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四岁与兄食梨文言文题目

作者&投稿:校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融四岁,能让梨

孔融让梨 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是中国古代东汉末文学家孔融的真实故事,教育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

《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即出于此。其它意思:丰田 故事简介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

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父亲叫孔融他们七兄弟从最小的小弟开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个最大的,而孔融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给哥哥们吧。”

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我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三字经》中的“融四岁,能让梨。”就是出自这个典故。

孔融小时候,不仅学习勤奋,而且善于思考。父亲外出拜客总是带着他去。

10岁那年,他随父亲来到洛阳。正逢洛阳太守李膺在任,孔融径直往大府内走。

这时守门人忙把他拉住,问道:“你是哪家小孩,到一边玩去!”孔融严肃地回答说:“请你们进去通报,山东孔融来访。”守门人见他一本正经,也不知是什么来头?笑着问:“小公子,可有红贴?”孔融说:“我家和你家主人世代交往,又有师生之谊,无需红贴,只管通报。”

守门人怕慢待贵客,只好进去通报。这时李膺正和许多文人雅士交谈,听了通报,一时想不起这位孔融和自己家庭是什么关系,只好哈哈:“请进!”小孔融兴冲冲走进大厅,一边向主人问候,一边拱手招呼各位来宾,态度不亢不卑。

李膺一边让座,一边打量着这位俊才少年,心里好生奇怪:这小孩从未见过面,而他为何自称通家呢?于是,李膺问道:“小公子,你说我们两家世代交情,我怎么想不起来啊!”孔融微笑着说:“500年前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孔子姓孔,老子姓李,说明孔、李两家500年就有师生之谊。今你姓李,我姓孔,也是师生关系,我们两家不是累世通家吗!” 孔融语出惊人,在座客人无不暗暗称奇。

太守李膺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小公子真神童也。”唯有太中大夫陈韪不以为然,冷冷地说:“小时候聪明的人,长大后未必有作为。”

面对挑战,孔融笑着说:“这样说来,想必先生小时候一定很聪明。”这一巧妙对答,弄得陈韪面红耳赤无言回对,暗暗坐在一旁生气。

孔融则目不斜视,装着大人模样,一本正经地喝着茶,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故事原文 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也。

孔子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次子。融七岁时,*月*日,值祖父六十寿诞,宾客盈门。

一盘酥梨,置于寿台之上,母令融分之。融遂按长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

父奇之,问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独小,何故?融从容对曰: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之道也!父大喜。 孔融 孔融(153~208年),东汉文学家,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字文举,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

父亲孔宙,做过太山都尉。孔融少时成名,几次辞谢了州郡的辟举,于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后汉书·孔融传》,以下引文凡未另注明者均出自此处),开始步入仕途。

中平初(185年),举高第,为侍御史,与中丞不合,托病辞归。后辟司空府为僚属,拜中军候,迁虎贲中郎将。

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因忤董卓,转为议郎,出至黄巾军最盛的青州北海郡(东汉郡国名,治所在今山东昌乐西)为相,因颇有政声,时人又称他为“孔北海”。兴平二年(195年),刘备表荐他领青州刺史。

建安元年(196年),袁绍之子袁谭攻青州,孔融只身出奔,妻子被俘。曹操迁献帝都许昌,孔融先后担任将作大匠、少府、太中大夫等职。

这时曹操专权,他与曹操政治上颇有分歧,每多乖忤,终于在建安十三年(208年)被曹操所杀。 《孔融让梨》特种邮票 为了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国家邮政局定于2007年6月1日发行《孔融让梨》特种邮票1套2枚。

邮票详情如下: 志号:2007-14 图 序 图 名 面 值 (2-1)T 分果 1.20元 (2-2)T 让梨 1.20元 邮票规格:30*40毫米 齿孔度数:13.5*13度 整张枚数:20枚(10套邮票) 整张规格:150*240毫米 小本票编号:(32)2007 小本票外形规格:130*60毫米 小本票售价:9.60元 版 别:影写 防伪方式:防伪纸张 防伪油墨 异形齿孔 荧光喷码 设 计 者:宫林 栾伟丽 责任编辑:佟立英 印 制 厂:北京邮票厂其它意思:丰田。

2. 文言文孔融让梨

孔融让梨《世说新语笺疏》:

续汉书曰:“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高祖父尚,钜鹿太守。父宙,泰山都尉。”融别传曰: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

译文:

孔融,字文举,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他是泰山都尉孔宙的第六个儿子。孔融四岁的时候,某年某月,正好是他祖父六十大寿,来客很多。有一盘香梨,放在寿台上面,母亲叫孔融把它分了。于是孔融就按长幼次序来分,每个人都分到了自己就得的一份,唯独给自己的那一个是最小的。父亲奇怪地问他:"别人都分到大的梨子,你自己却分到小的,为什么呢?‘孔融从容答道:"树有高的和低的,人有老的和小的,尊敬老人敬得长辈,是做人的道理!"父亲很是高兴。

3. 融四岁,能让梨

孔融让梨 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是中国古代东汉末文学家孔融的真实故事,教育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

《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即出于此。 其它意思:丰田 故事简介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

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父亲叫孔融他们七兄弟从最小的小弟开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个最大的,而孔融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给哥哥们吧。”

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我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三字经》中的“融四岁,能让梨。”就是出自这个典故。

孔融小时候,不仅学习勤奋,而且善于思考。父亲外出拜客总是带着他去。

10岁那年,他随父亲来到洛阳。正逢洛阳太守李膺在任,孔融径直往大府内走。

这时守门人忙把他拉住,问道:“你是哪家小孩,到一边玩去!”孔融严肃地回答说:“请你们进去通报,山东孔融来访。”守门人见他一本正经,也不知是什么来头?笑着问:“小公子,可有红贴?”孔融说:“我家和你家主人世代交往,又有师生之谊,无需红贴,只管通报。”

守门人怕慢待贵客,只好进去通报。这时李膺正和许多文人雅士交谈,听了通报,一时想不起这位孔融和自己家庭是什么关系,只好哈哈:“请进!”小孔融兴冲冲走进大厅,一边向主人问候,一边拱手招呼各位来宾,态度不亢不卑。

李膺一边让座,一边打量着这位俊才少年,心里好生奇怪:这小孩从未见过面,而他为何自称通家呢?于是,李膺问道:“小公子,你说我们两家世代交情,我怎么想不起来啊!”孔融微笑着说:“500年前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孔子姓孔,老子姓李,说明孔、李两家500年就有师生之谊。今你姓李,我姓孔,也是师生关系,我们两家不是累世通家吗!” 孔融语出惊人,在座客人无不暗暗称奇。

太守李膺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小公子真神童也。”唯有太中大夫陈韪不以为然,冷冷地说:“小时候聪明的人,长大后未必有作为。”

面对挑战,孔融笑着说:“这样说来,想必先生小时候一定很聪明。”这一巧妙对答,弄得陈韪面红耳赤无言回对,暗暗坐在一旁生气。

孔融则目不斜视,装着大人模样,一本正经地喝着茶,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故事原文 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也。

孔子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次子。融七岁时,*月*日,值祖父六十寿诞,宾客盈门。

一盘酥梨,置于寿台之上,母令融分之。融遂按长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

父奇之,问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独小,何故?融从容对曰: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之道也!父大喜。 孔融 孔融(153~208年),东汉文学家,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字文举,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

父亲孔宙,做过太山都尉。孔融少时成名,几次辞谢了州郡的辟举,于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后汉书·孔融传》,以下引文凡未另注明者均出自此处),开始步入仕途。

中平初(185年),举高第,为侍御史,与中丞不合,托病辞归。后辟司空府为僚属,拜中军候,迁虎贲中郎将。

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因忤董卓,转为议郎,出至黄巾军最盛的青州北海郡(东汉郡国名,治所在今山东昌乐西)为相,因颇有政声,时人又称他为“孔北海”。兴平二年(195年),刘备表荐他领青州刺史。

建安元年(196年),袁绍之子袁谭攻青州,孔融只身出奔,妻子被俘。曹操迁献帝都许昌,孔融先后担任将作大匠、少府、太中大夫等职。

这时曹操专权,他与曹操政治上颇有分歧,每多乖忤,终于在建安十三年(208年)被曹操所杀。 《孔融让梨》特种邮票 为了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国家邮政局定于2007年6月1日发行《孔融让梨》特种邮票1套2枚。

邮票详情如下: 志号:2007-14 图序图名面值 (2-1)T 分果 1.20元 (2-2)T 让梨 1.20元 邮票规格:30*40毫米 齿孔度数:13.5*13度 整张枚数:20枚(10套邮票) 整张规格:150*240毫米 小本票编号:(32)2007 小本票外形规格:130*60毫米 小本票售价:9.60元 版别:影写 防伪方式:防伪纸张 防伪油墨 异形齿孔 荧光喷码 设计者:宫林 栾伟丽 责任编辑:佟立英 印制厂:北京邮票厂 其它意思:丰田。

4. 融四岁,能让梨,香九龄,能温席,融指什么

融是指孔融,香是指黄香。

融四岁,能让梨;香九龄,能温席出自《三字经》。“融四岁,能让梨”,指孔融小时候就知道把大个的梨给哥哥吃的故事,教育小孩要懂得遵守公序良俗。“香九龄,能温席”意思是黄香九岁的时候,就知道孝敬父母。讲的是我国古代“黄香温席”的故事。

孔融让梨的故事最早应见《世说新语笺疏》:

续汉书曰:“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高祖父尚,钜鹿太守。父宙,泰山都尉。”融别传曰: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

意思是孔融别传记载: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吃梨,总是拿小的吃。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

又昔汉时黄香,江夏人也。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每当夏日炎热之时,则扇父母帷帐,令枕席清凉,蚊蚋远避,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意思是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人,是江夏(今湖北境内)人。年纪才九岁的时候,就已经懂得孝顺长辈的道理。每当炎炎的夏日到来时,(黄香)就用扇子对着父母的帐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更清凉爽快,并使蚊虫远远地避开(黄香双亲的帐子),让父母可以更舒服的睡觉;

到了寒冷的冬天,(黄香)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好让父母睡起来时觉得暖和。后来,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扩展资料:

黄香(约68年—122年),字文强(一作文疆),江夏安陆(今湖北云梦)人。东汉时期官员、孝子,是“二十四孝”中“扇枕温衾”故事的主角。

他年方九岁时,便知事亲之理,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后任郎中、尚书郎、尚书左丞。又升任尚书令,任内勤于国事,一心为公,晓熟习边防事务,调度军政有方,受到汉和帝的恩宠。

后出任魏郡太守,于水灾发生时以自己的俸禄赏赐来赈济灾民。不久被免职,数月后在家中去世。其子黄琼、曾孙黄琬,都官至太尉,闻名于天下。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鲁国(治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元城(今河北大名县)县令、泰山都尉孔宙之子。

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汉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




每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的意思
意思是和自己的兄弟一起吃梨,孔融自己拿了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拿小的 原文出自《后汉书·孔融传》李贤注“《融家传》曰: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翻译为白话孔融四岁的时候,和自己的兄弟一起吃梨,孔融自己拿了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拿小的,...

孔融让梨小古文翻译
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们一起吃梨,孔融总是拿小的吃。有大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我年龄小,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由于孔融这么聪明早慧,很小就懂得这样的道理,宗族亲戚们认为他是个奇才。原文:《世说新语笺疏》::“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

“孔融让梨”原文+翻译+解析?
原文: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也。孔子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次子。融七岁时,×月×日,值祖父六十寿诞,宾客盈门。一盘酥梨,置于寿台之上,母令融分之。融遂按长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父奇之,问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独小,何故?融从容对曰: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

孔融让梨文言文翻译 孔融让梨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孔融别传记载: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吃梨,总是拿小的吃。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孔融让梨》原文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高祖父尚,钜鹿太守。父宙,泰山都尉。”融别传曰: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

孔融让梨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孔融让梨原文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高祖父尚,钜鹿太守。父宙,泰山都尉。”融别传曰: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孔融让梨翻译 孔融,字文举,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高祖父孔尚当过钜鹿太守,父亲是泰山都尉...

孔融让梨故事的原文,翻译及注释。
一、出处:《世说新语笺疏》二、 原文(节选):融别传曰: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三、 译文(节选):孔融别传记载:孔融四岁时,与众兄弟一同吃梨,孔融只挑了个小的梨,父亲问他原因。孔融说,儿子年纪小,应当拿小的梨。四、注释:孤...

孔融让梨的故事原文
1、原文: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高祖父尚,钜鹿太守。父宙,泰山都尉。”融别传曰: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2、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神童。4岁时,他就能背诵许多诗词,并且还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

孔融让梨文言文的停顿划分
停顿划分如下: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翻译:孔融四岁时,与众兄弟一同吃梨,总是挑个小的梨,父亲问他原因,孔融说:我年纪最小,应当拿小的梨。宗族亲戚们认为他是个奇才。教育意义 1、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

孔融四岁时与兄弟们同吃一个梨,为什么?
一、出处:《世说新语笺疏》二、 原文(节选):融别传曰: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三、 译文(节选):孔融别传记载:孔融四岁时,与众兄弟一同吃梨,孔融只挑了个小的梨,父亲问他原因。孔融说,儿子年纪小,应当拿小的梨。四、注释:孤...

孔融让梨原文?
原文: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高祖父尚,钜鹿太守。父宙,泰山都尉。”融别传曰: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

蓬安县15246714753: 孔融让梨(译文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翻译为白话 -
宣采龙胆:[答案] 孔融四岁时,与众兄弟一同吃梨,孔融只挑了个小的梨,父亲问他原因,孔融说,儿子年纪小,应当拿小的梨

蓬安县15246714753: 孔融让梨出自何处(书)? -
宣采龙胆:[答案] 《后汉书·孔融传》李贤注“《融家传》曰:'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蓬安县15246714753: 孔融让梨的文言文 急需!谢谢=.= -
宣采龙胆: 孔融让梨的故事最早应见《世说新语笺疏》: 续汉书曰:“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高祖父尚,钜鹿太守.父宙,泰山都尉.”融别传曰: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 《后汉书·孔融传》李贤注“《融家传》曰:'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蓬安县15246714753: 谁能翻译一下李贤写的孔融让梨文言文是把它翻译成普通话 -
宣采龙胆:[答案] 《 后汉书 ·孔融传》李贤注“《融家传》曰:'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孔融四岁时,有次和哥哥们一起吃梨子,他就拿了个小梨子.大人们问他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

蓬安县15246714753: 有哪些古代聪明孩子的故事?(要文言文) -
宣采龙胆:[答案] 少年曹冲 邓哀王冲字仓舒.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 膺大笑曰:“高明必为伟器.” 注[一]融家传曰:“兄弟七人,融第六,幼有自然之性.年四岁时,每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

蓬安县15246714753: 谁能翻译一下李贤写的孔融让梨文言文是把 -
宣采龙胆: 曰:“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高祖父尚,钜鹿太守.父宙,泰山都尉.”融别传曰: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白话文故事: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

蓬安县15246714753: 后汉书·孔融传原文 译文 -
宣采龙胆: 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 这段文字不是出自后汉书孔融传的,而是出自唐朝章怀太子李贤为《后汉书》做的注释当中,引用的一则《融家传》中的文字.

蓬安县15246714753: 从前有个小孩叫孔融?他四岁的时候,有一天和哥哥一块吃梨.孔融拿了一个梨,爸爸 -
宣采龙胆: .......孔融,字文举,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他是泰山都尉孔宙的第二个儿子.孔融四岁的时候,某年某月,正好是他祖父六十大寿,来客很多.有一盘香梨,放在寿台上面,母亲叫孔融把它分了.于是孔融就按长幼次序来...

蓬安县15246714753: 融4岁能让梨的故事是 -
宣采龙胆: 孔融让梨的故事 一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给孔融兄弟们吃.父亲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子,其余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兄弟.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们.”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 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

蓬安县15246714753: 一个姓孔的男孩把梨给小孩吃打一成语 -
宣采龙胆: 孔融让梨 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是中国古代东汉末文学家孔融的真实故事,教育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即出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最早应见《世说新语笺疏》:续汉书曰:“孔融,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