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中同是主战方,周瑜和鲁肃有什么区别?

作者&投稿:衅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赤壁之战前,东吴哪位将领力主抗曹?答案是选周瑜还是鲁肃啊啊啊,求标准答案有木有~~~~~

鲁肃(172~214)字子敬。三国时临淮东城(今定远)人。出身士族。初率部属百余人跟随周瑜到江南,为孙权所敬重。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率大军南下,严重威胁孙吴政权,他与周瑜坚决主战,并建议联合刘备协力抗曹,孙权采纳其建议,任赞军校尉,协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今湖北嘉鱼县境)。周瑜死后,任奋武校尉,代领其兵。他为人严格,生活节俭,治军有方,禁令必行,虽忙于军备,手不释卷,又善谈论,擅长文辞。鲁肃(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人。幼丧父,有壮节,好为奇计,喜击剑骑射。他与周瑜交好,孙策经营江东,他与周瑜同归之。孙策死,他继续辅佐孙权,为孙权所敬重。赤壁之战前夕,他力主与刘备联合抗曹。赤壁之战后,又从大局出发劝孙权把南郡暂时让给刘备。周瑜死后,孙权任鲁肃为奋武校尉,代周瑜统兵,继续维持与刘备的联盟。鲁肃死时,孙权亲临其葬,诸葛亮亦在蜀国为他发哀。他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

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中,他起着什么样的作用?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说起时候,当时的鲁肃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他能够在三国之间周旋,可以说鲁肃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才让东吴可以和魏蜀两国摆在同一级别上。 说起鲁肃这个人,很多人都非常敬仰他。当时天下混乱,老百姓没有饭吃,没有地方住。鲁肃连自己家里的事都不管,却拿出来很多钱给老百姓。有时候甚至把自己家的土地买了,然后救济老百姓。他喜欢和一些贤明的人在一起谈论事情,因此非常受老百姓的爱戴。在居巢当官的时候,就听说了鲁肃的名声,于是就带了数百人来拜访他。



那时候周瑜非常需要粮草,想要借点粮食。鲁肃连考虑一下都没有,就把家里其中一个大粮仓借给了他。也是因为如此,周瑜认同鲁肃绝不是一个一般的人物,便和他做了关系特别铁的朋友。由于战争混乱,鲁肃的家乡也被波及到了。为了避免家里人受害,没有其他办法,只好领着家人搬到其他地方。谁知道正好这个地方在袁术的管辖范围之内,他知道鲁肃这个人有才能,于是想让他帮助自己做事。鲁肃待了一段时间发现袁术管理制度松懈,根本成不了大事,就想领着数百人去投靠周瑜。袁术知道之后,赶紧派人去拦住他。

鲁肃安排年纪大的老人先走,让身体健康的年轻人垫后。追兵追来之后,鲁肃对追兵说了一番大道理的话。他说天下混乱,应该让他们看清形势,就算立功了也不一定得到好处,立不了功也不会罚的。最后追兵觉得鲁肃说的不错,就象征性的做做样子,没有尽力去拦截鲁肃。最后鲁肃领着数百人顺利到达了周瑜的地方,周瑜高兴的亲自迎接这位老朋友。周瑜非常喜欢鲁肃这个人才,他希望鲁肃能够和自己共同为东吴效力。在鲁肃办理好祖母的后事之后,他的一个刚朋友知道他的才能,就建议他去投靠去其他地方效力。



这时候周瑜见形势不太对,就真心劝说鲁肃留下来。他说现在的天下情况,应该找一个贤明的君主。像东吴的继承了他父亲和他哥哥的家业,非常重视人才,将来肯定会建起一番大事业的。现在正是施展自己才能的时候,你不必听你朋友的建议,应该遵从自己心中的想法,找一个值得追随的明主。鲁肃心动了,他正是想追随一个明主拯救天下。于是周瑜赶紧向孙权推荐,说他非常有才能,可以辅佐他建立基业。孙权非常高兴,因为他非常信任周瑜说的话,他推荐的人绝对不会错的。

于是他立刻见了鲁肃,和他聊得非常愉快,甚至和他一块坐下来喝酒谈论大事。果然鲁肃没有辜负周瑜的大力推荐,也没有辜负孙权的信任和重用。每次遇到大事,他都能帮助孙权解决,而且想得特别长远,特别周到。尤其是在赤壁的战役之中,亲自带领大军攻打东吴。鲁肃坚决不同意投降曹操,他私下向孙权详细说明不能投降的原因,让孙权下定决心迎战曹操。孙权特别欣慰,因为他心里也是不同意投降。

周瑜出道要早于鲁肃,十八岁时便跟随孙策打天下,孙策对周瑜相当看重,《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记载孙策得到周瑜相助时,“策大喜曰:‘吾得卿,事谐也。’”周瑜也不负所望,“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乃渡江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刘繇奔走,而策之众已数万矣”。孙策曾经大破刘表手下黄祖,这一仗打的非常精彩,《三国志·吴书·孙策传》注引《吴录》所载孙策上东汉政府的《表》描述到:“……吏士奋激,踊跃百倍,心精意果,各竞用命。越渡重堑,迅疾若飞。火放上风,兵激烟下,弓弩并发,流矢雨集,日加辰时,祖乃溃烂。锋刃所截,猋火所焚,前无生寇,惟祖迸走。获其妻息男女七人,斩虎、(狼)韩晞已下二万馀级,其赴水溺者一万馀口,船六千馀艘,财物山积。虽表未禽,祖宿狡猾,为表腹心,出作爪牙,表之鸱张,以祖气息,而祖家属部曲,扫地无馀,表孤特之虏,成鬼行尸……”而《表》内列举所领诸将的第一位就是“江夏太守、行建威中郎将周瑜”, 可见周瑜在这次战争中的地位和功绩。可见孙策从平定江东到威震江东都是与周瑜的协助分不开的,应该说周瑜是东吴建国之初仅次于孙策的第二号人物。《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注引《江表传》说:“曹公新破袁绍,兵威日盛,建安七年,下书责权质任子。权召群臣会议,张昭、秦松等犹豫不能决,权意不欲遣质,乃独将瑜诣母前定议,瑜曰:‘昔楚国初封於荆山之侧,不满百里之地,继嗣贤能,广土开境,立基於郢,遂据荆杨,至於南海,传业延祚,九百馀年。今将军承父兄馀资,兼六郡之众,兵精粮多,将士用命,铸山为铜,煮海为盐,境内富饶,人不思乱,泛舟举帆,朝发夕到,士风劲勇,所向无敌,有何逼迫,而欲送质?质一入,不得不与曹氏相首尾,与相首尾,则命召不得不往,便见制於人也。极不过一侯印,仆从十馀人,车数乘,马数匹,岂与南面称孤同哉?不如勿遣,徐观其变。若曹氏能率义以正天下,将军事之未晚。若图为暴乱,兵犹火也,不戢将自焚。将军韬勇抗威,以待天命,何送质之有!’”这里,周瑜从东吴的现实及天下形势出发,引经据典,分析了送人质给曹操的不利之处,可以说这次建议是战略上的,是高瞻远瞩的,也得到了国太的赞同:“权母曰:‘公瑾议是也。公瑾与伯符同年,小一月耳,我视之如子也,汝其兄事之’,遂不送质。”(同上)以国太“视之如子”的身份与地位,是任何文臣武将都无法相比的,而鲁肃此时还尚未归东吴。孙策死时,周瑜不在身边,故托孤张昭,但演义里写的很精彩:“策曰:‘弟才胜儿十倍,足当大任。倘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恨周瑜不在此,不得面嘱之也!’”(《三国演义》第二十九回)周瑜是和张昭一样的托孤之臣,远非他人可比。赤壁一战,更使周瑜声名大震,但周瑜的地位总的来说还是靠他的韬略和勇武而积累起来的。
周瑜还有战略上的一次高见,《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说:“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日:‘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但最终由于周瑜的“道於巴丘病卒”而使计划也随之夭折了,我们也无法得知以东吴当时的实力能否跨越如此长的战线而获胜了。
相比之下,鲁肃却颇有政治远见。虽然在演义中他 “仅仅成了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喜剧陪衬”(夏志清:《中国古典小说导论》),是一个只会在诸葛亮和周瑜之间,只会在蜀汉和东吴之间传达信息的毫无主见的传话筒,但历史上的鲁肃却是性格开朗、胸怀大志、文武兼备、谋略过人。诸葛亮的《隆中对》历来都受到很高的评价,但早在《隆中对》之前鲁肃和孙权就曾有过类似的对话,鲁肃刚被周瑜推荐给孙权时,“权即见肃,与语甚悦之。众宾罢退,肃亦辞出,乃独引肃还,合榻对饮。因密议曰:‘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馀业,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顾,何以佐之?’肃对曰:‘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三国志·吴书·鲁肃传》)毛宗岗对鲁肃的这一策略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天下大事已了然于胸,其识见不在孔明之下”( 简体毛评本《三国演义》第二十九回)。诸葛亮的《隆中对》一直是蜀汉集团的行动纲领,而鲁肃的这一策略也成了东吴的行动指南,在这之后东吴集团走的基本上都是联刘抗曹路线而终于使得三分天下有其一。
曹操夺取荆州之后又继续南下,“曹公与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於吴。’权得书以示群臣,莫不乡震失色”(《三国志·吴书·孙权传》注引《江表传》)。孙权“与诸将议,皆劝权迎之,而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於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对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曰:‘此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三国志·吴书·鲁肃传》),可见鲁肃又是第一个劝孙权反抗曹操的。当然,当时鲁肃还刚到东吴不久,人微言轻,以他的地位是不足以与张昭等老臣相抗衡的,作为一方霸主的孙权当然不愿意投降曹操,但面对以张昭为首的投降派尚且没了主意,而何况鲁肃呢?于是鲁肃便寄希望于有重兵在握的周瑜身上。当时周瑜受命在鄱阳,鲁肃劝孙权招回周瑜,在与群臣的争辩之中,周瑜表现不俗,他分析说“不然。操虽讬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埸,又能与我校胜负於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散会之后当晚周瑜又单独去见孙权,对孙权说:“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军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原将军勿虑”(《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注引《江表传》)。这番分析足见周瑜确实有知己知彼,料敌必胜的大将之才,也坚定了孙权抗击曹操的决心,“遂任瑜以行事,以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三国志·吴书·鲁肃传》)。但这里周瑜有剽窃鲁肃成果的嫌疑,鲁肃最先提出抗曹是毋庸置疑的(前已有论),此时周瑜却只说他的抗敌之策,而对鲁肃只字不提,便让人对他有追名逐利、心胸狭隘的怀疑。关于这一点《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中有一段裴松之的评论:“臣松之以为建计拒曹公,实始鲁肃。于时周瑜使鄱阳,肃劝权呼瑜,瑜使鄱阳还,但与肃暗同,故能共成大勋。本传直云,权延见群下,问以计策,瑜摆拨众人之议,独言抗拒之计,了不云肃先有谋,殆为攘肃之善也。” 孙权赤壁之战东吴能够大获全胜,主帅周瑜当然功不可没,但也只能说明他具有军事才能。后来孙权登基,归功于周瑜,《三国志·吴书·张昭传》注引《江表传》载:“权既即尊位,请会百官,归功周瑜。昭举笏欲褒赞功德,未及言,权曰:‘如张公之计,今已乞食矣。’”这应该是从周瑜作为总指挥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的角度出发的,而作为主战派的首发并以赞军校尉身份“助画方略”的鲁肃在这里却成了幕后英雄。
此后,在对待荆州和刘备集团的态度上周鲁两人走着完全不同的路线。

曹操虽然在赤壁之战中吃了败丈,但仍然没有伤到筋骨,在三家之中他还是具有最强的实力,这时如果孙刘失好,很容易被他抓住时机,各个击破,随时都有吞并孙刘的可能。周瑜对这种形势的认识并不是很充分,他仍然把刘备看作是东吴的眼中钉。后来刘备去东吴求都督荆州,周瑜便要软禁刘备,《资治通鉴·孝献皇帝辛》中记载:“刘表故吏士多归刘备,备以周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容其众,乃自诣京见孙权,求都督荆州。瑜上疏于权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居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吕范亦劝留之。”当时曹操手下不少谋事也都以为孙权必定会杀刘备,惟独程昱对曹操说:“孙权新在位,未为海内所惮。曹公无敌於天下,初举荆州,威震江表,权虽有谋,不能独当也。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权必资之以御我。”(《三国志·魏书·程昱传》)曹操对此不以为然,他和其他的谋事一样,认为孙权最多会像袁绍或者刘表一样把刘备养起来,他继续做着他的各个击破的打算,但这次他错了。《三国志·吴书·鲁肃传》中记载:“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同传之中又引《汉晋春秋》说:“吕范劝留备,肃曰:‘不可。将军虽神武命世,然曹公威力实重,初临荆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备,使抚安之。多操之敌,而自为树党,计之上也。’权即从之。”这一“借”让曹操出了一身冷汗,它打碎了曹操的统一天下的大梦,奠定了三国格局的基础,《三国志·吴书·鲁肃传》载:“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於地。”雷勇等所著《漫话三国演义》中对借荆州给予了极大的肯定:“鲁肃借荆州这一招其实十分厉害。当时孙权如果不借,那么凭他一方的力量,跟本不足以与势力强大的曹操相抗衡,借荆州给刘备,就又为曹操树立了一个对手,让曹操疲于奔命,最终保障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可见这一借实在是鲁肃在三国历史上画下的重重一笔。周瑜临死向孙权推荐鲁肃以自代,《三国志·吴书·鲁肃传》引《江表传》载:“初瑜疾困,与权笺曰:‘瑜以凡才,昔受讨逆殊特之遇,委以腹心,遂荷荣任,统御兵马,志执鞭弭,自效戎行。规定巴蜀,次取襄阳,凭赖威灵,谓若在握。至以不谨,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加无损。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方今曹公在北,疆埸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傥或可采,瑜死不朽矣。’”从这段遗言中不难总结出周瑜的意思:第一、刘备和曹操都是自己的对立面,同时要与两家为敌;第二、鲁肃智慧足以代替自己之职。对于第二点我们没有任何争议,但对于第一点,我们则认为以当时的形势,刘备集团只可以为援而不可以为敌,否则只能加速东吴集团的灭亡。而鲁肃则深谙孙刘联合之重要,在以后的活动中一直都在走着联刘抗曹的路线。《三国志·吴书·鲁肃传》载:“及羽与肃邻界,数生狐疑,疆埸纷错,肃常以欢好抚之。” 鲁肃走联刘抗曹的路线但决不是一味的委屈忍让、割地求和,《三国志·吴书·鲁肃传》注引《吴书》曰:“肃欲与羽会语,诸将疑恐有变,议不可往。肃曰:‘今日之事,宜相开譬。刘备负国,是非未决,羽亦何敢重欲干命!’乃趋就羽。羽曰:‘乌林之役,左将军身在行间,寝不脱介,戮力破魏,岂得徒劳,无一块壤,而足下来欲收地邪?’肃曰:‘不然。始与豫州观於长阪,豫州之众不当一校,计穷虑极,志势摧弱,图欲远窜,望不及此。主上矜愍豫州之身,无有处所,不爱土地士人之力,使有所庇廕以济其患,而豫州私独饰情,愆德隳好。今已藉手於西州矣,又欲翦并荆州之土,斯盖凡夫所不忍行,而况整领人物之主乎!肃闻贪而弃义,必为祸阶。吾子属当重任,曾不能明道处分,以义辅时,而负恃弱众以图力争,师曲为老,将何获济?’羽无以答。”
像以上所举的能够在大局上影响三国形势的深谋远虑于周瑜身上却不曾见,然而为什么周瑜的形象能够更加深入人心呢?这大约与他们的职位不同有关。周瑜是赤壁之战的左都督,作战在第一线,干的是实践的工作,干了多少活大家一目了然;而鲁肃干的却是理论的工作,表现的机会远比周瑜少,且鲁肃参加东吴集团时间也远比周瑜要晚。鲁肃的军事才能在周瑜死后有所表现。《三国志·吴书·鲁肃传》记载:“即拜肃奋武校尉,代瑜领兵。瑜士众四千馀人,奉邑四县,皆属焉。令程普领南郡太守。肃初住江陵,后下屯陆口,威恩大行,众增万馀人,拜汉昌太守、偏将军。十九年,从权破皖城,转横江将军。”其治军,能够“威恩大行,众增万馀人”,其作战,能“从权破皖城”,其官职也屡次升迁,先是“拜汉昌太守、偏将军”,继而又“转横江将军”。

从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鲁肃虽然没有周瑜乖巧,但他凡事能够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圣人之道,去智与巧”,鲁肃是三国时代最耀眼的明星之一。相比之下,周瑜则要逊色许多,他只是一个精于战术的将帅之才。陈雪良先生在《<三国演义>作者对我说》一书说:“在历史上,鲁肃干的事不少,东吴与蜀汉之间的联盟,没有他是难以办到的。他的谋略,使东吴真正站住了脚。”张锦池先生在《中国古典小说心解》一书中将鲁肃与诸葛亮、曹操、司马懿一起列为四大战略家,说他是“大智若愚”,至于为什么列鲁肃而不列周瑜,我想把他们放到整个三国历史中去看,看谁走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便可一目了然了。

英发,风流倜傥,年轻有为,赤壁鏖兵,一战成名,曾叹:“既生瑜,何生亮”,为开创东吴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而鲁肃则是一敦厚明智、仁人长者的风范,赤壁之战之前的鲁肃则似乎成了诸葛亮和周瑜的传话筒,显然他和周瑜是无法相比的。但历史中的周瑜与鲁肃到底谁对东吴集团的稳定做出的贡献更大一些呢?我觉得应该分开来讲,从战术水平和智谋策略上来讲,鲁肃要稍逊一筹,从长远的战略目光和对局势的整体把握来讲,周瑜则相去甚远。但战术和战略毕竟是两个不同的层面,两人孰高孰下自然也就不言自明。
周瑜出道要早于鲁肃,十八岁时便跟随孙策打天下,孙策对周瑜相当看重,《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记载孙策得到周瑜相助时,“策大喜曰:‘吾得卿,事谐也。’”周瑜也不负所望,“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乃渡江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

赤壁之战中的周瑜是吴国的大都督,统领全过军队的,而鲁肃相当一个丞相是管理后勤的。他们两个是分工不同的。

周瑜是战术指挥,而鲁肃作为孙刘联盟的倡导者和责任人,主要负责与刘备方商量

它们的区别是鲁肃负责战场,后面也就是后勤工作补给粮草一些东西,而周瑜是负责领兵作战


赤壁之战中同是主战方,周瑜和鲁肃有什么区别?
’”这里,周瑜从东吴的现实及天下形势出发,引经据典,分析了送人质给曹操的不利之处,可以说这次建议是战略上的,是高瞻远瞩的,也得到了国太的赞同:“权母曰:‘公瑾议是也。公瑾与伯符同年,小一月耳,我视之如子也,汝其兄事之’,遂不送质。”(同上)以国太“视之如子”的身份与地位,是任何文臣武将都无法...

赤壁之战是谁和谁打
您好,若说去到赤壁之战的阶段时,曹操的目标已经是先追杀刘备攻占江夏郡作占据整个荆州,然后一鼓作气再攻克东吴,即是说先打刘备再打孙权了,然而他这时经已认定江夏郡必然能拿下,所以史料记载他也提前向东吴下战书,下战书时他根本就未拿下江夏,更显得这几年时时打胜仗令到这个曹操已是不可一世了,他不单止不...

赤壁之战中谁定计火攻曹操?
黄盖则不然,他为人刚毅,有威严,可是另一面却善待士兵,深知用兵之道。对于曹操大举来犯,更是态度鲜明的主战派,对于周瑜,也毫无保留的支持。可以说,赤壁之战的成功,和黄盖带头支持有着很大的关系。而黄盖最为重要的当然是提出了火攻的计策。当时,正当冬季,天气干燥。而曹操的军队除了一部分接...

急求,赤壁之战,东吴的两派
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吴国的孙权、蜀国的刘备统领军队在长江赤壁(今中国中南部湖北省蒲圻西北,一说嘉鱼东北)一带,大败曹操军队的一次著名决战。 曹操败袁绍、破乌桓,基本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今中国中部河南省南阳)挥师南下,想要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从而统一...

赤壁之战古战场到底在哪里?
赤壁之战的地点到底在哪里,其实我们现在逐渐连赤壁之战的真实性都抱有怀疑了,如果赤壁之战是不存在的,那么赤壁在任何地方都没有意义了。赤壁之战是孙刘联盟与曹操集团的一场大战,但是真的存在吗?据说当时曹操带着83万雄兵南下,准备一举荡平整个江南,而孙权和刘备这边的人马实在是太稀少,连曹...

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资料
作战各方曹操 刘备,孙权指挥官曹操 周瑜、程普、刘备兵力约160,000 约50,000伤亡不详 不详赤壁之战长坂之战–乌林之战–江陵之战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公元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水陆大军,号称百万,发起荆州战役,然后讨伐孙权。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由周瑜指挥,在长江赤壁(今...

当曹操的赤壁之战碰上刘备的夷陵之战,究竟哪一个人败的最惨?
自然是刘备败的最惨!虽然说曹操的赤壁之战和刘备的夷陵之战都是大败而归,但是二者有本质上的区别,曹操损失的并不是自己的主力军,而刘备损失的却是蜀国的精英战队,是蜀国的主力军。曹操只能说是在计划的第一步失败,还会造成沉重的伤害,就撤兵回去了,而刘备却是元气大伤,自己在此丧命不说,...

柏壁之战过程
在武德二年的十一月,李世民带领军队从龙门关(今山西河津西北)出发,借助坚冰渡过黄河,驻扎在柏壁,与刘武周的主力宋金刚军对峙。与坚守绛州(今山西新绛)的唐军形成联合,共同向宋金刚军施加压力。面对将领们的出击请求,李世民深思熟虑,他认为刘武周占据太原,宋金刚孤军深入,粮草补给有限,利于速战。然而...

柏壁之战
柏壁之战至此完全结束,纵观这场战役,此战唐军之所以能获胜,主要靠的是李世民出神入化的战场指挥。在这场战役中,李世民的指挥艺术,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唐军主帅李世民杰出的军事才能。李世民毫无疑问是隋末唐初的第一名将。此战中,他面对弱势局面并没有贸然出战,而是驻军于柏璧坚守不战;同时派兵切断了对方的补给线...

三大以少胜多战役的交战双方是谁
作战各方 曹操 刘备,孙权 指挥官 曹操 周瑜、程普、刘备 兵力 约160,000 约50,000 伤亡 不详 不详 赤壁之战 长坂之战–乌林之战–江陵之战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公元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水陆大军,号称百万,发起荆州战役,然后讨伐孙权。孙权和刘备组成...

庄河市18217053704: 周瑜和鲁肃关系好吗?有没有权力之争?用自己语言者回答立即采纳 -
端味消癌: 周瑜跟鲁肃私交应该不错,1、在派系方面二人都是孙策从江西带过来的“淮泗派”,属于老乡老班底,在孙权集团内有共同的对手“江东派”;2、对曹方面2人都是主战派,军事上也是同事关系,大敌当前孙权不可能派步调不一致的人组成搭档;3、在“三国鼎立”这一东吴国家战略方针上,鲁肃是构想者,周瑜是执行者,而且东吴四大都督在这一国策的执行立场上从来没有发生过变化,无论是周瑜鲁肃的联刘抗曹,还是吕蒙陆逊的联曹据刘,出发点都是国家利益.况且,赤壁之战前周瑜新任都督,又是孙家的亲戚,权力巅峰鲁肃如何比得,战后周瑜早丧,鲁肃顺利接手,何来权力之争.

庄河市18217053704: 周瑜和鲁肃谁厉害?
端味消癌: 各有千秋. 但是我比较喜欢鲁肃,虚心更稳重看的开..也是他帮孙策渡过最艰难时期, 更是他告诉了吕蒙怎样立足于曹操刘备之间.

庄河市18217053704: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的典故 -
端味消癌:[答案] 赤壁之战以后 诸葛亮三计气死周瑜 得了荆湘九郡 其中荆洲是当时军事要阵 为兵家必争之地 刘备为完成三足鼎立之势 需夺取西川 以立其业 故派大将关羽镇守要地荆洲 吴国为了得到失去的土地 始终不放弃夺回荆洲的想法 因此 设酒宴名为招待关羽 ...

庄河市18217053704: 《孙权劝学》中,鲁肃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
端味消癌: 鲁肃(172-217),字子敬,东吴四英将第二位,文武全才.鲁肃少年看出世道将乱,便苦练箭术.其后周瑜带了几百人从鲁肃门前过,向鲁肃借粮.鲁肃当时前里有两囤米,鲁肃当时就借了一囤米给周瑜.周瑜十分感谢鲁肃,后来向孙权推荐...

庄河市18217053704: 赤壁之战中都有谁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
端味消癌: 这个分正史和演义,正史的话主要人物是诸葛亮、鲁肃、周瑜 诸葛亮,赤壁之战起到了外交作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鲁肃,起到关键作用,具有长远的战略目光、处事冷静为人磊落 周瑜,战略眼光相比鲁肃而言,稍逊一筹,周瑜志在中原和后期的姜维差不多以上 以上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庄河市18217053704: 三国演义中鲁肃有何作为?
端味消癌: 鲁肃是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早年鲁肃在袁术手下当东城长,后经周瑜的推荐,成为孙权的参谋,很早就为孙权谋划了成就帝业的战略计划,深受孙权器重.赤壁战前,鲁肃在联合刘备、劝说孙权抗曹等方面都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并在之后协助...

庄河市18217053704: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是怎样的人 -
端味消癌: 周瑜为人宽宏,唯独程普与他不睦,程普认为自己年长,经常凌辱周瑜.周瑜降低自己身份,始终不与他计较,后来程普敬佩服他,对别人说:”和周公瑾交往,就像喝美酒一样,不知不觉就醉了.

庄河市18217053704: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有哪些贡献 -
端味消癌:[答案] 力挺抗曹,与孙权做全面的站前分析使其决定抗曹.孙权任命周瑜和程普为左右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帮助筹划战略,率领黄盖、韩当、吕蒙、凌统、甘宁、周泰、吕范等及三万士卒沿江而上,与刘备共同抗曹.孙权则继续驻守...

庄河市18217053704: 周瑜在的时候,鲁肃的官职是什么? -
端味消癌: 《赤壁之战》:“以鲁肃为赞军校尉.”鲁肃当时担任协助主帅周瑜规划军事的副将 鲁肃是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早年鲁肃在袁术手下当东城长,后经周瑜的推荐,成为孙权的参谋,很早就为孙权谋划了成就帝业的战略计划,深受孙权器重.赤壁战前,鲁肃在联合刘备、劝说孙权抗曹等方面都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并在之后协助周瑜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赤壁战后,鲁肃从大局考虑,又劝说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继续巩固孙刘联盟.周瑜去世后,鲁肃接任他的位置水军都督,负责处理荆州事务.

庄河市18217053704: 从《草船借箭》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怎样的人,周瑜是怎样的人,鲁肃是怎样的人 -
端味消癌: 诸葛足智多谋,周瑜嫉妒贤能.鲁肃老实忠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