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单位是谁发明的,一小时,一分钟,一秒?

作者&投稿:邗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谁发现或发明的“年月日、时分秒”单位进制?~

首先你把概念搞错了。日:昼夜交替一次称为一日。我们后来才知道,这个是地球自传造成的。月:古人,吃了晚饭没事做,发现天上瓦亮瓦亮的月亮的形状是周期变化的。这样的一个周期就成为一个月。一个月大约就是30天。月亮在天空的位置和形状都在周期变化。这个就是月亮历。年:四季交替一次就是一年。一年到底有多少天呢?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在天空的位置,发现太阳也是有一个周期的,这个周期就是一年。大约,一年就是12月,360天。各个地方的人观察到太阳的情况不一样,一年的长短也就不一样。一般350-360之间。因为他是有误差的所以古代每过一段时间就要修订历法。这个就是太阳历。再后来,古人发现天上的星星,也是有规律的,然后对太阳历进行修正。这个就是恒星历。这个时候一年的天数就与现在很接近了。单位进制:古人发现,太阳的一个周期“正好”是月亮的12个周期。所以就有了12进制。外国有一打12个。中国有12生肖等等。有了这个基础,一天就被分为12小时或者24小时。接下来就是个人猜测了:后来发现1个小时太长了,一个小时分为12分钟,每分钟的时间也太长了,最后发现,一个小时分为5个12分钟比较合适。所以,1小时分成了60分钟,相应的,1分钟分为了60秒。随着发展,发现1秒也太长了。这个时候,吸纳了数学的方法,1秒变成了1000毫秒。以上,仅为个人见解,非专业人士。欢迎各位批评指正。

蜂鸟1/6h可飞行3km。
解:因为蜂鸟每分钟可以飞行3/10km,则蜂鸟的飞行速度为3/10(km/min)。
那么当飞行时间t=1/6h=1/6*60min=10min,
蜂鸟飞行的距离=蜂鸟飞行速度x飞行时间
=3/10x10=3km。
即1/6h蜂鸟可飞行3km。
扩展资料:
1、时间单位以及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常用的时间单位有日、小时(h)、分钟(min)、秒(s)。其相互之间的换算如下。
1日=24小时,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
1小时=60分钟=3600秒。
2、速度(v)、时间(t)以及距离(s)之间的关系
(1)已知速度和时间,那么距离=速度x时间,即s=v*t。
(2)已知速度和距离,那么时间=距离÷速度,即t=s/v。
(3)已知时间和距离,那么速度=距离÷时间,即v=s/t。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时间单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速度

古代中国的时间制度,与对时间的认识过程和定时器的使用有关。古中国的计时单位是年、月、日、时、刻,时和刻是一日中的基本单位,时是指时辰,刻是漏壶的箭尺上的分度。古代中国早期对一日时段的划分并不统一,即使在西汉之后,仍并行着3种时制,即十时制的更点制度、十二时制及漏刻制,且各朝代的时刻划分也有所不同,其中,更点制只用在夜间的记时。下面就十二时制、漏刻制与其变迁做一探究与考证。
</FONT>下载 (40.01 KB)
[转帖]中国古代的时间记录制度
2009-5-6 11:56 唐代以前,十二时制的最小单位就已经精确到相当于今天的10分钟
十二时制(唐代时辰制已经细分精确到相当于今天的10分钟)
古人很早就发现日月星辰等天象的运动和时间有某种联系,掌握天象运行的规律,观测日月的方位,了解星辰的摆阵,便可向天问时。十二时制源自古人观察太阳所在的方位来决定时刻。

所谓“方位”,就是在春秋战国时代,天文历算学家为了研究的需要,把天穹以北极为中心划分的十二方位,分别以十二辰表示,认为太阳每昼夜绕北极旋转一周,依次经过天穹上的十二个方位,因而这十二辰便成为划分一日时段的单位,以太阳所经天穹的方位来计时。

这十二辰也等同于后来浑天论者把天球沿天赤道划分的十二等分的天区,称为十二星次,其计时方式从原先称日加某方位或时加某方位(例如日加卯或时加卯),最后简称某时(卯时),这种计时方式最早出现在西汉时的文献,如《周髀算经》言日加酉之时、日加卯之时;《汉书·翼奉传》言日加申,又言时加卯;而《吴越春秋》亦云“今日甲子,时加于巳”,至《南齐书·天文志》始有子时、丑时、亥时等十二时辰的时称。

为了提高测量精确性,后来更精细的二十四方位制也用来表示时间,尤其是在南北朝时经常使用。如《晋书·律历志》记载黄初“二年七月十五日癸未,日加壬、月加丙食”,乃描述月食时间在二十三点左右,且日、月所在方位相对。又如《隋书·律历志》记载北齐后主武平“六月戊申朔,太阳亏……至日食,乃于卯甲之间。”即说明日食在五至六点之间。

唐代以前使用的十二时辰或十二方位,为了记载的更详细准确,又把它划分为更细的单位,把一时辰分成4份,以初、少、半、太等名称来表示。其后又把每个1/4等分,以强弱的名称区分为3等分,因此一时辰可细分为12个分单位,其中每个分单位等于现今的10分钟。其计时的划分方法,在《晋书·律历志》景初历的记载较为详细。

例如《隋书·律历志》记载“见行历九月十六日庚子,月行在胃四度,时加丑,月在未半强上,食十分之三半强,亏起正东”,预测月食发生时间是在时加丑,月在未半强上,就是凌晨2点10分至20分(02:10 ~ 02:20)之间。而“十二年七月十五日己未,依历月行在室七度,时加戌,月在辰太强上,食十五分之十二半弱,亏起西北”,则预测月食发生时间是在时加戌、月在辰太强上,即晚间8点40分至50 分(20:40 ~ 20:50)之间。

漏刻制
《隋书·天文志》:“昔黄帝创观漏水,制器取则,以分昼夜。其后因以命官,周礼挈壶氏则其职也。其法,总以百刻,分于昼夜。”这段话是描述古中国的漏刻计时制度。漏刻,是古中国的水钟,以水量的变化来计量时间,自周朝以来,历代都设有专职机构负责管理与开发,民间应用也相当普及,是古中国最重要而普遍的定时器。

漏刻的计时单位是刻,是在用竹或木制成的指示水深的箭尺上,于对应一个昼夜升降的长度内分划为100个间距,每个间距就是1刻。箭尺下端固定在浮舟上随水面升降,利用箭壶水位的等速变化,观测箭壶上箭尺显示的刻度来计量时间。在形制上主要有下漏(泄水型)、浮漏(受水型)及秤漏(权衡型)。主要的发展顺序是单壶泄水型沉箭漏、单级受水型浮箭漏、二级补偿式浮箭漏、三级补偿式浮箭漏、秤漏、四级补偿式浮箭漏、以及漫流式浮箭漏。

因漏刻制早就与夜间的更点制结合,古人把漏刻分昼漏和夜漏两种。因为不同季节昼夜长短不等,即在冬夏之间,昼夜漏都随节气的变化而有增损,所以全年不能仅以单一箭尺来测量时间。自古一般以使用41支箭或48支箭为多,而使用箭尺数目和漏刻本身的精确度与其所在的纬度有关。因此,漏刻计时制度主要在解决昼漏和夜漏刻度的分配与箭尺的更换问题。

在实用上,不同季节昼夜时刻的分界点是经过具体测量日出与日落时刻而制定的,古人定“日出前二刻半而明(旦),既没后二刻半乃昏”,以昏为入夜,旦是昼的开始。因此从昏至旦的刻数是夜漏刻数,百刻减夜漏刻数就是昼漏刻数,一般都以正午为起漏之时。例如在北纬36.5度地区,若1年用48支箭,则冬至时昼漏是四十刻。冬至之后,白昼渐长,昼夜漏都随节气变化而增损,并需每半个节气(约7.7日)换一次箭尺,直到夏至,这时昼漏是六十刻。夏至之后,白昼渐短,昼夜漏都随节气变化而损增,直到冬至。 十二时制与百刻制的配合</SPAN>(隋代记载,百刻制已经细分精确到相当于今天的14秒多)
</FONT>漏刻也是古中国重要的天文计时仪器,因此十二时制与漏刻制的结合是必然的事。然而十二时与百刻之数并不成整数倍的关系,两者的配合较为困难。自东汉以来,历代都提出改革漏刻制的意见,改百刻为十二的倍数,如九十六、一百零八、一百二十。有实践施行者,如新莽始建国元年至地皇四年(9年~23年),实施一百二十制有15年;梁武帝天监六年至大同十年(507年~543年),实施九十六制有36年;梁武帝大同十年至陈文帝天嘉年间(544年~560年代),实施一百零八制约有20年,但是时间都不长。

实践证明改革百刻制的途径不易行得通,只能从十二时制与百刻制的调合方面寻求配合。在实用上,漏刻制度中也把每刻细分成较小的刻度,自汉代到南北朝把每刻分为十分,因此不能提供十二时制与百刻制调合的条件。

隋《大业历》(597年~618年)以来,十二时制与百刻制二者配合运用日益明显,每刻细分的数目必是12的倍数,有每刻是二十四分或六十分,其中大都采用一刻是六十分。又因隋唐漏刻发展上已使用多级补偿式浮箭漏,精度上也得到进一步的改善,提供一刻是六十分的客观条件。

两者配合的方法就是:“昼夜百刻,每刻是六小刻,每小刻又十分,故昼夜六千分,每大刻六十分也。其散于十二辰,每一辰八大刻二小刻,共得五百分也。这是古法。”用法如隋《大业历》在二十四节气的日出日入时刻的记载,有卯八刻十九分和辰初刻五十分等。</p> 相当于现在的2个小时。在中国古代,人们用“铜壶滴漏”的方法计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已、午、末、申、酉、戌、亥,对应于今天的二十四小时。半夜十一点到一点的时间为子时,一点到三点为丑时,三点到五点为寅时,其余的以此类推。古代的一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所以,当钟表刚刚传入中国时,就有人把一个时辰叫做“大时”,新时间的一个钟点叫做“小时”。以后,随着钟表的普及,“大时”一词也就消失了,而“小时”却沿用至今。希望对你有帮助。 1960年以前,CIPM(国际计量大会)以地球自转为基础,定义以平均太阳日之86400分之一作为秒定义。即1 Second = 1/86400 Mean Solar day其稳定度在10-8左右。
1960~1967年CIPM改以地球公转为基础,定义西元1900年为平均太阳年。秒定义更改为:一秒为平均太阳年之31556925.9747分之一。1 Sec = 1/31556925.9747 Solar Year at 1900稳定度约为10-9。
二十世世纪中叶,由于量子力学的发展,发展了诸如光谱超精细结构、镁射及雷射、光磁共振(Optical Pumping)、分子束磁共振、分离震荡场等实验及研究,使量子频率标准取代以天体运动为标准之天体时而成为计时标准。1967年,CIPM定义秒是铯133原子(Cs133)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跃迁所对应的辐射的9,192,631,770个周期所持续的时间。此秒定义一直维持至今。
秒定义可以以铯原子频率标准器来实现,其稳定度依据各标准器的制造方法、维护环境的不同而不同。一般商用的铯频率标准器HP-5071稳定度约在10-12左右,法国LPTF实验室以绝对温标10-6度的铯原子喷泉制成的原子钟,稳定度约在10-16左右。

地球自转一周不是24小时,24小时是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共同结果!
地球自转一周为一日
地球自转一周(360度)时间为23小时56分04秒,比我们平常所说的“一个白天和一个黑夜为一日计24小时”少一点。人类自己感觉不到地球在自转,故习惯于把日出日落到再次日出称之为一日。
一日划分为24小时是古埃及人制定的。每小时又划分为60分钟,每分钟又分为60秒。这样一日就有24×60=86400秒。这些时、分、秒都成了时间单位。


时间单位是怎么来的?
苏美尔的僧侣们出于商业和宗教的目的,发明了早期的数学计时法。他们的计数采用60进位制,一分钟等于60秒,一小时等于60分钟。而一天24小时也同样来自于苏美尔人的历法,甚至包括360度的圆周。因此这个世界最古老的文明所留下的遗迹到现在我们还随处可见。时间的基本计量单位规定为秒,这个标准是在黄裳弟...

时间是怎样来的?是谁创造了时间?
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发明时间的人应该是女娲。她创造了万物,也照自己的样子创造了人,她创造的第一个人应为女人,她本身是女性嘛!创造了女人也就创造了麻烦,这连鬼都知道,只不过鬼是以后才知道的。女娲既然创造了女人,也就首先感觉到了,女人是有情感的,女娲又不可能一直陪着,不久,女人就感到寂寞。造一个人陪她,...

牛顿的介绍
牛顿的成就,恩格斯在《英国状况十八世纪》中概括得最为完整:“牛顿由于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而创立了科学的天文学,由于进行了光的分解而创立了科学的光学,由于创立了二项式定理和无限理论而创立了科学的数学,由于认识了力的本性而创立了科学的力学”。(牛顿在建立万有引力定律及经典力学方面的成就详见本手册相关条目),这...

各种单位的发明者是谁?
最高领导者——各种单位的董事长

古代的计量单位都有什么?它们都是谁发明的?
在刘歆的主持下,制作了一批度量衡标准器,其中最有名的是新莽嘉量(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新莽嘉量集中了长度、容量、衡重三者的单位量值,以及三者之间存在的相成相通关系,被后世奉为古制,延用到明清时代。 浑天仪和地动仪的发明者●张衡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我国东汉...

埃及的时间观念
古埃及人关于时间的概念并没有随着季节和年份的产生而结束。古埃及人从这些较大的时间单位开始,逐渐将时间缩短到更小的单位。例如,古埃及人选择黎明作为新一天的开始。很明显,古埃及人的选择依然是现在的标准,今天,我们仍然认为黎明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有了一天的概念,埃及人进一步将时间划分为更小的...

二年级数学有关新的时间单位的哪些传说或故事
因此,人们根据现实生活需要,发明了这一特殊的时间民俗。可见,在传统社会里,民众生活秩序是依赖着民俗进行调节的。照田蚕 也叫"烧田蚕"、"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有些地方在年三十举行这一...

国际单位制是谁制定的
国际单位制的长度单位“米”(meter,metre)起源于法国。1790年5月由法国科学家组成的特别委员会,建议以通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全长的四千万分之一作为长度单位——米,1791年获法国国会批准。为了制造出表征米的量值的基准器,在法国天文学家捷梁布尔和密伸的领导下,于 1792~1799年,对法国敦克尔克至...

时间单位是谁发明的,一小时,一分钟,一秒?
所谓“方位”,就是在春秋战国时代,天文历算学家为了研究的需要,把天穹以北极为中心划分的十二方位,分别以十二辰表示,认为太阳每昼夜绕北极旋转一周,依次经过天穹上的十二个方位,因而这十二辰便成为划分一日时段的单位,以太阳所经天穹的方位来计时。 这十二辰也等同于后来浑天论者把天球沿天赤道划分的十二等分的天...

詹姆司`瓦特的生平介绍
他改良了蒸汽机、发明了气压表、汽动锤。后人为了纪念他,将功率的单位称为瓦特,常用符号“W”表示。瓦特是国际单位制中功率和辐射通量的计量单位,常用符号“W”表示。 瓦特1736年1月19日生于英国格拉斯哥。童年时代的瓦特曾在文法学校念过书,然而没有受过系统教育。瓦特在父亲做工的工厂里学到许多机械制造知识,...

岱山县13631112272: 时间单位——时分秒是谁制定出来的? -
贾保复方:[答案] 时间单位时、分、秒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任何客观存在的物质都会持续一定的过程.例如,从种子发芽到长叶、开花、结果,人从出生到死亡,这个过程的持续性,就是物质的时间属性.因此,同长度等一样,时间也是客观存在的...

岱山县13631112272: 钟表是谁发明的 -
贾保复方: 中国古代有日晷、水钟、火钟、铜壶滴漏等,这只能算是古人的计时器.没有嘀嗒嘀嗒的钟表声,都不 日晷 能称作钟表.到了1090年,北宋宰相苏颂主持建造了一台水运仪象台,能报时打钟,它的结构已近似于现代钟表的结构,可称为钟表的...

岱山县13631112272: 谁发明了时间(一分钟=60秒/一小时=60分钟....)?
贾保复方: 你的问题叫大家怎么回答呢?时间它是在我们人类出现以前就存在了,我们只能去记录它而不能发明它.古人根据日月星辰的运动来记录时间的变化,而现代人用钟表来表示时间.就目前来看,时间是单向的.

岱山县13631112272: 谁发现或发明的“年月日、时分秒”单位进制? -
贾保复方: 首先你把概念搞错了.日:昼夜交替一次称为一日.我们后来才知道,这个是地球自传造成的.月:古人,吃了晚饭没事做,发现天上瓦亮瓦亮的月亮的形状是周期变化的.这样的一个周期就成为一个月.一个月大约就是30天.月亮在天空的位...

岱山县13631112272: 一天24个小时,一小时60分钟的计时法是谁发明的
贾保复方: 古代天文学家及物理学家以日圭、日晷、水钟、单摆,利用观测日影的变化或水位的变化来计时.随着科技进步,近代科学家发明单摆钟及石英振荡器,利用单摆或石英晶...

岱山县13631112272: 时钟是谁发明的
贾保复方: 水钟是伽利略发明的,摆钟是惠耿斯发明的,闹钟是汤若望发明的. 钟表是一种计时工具,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有两层含义,一是各类钟和表的总称,另一个是专指体积较大的表,尤指机械结构的有钟摆的表. 分类 钟表技术是计时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是现代机械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技术源头之一. 有摆钟表 是由阿拉伯工匠最早设计出来的.其工作原理是等速运动原理. 机械钟表 机械钟表的动力系统是发条,计时单位是小时、分钟、秒,分别采用了12进位制和60进位制.

岱山县13631112272: 时钟是谁发明的?
贾保复方: 西元1582年,义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提出单摆的摆动规律. 西元1657年,荷兰的科学家惠更斯利用单摆原理,制作了第一个摆钟. 从此测量时间更精确,计时的单位也开始以时,分,秒来计算. 进步的计时... 时钟是由利比发明的.

岱山县13631112272: 世界上的时间是谁发明的?
贾保复方: 时间是自然存在的,不是人发明的,人发明的是钟表和年历,发明的是时间的计算.

岱山县13631112272: 发明钟表的人是谁? -
贾保复方: 人人皆知中国古代有伟大的四大发明——造纸、印刷、火药和指南针,但很少有人知道对人类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钟表,也是由中国人在900多年前的北宋时期发明的.近日,笔者在上海遇见世界著名的钟表大师、香港钟表历史学家矫大羽时,...

岱山县13631112272: 分钟这个单位是什么时候有的 -
贾保复方: 分钟起源分钟(单位)这个时间单位是何时发明或提出的??? 问题补充: 人类将一天定为24小时的时候又是什么时候(具体时间)???(例如公元3世纪或公元200年等)一天为何分为24小时,最早可追溯到古埃及时期.第一种解释是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