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木为信的成语故事

作者&投稿:项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立木为信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立木为信
战国七雄中,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贴邻的魏国就比秦国强,还从秦国夺去了河西一大片地方。 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愤图强,首先搜罗人才。
中文名
立木为信
出处
《史记·商君列传》
作者
司马迁
类型
典故
典故
战国七雄中,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贴邻的魏国就 比秦国强,还从秦国夺去了河西一大片地方。 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愤图强,首先搜罗人才。他下了 一道命令,说:“不论是秦国人或者外来的客人,谁要是能想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的,就封他做官。” 秦孝公这样一号召,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干的人。有一个叫公孙鞅(就是后来的商鞅)的卫国人,在魏国宰相公叔痤手下当官,公叔痤临终前将他推荐给魏惠王,但没有得到重用。商鞅便来到秦国,托秦孝公宠臣景监的引荐,得到秦孝公的接见。 商鞅对秦孝公说:“一个国家要富强,必须注意农业,奖励将士;要打算把国家治好, 必须有赏有罚。有赏有罚,朝廷有了威信,一切改革也就容易进行了。” 秦孝公完全同意商鞅的主张。可是秦国的一些贵族和大臣却竭力反对。秦孝公一看反对的人这么多,自己刚刚即位,怕闹出乱子来,就把改革的事暂时搁了下来。 过了两年,秦孝公的君位坐稳了想起了改革,改革制度的事全由左庶长拿主意。” 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 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 金。”
立木为信
不一会,南门口围了一大堆人,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这根木头谁都拿得动,哪儿用得着十两赏金?”有的说:“这大概是左庶长成心开玩笑吧。” 大伙儿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没有一个敢上去扛木头的。 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没有想到赏金越高,看热 闹的人越觉得不近情理,仍旧没人敢去扛。 正在大伙儿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个人跑出来,说:“我来试试。”他说着,真的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搬到北门。 商鞅立刻派人传出话来,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黄澄澄的金,一分也没少。 这件事立即传了开去,一下子轰动了秦国。老百姓说: 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

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金子。”

商鞅

我要写立木为信的故事100字。

写回答 共2个回答

南邕
LV.20推荐于 2017-09-10

出自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里的商鞅变法“立木为信”: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战国七雄中,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贴邻的魏国就 比秦国强,还从秦国夺去了河西一大片地方。

q8K要用8倍镜M416要月


立木为信的故事?
而在 “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立木取信”,一诺千金,变法成功,国富民强;一个帝王无信,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时候听到的“狼来了”的故事,就是人生诚信教育的...

立木为信,背水一战,破釜沉舟,兴师问罪,揭竿而起,三顾茅庐。这些成语的意...
人们将“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简化成“揭竿而起”这个成语,比喻高举义旗,起来反抗。三顾茅庐:意思: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出处:《三国演义》历史背景: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

立木为信的成语故事50字?
立木为信的故事源自于《史记·商鞅列传》。在战国时期,秦国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图强,但法令将要发布实施时,商鞅担心国人不相信,于是在国都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告诉大家谁能将这根木头搬运到北门去就给他五十金。人们都觉得很新鲜,没人敢信,没人敢搬。商鞅又下令说,只要能把树干搬到北门,奖金...

立木为信的历史故事是什么?
就在大家犹豫不决时,有一个人却扛起木头,从南门一直走到北门,商鞅当场兑现,赏给他五十两银子

徙木立信的成语故事
徙木立信的成语故事如下:徙木立信这个成语源自于战国时期,与商鞅推行新法有关。为了使新法得到民众的信任和支持,商鞅在都城市场南门立了一个三丈高的木头,招募能将其搬到北门的民众,并承诺给予十金。但是没有人敢去尝试,于是商鞅又将赏金提高到五十金,终于有个人敢于尝试,他成功地把木头搬到了...

立木为信和一诺千金的来历?
。您有这样的好名声,还不是靠您的家乡人——楚人替您传扬。我也是楚人,为什么您要鄙视我呢?季布听了这一番话,心里的气消了一大半。他把曹丘生留在家里住了几天,诚恳地指出曹丘生的错误,曹丘生也虚心地接受了劝告。后来曹丘生又到处为季布传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立木为信”的故事是怎么样的,诚信究竟有多重要?
在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张变法。但是在他主持变法的过程中,最开始效果并不理想,商鞅非常迷惑,不理解,这是为什么,后来,随着它不断的去接触变法,不断的去接触百姓的生活,然后逐渐了解到,之所以变法效果理想,主要是因为,当时战争四起,人心惶惶,虽然秦孝公支持商鞅维持变法...

关于守信的成语故事
【出处】《庄子盗距》:“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史记苏秦列传》:“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唐李白《长干行》诗:"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2、立木为信。【故事】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

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五个?
【一诺千金】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立木为信】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

励志成语故事及寓意
生命本身是一个过程,成功与失败只是人生过程中一些小小的片段,若果把生命与成功或失败联系在一起,生命将失去本身该有的意义。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励志成语故事及寓意,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励志成语故事及寓意篇一: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

宁乡县19642361942: 立木为信的历史故事是什么?
策脉丽邦: 就在大家犹豫不决时,有一个人却扛起木头,从南门一直走到北门,商鞅当场兑现,赏给他五十两银子

宁乡县19642361942: 商鞅立木为信说的是个什么故事?
策脉丽邦: 商鞅立木为信说的是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在国都集市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说有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十两银子.百姓对此感到奇怪,不敢去搬.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没有想到赏金越高,看热闹的人越觉得不近情理,仍旧没人敢去扛.正在大伙儿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个人跑出来,说:“我来试试.”他说着,真的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搬到北门.商鞅立刻派人传出话来,赏给他五十两银子.这件事立即传了开去,轰动了秦国.老百姓说:“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 商鞅知道,他的命令已经起了作用,就把他起草的新法令公布了出去.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以后,农业生产发展了,军事力量也强大了.

宁乡县19642361942: 商鞅立木 -
策脉丽邦: 古人商鞅想要推行新的法规,为了( 取信 )于民,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 徙木为信的故事 【注音】xǐ mù wéi xìn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新法公布以后,为使人们相信新法一定要执行,商鞅命人在国都南门处立了一根三丈多高的木柱,声明谁搬动到北门就赏五十金.有一个胆大而力大的人果然得到五十金,人们认为商鞅言出必行就按新法行事. 【出处】有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解释】徙:迁移;信:信用.指说到做到,言而有信.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言而有信 【近义词】言而有信 【反义词】食言而肥、言而无信

宁乡县19642361942: 6、综合性学习.(6分)班内决定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来参与其中的两个环节.(1)[认识诚信]请写一个有关诚信的故事名字,并... -
策脉丽邦:[答案] (1)示例:①立木为信的故事.商鞅变法 时,为了树立威信,下令在城门外立一根三 丈长的木头,并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 搬到北门,重赏.终于有人站出来并将木 头扛到了北门.商鞅重赏了他.②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周幽王为了逗妃子 笑,...

宁乡县19642361942: 徙木为信的典故 -
策脉丽邦: 原文: 徙木为信 商鞅变法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 译文: 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就绪,但没有公布.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告示:有谁能把这根木条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斤黄金.百姓们感到奇怪,没有人敢来搬动.商鞅又出示布告说:“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斤黄金.”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刻命令给他五十斤黄金,以表明他说到做到.接着商鞅下令变法,新法很快在全国推行.

宁乡县19642361942: 徙木为信的典故徙木为信的历史故事是什么?我要简略的,要总括全文的! -
策脉丽邦:[答案] 原文:徙木为信 商鞅变法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译文:商鞅变法的法...

宁乡县19642361942: 徙木为信是什么意思? -
策脉丽邦: 徒木为信 当年商鞅恐怕百姓不信任,于是在国都市场南门立下一根三丈长的木杆,招募百姓有能够搬到北门的就赏给十镒黄金.百姓对此感到惊讶,没有人敢去搬木杆.就又宣布命令说:“有能够搬过去的就赏给五十镒黄金.”有一个人搬木杆到北门,立即赏给他五十镒黄金,以表明没有欺诈.

宁乡县19642361942: 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典故 -
策脉丽邦: 一诺千金 源于《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季布是秦朝末楚国的义士,他生性耿直,乐善好施,特别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困难再大,他都一定要设法办好,所以深受当时人们的赞誉.季布在项羽手下时,曾多次打败刘邦,项羽兵败自杀,刘邦...

宁乡县19642361942: 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除了立木为信烽火戏诸侯还有那些 -
策脉丽邦:[答案] 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