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18个虚实词的翻译及例句

作者&投稿:陈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言文的虚实词~

这个帖子里多的是 http://tieba.baidu.com/f?kz=142204786


实词:
书:①书信:使人遗赵王书(廉) ②书写、书法:凭几学书(项) ③字 ④书籍 请:①请求 ②邀请:乃请宾客(信) ③拜访:公子闻之,往请(信) ④表敬副词 对:①回答:奏对称旨(谭) ②对着:对酒当歌(成语) 幸:①幸运: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论) ②帝王到某处: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六)③宠爱、宠幸:如姬最幸(信)④侥幸:幸复得此妇(孔) ⑤表敬副词:大王亦幸赦臣(廉) 许:①答应:宁许以负秦曲(廉) ②表示不确定的零数:高可二黍许(核) 负:①倚仗:秦贪,负其强(廉) ②承担:予此行所负之责任(黄) ③背弃:决负约不偿城(廉) ④辜负:吾上恐负朝廷(左) ⑤背 ⑥败 立:①站立 ②直立:大石侧立千尺 (石) ③即刻、马上:赵立奉璧来 (廉) 交:①交往:臣以为布衣之交 (廉) ②交互:叶叶相交通 (孔) ③接触:交头接耳(成语) 设:安设、设置:设九宾于廷 (廉) 引:①导引:左右引相如至(廉) ②牵、拉:见人方引婴儿欲投之江中(察) ③引退:引次江北 (赤) 恐:①担心:秦王恐其破璧(廉) ②害怕:舟人大恐 (石) 毕:①完、尽:录毕,走送之(送) ②都,全:靡不毕现(屈) 卒:①步兵 ②死 ③终于:卒相与欢(廉) ④通“猝”:卒然边境有急(论) 士:①做官的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石) ②读书人: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 (训)③有才能的人:胜不敢复相士 (毛) ④士兵 将:①将领 ②带领:使将将其军归魏 (信) 抚:①安抚:则宜抚安 (赤) ②巡抚:以大中丞抚吴者 (五) 走:①快跑:持剑盾步走 (鸿) ②趋向: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阿) 事:①事情 ②侍奉:以地事秦 (六) 礼:①礼仪:毕礼而归之 (廉) ②礼貌:秦则无礼 计:计策、谋划:莫知计所出 (指) 难:(nán)困难 (nàn)①灾难:奉命于危难之时 (出)②反驳:所谓交相问难(问) 愿:①乐意:臣愿奉璧往使(廉) ②希望:愿结友(廉) 案:①几案 ②察看:召有司案图(廉) 方:①方圆 ②并排:今操方连船舰(赤) ③正直:方正之不容也(屈) ④方位、方向 语:(yǔ)谈论:越人语天姥 (梦游) (yù)告诉:不可不语。 (鸿) 名:①名字,名称: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 (芙) ②取名、命名:而此独以钟名。 (石) 曰:①说 ②叫作,称作:曰师曰弟子云者 (师) 文:①文字:其文漫灭 (游) ②文章:其文约 (屈) 进:①前进:其进愈难 (游) ②进献:相如前进缶 (廉) ③出来做官:进亦忧,退亦忧 (岳) 奇:(qí)奇异、罕见:其见愈奇 (游) (jī)单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 好:(hǎo)美好 (hào)喜好: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游) 出:①与“入”相对:以筒水灌之,始出 (促) ②出产:殚其地之出 (捕) ③ 超出:其出人也远矣 (师) ④出现、显露:水落石出 (成语) 极:尽: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 观:(guān)①看、观赏: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石) ②观察:古人之观于天地(游) ③景象:非常之观 (游)(guàn)宫廷建筑:大王见臣列观 (廉) 求:①寻求:求人可使报秦者 (廉) ②请求:求而不得者也 (送) 险:①地势不平坦:险以远,则至者少 (游) ②险要,险阻:此为长江险已与我共之矣 (赤) 云:①说;②如此,这样:曰师曰弟子云者 (师) ③云气:云霏霏其承宇(涉) 鼓:①击鼓:百姓闻王钟鼓之声 (孟) ②动,鼓动,挥动: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信) ③弹奏:赵王鼓瑟 (廉) ④古代夜间计时:戊申晦, 五鼓(《登泰山记》) 是:①与“非”相对:是己而非人 (问) ②代词:是吾剑之所从坠(刻) 遗:(yí)①丢失:得遗金一饼(乐);②遗漏、忽略:小学而大遗(师) ③遗留:始访其遗踪 (石) (wèi)赠送:先以书遗操(赤) 得:①得到 ②收获:往往有得 (游) 谓:①对……说 ②叫做,称为:可谓死君乎 (崤) ③以为:众谓余一行为可以纾祸(指) 至:到,到达 察:①细看:徐而察之 (石) ②考察:察己则可以知人 (察) 乐:(lé)高兴,快乐 :喜闻乐见(成语) (yuè)乐曲:今王鼓乐于此 (孟) 师:①军队 ②老师 ③学习:不耻相师(师) 传:(zhuàn)①传记: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黄) ②注释经义的文字: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 ③驿舍:舍相如广成传舍 (廉)(chuán)①传送、传递; ②传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 ③流传: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游) 道:①道路 ②道理,规律 ③学说,思想:益慕圣贤之道 (送) ④说 ⑤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⑥风尚:师道之不传 (师) 受:①接受 ②遭受:一夫不耕,或受之饥(论) ③传授、授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 惑:①迷惑:不亦惑乎(察) ②疑惑:惑之不解 (师) 贱:①物价低:心忧炭贱愿天寒 (卖) ②卑贱、地位低:其辱人贱行 (五) ③谦词:贱妾留空房 (孔) 圣:①圣明、贤明:圣人之所以为圣 (师) ②具有较高智慧和道德的人:是故天下有七十一圣 (察) ③尊称皇帝:圣旨 愚:①愚昧、愚蠢 ②谦词(自称):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赤) 足:①脚 ②足够、充足: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 ③值得:竖子不足与谋(鸿) 攻:①进攻 ②学习、研究:术业有专攻(师) 经:①经典 ②经络:技经肯綮之未尝 (庖) ③经过:备经年裹物之用 (芙) 劝:①勉励 ②劝说学:学习 中:zhōng①内、里 ②不高不下:中述汤武 (屈)zhòng合乎:木直中绳 (劝) 疾:①病 ②痛恨:屈平疾王听之不聪(屈) ③通“嫉”: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孙子吴起列传》) ④急速:皇上于阅兵时疾驰入仆营 (谭)⑤加强:声非加疾也 (劝) 致:①达到:而致千里(劝) ②招致:以致天下之士(过)假:①借:人多以书假余(送
②借助,凭借:假舆马者(劝) ③宽容: 愿大王少假借之(荆)④给:汉人未可假大兵权 边形(潭) 绝:①断,断绝:楚诚能绝齐(屈) ②横渡:而绝江河(劝) ③极:佛印绝类弥勒 (《核舟记》) 兴:①兴起:风雨兴焉(劝) ②发动:大兴师伐秦 (屈) 功:①成绩、成效:功在不舍(劝) ②功劳:以相如功大(廉) 强:①有力:筋骨之强(劝) ②强盛:强国请服 (过) 用:①使用 ②资财:君子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训) 军:①军队 ②驻扎:沛公军霸上 (鸿) 击:①敲打:为一击缶(廉) ②攻打:为击破沛公军(沛) 内:(nèi)①与“外”相对 ②内心:内怀犹豫之计(赤) (nà)接纳,放入:内所著披袄中肝沥胆(王) 如:①到,去:至海陵,如高沙(指) ②赶得上:固不如也(鸿) 倍:①加倍:尤倍重于三十年前(黄) ②背叛: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谢:①道歉:至鸿门,谢曰(鸿) ②辞别:乃谢客就车(信) ③拒绝:阿母谢媒人(孔) ④告诉、告诫:多谢后世人(孔) ⑤凋落:花之既谢 (芙) 意:①心意、意图:吾意决矣 (赤) ②意料: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鸿) 坐:①坐 ②座位 ③犯罪或错误:何坐?曰坐盗 (《晏子使楚》) ④因:停车坐爱枫林晚 (山) 举:①举起,抬起 ②成功:莫令事不举 (孔) ③攻占:戍卒叫,函谷举 (阿)④全 ⑤拿:举以予人(六) ⑥发动:举事必循法以动 (察) 胜:(shèng)胜利 (shēng)①能承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五); ②尽:刑人如恐不胜(鸿) 斗:(dǒu)酒器:亚父受玉斗 (鸿)(dòu)斗争,争斗:钩心斗角 (阿)置:放置 声:①声音 ②伸张:为之声义 (五) 发:(fā):①发出 ②出发、派遣:主人忘归客不发(琵) ③打开: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荆) ④显露:雄姿英发(念)(fà):头发 易:①换取 ②改变: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五) ③容易 ④轻视:是以古之易财 (五) 顾:①看,回头看 ②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 ③但,不过:顾吾念之(廉) 加:①加上,放上:加彘肩上(鸿) ②益处:万钟于我何加焉(孟) ③更加:则其至又加少矣 (游) 遇:①待遇:斯固百世之遇也 (五) ②相遇: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左传》) ③接触: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庖》) 记:①记忆:不记语从何起 (祭) ②记载:余是以记之 (石) 明:①明亮 ②照亮:火尚足以明也 (游) ③证明、阐明:明死生之大(五)④清楚、明白:谗谄之蔽明也 (屈) 草:①荒野:草行露宿 (指) ②草稿:文方成草(左) 良:①美好:未为良时 (梦) ②优良、杰出:良剑期乎断 (察) 有:①与“无”相对 ②通“又”:邹忌修八尺有余 (邹) 归:①返回:予不得归矣 (指) ②归还 ③旧称女子出嫁:吾妻来归 (项) 实:①与“虚”相对:无苗时采,则实而沉 (梦) ②果实 ③实际:今以实校之 (赤) 虚:①与“实”“盈”相对:有苗时采,则虚而浮 (梦) 成顾蟋蟀笼虚(促) ②虚心 长:(cháng)①与短相对 ②长处、优点(zhǎng)①生长: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 (梦) ②担当:尔翁长铨(记)③年长:孰与君少长 (鸿) 定:①安定、平安 ②规定: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梦) ③决定:计未定(廉) 守:①太守 ②守卫:战守迁皆不及施 (指) 类:①种类 ②像:俨然类画 (促) 理:①道理 ②规律:依乎天理 (庖) ③条理:称为政理 (张) 怪:奇异的,奇怪:怪石乱卧 (促) 正:①正面 ②献上:臣乃敢上壁 (廉) 法:①法令、制度 ②方法 ③效法:犹若不可得而法 (察) 成:①完成 ②成功:成败之机,在于今日(《出师表》) 持:①治理:悖乱不可以持国(察) ②拿 宜:①应当,应该:理固宜然 (六) ②适宜,合适 病:①疾病 ②生病 ③缺点、毛病: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训) 动:①与“静”相对 ②感动:感天动地窦娥冤 (窦) 反:①与“正”相对 ②反叛、谋反: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鸿) 投:抛掷:譬若以肉投馁虎 (信) 见:(jiàn)①看见 ②会见:未得与项羽相见 (鸿) ③表被动: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xiàn)①显露:图穷而匕首见 (荆)②推荐,介绍:胡不见我于王(孟子) 先:①与“后”相对 ②抢先,走在前面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五) ③祖先 ④对已死的人的尊称:先君子尝言 (左) 列:①分、割:列缺霹雳 (梦游)②位次,行列:陈力就列 (《论语》) ③一般:大王见臣列观 (廉) 止:①停止,留住:止子路宿 (《论语》) ②阻止、禁止:臣舍人蔺相如止臣 (廉) 固:①坚固:据崤函之固 (过) ②一再:乃辞谢,固请(廉) ③固执:汝心之固 (《愚公移山》) 后:①与“前”相对 ②国君:夏后皋之墓也 (崤)③王后 寡:①少 ②老而无夫 ③国君自称 问:询问 勤:辛劳:四体不勤 (《论语》) 废:废弃,停止:今有其本不忍废 (指) 欲:①欲望:暴秦之欲无厌 (六) ②想要:余方心动欲还 (石) 舍:(shè)①房屋 ②住宿、居住: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shě)放弃,舍弃:舍问其奚决焉 (问) 甚:厉害,严重 恶:è:与“善”相对 wù厌恶:死亦我所恶 (孟) 患:①灾祸,忧患:诸侯之所大患 (六) ②担忧:不患贫而患不均(《论语》) 身:①身体 ②自身:向为身死而不受 (孟) ③亲自:将军身率益州之兵(隆?/cc>

《疑似》

http://114.vsedu.com/browse/browse_detail.php?qid=29029

《晏子辞千金》http://www.7139.com/eduyw/bd/wy/200703/26217.html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6082527.html

《有子之言似夫子》http://hi.baidu.com/%D0%F9%D2%CA/blog/item/312de782377c03bc6d811978.html


《龚遂传》http://baike.baidu.com/view/1773063.htm

《六国论》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2664729.html

《题跋二则》 请标明是谁的?????


《柳敬亭传》http://ja.3edu.net/wyfy/Lesson_74030.html
《送姚姬传南归序》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1469320.html?fr=qrl
《谭嗣同》http://www.fainfo.com/puton/lang/lang12/lang12149_2.htm

一.文言词语的分类:1.实词,具有实在意义的词语。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2.虚词,没有实在意义的词语。包括代词、连词、介词、助词、副词、叹词、拟声词等。二.仔细阅读常见虚词用法列表,体会要求的20个虚词的用法。然后完成下列练习:1.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A )例句: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A.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你,你的) B.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表并列)C.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表承接)D. 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好象)E. 吾恂恂而起(表修饰关系)F. 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这样)2.下列各句中“乃”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C )例句: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A.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才)B.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何怪也(竟然)C.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是)D. 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可是)E. 屠乃奔倚其下(于是)F.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你的)3.下列各句中的“于”与例句中相同的一项是( D )例句: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于时A. 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到)B.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对于)C.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比)D.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被)E. 贫者语于富者曰(对)F.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在)三.虚实兼类现象:所谓虚实兼类,就是指一些文言词,它既可以用作实词,又可以用作虚词。如:“之”的用法,既可以作代词(如“作《师说》以贻之”),又可以作助词(如“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可以作动词(如“佯狂不知所之者”)。[小练习]解释下列词语在各句中的用法。1.安①然后得一夕安寝 形容词,安稳②君子食无求饱,居主安 形容词,安乐,安逸③可以为富安天下 动词,使安定④君安与项伯有故 代词,怎么⑤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代词,哪里2.所①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名词,处所②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名词,结果③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助词,与后面的动词一起构成名词性结构④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助词,表被动⑤百济国西南海中有大岛十五所 量词,座3.与①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期 介词,同,和②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动词,给予③与秦而不助六国也 动词,交好④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助词,同“欤”,吗⑤蹇叔之子与师 动词,参加⑥君之始入京也,与言皇上无权…君不之信 介词,对四.虚词的一词多义现象古代的虚词,除了少数而外,大都是具有多种用法的。如“因”一般用作介词,但可以表示“因为”的意思(如“因前使绝国功,封骞博望侯”),可以表示“根据”的意思(夫筑城郭,立仓库,因地制宜),可以作“经过、通过”的意思(如“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还可以用作连词,相当于“于是”(如“因出己虫,纳比笼中”)。[小练习]解释下列虚词在各句中的用法。1.者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附于短语之后,相当于“……的人”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附于短语之后,相当于“……的事物”③二者不可得兼 用在数词之后,指代上文所说的几种人或几件事④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⑤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语气助词,表提顿⑥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用于名词之后,标明语音上的停顿,并引出下文,常表示判断2. 以①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凭借②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 在③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因为④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并且⑤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和楚 用以3. 焉①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那里②青麻头伏焉 兼词,“于彼”,在那里③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 助词,了④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怎么⑤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拟声词词尾,助词五.虚词的古今变化。文言虚词和文言实词一样,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不断发生演化,古今用法已经有了很大不同,认真区别有助于对文言虚词的准确理解。这种变化大致分为四种情况:1.用法消失。如“夫战,勇气也”中的“夫”作发语词,现在不这样用。“险以远,则至者少”中的“以”是表示并列的连词,现在已不用。2.沿用至今。如“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中的“于是”,现在也用于表示承接。“学然后知不足”中的“然后”,也用于表示承接。“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中的“而已”,现在也用于表示限止的语气。3.用法变化。如“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中的“所以”,古代表原因,现在表结果。“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中的“何如”,古代表示疑问,怎么样;现在表示选择的肯定部分。4.另词替代。如“甚矣,汝之不惠!”中的“矣”,感叹助词,现在为“啊”“了”取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则”,表示判断,现在为“就是”所替代。[小练习]解释下列各句中的虚词。①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况且②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那③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呢④为众人师且不敢 尚且⑤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那样⑥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你的⑦以啮人,无御之者 如果⑧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同“岂”,难道⑨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于是写作⑩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在这职业上该文章转自[中学语文在线]: http://www.ywzx8.com/gk/wyw/200810/26290.html

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之:(一)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如: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③ 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有时也作第一人称,译为“我”。如: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上枢密韩太尉书》)(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如: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②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③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3.音节助词。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如: 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4.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如:①何陋之有?(《陋室铭》) ②宋何罪之有?(《公输》)③而城居者未知之也。(《满井游记》)5.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如: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②北顾黄河之奔流。(《上枢密韩太尉书》)(三)作动词,可译为“到”、“往”。如: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而 主要作连词用,可以表示以下关系:l.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如:①扁鹊望桓候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②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③环而攻之而不胜。前一个“而”就表示承接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如: ①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始得西山宴游记》)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③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隆中对》)④环而攻之而不胜。后一个“而”字表示转折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如: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5.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②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游记》)以(一)介词 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如: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出师表》)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②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如:①屠惧,投以骨(《狼》)②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③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峡江寺飞泉亭记》)(二)连词 1.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如: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②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③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④故为之文以志(《始得西山宴游记》) 2.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如: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②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3.有时相当于连词“而”。如:①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②醉则更相枕以卧(《始得西山宴游记》)(三)“以”还可作动词(属于实词)用,可译为“认为”。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②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世说新语〉三则》)虽 连词“虽”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两种用法。 1.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如: ①虽千里弗敢易也,岂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2.表示转折,可译为“虽然”。如: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然 (一)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作“这样”“如此”。如:①父利其然也(《伤仲永》)②谓为信然。(《隆中对》) ③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始得西山宴游记》)(二)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作“然而”“但是”等。如:①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②然志犹未已。(《隆中对》) (三)语气助词,分三种情况:1.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译作“……地”。如:杂然相许(《愚公移山》)2.用于词尾,译作“……的样子”。如:①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墨池记》)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3.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 然”“若……然”格式,相当于“……的样子”“好像……似的”。如: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乃 (一)作副词。有三种情况。 1.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才”。如:①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狼》)②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世说新语〉三则》)2.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就”。如: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陈涉世家》) 3.表示出人意料,译作“竟”“竟然”。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4.用于判断动中,相当于“是”“就是”。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二)作连词,表示前后的衔接或转折,可译为“于是”。如:①乃入吴寻二陆。(《周处》)②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三)作代词,译为“你、你的”。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于 介词“于”的主要用法有:1.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作“在”“从”。如: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2.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对”“同”“给”“到”等。如:①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②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 ③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墨池记》)3.用在被动句中,介绍行为主动者,可译为“被”。如:“受制于人”的“于”。4.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作“比”。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鱼我所欲也》) 5.表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二章》)为 “为”作为动词有两种基本用法,一是表判断,一是表动作行为。这里只介绍“为”作为介词的用法。 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向”“对”等。如: ①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②此人——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2.表示被动,译作“被”。如:梅花为寒气所勒(《西湖游记二则》)3.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如: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韩愈短文两篇》)4.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作“为着”“为了”。如: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5.表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如: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故事》)者 (一)结构助词,译作“……的”“……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的原因”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如: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愚公移山》)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③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为学》)④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二)语气助词,用在主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部分一般用“也”字结尾,起判断作用。如: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②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其 (一)代词 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作“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如: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②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③屠大署,恐前后受其敌(《狼》) 有时也译作第一人称代词“我”。如:偶然得之,非其所乐。(《上枢密韩太尉书》)2.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如:①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②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③以勉其学者也(《墨池记》)也可译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如: ①其一犬坐于前(《狼》)②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二)副词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①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②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前一个“其”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可译为“恐怕”。③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译为“可要”。(《唐雎不辱使命》)(三)连词,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如: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尔。(《送东阳马生序》)焉 1.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如: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2.句末疑问语气助词,可译为“呢”。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3.代词,相当于“之”。如:忽啼求之,父异焉(《伤仲永》)4.兼词,用于动词、形容词之后,即兼有介词和代词的作用,相当于“从这里”“在那里”。如:①不复出焉(《桃花源记》)②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③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


文言文的状语,定语,谓语宾语等虚词是什么?
分清词意的虚实要根据语境作具体分析。 2.辨明用法 有些虚词不仅兼有实词的用法,而且在虚词范围内又大都有多种用法,这要根据它在句子里的作用来确定。如,《师说》中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前一个“其”是代词,代上文的“君子”;后一个“其”是副词,相当于“...

文言文的文言现象
虚词 一、分清虚实.文言虚词除了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还包括代词.某个词既可以是虚词,又可以是实词.如“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的“顾”是动词“探望”的意思,是实词;“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的“顾”是“难道”的意思,是虚词中的副词. 二、辨明词义.虚词很多是多义的,要看它在句子里的作用确定它的词义...

高考文言文必考:虚实词详解基本信息
该书籍于2010年9月1日首次发行,属于第1版。全书共有333页,采用平装形式,开本为标准的16开,非常适合高考备考的学生使用,内容专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中的虚实词知识,提升阅读和解题能力。无论是对于备战高考的学生,还是对于文言文教学的教师来说,这本书都是一个重要的参考资料和学习工具。通过...

怎样学好高中文言文虚实词?
怎样学好高中文言文虚实词?  我来答 4个回答 #热议# 可乐树,是什么树?南霸天mxw 2011-04-02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南霸天mxw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采纳数:6326 获赞数:167843 本人毕业于河西学院计算机系,本科学位,自2008年毕业以来任九年级数学教师至今。 向TA提问 私信TA 关注 展开全部 一,...

文言文虚实动静结合
4. 文言文的虚实词 这个帖子里多的是 \/f?kz=142204786实词: 书:①书信:使人遗赵王书(廉) ②书写、书法:凭几学书(项) ③字 ④书籍 请:①请求 ②邀请:乃请宾客(信) ③拜访:公子闻之,往请(信) ④表敬副词 对:①回答:奏对称旨(谭) ②对着:对酒当歌(成语) 幸:①幸运: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论...

初高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3、有些改用了别的词。如“于”在文言里能起多种介绍作用,现在分别用“在”“向”“到”“对”“从”“同”“给”“比”“被”等介词代替了;结构助词“之”,改用“的”等。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文言文主谓语之间一般不用判断动词“是”。 1、……者,……也。

文言文推断技巧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而大部分标题本身就...

古代文言文一词多义
兵 1。兵器,武器 兵,械也。--《说文》2。军队 举兵伐徐,遂灭之。--《韩非子·五蠹》3。士卒 瑜得精兵五万。--《资治通鉴》4。军事;武力;战争 兵者,国之大事。--《孙子兵法·计篇》5。用兵策略,战略 故兵无常势。--《孙子·虚实》6。用兵器攻击,刺杀 左右欲兵之。--《史记·...

文言文内容解解与概括
《初中文bai言文全解(适用于苏教版)》内容简介:古诗文作品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教材中,古诗文作品的比du例大约占课文总量的40%。教育部在最新的基础教育改革当中,又进一步强zhi化了中学阶段古诗文的学习,其目的是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了解,积淀文化底蕴,提升个人道德修养...

五大文言文现象
虚词 一、分清虚实。文言虚词除了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还包括代词。某个词既可以是虚词,又可以是实词。如“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的“顾”是动词“探望”的意思,是实词;“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的“顾”是“难道”的意思,是虚词中的副词。 二、辨明词义。

府谷县18814637564: 文言文18个虚实词的翻译及例句 -
储毛丹平: 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之:(一)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如: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府谷县18814637564: 关于高中文言文18个虚词的解释及例子,还缺5个 -
储毛丹平:[答案] 1.【而】 本义阐析:“而”的意思很抽象,但它本来是个实词,指整个胡须,它的甲骨文就是胡须的形象.后来,“而”字...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例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岳阳楼记》)(乎:于...

府谷县18814637564: 文言文虚实词的解释 -
储毛丹平: 虚词:之、其、于、以、而、则、乃、若、且、者、为、然、是、此、斯、彼、何、安、孰、胡、曷、虽、虽然、然而、然则、也、矣、乎、哉、焉、耳很、最、极、挺、顶、非常、十分、极其、格外、分外、更、更加、越、越来越、越发、有点儿、稍、稍微、略微、差不多、几乎、过于、对、对于、关于、替、同、与、跟、和、给、叫、让、被、将、 管、论、顺、连、比、和、同、与、跟……实词: 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长、短、大、小、粗、细、快、慢、生动、熟练、轻松、清楚、马虎、干脆、许多、好些、全部、全、整、多、少……够了吧.

府谷县18814637564: 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举例? -
储毛丹平: 文言虚词定义 (文言文中)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的意义的词.主要的作用是组合语言单位. 虚词种类: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 常见的文言虚词 而 何 乎 乃 其 且 然 若 所 为 焉 也 以 矣 于 之 则 者 与(欤)

府谷县18814637564: 文言文十八虚词 -
储毛丹平: 一、而 1、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2、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 于 “着”、“地”等,或不译.3、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4、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

府谷县18814637564: 文言文例句? -
储毛丹平: 18个常见文言虚词用法 而 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 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⑵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例: ①哗然而骇...

府谷县18814637564: 高中文言文虚、实词用法 -
储毛丹平: 常见文言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知识点解说] 一、代词:代词是代替词、词组和句子的词. 它的作用是避免相同词语重复,使文章简洁. 常用词——之、其. 二介词...

府谷县18814637564: 文言文的18个虚词是什么?
储毛丹平: 常见的文言文虚词是:而、何、乎、乃、其、旦、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府谷县18814637564: 18个文言虚词 -
储毛丹平: (十八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是这几个 额····你还要用法和解释吗 我没给弄

府谷县18814637564: 高中的100个文言文实词和18个虚词 -
储毛丹平:[答案] 据统计,常见的文言实词有以下120个: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次、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固、顾、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