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打芦花的故事

作者&投稿:庄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鞭打芦花是一个古老的传统民间传说故事,属于二十四孝之一,主要讲述在春秋末期,孔子的弟子闵子骞十岁丧母,其父再娶,但继母李氏对他虐待,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做的棉衣里装的是棉花,给闵子骞做的棉衣里装的是芦花。冬天外出驾车时其父发现了这件事,决定休了李氏。

但闵子骞尽力劝说,双膝跪地以情动父:“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留下高堂母,全家得团圆……。”继母深受感动,遂对三个儿子一般看待的故事,后人把这一故事称为“单衣顺亲”和“鞭打芦花”。又有诗称赞:“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另有豫剧、北京琴书、单弦、二人转等多种曲艺形式的《鞭打芦花》。

孔子的弟子闵子骞,常受后母虐待,却怀“忠恕”之心,矢口不讲。一次,子骞及二弟随父坐牛车出门探亲,行至萧国一山村旁,风雪突起,车上的二弟喜眉笑眼,子骞则冻得瑟瑟发抖。其父见状,怒用鞭打,刹时间子骞的袄烂而芦花飞,骞父发现幼子棉衣则裹着丝绒,始明真相。其父立即赶车返家(此村就是萧县“车牛返”村),愤怒休妻。

子骞跪求父亲饶恕后母:“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后母感动认错,一家人复又和好。后来,孔子知道了,夸赞道:“孝哉闵子骞!”(闵家居住的乡村,即今宿州市埇桥区闵贤乡)。

“爱人”和“忠恕”,是儒家思想的核心,闵子骞将此化为了具体言行,成了封建社会人们的一面镜子,在现代仍有其积极意义。《鞭打芦花》在基本故事不变的前提下,因地域、习俗、讲述人的不同,细节和语言都会有所变化,是值得研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闵子骞

闵子(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87年),名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丘(孔子)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孔门十哲之一。以孝闻名。

闵子以孝闻名,为二十四孝之一,孔子称赞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1074年,齐州太守李肃之在墓前建祠祭祀,由苏辙撰文、苏轼书写《齐州闵子祠记》的石碑,叙述了修建祠堂的经过。

明代,经历城人刘敕发集,捐资重修了闵子骞墓和子闵子骞祠,并在殿后修起了“讲学堂”的东西厢房“斋”和“芦花馆”。

人物生平

闵子骞(前536--前487),名损,字子骞,尊称闵子。鲁国人。

生于鲁昭公六年,卒于鲁哀公八年,比孔子小15岁。他出身贫寒,生母又过早去世。为家境所迫,很小就从事体力劳动,经常随父亲驾车外出谋生,过着十分清苦的生活。后来拜师孔子,成为孔子“仁”“德”理想的忠实推行者和积极宣传者,以孝行名闻天下。终生不愿出任官职,直到50岁时去世。其先祖是鲁国的第四代国君鲁闵公,其父闵世恭为八世祖。孔子高徒,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为七十二贤人之一。

子骞为人极孝。他少年丧母,父亲娶了继母。继母偏爱自己亲生二子,虐待闵子骞,子骞却并不告知父亲,避免影响父母间关系。

某年冬天,继母给自己的孩子做棉袄,而假装给子骞棉袄,其实内里填的是芦苇,所以他寒冷无措。一日父亲坐车带他们兄弟三个外出,让闵子骞在前边掌鞭赶车,闵子骞因寒冷饥饿无法驭车,马车滑入路旁的水沟内。

父亲非常生气,说:“你这个孩子真没出息,穿得这么厚还打哆嗦!看你弟弟,棉袄比你的薄,也没像你冻得那个样子。”喝斥后还鞭打他,结果抽破衣服露出了芦花。父亲再捏捏另两个儿子的棉衣,心里明白了,父亲知道自己冤枉了闵子骞,而后大骂妻子不贤惠,决定休妻。

子骞长跪于父亲面,为继母求情:“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母亲在,只有我一人受冻;母亲离开的话,两个弟弟都要和我一起承受没有母爱的孤单痛苦了)”父亲便不再休妻,继母也痛改前非。

其后求学于孔子,孔子仕鲁期间季氏曾聘请他出任费宰,闵损婉拒说:“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请替我婉言谢绝了吧。如果再请我的话,我必定会去躲在汶上)”




家庭矛盾的故事
鞭打芦花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闵子骞诚挚善良、好学上进,拜孔子为师。闵子骞生母死得早,父亲娶后妻又生两子。继母经常虐待他。每到冬天两个弟弟都穿的用棉花做成的棉衣,而继母却用芦花给他做棉衣。在寒冷的冬天可想而知。一天,闵子骞牵车是由于寒冷打颤,将绳子掉在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

鞭打芦花的典故
鞭打芦花的典故:故事背景发生在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孟孙氏的母亲去世,他的儿子孟子没有哭泣。孟孙氏认为孟子不孝,于是鞭打了孟子。鞭打过程中,孟子的头发被芦苇的穗子(芦花)缠住,导致头发脱落。这个故事后来被用来比喻父母或长辈的责备,也表达了孝敬父母和尊敬长辈的观念。在古代中国,孝道是非常重要...

谁知道,后母给孩子用芦苇絮做衣服的那个故事。是什么生肖?
有关闵子骞“鞭打芦花”的故事:讲后母给孩子用芦苇给孩子做棉衣的故事,周闵损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孽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的用棉花做的冬衣,他穿的用芦苇做的冬衣,一天父亲带他们三兄弟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在地,遭到父亲诉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

历史上有“鞭打芦花”这件事吗?
…晋剧鞭打芦花,讲的是在农村一个中等家庭里,后娘薄待前子的家庭伦理故事。故事中的人物,后娘骄蛮,老爹秉正,前子贤良。老俗套的情节,却又催人泪下。最后,家庭得以团圆,让人感慨良多。豫剧《鞭打芦花》内容:闵子骞催马随父外出,因寒颤执鞭落地,其父怒以鞭打之,衣破飞出芦花,再剥其弟之...

鞭打芦花的介绍
鞭打芦花是一个古老的汉族民间传说故事,属于二十四孝之一,主要讲述在春秋末期,孔子的弟子闵子骞十岁丧母,其父再娶,但继母李氏对他虐待,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做的棉衣里装的是棉花,给闵子骞做的棉衣里装的是芦花。冬天外出驾车时其父发现了这件事,决定休了李氏。但闵子骞尽力劝说,双膝跪地以...

鞭打芦花改编自哪个
豫剧《鞭打芦花》由河南省著名戏剧家石磊改编并导演。一、详细介绍 《鞭打芦花》讲述的是二十四孝中闵子骞的故事。闵子骞为了家庭的完整与和睦,即使受到继母的刻薄对待也默默隐忍。甚至在继母遭到驱逐时向父亲求情,最终获得了继母的真心对待。闵子骞的故事体现了中国的孝道精神。豫剧《鞭打芦花》属“二十...

谁知道,后母给孩子用芦苇絮做衣服的那个故事。
单衣顺母、芦衣顺母。周闵损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

你听过“芦花顺母的故事吗?你有何感想?
父亲回家后立刻要休妻1,将来也永远不指望幸运,父亲娶后妻又生两子、好学上进,它们独自成篇、鞭打芦花的故事春秋战国时期、高尔基4岁丧父,又前后相连,沁人心脾,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受冷,用卓越的努力去赢得光荣,被视为俄苏自传体小说的里程碑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成就。继母经常虐待他,闵...

“棒打芦花”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深意?
棒打芦花---纷纷扬扬 说一件事情处理不当, 闹得满城风雨

春秋战国旻子谦是什么官戏曲鞕打芦花不有他吗
元代郭居敬编的《二十四孝》和明朝编撰的《二十四孝图》,均将闵子骞 孝子闵子骞 《单衣顺母》\/《鞭打芦花》列为第三篇。文曰:“周闵损,字子骞,早年丧母。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锦絮;妒损,衣以芦花。父令损御车,体寒,手无法握住缰绳。父查知故,欲出后母。损曰:‘母在一子寒,母...

南华县15925845321: 鞭打芦花 - 搜狗百科
宰到麦克: 《鞭打芦花》.又名芦花记 . 故事见明无名氏《芦花记》传奇.写闵德仁后妻虐待前子闵子骞,以芦花絮棉衣.一日,闵携子骞及次子英哥出门拜客,路上,子骞畏寒而颤,闵怒以鞭责之,衣破芦花飞出,闵知情大怒,归家休妻.子骞为继母求情云:“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感动父母,全家和好.

南华县15925845321: 名人幼年丧母的故事 -
宰到麦克: 1、《居里夫人的故事》中主人公居里夫人半生清贫,命运坎坷,幼年丧母,中年失夫,晚年始终被流言和疾病折磨,可谓一生都在与命运做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但她却懂得用恬淡的心态去面对清贫,用卓越的努力去赢得光荣.她认为:"我从...

南华县15925845321: 为什么古人以芦衣作为孝子的标志 -
宰到麦克: 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故事情节就是这样 所以古人以芦衣作为孝子的标志

南华县15925845321: 闵子骞失棰是什么故事 -
宰到麦克: “闵子骞失棰”出自(元)脱脱撰《宋史》,讲的是闵子骞受后母虐待的故事.

南华县15925845321: 艺术文学 > 诗词歌赋
宰到麦克: 这是闵子骞的话,给他父亲说的,是说继母在的时候我一个人冷,继母不在了,三个孩子都会受冷 这是一个鞭打芦花的故事,闵子骞早年丧母,父亲再娶继母,生了2个孩子,继母给自己的孩子做的棉衣絮棉花,给闵子骞絮芦花,所以闵子骞穿的很厚还是冷,父亲认为他装的,就用鞭子抽打他,结果露出芦花,父亲要休掉妻子,闵子骞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劝父亲不要休掉继母. “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是说母亲在只有我一个人受冷,而母亲离开了,三个孩子都要受冷.

南华县15925845321: 含闵字和薛字的诗句 -
宰到麦克: 文/胡秉言 闵家寨前芦花飞 薛卞贤德孔圣人 注: 闵家寨:属于二十四孝之一,《鞭打芦花》的发生地山东临沂兰山区汪沟镇.主要讲述在春秋末期,孔子的弟子闵子骞十岁丧母,其父再娶,但继母李氏对他虐待,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做的棉衣里装的是棉花,给闵子骞做的棉衣里装的是芦花.冬天外出驾车时其父发现了这件事,决定休了李氏.但闵子骞尽力劝说,双膝跪地以情动父:“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留下高堂母,全家得团圆…….”继母深受感动,遂对三个儿子一般看待.这个故事很感人,后人把这一故事称为“单衣顺亲”和“鞭打芦花”.又有诗称赞:“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薛卞:比喻善于鉴识和发现人才者

南华县15925845321: “鞭打芦花车牛返”在哪里?好像是中国最长的地名,可能是某一个县、?
宰到麦克: 在安徽萧县. 《论语》中记载了数千年来民间流传甚广的“鞭打芦花闵子骞”的故事.后人为纪念闵子的孝行:将该乡改为芦花乡,将“鞭打芦花”所在处的村庄改为“鞭打芦花车牛返村”并沿用至今,成为目前全国最长的村名.

南华县15925845321: 王祥“卧冰求鲤”,刘恒“亲尝汤药”,闵子骞“鞭打芦花”.这些故事告诉我们() -
宰到麦克:[选项] A. 孝敬父母就要一切顺从父母 B.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C. 我们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和改变 D. 孝敬父母就是古代的愚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