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登庐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投稿:山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七律登庐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如下:

诗开篇一“飞”字灵动异常,一“跃”字威风八面。

庐山九十九座山峰蜿蜒连绵,气势雄伟,诗人却能让其“飞峙大江边”,不仅化静为动,而且化山石为生命。奇瑰的笔墨让原本雄伟的庐山瞬间又拥有了一层神奇的色彩。

然而正是这奇崛雄伟、郁郁葱葱的高山,诗人却能一“跃”而过“四百旋”的山弯立于高巅,俯视江湖山川、纵览人间风云,大有成竹在胸、跃跃欲试、睥睨天下的豪情壮志。这为全诗定下了情感基调。

登上山顶,立于山巅,万千气象,都来眼底。

成竹在胸的诗人面对眼前诡谲苍茫的云雾之海,想到的是“小小寰球”舞台上正演绎着的对中国的孤立、封锁与背叛,不觉以大鹏蔑视蓬间雀般的眼神报之以一瞥。

然而,这样的“世界风雨”在诗人眼中不过是一场小小的闹剧。走自己的路,干自己的事业,人间真正的希望在这里。诗人之所以有“冷眼向洋”的豪迈与自信,一是性格使然,二是国家近十年的迅速发展,三是眼下神州劲吹的“热风”。

颈联借想象的翅膀,驰骋于长江上下,西望武汉,九派之上,彩云当空,黄鹤高翔;东眺三吴,波涛滚滚,烟雾缭绕。尾联以幽默的设问来否定没有阶级斗争的桃花源存在,要在“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耕田只能是幻想。

庐山为文人荟萃之地,登临歌咏之诗层出不穷,其中佳作迭出,令后人望而却步,岂敢再发吟哦,一试身手。

此诗起句中的一个“飞”字,用得简直俊逸壮阔、从容横飘,“一山飞峙大江边”诗句凌空突拔宛若山势挺立,诗意与山意浑然莫辨,双美合而为一齐漾读者心间。诗人一起笔就与过往诗人不同,一来就以独有的大气魄烘托庐山凌空欲飞的英姿。

接着从正面写出脱颖而出,另写进山登临的路线,那路线盘旋环绕,荡气回肠,一路上青翠迎接、相伴、引领朝上,清风送爽的夏日,苍茫幽深的佳景倍添登临之趣。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这两句工仗、典丽,“横、浮、下、起”连环动感,虚实相间,形成立体画面。最后两行使诗歌出现了深刻的寓意。诗人在这里妙用了陶渊明所著《桃花源记》这篇千古传颂的美文。

通过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桃花源”已附添了许多象征意义,但它最主要的象征意义是指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这种子虚乌有的社会只有告慰心灵,而在人世间却永远无法见到。




七律登庐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律登庐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如下:诗开篇一“飞”字灵动异常,一“跃”字威风八面。庐山九十九座山峰蜿蜒连绵,气势雄伟,诗人却能让其“飞峙大江边”,不仅化静为动,而且化山石为生命。奇瑰的笔墨让原本雄伟的庐山瞬间又拥有了一层神奇的色彩。然而正是这奇崛雄伟、郁郁葱葱的高山,诗人却能...

七律·登庐山的介绍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七律·登庐山的诗意
意思是:以冷漠的目光朝向大海展望世界,暖风吹来了雨滴洒向那江面。【出处】《七律·登庐山》——近现代:毛泽东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译文】庐山凌空挺拔屹立长江岸边,在一路青翠中我驱车盘旋登临。以冷漠的目光朝向大海展望世界,暖风吹来了雨滴洒...

七律·登庐山赏析
庐山历来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但毛泽东以独特的生活体验和才情创作了《登庐山》。此诗以“飞”字开篇,展现出庐山的磅礴气势。接着,诗人描绘了山路的曲折盘旋,夏日的清风与翠绿增添了登临的乐趣。在诗的中部,毛泽东直面现实,表达了对反华包围圈的蔑视,以及“大跃进”时期的豪情壮志。他的热情如“热风...

七律登庐山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极富浪漫主义气质的诗人毛泽东神驰目极,手心相应,又为庐山留下了一首豪放之歌.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开篇横空一个“飞”字,气势磅礴,让人体味到那由运动造成的动态美--劲力妩媚,神采飞扬.毛泽东写诗填词爱用“飞”字,这正是他的超越意识的艺术外化,是他欲突破一切束缚与限制的自由...

七律·登庐山概述
毛泽东于6月29日清晨,轻步登上庐山之巅,站在山峰之上,江水与湖泊尽收眼底。这位充满浪漫情怀的领袖,心潮澎湃,灵感涌动,为此地创作了一首豪迈的诗篇。原诗前的小序记载了创作背景,"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九日,毛泽东登临庐山,远眺鄱阳湖与扬子江,千山竞秀,万壑争流,红日初升,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七律登庐山赏析 七律登庐山欣赏
《七律·登庐山》作者为当代文学家毛泽东。其古诗全文如下: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诗作首联从动态入手。“飞峙”句写山,“跃上”句写人,庐山突兀凌空的雄姿,登山者豪迈振奋的...

七律·登庐山作者介绍
毛泽东,一位杰出的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与诗人,以其卓越贡献闻名于世。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者与领袖,他的名字与毛泽东思想紧密相连。字润之,早年曾用过咏芝和子任的笔名,1893年诞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1976年在京城北京遗憾离世。在中国历史上,毛泽东的...

毛泽东七律.登庐山:冷眼向洋看世界 热风吹雨洒江天 毛书法真迹:冷眼望 ...
成了“冷眼向洋看世界”。“向”就是面对,而与张望则已没有多大关系。“望”和“向”一字之改,可以看出他对党内不同意见的不满心态,已经到难以忍受,一触即跳的地步了——“热风飞雨”也成了“热肤挥汗”——心情无疑更加不耐烦。参考:从书法看毛泽东心态:第三次手书《登庐山》心情极差 ...

七律.登庐山中‘陶令不知何处去’的陶令指什么?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园里可耕田”出自毛主席笔下的《登庐山》;诗中“陶令”所指为陶渊明,陶渊明曾任九江市彭泽县县令,后隐居于庐山山脚下的桃园村内,并曾经欣然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南山所指就是庐山了。如有其他问题,欢迎用“百度HI”在线咨询。

昌乐县17826671637: 七律登庐山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裴疫恺司: 争议激动

昌乐县17826671637: 《七律登庐山》表达了诗人什么的情感 -
裴疫恺司: 全词56字,通过登庐山的所见所感,歌颂当时轰轰烈烈的大跃进浪潮.表现了诗人登山时的豪迈气概和振奋的心情

昌乐县17826671637: 小学 登庐山 抒发了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
裴疫恺司: 应该是望庐山瀑布吧,诗人运用大胆奇特的想象,赞美庐山瀑布的磅礴气势,颂扬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采纳哦

昌乐县17826671637: 小学 登庐山 抒发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
裴疫恺司: 对庐山的喜爱和崇敬之情

昌乐县17826671637: 望庐山瀑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裴疫恺司: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李白在及其兴奋的状态下写下的此诗.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

昌乐县17826671637: 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裴疫恺司: 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昌乐县17826671637: 杜甫登高写的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裴疫恺司: 登高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七律】 类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昌乐县17826671637: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裴疫恺司: 请问哪一首啊每一首诗都会表达作者在创建诗词的时候的一种感情流露当时或是兴奋或是高兴,或是惆怅或是迷离或是思念故乡,或是怀念故人,或是怀念亲朋好友.

昌乐县17826671637: 望庐山瀑布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裴疫恺司: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有比喻,有夸张,显示出庐山瀑布奇丽雄伟的独特风姿,也反映了李白这位大诗人胸襟开阔、超群出俗的精神面貌.

昌乐县17826671637: 庐山草堂记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感情 -
裴疫恺司: 诗人白居易在庐山游玩的时候,终于看上了一个好的去处.在庐山香炉峰的北面,遗爱寺的南面,有一处风景秀丽甲于匡庐的地方.竟然像远游的人回到了故乡一样而不忍离去.终于决定在在盖一处草庐,第二年盖成之后,诗人住在那,可以看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