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揭示了两军相争的战争目的和本质?

作者&投稿:益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黑格尔《历史哲学》中提到的‘’米太战争‘’是不是希波战争?~

是的
黑格尔是位严谨的体系化的哲学大师,他构建了一个客观唯心主义的思辨体系...从西历纪元前492年米太战争(即希波战争)
希波战争是古代波斯帝国为了扩张版图而入侵希腊的战争,战争以希腊获胜,波斯战败而告结束。
这次战争对东西方经济与文化的影响远大过于战争本身。
希波战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欧亚两洲大规模国际战争。这场战争前后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纪,结果是希腊城邦国家和制度得以幸存下来,而波斯帝国却一蹶不振。

是哲学理论上的学说观点辩证.
要详细叙说要加点分才可以得
应为答案得内容有点多.

“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揭示了两军相争的战争目的和本质。

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是毛泽东主席总结的作战实践经验。保存自己与消灭敌人是对立的统一,是矛盾的两个方面。

消灭敌人是保存自己的基本手段。只有消灭敌人,解除敌人的武装,剥夺敌人的战斗力,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敌人的威胁,达到保存自己的目的。保存自己又是消灭敌人的必要条件。

扩展资料

对于战争指导者来说,根据具体情况,正确处理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1929年4月5日,毛泽东在瑞金起草的《前委致中央的信》中正式提出的游击战“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毛泽东泽东不仅把进攻和防御有机结合起来,而且将进攻作为防御和取胜的主要手段突出出来。可见,在毛泽东的“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军事思想中,保存自己的目的,在于消灭敌人。

而消灭敌人,又是保存自己的最有效的手段。因此,作为消灭敌人主要手段的进攻就是第一位的,而作为消灭敌人辅助手段和保存自己的防御,则是第二位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战争结束后双方的行为


什么揭示了两军相争的战争目的和本质?
“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揭示了两军相争的战争目的和本质。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是毛泽东主席总结的作战实践经验。保存自己与消灭敌人是对立的统一,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消灭敌人是保存自己的基本手段。只有消灭敌人,解除敌人的武装,剥夺敌人的战斗力,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敌人的威胁,达到保存自己的目的。保存自己又...

()深刻地揭示了两军相争的战争目的和战争本质,它是一切战争行动的根据...
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深刻地揭示了两军相争的战争目的和战争本质,它是一切战争行动的根据。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

蚂蚁搬家两军对垒什么意思
该说法意思是蚂蚁搬家过程中两派蚂蚁相争的景象。蚂蚁搬家中的两军对垒指的是在蚂蚁搬家过程中,两群蚂蚁相遇并开始争夺领地或资源的情况。两军对垒这个词在汉语中也比喻两势相争,也指两股竞争力量或两个竞争对手。在蚂蚁搬家的场景中,当两群蚂蚁的路线相交,会为了争夺食物来源、领地或者保护幼蚁而发生...

《十面埋伏》听着有金戈铁马的肃杀之气,这支乐曲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十面埋伏》是一首动人心魄的古曲,表现了楚汉相争、垓下之围的场面,凸显了乐曲激烈雄壮、复杂多变、富于戏剧性的特点,是我国传统器乐作品中大型琵琶曲的代表作。楚汉之争是秦朝灭亡之后,推翻秦朝的起义军首领刘邦和项羽为了争夺天下而进行的一系列斗争。在争斗过程中,英武善战的项羽一再刚愎自用、错失...

十面埋伏描述的是哪个历史事件
楚军固守垓下。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汉军至:“若非吾故人乎。追到阳夏的南边,说,亦足王也:“九里山前摆战场,地方千里。在“九里山”的山上,使者纷纷回报这个典故出自楚汉相争的垓下之战。大王意气尽。两军拚搏,追击向彭城撤退的项羽,以赐公,攻击项羽军队。汉军“十面埋伏”...

刘邦与项羽之间的故事
一场恶战在即。刘邦次日前来谢项羽。鸿门宴上,项羽的亚父范增,一直主张杀掉刘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项羽发令,但项羽却犹豫不决,默然不应。范增召项庄舞剑为酒宴助兴,趁机杀掉刘邦,项伯为保护刘邦,也拨剑起舞,掩护了刘邦,在危急关头,刘邦部下樊哙带剑拥盾闯入军门,怒目直视项羽,项羽见此人...

楚汉相争的故事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在楚汉战争中,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固镇濠城沱河南岸,一说今河南淮阳、鹿邑间)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汉四年八月,与汉军对陟于广武的楚军粮尽;而刘邦未能调来韩信、彭越等人的军队,无法对楚军进行最后的合围。于是,双方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鸿沟和议”,以战国时...

鸿沟典故
学过地理的人都知道,黄河分为上中下游,这中游和下游的分界处就在咱们郑州荥阳的桃花峪,在这桃花峪的旁边就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鸿沟。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鸿沟的解释是:古代运河,在今天河南境内,楚汉相争时是两军对峙的临时分界线。后比喻为明显的界线,如:不可逾越的鸿沟。今天我就要给大家...

__的解释__的解释是什么
__的词语解释是:鸿沟hónggōu。(1)古代运河,在今河南省,楚汉相争时是两军对峙的临时分界,比喻界线分明。__的词语解释是:鸿沟hónggōu。(1)古代运河,在今河南省,楚汉相争时是两军对峙的临时分界,比喻界线分明。结构是:_(左右结构)_(左右结构)。拼音是:hónggōu。__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

文言文孙子兵法三则
这就是两军相争的原则。《军政》上说:“用语言指挥听不到,所以用金鼓之声,令其或进或止,用动作指挥看不清,所以用旌旗之形,令其或开或合。”金鼓旌旗都有是用来统一军队作战行动的;军队行动既然统一了,那么勇敢的将士就不得单独前进,怯懦的也不得单独后退,这就是指挥人数众多的军队的方法,所以,夜间作战要...

云溪区17520796116: 角生漫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这两句诗从什么和什么两个方面写出了两军激 -
苍瑾甲磺: 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赏析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唐人的这类拟古诗,...

云溪区17520796116: 求教: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表现在哪五个方面? -
苍瑾甲磺: 第一, 提出了重战、慎战、备战思想. 第二, 提出了战争与诸因素的关系. 第三,提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争境界. 第四、揭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战争规律. 第五、提出了很多具体的、灵活多变的作战原则.

云溪区17520796116: 中国古代军事主要内容有哪七点 -
苍瑾甲磺: 第一阶段:初步形成时期(夏、商、西周时期) 1,时间: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8世纪,中国为奴隶社会时期 2,战争的主要特点是:兵器以木器,石器为主,作战方式基本是以密集队形进行集团肉搏正面冲杀.只是到了商代以后才逐渐...

云溪区17520796116: 近现代西方军事思想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有哪些 -
苍瑾甲磺: 近现代西方军事思想具有代表性理论有: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马汉的“海权论”、杜黑的《制空权》、富勒的”装甲战“. 1、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被誉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对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大作...

云溪区17520796116: 1947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战略反攻的战略意图是 A.与敌军主力进行决战 B.全面扩大解放区 -
苍瑾甲磺: D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概念和分析问题的能力.1947年6月,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即外线作战.解题关键在于正确理解“内线作战”和“外线作战”,“战略反攻”与“战略决战”等历史概念.解题时要联系教材中我军第二年的战略方针进行思考.故答案为D项.

云溪区17520796116: 《孙子兵法》贯穿始终的军事思想是? -
苍瑾甲磺: 我曾经做过这道题 《孙子兵法》揭示了战争的一般规律.贯穿始终的军事思想是: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云溪区17520796116: 孙子兵法有哪些? -
苍瑾甲磺: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

云溪区17520796116: 孟子曾说春秋无义战哪个战役能为之观点提供证据 -
苍瑾甲磺: 假途灭虢之战,晋国借道虞国,灭了虢国,回军的时候又灭了虞国,不仗义. 假途灭虢之战,是春秋初年晋国诱骗虞国借道,一石双鸟,先后攻灭虢、虞两个小 国的一次作战.这次战争的规模虽然不大,但是却揭示了军事斗争的一些重要规律,给 后世留下重要的启示和教益.春秋初期,诸侯并立,兼并无已.位处中原地带的晋国,在这场弱肉强食的大混战 中不断兼并征服小国,势力迅速崛起.晋献公在位期间,又把其南面的两个小国——虢 国和虞国预定为吞并的目标.

云溪区17520796116: 朝鲜战争初期的战况是什么? -
苍瑾甲磺: 1950年3月4日,苏联代表团向安理会提出了“关于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决议草案.然而,在美国的压力下,该决议草案遭到了否决.1950年9月,驻朝鲜美军司令部,准备了大规模进攻战役,目的是彻底粉碎朝鲜人民军.他们计划,在向汉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