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三种魔的特点

作者&投稿:紫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教里的魔是什么?~

魔就是障碍、恼害的意思。一件事情或一个人,只要障碍我们修道就可以说是一种魔障。修行的魔障通常分成四种:蕴魔、烦恼魔、死魔和天魔。
1.蕴魔
蕴魔,就是色受想行识五蕴——我们众生的身体和精神。五蕴何以在修行中成为障碍呢?比如疾病,在修行中身体上火、心绪焦躁不安,就是五蕴魔障碍我们修道,表现就是五蕴炽盛。
2.烦恼魔
烦恼魔容易理解,我们内心的贪嗔痴烦恼,不修行还好,一修行反而更厉害,使我们的修道没办法进展。
3.死魔
它有时表现为一种悲观情绪,有时是遇到困难的时候想一死了之,这就是所谓的死魔。如果我们心里消极悲观,对生命没有正面的看法、不珍惜生命,那可以说就是死魔的影子。
4.天魔
天魔是指欲界天的第六层天——他化自在天。我们要出欲界时,要经过他化自在天天主这一关的考验。因为他不希望我们出欲界,即使我们修行要进入到色界,都可能会面临这种魔障。

扩展资料:佛教中的魔,指夺人生命,且障碍善事之恶鬼神。佛教认为,任何能够阻扰修行的障碍,都可以称为魔。若梵汉并举则称为魔障。魔,梵语魔罗的汉语简译。在佛教中,魔是居住在天界的天人,他们的首领名叫波旬,出于嫉妒,曾经企图阻止释迦牟尼证悟成佛。
在释迦牟尼开始传教之后,也曾经多次扰乱僧团弟子。佛教认为,任何能够阻扰修行的障碍,都可以称为魔。因,在内心中的不安、愤怒、贪心等烦恼,都能被称为魔。

  魔之分类有∶
  (1)内魔、外魔,内魔由自身产生障碍,外魔则系自他身而来之障碍。《定善义传通记》卷三谓四魔之中,以天魔为外魔,其他三魔为内魔。又有就分段、变易二身而分,或从烦恼、所知二障而分。
  (2)五阴魔、烦恼魔、死魔三者,《法华经》卷五〈安乐品〉云(大正9·39a)‘见圣贤军与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共战,有大功勋,灭三毒,出三界,破魔网。’此三魔乃自四魔中,除去天魔者。
  (3)烦恼魔、五阴魔、死魔、天魔四者,出自北本《涅盘经》卷二、《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九等。又,《超日明三昧经》卷上所谓身魔、欲尘魔、死魔、天魔者,亦同于上述之四魔。《大乘法苑义林章》卷六释之云(大正45·348b)∶‘烦多扰乱名为烦恼;色等积聚名之为蕴;将尽、正尽、尽已名死;神用光洁自在名天。此四即魔。’
  (4)天、罪、行、恼、死等五魔,出于《骂意经》。乃于上记四魔,复加罪魔。
  (5)《涅盘经》谓四魔加无常、无我等四倒,而成八魔;又谓分段、变易二身各有四魔,故成八魔。
  (6)《大乘法苑义林章》卷六列欲、忧愁、饥渴、爱、睡眠、怖畏、疑、毒、名利、自高慢等十魔,并释云(大正45·348b)∶
  ‘可欣名欲,心戚名忧愁,悕求食饮名饥渴,耽欲名爱,令心昧略名睡眠,有所恐怯名怖畏,犹豫两端名疑,损恼身心名毒,悕誉贪财曰名利,自举陵他名高慢。欲等即魔,亦持业释。’
  《华严经大疏钞》卷二十亦列举蕴、烦恼、业、心、死、天、善根、三昧、善知识、菩提法智等十魔,并释之云∶贪着五蕴为蕴魔;执着五尘境,起一切烦恼为烦恼魔;一切恶业为业魔;高慢心为心魔;命终为死魔;他化天大魔王为天魔;执着所修善根为善根魔;耽着所得禅定,不求升进为三昧魔;悭吝法,不开导他人为善知识魔;着菩提智为菩提法智魔。
  ◎附二∶《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五十八〈离世间品〉(摘录)

贪! 嗔! 痴!
佛魔只在一念间!
不管你修得多好,出家多少年,修行多少年,只要在一件事上的正念不足,私心,妒忌心,嗔恨心,贡高我慢心,都因为正知正见不足,稍稍一溜号,那一刻,你所说所行所为,就是“魔”。
就像神秀,当时众师兄弟吵嚷要去追六祖慧能,想抢回衣钵,而整件事起“因”在神秀,可是神秀却“认为”他没有“要求”全寺师弟去做什么,与他无关,还说什么“慧能能不能保住袈裟衣钵但随天意”,却不知他当时既已被“魔”所使,如果有正知正见,应该立刻禁止师弟们,既然五祖已经把衣钵传给慧能,那慧能已经是六祖的身份,应该听从师父的安排,神秀虽未“指使”,却没有“禁止”,起因在神秀,所以,也就产生了因果,导致全寺出家之人,和尚们执刀杖追杀慧能,行为上比强盗还恶劣,犯下“欺师灭祖”的重罪!而全寺修行弟子犯的贪嗔痴杀戒,又导致了一场大火烧毁东林寺的“天谴”,连累全寺修行人共下地狱,这样的重罪,神秀要多少劫才能赎罪?
虽然说成佛成祖必须要经过“魔考”,可是发生在修行人出家人身上,被魔一念利用,一念控制,一步走错,万劫不复!
没有正知正见,谈何修行成道?
这个公案再一次实力打脸了神秀的“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非但没有开悟,而且停在“口头禅”,能说不能行的层次!
也没能真正认识到“本来无一物”,还在名闻利养利益关系里“烧杀抢掠”!
那时怎么就不能“反省,自省,警醒”自己的“起心动念”???
神秀的公案,还曝露出那些支持神秀的师弟们,再走世间“欲望权利,名闻利养的利益关系”!就像后来宋太祖“黄袍加身”,拥戴者从“利益”出发,领导者的“四梁八柱”,一人之下的利益关系.....,在现在现代各个寺院里还有“嫡系”之争,争这些的还都“理直气壮”,而不知和修行悟道“背道而驰”!
神秀非但不自省,还搞出了渐修的禅宗,当时武则天几次请慧能没有请到,就请神秀,神秀还被敕封,等等。
其实现实中的出家的在家的“神秀”何其之多!嫉妒心“憎嫉善人”的恶业恶行随处可见,明明知道某一人修行比自己好,见解比自己高,却“排斥”“抵触”“封杀”“造谣”“诋毁”,打击踩压,而不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正确的学习态度,追随善知识亲近善知识的正确做法。
永嘉大师是通过《维摩诘所说经》悟道,出言暗合祖意。而玄策却当面说“无师自悟,天然外道”!后来永嘉大师与玄策拜见六祖,经六祖印证之后,只住了一宿,立刻离开,也是怕“别人”“妒忌”以致发生别的事情!
佛非从外得,自心做成。魔也非从外来,自心使然!
在灵鹫山中,文殊师利菩萨替大众向佛请问:甚麽是金刚心呢?金刚心总持论云:善男子!善女人!云何名:『金刚心』?曰:此『心』人人本有,个个不无,是诸众生,自知自觉,本等之心。何以故?一切善恶,皆出自心。
自心修善,令身安乐;自心造恶,令身受苦!心是身主,身是心用。所以者何?佛由心作,道由心学,德由心积,功由心修,福由心作,祸由心为。心能做天堂,心能做地狱;心能做佛,心能做众生。是故心正成佛,心邪成魔;心慈是天人,心恶是罗刹。心是一切罪福之种子也。
没有正知正见,修也白修,不如不修,修也成魔!自己在做魔的子孙,为魔工作还不自知!

修行人最易中招的三种魔!
一、以功德自诩之魔:
有些“修行人”在生活中,依靠自己的能力,或魔王的加持力,或者依靠上师三宝的威力,及其它因缘聚合之力,自在了种种谛实加持。比如说,让别人的疾病马上消失,遣除种种灾难等。此时如果他心里想:本来这个人很可怜,但通过我的法力马上让他获得了快乐,所以我是获得授记的菩萨,或我应该具有如是功德。或者他想:我现在所作所为皆能利益众生,其它诸佛菩萨在相关经论里肯定给我作了不退转授记。总之,他认为自己是已得授记者,或者说是不退转菩萨。若有这样的执着,那就说明他安住于增上慢的状态,是智慧浅薄或智慧没有成熟的着魔者,并没有真正获得不退转的果位。
二、由名而来之魔:
下面讲由名称而招来的魔。
有时候魔王波旬变成佛陀、帝释天、婆罗门、比丘、在家男女等形象,或身着他们的装束来到菩萨面前授记说(因为突然来了一个陌生人,也讲了很多有道理的话,所以很容易生起信心):你叫什么名字,你父母叫什么名字,你父母的父母叫什么名字……整个七代之间的名称全部一个一个地说出来。然后还迎合他的意乐说:再过多少年,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情况下,你将成佛,那时你的佛号叫什么,你度化众生的数量是多少;你现在的修行境界也很不错:包括具有头陀行的功德、所守持的清净戒律、思维的法义、所修的法等别人知道不知道的很多情况都一一道来,以及未来自己如何获得功德,也讲得清清楚楚;前世受了什么样的戒,造了什么样的业,有如何的智慧、法力等,也一个一个地讲出来。在那个时候很多人都会产生信心,认为它说的是对的:我马上要成佛了……并生起傲慢。由此可知,这就是智慧浅薄的着魔者。
现在世间有些着魔的人经常讲:你的前世是什么,我的前世是什么。甚至还说在五百年前、一千年前、一亿年前,你在这个地方变成什么,当时我对你如何好,你对我如何如何。在他们编造出许许多多虚幻世界后,有些智慧浅薄的人也觉得确实是这样。在历史上,这样的事非常多,现在也有。
三、以寂静自诩之魔。
可能大家也清楚,寂静分为外寂静和内寂静,即外境远离愦闹、内心远离种种寻思分别念。但很多菩萨或发心者,在得到所谓的寂静后就产生傲慢心,这很不好。所以下面一一分析,哪些寂静应该具足,哪些寂静具足也不一定有真实利益。

关于佛教讲的魔的问题,建议您看看楞严经。经中佛祖讲了五蕴中的五十种阴魔,非常详细。色受想行识五蕴中,每一个色阴宇区都有无数阴魔作祟,何止三种。修行之人需要认真了解,不可执着任何境界,否则功亏一篑,后果不堪设想。



佛教所言之魔并非三种 可能指的是身-囗-意 权且说一下 身为贪 囗为嗔 意为痴 即为色身所求享乐 而意生种种不善为痴 因欲求不得而口出不逊 色身对应四阴魔 即地阴-水阴-火阴-风阴 若欲夺他人财 为地阴魔 欲邪淫他人 为水阴魔 若陷害他人 为火阴魔 若嫉妒他人而挠事非 为风阴魔 凡这四阴魔之事 必受报于色身而相对应之病苦 囗则属于颠倒狂魔 意则属于心魔 实则魔魔互通 一魔生则万魔来 凡是人之所生的魔(魔界众生除外) 皆在死魔范畴 因人生诸魔相 必先迷心窍 坏色身四大之和合 除恶业真实 剩下只有受苦报 亦称三毒

佛教只有四魔或十魔军,没有三种魔。
贪身是死魔,贪女色是天魔,贪邪见是烦恼魔,贪物质是蕴魔。


佛教里的魔是什么?
1.蕴魔 蕴魔,就是色受想行识五蕴——我们众生的身体和精神。五蕴何以在修行中成为障碍呢?比如疾病,在修行中身体上火、心绪焦躁不安,就是五蕴魔障碍我们修道,表现就是五蕴炽盛。2.烦恼魔 烦恼魔容易理解,我们内心的贪嗔痴烦恼,不修行还好,一修行反而更厉害,使我们的修道没办法进展。3.死魔 ...

认识佛教所说的魔
三魔是指①善知识魔、②三昧魔、③菩提心魔。分别说明如下: ①善知识魔:善知识魔有两种意义:修行人悭吝于法,不肯教人,即是善知识魔之所为。吝法的果报是障菩提,令人不愿意为众生之善知识,故称善知识魔。为何不愿意为众生之善知识呢?因为当众生之善知识是相当辛苦、麻烦的,不但要花很多时间、精力来教导众生,...

魔和佛菩萨的区别
1、魔的分类:道教中的十种魔包括:天魔——上天试道者;地魔——一切灾难者;人魔——引人入迷者;鬼魔——冤魂恶鬼者;神魔——贪利养之者;阳魔——眷属阻道者;阴魔——梦中乱神者;病魔——业病缠身者;妖魔——木石禽兽之精者;境魔——无定力幻境见神仙者。2、佛菩萨的分类:菩萨有多...

一教两盟三魔,四家五剑六派,都是指哪些?
\\x0d\\x0a\\x0d\\x0a三魔分别指的是雪魔王遗风、剑魔谢云流、琴魔高 《剑侠情缘3》游戏漫画(12张)\\x0d\\x0a绛婷,他们无一不是性格怪僻却又武功高强之人,做事毫无正邪之分,全凭个人喜好率性而为,让人又敬又畏。 \\x0d\\x0a\\x0d\\x0a“南叶北柳,西唐东杨”,四大世家指的是藏剑叶...

人兽妖神魔佛各自的性格特点?
魔 指夺人生命,且障碍善事之恶鬼神。全称魔罗,又称恶魔。意译杀者、夺命、能夺命者、障碍。此外,若梵汉并举则称为‘魔障’。据《长阿含》卷二十〈忉利天品〉、《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三、《瑜伽师地论》卷四等所说,魔王住于欲界第六他化自在天之高处。另据《长阿含》卷二〈游行经〉、《增一...

什么是魔考
魔考的观念,不是出于佛教,而是出于一般被称为斋教的民间信仰。 佛教所说的魔,分为烦恼魔、五蕴魔、死魔和天魔。除了天魔之外,都是属于身心和环境的冲突与不平衡所产生的现象。要得天魔的扰乱,必须是大修行人;除了天魔之外,其他三种魔,都属于人为的。纵然是天魔的困扰,如果身心正常、精神稳定,...

魔鬼有什么特征?
犹太教与基督教中的魔鬼来源于犹太圣经,也就是基督教的旧约。原文的意思是毁谤者,也指撒旦,在圣经中是一个与上帝对抗的大能的灵体,也是当前人类世界的统治者。因此在犹太教和基督教圣典中这个词具有单一指代意义。魔鬼定义:不愿顺从神的人的私欲是魔鬼。然而在其它文化中,魔鬼的含义有所变化,但是...

《剑3》里面 “一教两盟三魔 ,四家五剑六派 ,七星战十恶 ”都是哪些...
三魔:分别指的是雪魔王遗风、剑魔谢云流、琴魔高绛婷,他们无一不是性格怪僻却又武功高强之人,做事毫无正邪之分,全凭个人喜好率性而为,让人又敬又畏。四家:“南叶北柳,西唐东杨”四大世家指的是藏剑叶家,霸刀柳家,长歌门杨家和唐门唐家,这四大世家虽然人数不多,但是精英辈出,更是武林年轻...

佛经中的魔是否指阿修罗
佛教所说的“魔”,具体包括4种: 1.天魔。2.烦恼魔。3.死魔。4.五阴炙盛魔。 基督教中的“魔鬼撒旦”,属于佛教中的“天魔”。是住在天堂中,首领叫做“魔王波旬”。(属于“天道”,不是“阿修罗道”)。 根据圣经约伯记,魔鬼撒旦,也是在天堂中,也经常在地上走来走去。这与佛经的描述,是一致的。 佛教...

魔 为什么只干扰修行人不杀修行人
就是昏烦的恶法,恼乱心神,不能停息。是属于内魔,乃生死的本因。所谓见思烦恼魔,阻碍天、人、修罗、地狱、饿鬼、畜生的六趣众生,真空寂灭的原理。尘沙烦恼魔,障蔽声闻、缘觉的二乘众生,化导利人的大心。无明烦恼魔,翳闭菩萨乘的众生,果觉法性的妙体。职是三种烦恼,造成种种恶业的魔境。...

高要市17124291760: 佛教中魔都有哪些 如何去除 -
邬乐康氏: 佛教之中,略说有四种魔:其一为“五阴魔”;因众生未断我见,执五阴色身为我,修行中常为五阴魔困扰.此五阴魔,其实并非外来.其二为“神鬼魔”;天道、鬼道众生中,有大福德者即为此一类,是外来之魔.其三为“天魔”;天魔是欲...

高要市17124291760: 在佛教中,魔是怎样的存在? -
邬乐康氏: 魔不一定都是青面獠牙的,它不一定是一种有形的,有时候会表现为你修道的障碍,外界的诱惑,乃至变化为本尊等等.一般人烦恼非常粗重,用不着魔来引诱,你自己就把自己毁掉了.其实魔也是过去世修行才得到他现在的神通等等,按照楞严经所说的,因为淫欲心没有断,这些修行没有成为解脱的因,最后变成魔的福报,所以他生到他化自在天,成为天魔等,虽然看起来他的形象也是像仙人,非常庄严美好,但许多没有证悟空性的魔呢,他会去障碍修道人.从究竟来说,这些魔也是我们自心的幻化.

高要市17124291760: 佛教中的魔鬼? -
邬乐康氏: 魔和鬼是两个. 【 魔 】 《 佛学大词典 》 梵语ma^ra,巴利语同.全称为魔罗.意译为杀者、夺命、能夺、能夺命者、障碍.又称恶魔.指夺取吾人生命,而妨碍善事之恶鬼神.'魔'字,旧译作'磨',至南朝梁武帝时始改为'魔'字.据...

高要市17124291760: 请问道家和佛家一个问题:魔有哪些种? -
邬乐康氏: 魔是利己的起心动念.表现在情绪的强烈变化和微细变化当中.也就是说思想的起伏不能很好的调节.而“磨”是慢慢演变成的.人所不能很好的发觉. 而佛译名心“清净”,是能调伏这种起心动念,乃至于化为正确的观念.用而不留. 起心动念重(烦恼)的人,才开始调整自己.寻找心灵的出路.而有缘接触佛法的人,才明白魔与佛在心灵之间的作用.就好比水与冰在不断的转换,慢慢的发现其内在的湿性!

高要市17124291760: 佛法中的魔是如何定义的,一个人被魔摄心了是怎么样表现 -
邬乐康氏: 阿弥陀佛!师兄,佛法中对魔的名相,一般是指对相的强烈执着.依持这样不同执着,对魔的名相有不同的划分. 一般说魔有五种: 一,烦恼魔,指自心生起的烦恼; 二,五阴魔,又称五蕴魔、阴入界魔,即五蕴所生的种种苦恼;这一块楞严...

高要市17124291760: 佛经上讲的50种阴魔具体指社么 -
邬乐康氏: 一,蕴魔,色等五蕴,为众恶之渊薮,障蔽正道,害慧命者.二,烦恼魔,贪等烦恼,迷惑事理,障蔽正道,害慧命者.三,业魔,杀等恶业,障蔽正道,害慧命者.四,心魔,我慢之心,障蔽正道,害慧命者.五,死魔,人之寿命有限,妨修...

高要市17124291760: 以佛教的理念讲一讲“魔”字. -
邬乐康氏: “魔”者障碍也.用比较现代的说法就是以自己的错误思维方式指导实践既是魔.魔字是由“麻”字和“鬼 ”字组成,麻是麻木、麻烦,既是在不明理的前提下,遇到复杂纷纭的事物;“鬼”是见不得光明在暗地里作祟小动作,组合在一起就是魔.非常明显魔是障碍.宣化上人有个偈子:“魔是磨真道,真道则有魔,越磨越光亮,光亮还要磨,磨得如秋月,高空照群魔,群魔照退了,现出本来佛.” 魔有两种,一种叫做天魔,一种叫做烦恼魔.天魔为外在客观环境,烦恼魔是自性无明起用.内外不二,只要心态平和了,外在环境对你没有影响.

高要市17124291760: 佛教中有善良的魔鬼吗? -
邬乐康氏: 楼主初学佛吧?佛在经上讲过,魔王波旬和陷害佛的提婆达多,都是古佛再来,佛的很多弟子都是佛菩萨再来,说白了就是演场戏给凡人看,凡人是怎样才能成佛的.因为证到佛的境界,已经没有魔扰了,佛的境界是清静美好的.为什么要这么...

高要市17124291760: 学佛的深思,(想听听正真在学佛路上的想法)
邬乐康氏: 佛教中亦有佛魔之别.佛教也讲到佛性、魔性,它们都是人心中、人性中两种力量----善的力量与不善的力量的外化,它们都没有离开人的本心.如果佛性得到张扬,就可以成佛;如果魔性得到张扬,就会成为魔鬼.在佛经中经常出现魔,说人...

高要市17124291760: 为什么有些学佛人做什么事都做不成 -
邬乐康氏: 那一个是魔考的现象 魔考的观念,不是出于佛教,而是出于一般被称为斋教的民间信仰. 佛教所说的魔,分为烦恼魔、五蕴魔、死魔和天魔.除了天魔之外,都是属于身心和环境的冲突与不平衡所产生的现象.要得天魔的扰乱,必须是大修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