、害、骄、无惭、无愧、掉举、惛沉、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乱、不正知。

  情者,乃是非之主,利害之根。或指喜、怒、哀、乐、爱、恶、欲;或指喜、怒、忧、思、悲、恐、惊;或指喜、怒、忧、惧、爱、憎、欲。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七情与脏腑的功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七情分属五脏,以喜、怒、思、悲、恐为代表,称为“五志”。

  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是生命活动的正常现象,不会使人发病。但在突然、强烈或长期性的情志刺激下,超过了正常的生理活动范围,而又不能适应时,使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这时的七情就成为致病因素,而且是导致内伤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故称为内伤七情。

  七情做为致病因素,有别于六淫之邪从口鼻或皮毛入人体,而是直接影响有关的脏腑而病,情志因素不仅可以直接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而且对所有疾病的转归起着重要作用。

  佛教的“七情”竟与儒家的“七情”大同小异,指的是“喜、怒、忧、惧、爱、憎、欲”七种情愫,把欲也放在七情之末。

  中医理论稍有变化,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这七种情志激动过度,就可能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周而引发各种疾病,令人深思的是,中医学不把“欲”列入七情之中。 中医认为,这七种情态应该掌握适当。如果掌握不当,例如大喜大悲、过分惊恐等等,就会使阴阳失调、气血不周,从而这种精神上的错乱会演变到身体上,形成各种病。




以出世的心体验入世的戏
我们所感受过的痛苦,喜怒和忧伤,只是我们内心对所处的世界和所见的事物的一种反射,作用到了我们自己身上的效果。我们本来是无碍无惧自在得乐的。因为执着,执着的让我们去执着一些东西,接着产生疑问,然后产生分别,最后升起贪嗔痴慢疑之心。我们大脑的每一个想法都是大脑自己在抓取,在回忆里抓取,...

提前写下遗书,真的有必要吗?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有两件事一直都被长辈们视为忌讳话题,那就是性和死亡,所以在这两个方面受到的教育,非常非常的少。所有人都不过是普通人罢了,都有生老病死、喜怒哀乐、贪嗔痴念,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只要是普通人,就逃不掉,所以没什么好忌讳的。1. 好处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身后事...

佛说: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这句话的意思是:因为有了爱,所以有了牵挂,所以就有了忧虑和恐慌。心中没有爱时,便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就没有忧虑和恐慌了。出处:出自佛学著作《妙色王求法偈》。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摩柯枷叶问:如何能为离于爱者?佛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有了不善的观点和念头怎么办
有的人因为相续中习气业障较重的原因,对善知识会不由自主产生邪见,带着严重的贪嗔痴在行持善法,由于上师三宝的加持,一方面认识到了自己的业障,内心怖畏,另一方面却因为善根功德不足,在对治的过程中,随业力牵引,很容易选择错误的方式方法,随意宣泄自己的情绪,造下更大的罪障。总之,末法时代众生业障深重,对...

为善去恶是什么意思?
第二句:善与恶的产生的是因为后天意念的产生,从而有了分别心。这个意就是忘念,七情六欲发动够的你。在佛、道言:处在贪嗔痴里的你。第三句:就是字面上的意思了。知善曰:仁、礼,知恶曰:义,良知曰:智。此为孟子四端,人之天理,天性也 第四句:为善去恶就是指存天理灭人欲,恶就...

用心生活!
生活是多姿多彩,但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用心,能使灰暗变得多彩,使短暂变得永久,使有限成为无限,使腐朽化为神奇;用心,能使生命中许多不可能成为可能;用心,能使人类充分体验到情感的欢畅与智慧的奇谲。 用心体验四季 如果我们用心来体验生活,美就在你的身边:一棵细柳,轻掬柔水;两只飞燕,巧织...

由爱而生的意思?
由爱生嗔,由爱生恨,由爱生痴,由爱生念 什么意思?回答此问题,你先要弄清楚什么事贪嗔痴,佛教称之为三毒。也是人之属性。贪,是对于喜好的偏执; 嗔,是对于讨厌的偏执; 痴,是根本的不明事理的实相而做出贪或者嗔的反应。爱是自古至今永不褪色的话题,我本无心评说爱,爱有的时侯是可以...

决策的灵魂是什么!
一念取心中相,心中念,心中想,心中猜,心中认为,心中推测,喜怒哀乐,贪嗔痴,五蕴等等即是凡夫!一念离一切相,即是佛!如何一念离一切相?最简单的方法:一念阿弥陀佛,即是佛了!如果一念不是阿弥陀佛,则是自私!是凡夫!念佛,念佛,念念佛!每个心念都是佛!一句佛号,行住坐卧,时时刻刻,在在处处,不令间断!阿弥陀佛...

几根清净成语
六根清净成语。六根清净成语,是佛教术语,用来描述一个人在修行中达到的境界。它指的是六种感官根源(即眼、耳、鼻、舌、身、意)的清净与纯净。根据佛教教义,人类有六根,即六种感官,用来接收外界的刺激和信息。这六根可以导致欲望、贪嗔痴等烦恼的产生。在修行的过程中,人们通过禅定、观想、...

《东邪西毒》和《东成西就》,人生的一体两面
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而实际上这份境界实在是难以到达。喜怒哀乐,贪嗔痴恨,我们凡人既然无法摈弃,也就随心自然而行吧。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游戏俗世红尘也没什么不好。《东邪西毒》的电影英文名叫Ashes of Time,意思是时间的灰烬。韶光容易把人抛,雪泥鸿爪应可求。

榆阳区13094702685: 佛家说忌三 贪 嗔 痴 中的嗔死什么意思..还有7情指哪7情? -
范俭双黄: 七情为“喜、怒、哀、惧、爱、恶、欲.嗔:指嗔恨心.嗔恨心不段除掉会堕地狱!这个心我们不要有.遇到事物应该尽量想开.佛家讲三毒心.就是贪嗔痴!佛性就被这三毒心所污染

榆阳区13094702685: “七情六欲”到底指什么? -
范俭双黄: 医家的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 六欲:眼、耳、鼻、舌、身、意. 佛说六识 眼、耳、鼻、舌、身、意 产生六尘 色、声、香、味、触、法 故有七情 喜、怒、哀、乐、爱、恶、欲 佛学大词典》 七情,指一般人所具有之七种感情:...

榆阳区13094702685: 哪七情?哪六欲?如何断?如何清?
范俭双黄: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六欲,求生欲、求知欲、表达欲、表现欲、舒适欲、情欲,这些是人之皆有,圣人亦不能外,凡人难断难情,所以要心平气和的看待.

榆阳区13094702685: 七情六欲的七情究竟是贪嗔痴恨爱恶欲,还是喜怒忧思悲恐惊? -
范俭双黄: 七情六欲的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是人体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对外界环境刺激的不同反应,属人人皆有的情绪体验,七情六欲总称人的情感和欲望. 清代著名小说家李汝珍所创作的百回长篇小说《镜花...

榆阳区13094702685: 贪嗔痴是什么意思? -
范俭双黄: 贪是指染著于色、声、香、味、触等五欲之境而不离的心理活动,《大乘义章》卷五说:“于外五欲染爱名贪.”就是指的这个意思.佛教认为,众生生活于世间,以眼、耳、鼻、舌、身等器官与外界相接触,产生色、声、香、味、触等感觉....

榆阳区13094702685: 喜怒哀乐是什么意思??? -
范俭双黄: 喜怒哀乐,指高兴、愤怒、悲哀和快乐这四种感情.泛指人的各种不同感情.

榆阳区13094702685: 何为七情六欲 -
范俭双黄: 贪嗔痴恨爱恶欲

榆阳区13094702685: 什么是七情六欲?八戒指哪八戒? -
范俭双黄: 一.佛家八戒: 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淫,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着香华,七戒坐卧高广大床,八戒非时食.“《西游记》中猪刚鬣受了菩萨戒行,断了五荤三厌,唐僧因此给他起了个别号,叫做“八戒”.五荤三厌,属宗教戒条,...

榆阳区13094702685: “七情”是“爱恨贪嗔痴恶欲”还是“喜怒哀惧爱恶欲”? -
范俭双黄: 儒家的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医家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