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学记》1--“发虑宪,求善良”

作者&投稿:栋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原文】: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xiǎo)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注释】:1.发:发布。虑:谋划。宪:法令。2.謏(xiǎo):小,有声音。3.动:触动,感动。4.就贤体远:亲近贤能之士,体察疏远之臣。5.化:教化。

      【翻译】:思虑要合于法度,征求品德善良的人士辅佐自己,可以得到小小的声誉,却不能够感动民众;如果亲近礼贤下士,宽容异己体恤百姓,可以感动民众,但不能改变民心。君子想感化民心,改变风俗,就一定要重视设学施教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一段无疑彰显的是儒家思想。由表及里,让人忍不住细细推敲。 化民也好,教育也罢,亘古至今提了这么久,何为教育呢?我们不妨也咬文爵字一回。我立刻百度了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从这里我可以感受到“教”是本质不是说教,不是我们在讲台上满堂灌,然后学生就知道道理了。除了课堂上的讲练结合,学以致用,还有生活中的言行一致,以及身教。这也就不难理解社会对教师修为的要求为何如此之高了。比如说,“某某还是老师呢!”“育”,养子使作善也。“养子”,也就是说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吧,当然,“一日为师......”,教师也就有了同等的责任。而我非常在意的是它的“使作善”,也使我立即联想到它作为政治基础的《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后面大致是治国、齐家、修身等等。也就是教育的内容包容万象,教育的对象千差万别。而我们责任重之又重。


《学记》第五章(一):开学典礼
《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大意为:大学开学的时候,(天子或官吏)穿着礼服,备有祭菜来祭祀先圣先师,表示尊师重道;学生要吟诵《诗经•小雅》中(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篇(叙述君臣和睦的)诗,使他们体会入学是入仕治世的开始,君臣上下要相和厚;让学生按鼓声开箱取出学习用品,使他们...

师严而道尊是什么意思
教师严格才能重视传授的道。出处:战国乐正克《礼记·学记》原文节选: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译文:凡是学习的关键,严师是难能可贵的。教师严格...

(转)《礼记·学记》是世界第一部教育学专著白韵说学
《礼记·学记》是世界第一部教育学专著 白韵说学 《学记》内容概说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它比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早面世一千八九百年。它从教育的作用、教育的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

"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为什么这两种人可以免除朝见...
"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出自《学记》,意思是当他在祭祀中作为祭尸时,则不以臣子相待;当他作为君主老师时,则不以臣子相待。可以免除朝见君主的礼节是因为教师的地位同神圣的祭祖礼仪中的“尸”一样受到尊敬。封建统治者对于自己的臣民,只有在他们“为尸”或“为师”时,...

"不学诗无以言
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就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出自《礼记·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一般认为是战国晚期思孟学派的作品,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乐正克。其文字言简意赅,喻辞...

《礼记》之教学相长文言文原文
1. 《礼记·学记》教学相长教学相长 发音jiào xué xiāng zhǎng 释义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出处 《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示例 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懂得了~的道理.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表示教与学...

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的含义?
意思是:德行很高的人,不限于只担任某种官职;普遍的规律,不仅仅适用于那一件事物;有大信实的人,用不着他发誓后才信任他;天有四季变化,无须划一,也会守时。出自西汉戴圣《礼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由西汉戴圣编纂。节选原文: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其此之谓乎。”---《学记...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义;意)选自《礼记·学记》《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谓玉不加工,不成器皿。后以喻人不经过培养、锻炼,不能成材。“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出自《三字经》【原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然玉之为扬,有不变之常德...

什么是我国古代史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
1、《学记》系中国最早的体系极为严整的教育专著《礼记》中的一篇,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 2、简介 《学记》,是古代汉民族典章制度专著《礼记》(《小戴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

《礼记•学记》漫谈18
①大德不官:圣人之德盛大,不偏治一官之事;②大道不器:大道之体,不偏主一器;③大信不约:至诚感物,不待有所要约,而人无不信之;④大时不齐:天之四时,寒暑错行,未尝齐一,而卒未尝有所违也。⑤源:源头。黄河是水的源头。⑥委:汇集。大海是水的汇集处。解读:这是《学记》结尾...

扬中市13129499790: 《学记 礼记》全文 -
濮锦血塞: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虽有佳...

扬中市13129499790: 英语翻译《礼记·学记》:“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 孔颖达 疏:“良亦善也.又能招求善良之士.” -
濮锦血塞:[答案] 《礼记·学记》上说:“古时的统治者开始发出谋虑计划和颁布法令政策的时候,能够先时广泛地征求德行高尚人士的体验,来辅助自己,这仅是个人的善行,只能做到小有声誉而已,还不足以耸动群众的听闻.” 孔颖达解释说:“良也是善.又可以...

扬中市13129499790: 《学记》白话文翻译 -
濮锦血塞: 〔原文〕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①闻,不足以动众;就②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③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④! 〔译文〕〔执政者〕发布政令,征求品德善良〔的人士辅佐自己〕,可以得到小小的声誉,不能够耸动群众的听...

扬中市13129499790: “化民成俗,其必有学”是出自哪本著作 -
濮锦血塞:[答案] 《礼记·学记》 原文: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引发思虑,广求善良,只能做到小有名声,不足以感动群众.亲自就教于贤者,体念远大的利弊,虽能够感动群众...

扬中市13129499790: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
濮锦血塞: 礼记·学记 原文 编辑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扬中市13129499790: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一句能得到什么体会? -
濮锦血塞:[答案] 育,担负的最大责任不是传承知识,而是移风易俗.《学记》开篇说:“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教师,应该是新道德理念的首先承载者. 《礼记·学记》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

扬中市13129499790: 什么是善良?? -
濮锦血塞: 编辑词条善良 编辑本段释义 拼音:shàn liáng 英文:kind-hearted;be good and honest 解释:纯真温厚,没有恶意,和善,心地好.亦指和善而不怀恶意的人. 组词:心地善良、善良的人们 编辑本段相关文献 《礼记·学记》:“发虑宪,求善...

扬中市13129499790: 成语什么朴善良 -
濮锦血塞: 淳朴:形容人十分诚实,朴素,老实.语出《后汉书·崔骃传》:"淳朴散离,人物错乖." 善良:心地纯洁,纯真温厚,没有恶意,和善,心地好.指和善而不怀恶意的人.《礼记·学记》:"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

扬中市13129499790: 善良源于哪? -
濮锦血塞: 它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具体的外在表现就是人的行为上 ,善意的举动就是善良...善良源于内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