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天:【论语集解75】士不以恶衣恶食为耻

作者&投稿:简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孔子说:“一个读书人立志求道,却因为穿得不好,吃得不好而觉低人一等,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讨论道的。”

读此章,脑海里即刻跳出《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年少求学的窘境:吃不饱饭,穿不暖衣,饿得两眼昏花,还得一天到晚干体力活。但这对孙少平来说,也许还能忍受,最令他感到痛苦的是由于贫困而给自尊心带来的伤害,他渴望穿一身体面的衣裳站在女同学面前,他愿自己每天排在买饭的队伍里,也能和别人领一份乙菜,并且每顿饭能搭配一个白馍或黄馍。这不仅是为了嘴馋,而是为了活得尊严。后来,当他沉醉于读书,贫困带给他的自卑感就没那么强烈了。他开始大大方方地与同学交往,由于读书多,许多人都爱听他讲书中的故事,这让他从中找回了自信与尊严。只是多读了点书,就能让一个人超越现实的窘迫,不再因恶衣恶食而在人前抬不起头,可见读书能充实人的德性,获得精神维度上的自我确认。所以,我将“士”字,译为“读书人”,是想劝勉读者,普通人都可以通过读书,找到安身立命的所在,不致在物欲的追逐中迷失自我。

李泽厚将“士”译为“知识分子”。在文化教育普及的今天,可以说人人都有文化、有知识,而“士”的要求不只是有文化有知识而已,还要有“使命感”,这也正是“知识分子”的本义,这是李泽厚站在自身学者层面发出的期许。

而士的古义见《白虎通·爵篇》“ 士者,事也,任事之称也 ”,士,就是为官家做事的人。“ 士居四民之首,其习于学,有德行道艺者,始出仕亦谓之士。 ”士出生于平民阶层。四民,指士、农、工、商,士排在首位。士人自小接受文化教育和技能培训,具备一定才干,且德行称表乡里,就能被贵族聘为家臣,或出任国家官员,这就是“出仕”。可见,在孔子时代,士是由平民社会升入贵族阶层的一个过渡身份。

士因出生平民,又为官家做事,终日出入官邸,耳闻目染贵族锦衣玉食的生活,难免有非分之想。就如孙少平,在乡下吃糠咽菜,破布烂衫,心理无有不适。可一到县城,在城里同学优越条件的映衬下,自尊心就受到极大挑战。纵观那些落马的贪官,很多来自农村,幼时家境贫寒,他们对财富的免疫力往往不及官家子弟,至少门限要低得多。哪怕日后身居高位,与友闲谈,仍喜欢吹嘘关系、显摆权力,也是其骨子里的“卑贱”作祟。而那些官宦子弟,打小对权力与财富司空见惯,就觉得不值一提。贫富指财富多寡,贵贱指地位高低,也可引申为精神境界的雅俗。这世上有富而贱的暴发户、土豪、纨绔子弟,也有贫而贵的精神贵族。如颜渊“一箪食,一瓢饮,在陃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是也;孔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也;子路“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是也。贫者,要去除其根性的“卑贱”,光靠财富积累无济于事,唯有“志于道”。

孔子是历史上首位以平民身份设教传道的教育家,来孔门求学的多为平民子弟。孔子首先教弟子们“志于道”,使其贵乎形骸之内,而忘乎形骸之外。衣食之欲,是人正常的生理需求,“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是合乎道的生活方式。而以衣食之恶为耻者,乃是在满足生理需求之外还有欲求,不满足于吃饱穿暖,而是想吃得好、穿得好,倘若衣食不如人,就觉得没脸见人。其穿衣吃饭有取悦他人,与他人攀比之欲,心已放逸于形骸之外,其志在名利而非道。

谋道者不必谋衣食,志之者物不能夺也。“八佾舞于庭”、“三家雍辙”等大逆不道之举,皆始于“耻恶衣恶食”,爱华丽甘脆。奢侈之欲一旦打开,岂有穷乎?士若不志于道,便有此人欲之危。

古人痛下决心做大事,皆由“耻”字而发。故曰“行己有耻”。“ 物耻足以振之,国耻足以兴之 ”,士不以其当耻为耻,而系情于衣食之间,足见其立心甚小,明代吕坤在《呻吟语》中写道:

“耻恶食恶食”人欲也。心存人欲,行事岂能合乎天理。平日里深谋远虑皆不出七尺之躯,却口口声声志道、行道,是以空言欺世,率天下而为伪者。

道不虚行,故夫子言“未足与议”,以绝之。

后记:这文章怎么这么难写,整整读、写了一天。


七十二天:【论语集解75】士不以恶衣恶食为耻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孔子说:“一个读书人立志求道,却因为穿得不好,吃得不好而觉低人一等,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讨论道的。”读此章,脑海里即刻跳出《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年少求学的窘境:吃不饱饭,穿不暖衣,饿得两眼昏花,还得一天到晚干体力活。但这...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内容如下:曾子曰:“吾6日7三省8吾身:为人谋9而不忠10乎?与朋友交而不信11乎?传12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13而志于学,三十而立14,四十而不惑15,五十而知天命16,六十而耳顺17,七十而从心所欲18,不逾矩19。”《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20,可以为师矣。”《为...

皇侃《论语集解义疏》翻译,看详细
译文:君子和而不同。所谓和,是指心中不去比斗相争;所谓不同,是指每个人的志向都能不一样。天下君子千千万万,大家的心都是人一样,而所学、所立的志向不一样;至於说“小人同而不和”,是因为小人都干坏事,因此说是“同”;喜欢互相争斗,因此说是不和。原文:云“君子和而不同”者和,...

论语十二则
论语十二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

什么是玄学?
何晏作《论语集解》,王弼作《周易注》、《周易略例》和《论语释疑》,郭象作《论语体略》,都尽力把玄学和正统儒家名教加以融通。玄学也尊孔子为圣人,然而把孔子玄学化。如王弼认为孔子贵无,嵇康则言孔子善于养生。其实,即便是攻击礼法之士的玄学家也重视儒家观念,阮籍说"尊卑有分,上下有等,谓之礼",嵇康在家中...

论语最权威的注解是哪本
第一,何晏注、邢昺疏:《论语注疏》,此书见于《十三经注疏》,为一般性研究最基本的入门书。何晏之注,其注甚古,其言甚精,邢昺之疏,其解甚贴切。第二,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的《论语章句集注》,此书为理学家注论语集大成之作,为研究理学必读之作,也是理解“朱熹眼中的《论语》”最重要的...

何晏王弼的以什么为天地万物本原的学说被称为
何晏、王弼的以无为天地万物本原的学说被称为玄学。何晏(公元一九〇---公元二四九年),字平叔,河南南阳人,是镇压黄巾起义的头子何进的孙子。著有《道德论》、《论语集解》。王弼(公元二二六--二四九年),字辅嗣,曾任尚书郎。著有《周易注》、《老子注》。何、王继承了先秦以来的神学目的论的...

君子敬而不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君子敬业而不犯错误,对人恭敬而有礼。四海之内都是兄弟。原文: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译文:司马牛忧愁地说:“人家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

初中课文论语十二则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何晏详细资料大全
何晏有文集十一卷,著有《论语集解》十卷、《老子道德论》二卷,《新唐书·经籍志》于道家老子下有何晏《讲疏》四卷。自何晏撰成《论语集解》后,为其作义疏者代不乏人。至南朝梁时,皇侃广集众说,以南学思想为宗,撰成《论语义疏》。至北宋时,邢昺等又将《论语义疏》改作为《论语注疏》(又作《论语正义》、...

江门市13017654815: 论语关于道的句子 -
游倩小儿: 论语关于道的句子七、道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①”(《里仁篇第四·第八章》)①闻道:古来有多种解释.何晏《论语集解》:“言将至死不闻世之有道也.”今从之.道的具体内容,说法亦多不同:有说是“天下太平”,有说是“事...

江门市13017654815: 周朝时期的儒家思想 -
游倩小儿: 孔子[5] 删《诗》《书》,订《礼》《乐》,赞《易》,作《春秋》,通过复兴周朝的礼乐官学传播王道教孔子 化.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孔子重视六经是因为看到了六...

江门市13017654815: 论语20则翻译 -
游倩小儿: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江门市13017654815: 有人了解论语吗?这里有四则论语大家帮忙翻译一下! -
游倩小儿: 子贡问如何修炼仁德.孔子说:“工匠要把事做好,必须先把工具磨锋利.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事奉那个国家大夫中有贤德的人,与那个国家中有仁德的士人交朋友.”孔子说:“有志之士、有仁德的人,不会为了保住自己的生命以致损害了仁,只会献出自己的生命来完成仁.”孔子说:“君子吃不讲究奢华,居住不讲究舒适,勤奋做事而谨慎言语,向有道之人学习求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这可以说是好学了.”子贡问孔子说:“乡亲们都喜好它,怎么样呢?”孔子回答说:“不可以.”子贡又问:“乡亲们都讨厌它,怎么样呢?”孔子回答说:“不可以.这两种情况都不如乡亲们里品德好的人喜好它,品德不好的人讨厌它.”

江门市13017654815: 什么是玄学? -
游倩小儿: 玄学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产生于魏晋.是魏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现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 指 魏 晋 时期以 老 庄 思想为主的一种哲学思潮.《晋书·陆云传》:“﹝ 云 ﹞至一家,便寄...

江门市13017654815: 先秦诸子选读五课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和二课当仁,不让于师的全文翻译 -
游倩小儿: 《论语》选读之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原文】 子曰:“富(1)而可求(2)也;虽执鞭之士(3),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注释】 (1)富:指升官发财. (2)求:指合于道,可以去求. (3)执鞭之士:古代为天子、...

江门市13017654815: 孔子的名言和解释 -
游倩小儿: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释:欲:想做的事;勿:不要;施:强加.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正心修身篇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释义】孔子说:“一个人的质朴要...

江门市13017654815: 请问有谁能帮我翻译下面的句子 -
游倩小儿: 子路请益,孔子答以“无倦”.请益,即是请孔子加以说明.颜渊篇颜子请问其目,也是请益的意思.无倦,即是先之劳之,永不懈怠.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

江门市13017654815: 论语十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游倩小儿: 10 《论语》十则 课文研讨一、分章说明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讲解〕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时”,这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