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布衣”和“白衣”,二者区别在什么地方?

作者&投稿:司马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的“布衣”、“白衣”、“朱绂”、“乌衣”有什么区别?~

“布衣”,最早是借指平民。布衣是油麻、葛、毛及棉花等纤维材料织成的衣物,相对于用丝织出的“帛”,前者质粗而价低,后者质精而价高。

上古之时,贵族才有资格用丝帛作衣服,平民百姓除了老者允许着装丝衣外,其余的便只能身穿布衣,所以布衣成了平民百姓的代称,后来也泛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 白衣”,原意是白色之衣,代指穿白衣的人,即指无官无位的在野平民。白衣在古代为身份较低贱者所穿,如仆役、庶民等,所以便用它来借指庶民,也泛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西厢记》中的相国夫人便因张生未得功名,而以“俺三辈不招白衣女婿”的理由逼迫张生进京赴考。

“朱绂”和“乌衣”都与官位有关。“朱”指红色。“绂”指蔽膝,缝于长衣之前,为古代天子、诸侯等礼服的服饰(也指系印的丝带)。古人以朱为正色,遂以“朱绂”作为身份品级的标志,象征着高位。

“朱绂”往往是帝王加封臣子的荣誉,所以晚唐诗人韦庄有诗云:“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
乌衣则是下级胥吏所穿的黑色服饰,地位较低。三国时,东吴禁军驻扎在南京夫子庙文德桥附近,官兵都穿黑衣,因此军队被称为乌衣营,驻地也被称为乌衣巷。

没错,布衣指的是没有权利穿丝绸的人,也就是普通老百姓;吕子明白衣渡江,白衣就是乔装成老百姓的意思;烽火连三月,春望中的诗句就是指安史之乱战争之残酷;吾以吴干戈西破楚,就是吴伐楚之战,干戈确实指战争。以上。

古代的“布衣”、“白衣”、“朱绂”、“乌衣”分别指代什么?古代的不同衣服有贵贱之分吗?服饰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服饰与政治、经济、生活状况、思想文化、道德审美观念等诸多方面有着密切联系。


因此,在服饰上就渗透着古代文化、风俗,以及道德理念。“布衣”,最早是借指平民。布衣是油麻、葛、毛及棉花等纤维材料织成的衣物,相对于用丝织出的“帛”,前者质粗而价低,后者质精而价高。

上古之时,贵族才有资格用丝帛作衣服,平民百姓除了老者允许着装丝衣外,其余的便只能身穿布衣,所以布衣成了平民百姓的代称,后来也泛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白衣”,原意是白色之衣,代指穿白衣的人,即指无官无位的在野平民。

白衣在古代为身份较低贱者所穿,如仆役、庶民等,所以便用它来借指庶民,也泛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西厢记》中的相国夫人便因张生未得功名,而以“俺三辈不招白衣女婿”的理由逼迫张生进京赴考。

“朱绂”和“乌衣”都与官位有关。“朱”指红色。“绂”指蔽膝,缝于长衣之前,为古代天子、诸侯等礼服的服饰(也指系印的丝带)。古人以朱为正色,遂以“朱绂”作为身份品级的标志,象征着高位。“朱绂”往往是帝王加封臣子的荣誉,所以晚唐诗人韦庄有诗云:“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

乌衣则是下级胥吏所穿的黑色服饰,地位较低。三国时,东吴禁军驻扎在南京夫子庙文德桥附近,官兵都穿黑衣,因此军队被称为乌衣营,驻地也被称为乌衣巷。东晋以来,人才辈出的王导、谢安两大家族曾居住在此,隋唐后逐渐没落,所以刘禹锡诗云:“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清晰地描绘了当时乌衣巷的萧瑟。从上述服装颜色的不同就可看出,古代服装有贵贱之分。封建帝王把“礼”作为维护等级社会的工具,使得整个社会“贵轻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也”,而服饰制度正是这些礼仪等级中最为重要的标识。



白衣就是白丁,布衣是初学者,区别就是一个有文化一个是学者

布衣指的是古代的书生,白衣则指的是会武功的少年。

白衣和布衣是身份的象征,一般穷人穿的都是布衣

布衣白衣指的是一个人 的生活水平,没有条件的就穿布衣


古代有“布衣”和“白衣”,二者区别在什么地方?
上古之时,贵族才有资格用丝帛作衣服,平民百姓除了老者允许着装丝衣外,其余的便只能身穿布衣,所以布衣成了平民百姓的代称,后来也泛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白衣”,原意是白色之衣,代指穿白衣的人,即指无官无位的在野平民。白衣在古代为身份较低贱者所穿,如仆役、庶民等,所以便用它来借指庶民...

布衣与白丁都是指平民判断正误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布衣”和“白丁”的本意。在古代,布衣是一种常见的衣服,指的是用布料做成的衣服,因此布衣就成为了一个代指普通百姓的词汇。而白丁则是汉代的一种平民称呼,其字面意思是“白色的人”,并没有什么贬义之处。然而,在某些历史文献中,对于这两个词汇的解释却存在争议。有些人...

古代为什么称平民百姓为“布衣”“白衣”,称衙门的差役为“皂隶”?
首先,在古代,丝绸是一种很贵的衣服材料,普通人买不起,或者只能购买少量丝绸,制作成节日或者特殊日子才能穿的礼服,平常时期,都是穿粗布衣服,所以就用“布衣”来代指普通人。其次,在古代,大多数布料制作出来都是白色的,需要使用燃料染色之后,才会呈现多种颜色,所以,在同等材质下,白色布料会更...

古代表示平民的词有哪些?
"布衣"指平民百姓的最普通的廉价衣服;"布衣蔬食"常形容生活俭朴;"布衣百姓"干脆指广大劳苦大众了,布制的衣服,借指平民。3、白丁 白丁泛指平民,白是白色,丁是男性人口的意思。实际上白丁这个词源自古代中国平民衣着,古代中国衣冠制度森严,不同等级的人要穿不同式样的衣服。普通平民只能穿没有任何...

布衣,白丁别称由来简要说明?
1. 布衣:古代平民百姓的日常着装,由于材质朴素,后来成为平民的代名词。2. 白丁:原指没有学问或知识的人,后来也用来形容文化水平较低或未受过正规教育的人。

臣本布衣往来无白丁指的是
“臣本布衣,往来无白丁”指的是知识浅薄的人。这句话是出自明朝文人刘开所写的《问说》,意思是“我这个平民百姓,与别人交往时,不能认识没有学问、没有文化、没有修养的人。”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知识浅薄的人的不满和反感,也提醒人们要注重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以成为一个有学问、有...

中国古代对百姓都有哪些称呼
1、黎民 黎民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lí mín,指庶民,泛指普通百姓、就是平民百姓。欧阳予倩《渔夫恨》第六场:“为除强暴舍一身,除了强暴救黎民。”2、布衣 布制的衣服,借指平民。古代“布”指麻葛之类的织物,“帛”指丝织品。富贵人家穿绫罗绸缎与丝绵织物,平民穿麻、葛织物。臣本布衣,...

白丁布衣指哪一个朝代
白丁布衣指明朝。白丁原指平民百姓,也指没学问的人。此外,还指犹白徒,即本无军籍临时征集起来的壮丁。也作病名。布衣,麻布衣服,借指平民。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多穿布衣。明朝的开国皇帝是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生长在濠州钟离孤庄村 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 -1398年6月24日...

诸葛亮说“臣本布衣”,这里的布衣是什么意思?
特别是吃饭和穿衣,平日里给大户种田还能勉强吃饱,一到灾年可就是饿殍遍野、流离失所。老百姓穿的衣服也很粗糙,大多是麻布做的衣服,很可能还会有很多补丁。久而久之,文人墨客就用布衣代指老百姓。诸葛亮在跟随刘备之前是老百姓不假,但却不是普通的种田老百姓,而是名满天下的卧龙先生。只是没有...

白丁指平民,在文言文中还有什么代指平民
黔首:黔,黑色,战国时期秦尚黑色平民用黑布包头,故称“黔首”。布衣:古代富人穿丝帛,平民穿麻布,故称平民为“布衣”。庶民(庶人):秦汉前对身份比奴隶高的农民和小商人的称谓;秦汉后泛指一般平民。另有别称: 苍生、生民、丁口、氓(甿)黎庶、黎元等。http:\/\/baike.baidu.com\/view\/508332...

新和县13492343104: 古代的"布衣","白衣"都指平民百姓,"烽火""干戈"都指战争这句话对吗 -
骆炎乙肝: 没错,布衣指的是没有权利穿丝绸的人,也就是普通老百姓;吕子明白衣渡江,白衣就是乔装成老百姓的意思;烽火连三月,春望中的诗句就是指安史之乱战争之残酷;吾以吴干戈西破楚,就是吴伐楚之战,干戈确实指战争.以上.

新和县13492343104: 文言文翻译 -
骆炎乙肝: '布衣'的古义借指平民百姓.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故称.今义布制的衣服.

新和县13492343104: 《成语与服饰文化》 -
骆炎乙肝: 一、与服饰相关的成语之宏观组成规律 总的来讲,在常见成语中,与服饰相关的成语有近百个,用粗线条划分,这些成语大体分为以下三类: (一)作为衣服的总称出现与具体服饰的出现; (二)在成语中单纯用作服饰本身含义与借服饰之词...

新和县13492343104: 古文中指没有取得功名的平民叫什么 -
骆炎乙肝: 白衣,白色衣服,古代平民服.因即指平民.亦指无功名的人;也指既无功名也无官职的人.未考中功名的叫白衣秀才.

新和县13492343104: 古代统治者对百姓的称呼有哪些?
骆炎乙肝: 历史上,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文化习惯以及统治阶级的差异,对于老百姓的称呼也是多种多样的,这也反映出了古代社会的阶级性.在我国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对于普通民众最常用的称呼就是黎民、百姓.战国时常用“黔首”一词指代普通民众.秦始皇时期特别下令要求将“黔首”作为百姓的固定称谓.由于古时候的等级制度十分严格,老百姓只能穿着麻织的布,质粗而价低,因此“布衣”就成了平民百姓的代称.又因为平民长穿白色衣服,也以“白衣”代指百姓.百姓又被称作“百士”“白丁”,指没有功名的人,如刘禹锡《陋室铭》就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此外,“氓”也是古代对普通民众的称呼.

新和县13492343104: 布衣 古义: 今义: -
骆炎乙肝: 布衣的本意,古今基本一致,就是指布做的衣服,但是在古代,布衣常常还用来指代平民.诸葛亮,出师表中云:“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新和县13492343104: 布衣古今异义词《孙权劝学》 -
骆炎乙肝: 古义:平民百姓;今义:棉布衣服. 阅读古文甚至近来作品时,都可碰到“布衣”一词.“布衣”指平民百姓的最普通的廉价衣服;“布衣蔬食”常形容生活俭朴;“布衣百姓”干脆指广大劳苦大众了,布制的衣服,借指平民.古代“布”指麻葛之类的织物,“帛”指丝织品.富贵人家穿绫罗绸缎与丝绵织物,平民穿麻、葛织物.今人说的“布”,是指棉布,棉花是南宋时才从外城传入中原.后也以布衣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新和县13492343104: 布衣指代什么 -
骆炎乙肝: 布衣指代平民.布衣,麻布衣服,借指平民.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多穿布衣.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古者庶人耋老而后衣丝,其馀则麻枲而已,故命曰布衣.”

新和县13492343104: 为什么古代称贫民为布衣 -
骆炎乙肝: 我国是文明古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纺织品的国家之一.用麻织出来的是“布”,而相对用丝织出的是“帛”.布与帛相比,前者质粗而价低,后者质精而价高.由于古代贵族穿帛衣服居多,庶人穿不起帛而孩子能穿布,所以布衣成了平民百姓的代称.后来也多以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除外,还有一种“短褐”是用粗毛或粗麻织成的,为穷人所穿. 所以称之为布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