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南门竖木,这件事对当时的秦国产生了怎样的社会影响?

作者&投稿:糜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商鞅南门立木,是为了取得百姓对朝廷信任,在国内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社会风尚,同时也是为推动新法实施,而且也对秦国树立了一种有赏有罚,威信的形象。

在当时孝公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商鞅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法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开始推行革新时,为了取信于民,他派人在城中竖立一木,并告知:“谁人能将之搬到城门,便赏赐十金。”

秦民无人敢信,后加至五十金,于是有人扛起木头搬到城门,果然获赏五十金,从此宣示与开展孝公变法,史称“徙木立信”。北宋王安石,在一首称赞商鞅的诗中以“一言为重百金轻”,来比喻言出必行的重要。

扩展资料

生平

早年

商鞅“少好刑名之学”,专研以法治国,受李悝、吴起等人的影响很大。后为魏国宰相公叔痤家臣,公叔痤病重时对魏惠王说:“公孙鞅年少有奇才,可任用为相。”又对惠王说:“王既不用公孙鞅,必杀之,勿令出境。”

惠王认为公叔已经病入膏肓,语无伦次,于是皆不采纳。公叔转而告诉商鞅,并要他赶快离开魏国。商鞅明白魏王不采信老丞相用他之言也不会采信杀他之言,所以并没有立刻离开魏国。

公叔痤死后,商鞅听说秦孝公雄才大略,便携带李悝的《法经》到秦国去。通过景监三见孝公,商鞅畅谈变法治国之策,孝公大喜。前359年任左庶长,开始变法,后升大良造。

实施变法

刑上大夫

后来,太子犯法,商鞅认为:“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刑其太傅公子虔与老师公孙贾。秦孝公十六年,太傅公子虔复犯法,商鞅施以劓刑。变法日久,秦民大悦。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前340年,率秦军败魏国公子_将军,魏割河西之地与秦,将人民迁居至大梁,此时魏惠王大忿:“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商鞅因功封于商十五邑。

连坐法

商君之法设连坐法,制定严厉的法律,增加肉刑、大辟,有凿顶、抽肋、镬烹之刑。《资治通鉴》记载:“初,商君相秦,用法严酷,尝临渭论囚,渭水尽赤。为相十年,人多怨之。”秦国贵族多有怨言。

耕战

商鞅在秦国建立了延续百余年的国策——‘耕战’。商鞅告诉秦人,生活中只有最主要的两件事:耕田和打仗。商鞅认为,只有强大的农业才能支持不断扩大的战争。

同时期的西方,亚历山大大帝有5万人的军队,罗马军团最为强盛的时候也不过几十万人,而秦国到了秦始皇时代,已经能够负担一百万人的庞大军队。《史记》上说,正是耕战策略最终成就了秦国一统天下的抱负。

车裂处死

赵良劝说商君积怨太深,应当“归十五都,灌园于鄙”、“不贪商于之富,不宠秦国之教”,“君之出也,后车载甲,多力而骈协者为骖乘,持矛而操戟者旁车而趋。此一物不具,君固不出。”商鞅不听。

前338年,秦孝公崩,惠文王太子驷即位,公子虔告商鞅谋反,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结果因未出示证件,店家害怕“连坐”不敢留宿,显示了商鞅立法之效果。

后来商鞅回到商邑,集聚邑兵攻郑(今陕西华县),秦王发兵讨之,商鞅战败于渑池被斩于军阵之中。商鞅的尸体被运回咸阳被秦惠文王在彤处以“车裂之刑”,灭商鞅之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商鞅南门立木




成语典故_商鞅立木的故事 商鞅变法前为什么要南门立木?
过了两年,秦孝公的君位坐稳了,就拜商鞅为左庶长(秦国的官名),说:“从今天起,改革制度的事全由左庶长拿主意。”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金子...

什么是商鞅南门立木?
过了两年,秦孝公的君位坐稳了,就拜商鞅为左庶长(秦国的官名),说:“从今天起,改革制度的事全由左庶长拿主意。”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就赏10两金子。...

商鞅南门立木讲了一件什么事?
因为当时的朝廷朝令夕改,在百姓心里没什么威信,商鞅为了自己的变法,就要改变这一现状,他在南门立了一块大木头,说谁把木头扛到北门就给金子,很多人都不相信这天上掉馅饼的好事,都在观望。有一个人把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就真的 给了他金子。从此百姓都觉得商鞅说话算数,他的变法得到了拥护,...

立木为信的成语故事
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金子。”

史记商君列传商鞅立木文言文翻译
新法准备就绪后,还没公布,恐怕百姓不相信,就在国都后边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百姓中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给十金。百姓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没人敢动。又宣布“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把它搬走了,当下就给了他五十金,借此表明令出必行,绝不欺骗。事后就颁布...

商鞅南门立木是散文吗
过了两年,秦孝公的君位坐稳了,就拜商鞅为左庶长(秦国的官名),说:“从今天起,改革制度的事全由左庶长拿主意。”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金子...

商鞅立木为信的目的是什么
“立木建信”成为商鞅变法的突破点,大政治家就是有创意。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确保了新法的顺利实施,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而在 “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立木取信”,一诺千金,变法成功,...

商鞅立木文言文加译文
感到奇怪)之(指代这件事),莫敢徙。复(又)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辙(就)予五十金,以明(表明)不欺。卒(终于)下令。 (选自《史记》)商鞅立木建信 法的条令已经完备,还没有公布,商鞅担心人民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能把它迁移到北门...

商鞅立木的原因和意图是什么?
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在国都集市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有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十两银子。百姓对此感到奇怪,不敢去搬。又说“能搬木头的人赏五十两银子”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就给了他五十两银子,用来表明没有欺骗(百姓)。最后颁布了那法...

商鞅立木建信文言文
这时,那些当初说新法不便的人中,有些又来说新法好,公孙鞅说:“这些人都是乱法的刁民!”把他们全部驱逐到边疆去住。此后老百姓不敢再议论法令的是非。 3. 商鞅立木取信文言文 商鞅立木建信文言文《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变法之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

惠济区15338843319: 商鞅南门立木,是为了什么 ,在国内建立起一种怎样的社会风尚,同时也是为推动新法 ,而且也对秦国树立什么 -
阮东阿可: 你好.商鞅南门立木,是为了 取得百姓对朝廷信任 ,在国内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社会风尚,同时也是为推动新法实施,而且也对秦国树立了一种有赏有罚,威信 的形象.

惠济区15338843319: 商鞅南门立木有什么影响 -
阮东阿可: 孝公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商鞅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法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开始推行革新时,为了取信于民,他派人在城中竖立一木,并告知:“谁人能将之搬到城门,便赏赐十金.”秦民无人敢信,后加至五十金,于是有人扛起木头搬到城门,果然获赏五十金,从此宣示与开展孝公变法,史称“徙木立信”.北宋王安石,在一首称赞商鞅的诗中以“一言为重百金轻”,来比喻言出必行的重要.

惠济区15338843319: 商鞅南门立木有什么影响?急!符合题目!详细点!悬赏! -
阮东阿可: “立木取信”:商鞅在南门立木悬赏扛木者,从而取得老百姓对朝廷的信任,便于新法的施行.孝公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商鞅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法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开始推行革新时,为了取信于民,他派人在城中竖立一木,并告知:“谁人能将之搬到城门,便赏赐十金.”秦民无人敢信,后加至五十金,于是有人扛起木头搬到城门,果然获赏五十金,从此宣示与开展孝公变法,史称“徙木立信”.北宋王安石,在一首称赞商鞅的诗中以“一言为重百金轻”,来比喻言出必行的重要.

惠济区15338843319: 商鞅立木这一做法最终起到什么作用? -
阮东阿可: 立木取信是指商鞅通过利用让百姓搬一块木杆从南门到北门,就给赏银50两黄金的方式取得百姓的信任,最后顺利颁布变法法令的历史典故. 立木取信出自于《资治通鉴》. 【原文】: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卫鞅曰:“此皆乱法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其后民莫敢议令.

惠济区15338843319: 城门立木是什么意思? -
阮东阿可: “城门立木”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商鞅是战国时期十分有名的改革家,商鞅先后两次实行变法,但他的改革一开始并不顺利,因为人民被贵族压迫的太久了,所以当法令颁布之后,人民并不相信他,认为法令并不会真正的实施. 为了取信于民...

惠济区15338843319: 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
阮东阿可: 商鞅南门立木取得了老百姓的信任,不但为朝廷树立了诚信的形象,还为新法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惠济区15338843319: 什么是徙木赏金?商鞅是怎么想出这个妙招的? -
阮东阿可: 商鞅当时变法,为了让民众信任自己,于是就想出了徙木赏金这个办法.徙木赏金也叫徙木立信,当时商鞅将一根木头立在南门,如果有人能把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就可以得到十金,不过没人去搬,后来加到五十金才有人搬,完成后商鞅立马赏了五十金.

惠济区15338843319: 商鞅南门立木是为了什么? -
阮东阿可: 商鞅为了争取国家富强,主张变革不适合国家发展的旧的法规,为了取得老百姓的信任,保证变法成功,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这就是《商鞅南门立木》.

惠济区15338843319: 商鞅南门立木变法过程 -
阮东阿可: 商鞅开始推行革新时,他派人在城中竖立一木,并告知:“谁人能将之搬到城门,便赏赐十金.”秦民无人敢信,后加至五十金,于是有人扛起木头搬到城门,果然获赏五十金,从此宣示与开展孝公变法,史称“徙木立信”. 变法只是为了取信于民,这样改革的难度会缩小很多.经过这次事件之后,全国轰动,老百信就十分信任商鞅.于是商鞅把起草的新法令公布了出去,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惠济区15338843319: 商鞅变法前为什么要南门立木?
阮东阿可: 商鞅变法时为了取信于民, 就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 下命令说: “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就赏十两金子. ”但没人去做.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这时人群中有一个人说:“我来试试. ”他说着,真的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搬到北门. 商鞅立刻派人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黄金.这件事立即传了开去,一下子轰动了秦国上下.后来,商鞅变法得到了群众的信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