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和周瑜的区别?

作者&投稿:众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周瑜和鲁肃谁厉害?~

鲁肃略胜周瑜,孙权站在自己的立场,否定鲁肃,说他有借荆州的短板,然而这才是鲁肃过于周瑜的地方,鲁肃不愧是三国著名的战略家,我觉得他的审时度势,实际要比周瑜吕蒙等人高明,联刘拒曹的方针后来被证明也是无比正确的,吴蜀对抗是没出路的,只有联合起来一起对抗魏,才能维持好三国的局面,这点是孙权等人的短视所不及的地方。从早前提出二分天下的榻上对,到曹操占据荆州后,单骑过江游说刘备联合,极力劝说孙权拒曹,打赤壁之战后又能因势利导的,根据实际形势改变原来的战略,提出借荆州与刘备,改行三分天下的方针,这点都是非常了不起的地方。反之像刘备诸葛亮这类不知变通随时调整正确的战略,所谓秉持彻底的隆中战略的做法,其实就是很失败的。其实当曹操占领荆州后,诸葛亮隆中对的条件已经不存在了,而后经过赤壁之战,荆州的时局更是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孙刘曹三方的势力,实际都已经搅入了荆州地区,刘备还想实现隆中对那样的独占荆州,根本就是白日做梦,鲁肃能认识到这点,及时调整原本的榻上对,而一手促成借荆州的操作,这就是他超过诸人的地方。

周瑜想直接打,鲁肃想等强大,或者耗光对方的子弹再偷袭。

鲁肃与周瑜的历史地位比较

张晓顺

(东北师大附中 长春 130024)

摘要:《三国演义》中鲁肃显然不如周瑜的地位重要,但在历史上,在对三国格局的形成和对历史形势的发展所起的影响等方面鲁肃则要比周瑜重要得多。本文主要史实方面分析比较了周瑜和鲁肃历史地位。

关键词:周瑜 鲁肃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文武兼备,雄姿英发,风流倜傥,年轻有为,赤壁鏖兵,一战成名,曾叹:“既生瑜,何生亮”,为开创东吴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而鲁肃则是一敦厚明智、仁人长者的风范,赤壁之战之前的鲁肃则似乎成了诸葛亮和周瑜的传话筒,显然他和周瑜是无法相比的。但历史中的周瑜与鲁肃到底谁对东吴集团的稳定做出的贡献更大一些呢?我觉得应该分开来讲,从战术水平和智谋策略上来讲,鲁肃要稍逊一筹,从长远的战略目光和对局势的整体把握来讲,周瑜则相去甚远。但战术和战略毕竟是两个不同的层面,两人孰高孰下自然也就不言自明。

周瑜出道要早于鲁肃,十八岁时便跟随孙策打天下,孙策对周瑜相当看重,《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记载孙策得到周瑜相助时,“策大喜曰:‘吾得卿,事谐也。’”周瑜也不负所望,“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乃渡江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刘繇奔走,而策之众已数万矣”。孙策曾经大破刘表手下黄祖,这一仗打的非常精彩,《三国志·吴书·孙策传》注引《吴录》所载孙策上东汉政府的《表》描述到:“……吏士奋激,踊跃百倍,心精意果,各竞用命。越渡重堑,迅疾若飞。火放上风,兵激烟下,弓弩并发,流矢雨集,日加辰时,祖乃溃烂。锋刃所截,猋火所焚,前无生寇,惟祖迸走。获其妻息男女七人,斩虎、(狼)韩晞已下二万馀级,其赴水溺者一万馀口,船六千馀艘,财物山积。虽表未禽,祖宿狡猾,为表腹心,出作爪牙,表之鸱张,以祖气息,而祖家属部曲,扫地无馀,表孤特之虏,成鬼行尸……”而《表》内列举所领诸将的第一位就是“江夏太守、行建威中郎将周瑜”, 可见周瑜在这次战争中的地位和功绩。可见孙策从平定江东到威震江东都是与周瑜的协助分不开的,应该说周瑜是东吴建国之初仅次于孙策的第二号人物。《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注引《江表传》说:“曹公新破袁绍,兵威日盛,建安七年,下书责权质任子。权召群臣会议,张昭、秦松等犹豫不能决,权意不欲遣质,乃独将瑜诣母前定议,瑜曰:‘昔楚国初封於荆山之侧,不满百里之地,继嗣贤能,广土开境,立基於郢,遂据荆杨,至於南海,传业延祚,九百馀年。今将军承父兄馀资,兼六郡之众,兵精粮多,将士用命,铸山为铜,煮海为盐,境内富饶,人不思乱,泛舟举帆,朝发夕到,士风劲勇,所向无敌,有何逼迫,而欲送质?质一入,不得不与曹氏相首尾,与相首尾,则命召不得不往,便见制於人也。极不过一侯印,仆从十馀人,车数乘,马数匹,岂与南面称孤同哉?不如勿遣,徐观其变。若曹氏能率义以正天下,将军事之未晚。若图为暴乱,兵犹火也,不戢将自焚。将军韬勇抗威,以待天命,何送质之有!’”这里,周瑜从东吴的现实及天下形势出发,引经据典,分析了送人质给曹操的不利之处,可以说这次建议是战略上的,是高瞻远瞩的,也得到了国太的赞同:“权母曰:‘公瑾议是也。公瑾与伯符同年,小一月耳,我视之如子也,汝其兄事之’,遂不送质。”(同上)以国太“视之如子”的身份与地位,是任何文臣武将都无法相比的,而鲁肃此时还尚未归东吴。孙策死时,周瑜不在身边,故托孤张昭,但演义里写的很精彩:“策曰:‘弟才胜儿十倍,足当大任。倘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恨周瑜不在此,不得面嘱之也!’”(《三国演义》第二十九回)周瑜是和张昭一样的托孤之臣,远非他人可比。赤壁一战,更使周瑜声名大震,但周瑜的地位总的来说还是靠他的韬略和勇武而积累起来的。

周瑜还有战略上的一次高见,《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说:“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日:‘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但最终由于周瑜的“道於巴丘病卒”而使计划也随之夭折了,我们也无法得知以东吴当时的实力能否跨越如此长的战线而获胜了。

相比之下,鲁肃却颇有政治远见。虽然在演义中他 “仅仅成了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喜剧陪衬”(夏志清:《中国古典小说导论》),是一个只会在诸葛亮和周瑜之间,只会在蜀汉和东吴之间传达信息的毫无主见的传话筒,但历史上的鲁肃却是性格开朗、胸怀大志、文武兼备、谋略过人。诸葛亮的《隆中对》历来都受到很高的评价,但早在《隆中对》之前鲁肃和孙权就曾有过类似的对话,鲁肃刚被周瑜推荐给孙权时,“权即见肃,与语甚悦之。众宾罢退,肃亦辞出,乃独引肃还,合榻对饮。因密议曰:‘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馀业,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顾,何以佐之?’肃对曰:‘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三国志·吴书·鲁肃传》)毛宗岗对鲁肃的这一策略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天下大事已了然于胸,其识见不在孔明之下”( 简体毛评本《三国演义》第二十九回)。诸葛亮的《隆中对》一直是蜀汉集团的行动纲领,而鲁肃的这一策略也成了东吴的行动指南,在这之后东吴集团走的基本上都是联刘抗曹路线而终于使得三分天下有其一。

鲁肃以其自身的政治远见,时时刻刻都能从大处着手,从长远打算。刘表刚死,鲁肃就就对孙权说:“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辑睦,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加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於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三国志·吴书·鲁肃传》)。荆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如果曹操占领了荆州则势必对东吴构成很大威胁(后来曹操的一封恐吓信便让东吴举国震惊,纷纷劝说孙权投降),所以鲁肃说“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但是他所担心的事情终于还是发生了,“权即遣肃行。到夏口,闻曹公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表子琮已降曹公,备惶遽奔走,欲南渡江”(同上),曹操素以善于用兵而闻名天下,这里又和鲁肃想到了一起,岂非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鲁肃在当阳见到了刘备并提出了希望孙刘两家能并力抗曹,刘备非常高兴。《三国志·吴书·鲁肃传》有一段裴松之的评论:“刘备与权并力,共拒中国,皆肃之本谋。又语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则亮已亟闻肃言矣。而蜀书亮传云:‘亮以连横之略说权,权乃大喜。’如似此计始出於亮。”可见孙刘两家联合抗曹的策略完全是鲁肃最先提出既而贯彻始终遂有天下三分的结果的(而非诸葛亮),为人臣而能左右天下大势,不能不说鲁肃确实具有远见卓识!

曹操夺取荆州之后又继续南下,“曹公与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於吴。’权得书以示群臣,莫不乡震失色”(《三国志·吴书·孙权传》注引《江表传》)。孙权“与诸将议,皆劝权迎之,而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於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对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曰:‘此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三国志·吴书·鲁肃传》),可见鲁肃又是第一个劝孙权反抗曹操的。当然,当时鲁肃还刚到东吴不久,人微言轻,以他的地位是不足以与张昭等老臣相抗衡的,作为一方霸主的孙权当然不愿意投降曹操,但面对以张昭为首的投降派尚且没了主意,而何况鲁肃呢?于是鲁肃便寄希望于有重兵在握的周瑜身上。当时周瑜受命在鄱阳,鲁肃劝孙权招回周瑜,在与群臣的争辩之中,周瑜表现不俗,他分析说“不然。操虽讬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埸,又能与我校胜负於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散会之后当晚周瑜又单独去见孙权,对孙权说:“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军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原将军勿虑”(《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注引《江表传》)。这番分析足见周瑜确实有知己知彼,料敌必胜的大将之才,也坚定了孙权抗击曹操的决心,“遂任瑜以行事,以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三国志·吴书·鲁肃传》)。但这里周瑜有剽窃鲁肃成果的嫌疑,鲁肃最先提出抗曹是毋庸置疑的(前已有论),此时周瑜却只说他的抗敌之策,而对鲁肃只字不提,便让人对他有追名逐利、心胸狭隘的怀疑。关于这一点《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中有一段裴松之的评论:“臣松之以为建计拒曹公,实始鲁肃。于时周瑜使鄱阳,肃劝权呼瑜,瑜使鄱阳还,但与肃暗同,故能共成大勋。本传直云,权延见群下,问以计策,瑜摆拨众人之议,独言抗拒之计,了不云肃先有谋,殆为攘肃之善也。” 孙权赤壁之战东吴能够大获全胜,主帅周瑜当然功不可没,但也只能说明他具有军事才能。后来孙权登基,归功于周瑜,《三国志·吴书·张昭传》注引《江表传》载:“权既即尊位,请会百官,归功周瑜。昭举笏欲褒赞功德,未及言,权曰:‘如张公之计,今已乞食矣。’”这应该是从周瑜作为总指挥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的角度出发的,而作为主战派的首发并以赞军校尉身份“助画方略”的鲁肃在这里却成了幕后英雄。

此后,在对待荆州和刘备集团的态度上周鲁两人走着完全不同的路线。

曹操虽然在赤壁之战中吃了败丈,但仍然没有伤到筋骨,在三家之中他还是具有最强的实力,这时如果孙刘失好,很容易被他抓住时机,各个击破,随时都有吞并孙刘的可能。周瑜对这种形势的认识并不是很充分,他仍然把刘备看作是东吴的眼中钉。后来刘备去东吴求都督荆州,周瑜便要软禁刘备,《资治通鉴·孝献皇帝辛》中记载:“刘表故吏士多归刘备,备以周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容其众,乃自诣京见孙权,求都督荆州。瑜上疏于权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居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吕范亦劝留之。”当时曹操手下不少谋事也都以为孙权必定会杀刘备,惟独程昱对曹操说:“孙权新在位,未为海内所惮。曹公无敌於天下,初举荆州,威震江表,权虽有谋,不能独当也。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权必资之以御我。”(《三国志·魏书·程昱传》)曹操对此不以为然,他和其他的谋事一样,认为孙权最多会像袁绍或者刘表一样把刘备养起来,他继续做着他的各个击破的打算,但这次他错了。《三国志·吴书·鲁肃传》中记载:“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同传之中又引《汉晋春秋》说:“吕范劝留备,肃曰:‘不可。将军虽神武命世,然曹公威力实重,初临荆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备,使抚安之。多操之敌,而自为树党,计之上也。’权即从之。”这一“借”让曹操出了一身冷汗,它打碎了曹操的统一天下的大梦,奠定了三国格局的基础,《三国志·吴书·鲁肃传》载:“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於地。”雷勇等所著《漫话三国演义》中对借荆州给予了极大的肯定:“鲁肃借荆州这一招其实十分厉害。当时孙权如果不借,那么凭他一方的力量,跟本不足以与势力强大的曹操相抗衡,借荆州给刘备,就又为曹操树立了一个对手,让曹操疲于奔命,最终保障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可见这一借实在是鲁肃在三国历史上画下的重重一笔。周瑜临死向孙权推荐鲁肃以自代,《三国志·吴书·鲁肃传》引《江表传》载:“初瑜疾困,与权笺曰:‘瑜以凡才,昔受讨逆殊特之遇,委以腹心,遂荷荣任,统御兵马,志执鞭弭,自效戎行。规定巴蜀,次取襄阳,凭赖威灵,谓若在握。至以不谨,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加无损。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方今曹公在北,疆埸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傥或可采,瑜死不朽矣。’”从这段遗言中不难总结出周瑜的意思:第一、刘备和曹操都是自己的对立面,同时要与两家为敌;第二、鲁肃智慧足以代替自己之职。对于第二点我们没有任何争议,但对于第一点,我们则认为以当时的形势,刘备集团只可以为援而不可以为敌,否则只能加速东吴集团的灭亡。而鲁肃则深谙孙刘联合之重要,在以后的活动中一直都在走着联刘抗曹的路线。《三国志·吴书·鲁肃传》载:“及羽与肃邻界,数生狐疑,疆埸纷错,肃常以欢好抚之。” 鲁肃走联刘抗曹的路线但决不是一味的委屈忍让、割地求和,《三国志·吴书·鲁肃传》注引《吴书》曰:“肃欲与羽会语,诸将疑恐有变,议不可往。肃曰:‘今日之事,宜相开譬。刘备负国,是非未决,羽亦何敢重欲干命!’乃趋就羽。羽曰:‘乌林之役,左将军身在行间,寝不脱介,戮力破魏,岂得徒劳,无一块壤,而足下来欲收地邪?’肃曰:‘不然。始与豫州观於长阪,豫州之众不当一校,计穷虑极,志势摧弱,图欲远窜,望不及此。主上矜愍豫州之身,无有处所,不爱土地士人之力,使有所庇廕以济其患,而豫州私独饰情,愆德隳好。今已藉手於西州矣,又欲翦并荆州之土,斯盖凡夫所不忍行,而况整领人物之主乎!肃闻贪而弃义,必为祸阶。吾子属当重任,曾不能明道处分,以义辅时,而负恃弱众以图力争,师曲为老,将何获济?’羽无以答。”

像以上所举的能够在大局上影响三国形势的深谋远虑于周瑜身上却不曾见,然而为什么周瑜的形象能够更加深入人心呢?这大约与他们的职位不同有关。周瑜是赤壁之战的左都督,作战在第一线,干的是实践的工作,干了多少活大家一目了然;而鲁肃干的却是理论的工作,表现的机会远比周瑜少,且鲁肃参加东吴集团时间也远比周瑜要晚。鲁肃的军事才能在周瑜死后有所表现。《三国志·吴书·鲁肃传》记载:“即拜肃奋武校尉,代瑜领兵。瑜士众四千馀人,奉邑四县,皆属焉。令程普领南郡太守。肃初住江陵,后下屯陆口,威恩大行,众增万馀人,拜汉昌太守、偏将军。十九年,从权破皖城,转横江将军。”其治军,能够“威恩大行,众增万馀人”,其作战,能“从权破皖城”,其官职也屡次升迁,先是“拜汉昌太守、偏将军”,继而又“转横江将军”。

从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鲁肃虽然没有周瑜乖巧,但他凡事能够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圣人之道,去智与巧”,鲁肃是三国时代最耀眼的明星之一。相比之下,周瑜则要逊色许多,他只是一个精于战术的将帅之才。陈雪良先生在《<三国演义>作者对我说》一书说:“在历史上,鲁肃干的事不少,东吴与蜀汉之间的联盟,没有他是难以办到的。他的谋略,使东吴真正站住了脚。”张锦池先生在《中国古典小说心解》一书中将鲁肃与诸葛亮、曹操、司马懿一起列为四大战略家,说他是“大智若愚”,至于为什么列鲁肃而不列周瑜,我想把他们放到整个三国历史中去看,看谁走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便可一目了然了。

参考资料:

[1]《三国志集解》卢弼著 中华书局出版社 1982年12月第1版

[2]《毛评本三国演义(精装全2册)》[明]罗贯中 原著 [清]毛宗岗 评改古籍出版社 1994年6月第1版

[3]《中国古典小说心解》张锦池著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4]《<三国演义>作者对我说》陈雪良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1月第1版

[5]《中国古典小说导论》夏志清著 安徽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6]《漫话三国演义》雷勇著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1年版

楼上两个都有问题。
eijiding
的回答错误,鲁肃并不是孙策的好友,孙策的好友只有周瑜一个,是“义同断金”的好友,鲁肃并不是。但鲁肃和周瑜的确关系不错。
hu4523009关于鲁肃的回答基本正确,但历史上周瑜并没有被诸葛亮气死。
演义与正史不同的部分事迹——————
1
草”船”借箭:无此事,此乃孙坚、孙权父子所为,分别发生在跨江击刘表和濡须之战。(三国演义之祖【三国志平话】中借箭的是周瑜。)
2
气量狭小的周瑜:三气周瑜纯属罗贯中为抬高诸葛亮而虚构,刘备评价周瑜“器量广大”,程普评价周瑜说:“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陈寿评价周瑜“性度恢郭”,另外洪迈、苏东坡等古人,在周瑜的人品方面,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3
孔明借东风:纯属虚构(借东风——冬至时日,多有东南风,此乃曹操之天灾,非人为;)
4
孔明伐魏:并无七次实五次输的没演义那么漂亮,甚至把败仗写成了胜仗,例如第二次北伐攻打陈仓,明明是败了,小说却写成是胜仗,为了美化诸葛亮而颠倒黑白。
5
火烧博望坡:非诸葛实乃刘备手笔。发生在建安七年,而建安十二年,诸葛亮才出山。
6
舌战群儒:无此事诸葛面见孙权而已..其他诸如智激周瑜,苦肉计等均为虚构。
7
赔了夫人又折兵:孙权自己要把妹妹嫁给刘备,单纯的政治婚姻。。。。。无他
8
征汉中:征汉中时的前线总指挥是刘备,诸葛亮留守成都搞后勤工作管粮草。
9
取蜀攻略:由法正庞统完成,非诸葛亮
10.火烧上方谷:即是孔明差点烧死司马懿和魏延那回,纯熟虚构
11
.六出祁山:诸葛亮伐魏五次,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到了祁山。
12
木牛流马:其实,木牛就是独轮车,流马就是今天很常见的四轮小拉车。一说木牛是四轮车,流马是一种头部比较尖的船。
13
.诸葛亮用兵如神:诸葛亮擅长后勤内政,用兵并不是强项。
14
诸葛三气周瑜:周瑜气量宽宏根本不会被气死,而且当时并未注意过诸葛亮。。。极少碰面…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至于周瑜病逝后,蜀国吊唁的代表是庞统,而不是诸葛亮。
15
曹真:病死于洛阳,并非被诸葛亮写信骂死==||
16
.诸葛亮骂死王朗:王朗病死于228年,并未随军出战..王朗被骂死,完全虚构。
17
空城计:虚构灵感应该来自赵云的空营计(诸葛亮只是在最后一次北伐时才与司马懿相持于渭水。但作者写空城计又是有所本的,这个“本”就是《三国志》中的裴松之注所引“郭冲三事”,但它是假的。因为诸葛亮屯兵汉中阳平时,司马懿还是荆州都督,无缘与诸葛亮抗衡。当时诸葛亮驻今陕西安康县,司马懿屯今河南南阳,如此之遥远,何谈空城计?)
18
张郃:张郃先后败于赵云、马超等人之手,这在高手动辄大战数十回合平手的演义中实在是少见的。只能说,罗贯中好像颇不喜欢张郃….(猜想跟三国志里那句蜀军自孔明以下都惧怕他(张郃)脱不了关系)而正史中~张郃也不是中伏,
而是追击孔明时膝盖被流箭射中,跟庞统一样死的满衰的。其实正史上的张郃相当厉害,诸葛亮曾屡次败于张郃之手。
)
19.八阵图退陆逊:陆逊退兵是因为魏国要攻打吴国,陆逊怕腹背受敌才退兵,八阵图只是个普通的行军阵法,并无此神奇功效。

鲁肃:人如其名,庄重;
功绩:1.向孙策提出,向北抗拒曹操袁绍等,向南开阔土地,向西夺取荆湘,西川;
2.辅佐孙权,提出联合刘备抗拒曹操;
3.做继任的江东大都督期间 和刘备和平相处。
周瑜:机智,儒雅,博学多才
功绩:1.辅佐孙权继位,
2.向南开拓江东土地,
3.赤壁大战总指挥

鲁肃是大智若愚

周瑜恰恰相反

他们都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

对待曹操,刘备和孙权联合是正解

周瑜要杀诸葛亮是他的不明智的地方

破坏联盟关系

鲁肃是建立联盟关系的理想人物

但他也太老实,战略高人,战术矮子

周瑜有谋无略,有计谋却眼光短浅
鲁肃有略无谋


鲁肃和周瑜的区别?
摘要:《三国演义》中鲁肃显然不如周瑜的地位重要,但在历史上,在对三国格局的形成和对历史形势的发展所起的影响等方面鲁肃则要比周瑜重要得多。本文主要史实方面分析比较了周瑜和鲁肃历史地位。关键词:周瑜 鲁肃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文武兼备,雄姿英发,风流倜傥,年轻有为,赤壁鏖兵,一战成名,曾叹:“既生瑜,何生...

时周瑜受使至鄱阳肃劝权召瑜还翻译
在翻译中,“时”被保留下来作为时间背景,“周瑜”作为主语,“受使至鄱阳”是动词短语“接受使命到鄱阳”表示主要事件,“肃”作为主语,“劝”作为动词,“权”作为宾语,“召瑜还”是动词短语“召回周瑜”,表示结果和目的。整个句子主谓宾结构清晰,易于理解。鲁肃劝孙权召回周瑜这一建议体现出他的...

赤壁之战中同是主战方,周瑜和鲁肃有什么区别?
诸葛亮的《隆中对》历来都受到很高的评价,但早在《隆中对》之前鲁肃和孙权就曾有过类似的对话,鲁肃刚被周瑜推荐给孙权时,“权即见肃,与语甚悦之。众宾罢退,肃亦辞出,乃独引肃还,合榻对饮。因密议曰:‘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馀业,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顾,何以佐之?’肃对曰:‘昔高帝区区欲...

鲁肃的战略和周瑜的相反,周瑜为何要力推鲁肃?
五、孙权和周瑜的不同气质决定了两人的根本不同 孙权和周瑜,是守成者和开拓者的两类完全不同气质,这种气质可以通过刘备进行比较。 1、周瑜对刘备是小觑 当刘备来到时,周瑜并不需要刘备参战,只要刘备看着他破曹操“豫州但观瑜破之。”当刘备想向鲁肃打听如何破曹时,周瑜告诫刘备“ 受命不得妄委署”,完全没有把...

鲁肃为什么能代替周瑜镇守荆州?
虽与曹、刘两方势力并无大的战事发生,致使其战绩并不突出,但其军事才能并不能抹杀。《吴书》对鲁肃的评价甚高,而评论道:(鲁)肃为人方严,寡於玩饰,内外节俭,不务俗好。治军整顿,禁令必行,虽在军陈,手不释卷。又善谈论,能属文辞,思度弘远,有过人之明。周瑜之后,肃为之冠。

周瑜、鲁肃、吕蒙三人之间的力量对比真的像演义中一样吗?
事实上,周瑜完全用不着嫉妒诸葛亮。第一,他长得好,陈寿夸他是“长壮有姿貌”,吴郡的人,呼他为“周郎”。“郎”在三国时期,意为“小伙子”,有赞美的意思,“周郎”就是周帅哥。周瑜还和孙策一同娶了桥公的两个女儿,即小桥和大桥。二桥在当时,那是有名的大美女。第二,周瑜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苏轼在《念奴...

周瑜,鲁肃,曹操各是什么性格特点
只谈个人观点`不管演义或"正史"``` 个人觉得"正史"未必就"正"``` 【周瑜】:东吴水军都督`孙策拜把兄弟``` 忠心`有谋略`同时也很狡狯``` (第44回)却说吴国太见孙权疑惑不决,乃谓之曰:"先姊遗言云:'伯符临终有言: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今何不请公瑾问之?"权大喜,即遣...

...及其相关事件与《三国演义》中的描写有哪些不同?
另外,周瑜之死,也不是像演义中所演的那样因为荆州问题气死的,事实上,周瑜一看刘备和诸葛亮耍赖皮不交出荆州地盘,就立刻调整了自己的战略,也把眼光盯上了益州,只不过,周瑜是个短命鬼,刚刚奏请了孙权攻打益州的想法不久,周瑜就病死在自己的封地了。鲁肃这个形象,演义上就更和历史上的鲁肃不...

草船借箭的曹肃,周瑜,曹操,诸葛亮是个怎么样的人?
诸葛亮神机妙算,周瑜心胸狭窄,鲁肃忠厚老实,曹操聪明机智

鲁肃和周瑜是什么关系?
肃曰:“何以公道斩之?”瑜曰:“子敬休问,来日便见。”次日,(周瑜)聚众将于帐下,教请孔明议事。孔明欣然而至。坐定,瑜问孔明曰:“即日将与曹军交战,水路交兵,当以何兵器为先?”孔明曰:“大江之上,以弓箭为先。”瑜曰:“先生之言,甚合愚意。 但今军中正缺箭用,敢烦先生监造十万支箭,以为应敌之具。

桐柏县18426429284: 鲁肃帮助周瑜(鲁肃代周瑜介绍)
仲孙纨益肝: 1、所以,他们的共同点是,鲁肃和梦露都是因为强大的外部因素(周瑜的推荐和孙权的劝说)而受到重用.2、不同的是,出身好的鲁肃在村里已经小有名气.3、被周瑜推荐给吴后,直接参与相对高端的政治协商和决策(卧榻上定策);吕蒙是在生命的尽头出生的,是从基层一点一点成长起来的,是通过孙权的有意教导培养出来的一代将领.

桐柏县18426429284: 诸葛亮 曹操 周瑜 鲁肃 这些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
仲孙纨益肝: 诸葛亮 足智多谋 忠贞耿直 善于劝解 可以从出师表中看出 曹操一代枭雄 为人多疑 宁教天下人负我 休教我负天下人 雄心勃勃 豪迈短歌行 可以看出 喜欢结交豪杰 贤士 阴险狡诈 善于军事 周瑜 足智多谋 嫉贤妒能 鲁肃顾全大局

桐柏县18426429284: 在三国正史中周瑜,鲁肃,吕蒙,陆逊4个人的能力对比? -
仲孙纨益肝: 毋庸置疑,第一当然是周瑜.但其次是鲁肃. 大部分朋友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对鲁肃有偏见.据陈寿《三国志》中记载,鲁肃不仅是一个富商,还是一个侠士,有着惊人的智谋,早在隆中对之前,刘备还啥也不啥、诸葛亮还不只在那儿的时...

桐柏县18426429284: “周郎”这个人物,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在真实的历史中有什么不同? -
仲孙纨益肝: 周瑜(175-210),字公瑾,东吴四英将第一位,庐江舒城人.幼年与孙策相识,结为生死之交.后孙策脱离袁术自立后,周瑜主动投奔孙策.在孙策平定江东的战争中起到了谋士和武将的双重作用,用计谋收服了太史慈.孙策平定江东后,周...

桐柏县18426429284: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28课《孔明借箭》里的周瑜、曹操、鲁肃、分别是怎样的人? -
仲孙纨益肝: 曹操:性格猜忌,对许多人存有疑心,为人奸诈.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周瑜:心胸狭窄,忌才妒能.自信而又不失坚强,也有霸气.诸葛亮:知天文,会地理.神机妙算,会利用他人.鲁肃:为人正直,是个老实人,可缺少谋略.傻乎乎的,

桐柏县18426429284: 学习了《草船借箭》这篇课文,请你分别评价一下周瑜、鲁肃、诸葛亮这三个人物. -
仲孙纨益肝: 诸葛亮:神机妙算,知天文(知道3天后有雾),知人(算准了周瑜和鲁肃的为人) 鲁肃:忠厚老实(答应诸葛亮不告诉周瑜就没告诉周瑜),但有点迂腐(如果上课的话就别说了) 周瑜:嫉妒贤人(诸葛亮),为人阴险(用造箭害诸葛亮),心胸狭窄,不能容人,但对鲁肃却是个好上司(什么事都教他,并告诉他知识)

桐柏县18426429284: 周瑜 鲁肃什么关系 -
仲孙纨益肝: 我在看三国志的时候专门注意了一下这两个人原来二人均是孙策的好兄弟孙策在的时候,周瑜是为孙策服务军方的,而鲁肃是为孙策提出政治上意见的人,鲁肃其实在这个时候就已经提出了三分天下的建议(所以三国演义里说诸葛亮最早提出三分天下是错误的)(参考资料《魏书》)孙权执政时期周瑜和鲁肃的分工依旧没有变周瑜去世后鲁肃才接管军方事务

桐柏县18426429284: 从课文中选取两三个人物,如,蔺相如和廉颇,诸葛亮和周瑜、鲁肃,加以比较,说说各自的性格、特点. -
仲孙纨益肝: 蔺相如为国家利益以大局为重忍让廉颇.廉颇知道蔺相如用意后主动认错,知错能改.周瑜嫉妒诸葛亮才能屡屡加害可见其心狠.鲁肃为顾全大局保护诸葛亮.诸葛亮识人心,知道周瑜要害自己还有知道鲁肃会为孙刘联盟保护自己.

桐柏县18426429284: 历史上周瑜临终前为什么推荐鲁肃接替自己的职位?周瑜不是主张二分天下吗?鲁肃是主张孙刘联盟抵抗曹操,那为什么周瑜推荐鲁肃,证明最后周瑜还是赞... -
仲孙纨益肝:[答案] 一、在周瑜初引荐鲁肃给孙权的时候,肃曾和孙权有过一次长谈.谈话的内容便是如同诸葛亮隆中对一般的战略谋划,先取荆州,再夺益州.而此时和诸葛版隆中对的区别也就出来了,鲁肃所主张的也是二分天下.在这一点他和周瑜可算志同道合. 二、鲁...

桐柏县18426429284: 三国里面周瑜、鲁肃、吕蒙、陆逊、陆抗谁最厉害呢? -
仲孙纨益肝: 这几位都是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人物,也是演义中东吴所谓的兵马总督.然后参考史书记载,在孙权接任之后,周瑜最高不过官居偏将军,鲁肃虽受器重,也不过一郡太守之职,吕蒙好歹封了个虎威将军,孱陵侯,真正受孙权委以重任的是陆逊...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