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浅议——公孙丑章句下·第五节

作者&投稿:繁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孟子谓蚳鼃曰:“子之辞灵丘而请士师,似也,为其可以言也。今既数月矣,未可以言与?”蚔鼁谏于王而不用,致为臣而去。齐人曰:“所以为蚔鼁,则善矣;所以自为,则吾不知也。”公都子以告。

曰:“吾闻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孟子对蚳蛙说:“您辞去灵丘的长官职位,而请去做法官,似乎有道理,因为这样一来可以向齐王进言。可是现在你已经做了好几个月的法官了,还不能向齐王进言吗?”

蚳蛙向齐王进谏,齐王不听。蚳蛙因此辞职而去。齐国人议论道:“孟子为蚳蛙的考虑倒是挺好,但是他怎样替自己考虑呢?我们就不知道了。”公都子把这些话告诉了孟子。

孟子说:“我听说过:有官位的人,如果无法尽其职责就应该辞官不干;有进言责任的人,如果言不听,计不从,就应该辞职不干。至于我,既无官位,又无进言的责任,那我的进退去留,岂不是非常宽松而有自由的回旋余地吗?”

这里有知名的典故——绰绰有余。

本节与上一节有衔接的内容,关于 “失职” 的探讨。孟子认为,总是尽不到职责,就该辞官而去。孟子这么认为,有他的道理,有这两方面原因:一是,既然尽不到职责,那么自己的 主张和追求就无法实现 ,君子 不该被稻粮禁锢 一生;二是,既然尽不到职责, 白吃人家的干饭 ,是君子所 不齿 的事情。

孟子对于工作中 “宽裕” 这一状态的认识,更值得学习。做事时,怎样是宽裕的呢?不是说 手握权力或时间 ,当身上 没职责 时,才会宽裕。一旦有所 承担 ,且 认识并认可 这一点,人是不会放松下来的,常常 有栖栖遑遑的紧迫之感 。因而,轻松和宽裕也就 不该是做事的目标 ;如果要闲适、安逸, 不做事是最直接的途径 。之所以要做事,除去 满足生活需要 外, 践行主张、参赞治理 ,更是要勉力追求的目标。

对于 当代人 做事的 目标和风气 ,笔者认为,孟子的这一观点很值得思考和借鉴。

欢迎列位共谈共学。有所疏漏,烦请指正。


《孟子》浅议——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孟子说道:“凭借齐国的实力称王于天下,是易如反掌的事。”公孙丑问道:“这样的话,那弟子我的疑惑就更深了。以文王那样的德行,活了百岁才去世,也没能够统一天下;武王、周公继承事业,之后才成就大业。现在,先生您说齐王称王于天下是易如反掌的事,这么说来,那文王就不足效法了?”孟子回答道...

《孟子》浅议——公孙丑章句下·第二节
”孟子回话道:“不幸我也生了病,不能上朝去。”次日,孟子去东郭大夫家里吊丧。公孙丑说:“昨天先生以身有疾病推辞齐王,今天又出门吊丧,或许不太好吧?”孟子说:“昨天有病,今天好了。为什么不可以吊丧去?”齐王派人去问候孟子的疾病,并且带来了医生。孟仲子应付道:“昨天大王传令来时,先...

《孟子》浅议——公孙丑章句下·第四节
孟子又说:“如果,有一个人接受了别人的牛羊,替他看管,一定要为牛羊找到牧场和草料。如果他找不到牧场和草料,是该把牛羊还给主人呢?还是站着看牛羊饿死呢?”那大夫说道:“这……是我孔距心的罪过啊!”另一天,孟子拜见齐王说:“大王手下管理都邑的大夫,我了解其中的五人。明白自己有失职罪...

《孟子》浅议——公孙丑章句下·第十四节
孟子离开齐国,居住在休地。公孙丑问道:“先生,出仕却不接受俸禄,是古时候的道理?”孟子说道:“不是。在崇地,我见到齐王。退下来之后萌生离开的主意,我不想改变这个主意,所以暂且接受官职但不接受俸禄。不久后,齐国有军事行动,我没办法向齐王请求离开。如今可以了。长期留在齐国,不是我的志...

《孟子》浅议——公孙丑章句下·第五节
孟子对于工作中 “宽裕” 这一状态的认识,更值得学习。做事时,怎样是宽裕的呢?不是说 手握权力或时间 ,当身上 没职责 时,才会宽裕。一旦有所 承担 ,且 认识并认可 这一点,人是不会放松下来的,常常 有栖栖遑遑的紧迫之感 。因而,轻松和宽裕也就 不该是做事的目标 ;如果要闲适、安逸,...

《孟子》浅议——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一节
本章不太好懂,需要先交代下 人物关系 。鲁缪公、子思和鲁缪公手下的人之间的关系,就好比齐王、孟子和这位客人之间的关系。以往,鲁缪公手下的人, 能揣度子思的心意、领悟子思的教诲 ,而反转身告诉鲁公;这样一来,子思在鲁国见鲁君日日有所改善,自然安心留下。如今,齐王手下这人,完全 不懂...

《孟子》浅议——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二节
孟子是这样描述小人的 :跑来给国君提一通建议,国君不听, 他就生气 ;然后, 摔着脸色连日离开 。比对这三种状态,能够理解在野的君子,是为何、如何寻求官职的。目的是辅助当权者 走向“王道” ,使本国的 民众安乐 ,进而使全天下的民众免于苦难;方法是 引导 行恶政的当权者,不因他一时的...

《孟子》浅议——梁惠王章句下·第十六节
曰:“何哉?君所为轻身以先于匹夫者,以为贤乎?礼义由贤者出。而孟子之后丧逾前丧。君无见焉!”公曰:“诺。”乐正子入见,曰:“君奚为不见孟轲也?”曰:“或告寡人曰,‘孟子之后丧逾前丧’,是以不往见也。”曰:“何哉君所谓逾者?前以士,后以大夫;前以三鼎,而后以五鼎与?”...

《孟子》浅议——梁惠王章句上·第五节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

《孟子》浅议——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儛,遵海而南,放于琅邪。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

永宁县18047786828: 《孟子·公孙丑下》中的“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和“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俎咽邦欣: 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

永宁县18047786828: 请结合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中的观点,分析陈胜、吴广组织?
俎咽邦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解释:道义;寡:少.站在正义方面,会得...

永宁县18047786828: 孟子 公孙丑上 第五章 译文 -
俎咽邦欣: 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市,廛而不征①,法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矣;关,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路矣;耕者,助而不税②,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

永宁县18047786828: 孟子中的成语及其解释求《孟子》中的成语及其解释! -
俎咽邦欣:[答案] 明察秋毫 缘木求鱼(《梁惠王章句上》) 揠苗助长 出类拔萃(《公孙丑章句上》 为富不仁 一傅众咻(《滕文公章句上》) 自暴自弃 好为人师(《离娄章句上》) 左右逢源 夜以继日(《离娄章句下》) 集大成者 金声玉振(《万章句下》) 一曝十...

永宁县18047786828: 孟子辞禄万钟的故事 -
俎咽邦欣: 公元前316年,燕王啥将王位让给了其相子之,引起了燕国内乱.齐大臣沈同私下问孟子是否可以伐燕,孟子认为可以.但齐宣王派匡章伐燕,孟子却认为是以暴伐暴(《孟子·公孙丑下》).齐军攻下燕后,齐宣王想吞并它,征求孟子的意见...

永宁县18047786828: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① ?”(孟子)曰:“我知言 -
俎咽邦欣: (1)B (2)苏辙认为作家的“气”决定了他的“文”,即作家的精神与气质决定了作品风格与境界,作家可以通过“养气”提高自己对文学的理解.(言之有理即可)

永宁县18047786828: 孟子公孙丑章中孟子曰生于其心害于其政下一句是什么 -
俎咽邦欣: 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虽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永宁县18047786828: 孟子公孙丑下第十三章 -
俎咽邦欣: 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三节 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

永宁县18047786828: 孟子解释梁惠王章句下·第五章齐宣王问曰:「人皆谓我毁明堂;毁诸?
俎咽邦欣: 齐宣王问孟子说:“人们都劝我把泰山周天子东巡时的明堂毁掉,是毁掉好呢,还是保留好呢?” 孟子回答说:“明堂是王者会见诸侯的地方.大王想要施行王者执政,就...

永宁县18047786828: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公孙丑曰:“道则高矣,关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 -
俎咽邦欣: (1)D“站在路的中间”理解有误.(2)“中道”就是中庸之道,就是无过无不及,做得恰到好处.(1分)在此,孟子很巧妙地把教育的问题与儒家的最高标准联系起来了.我们今天的学习也一样,老师不能过多地为学生包办代替,但又不能启发不到位,应做到“中庸”.(2分) 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