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文言文

作者&投稿:锁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学者有四失的文言文中就只什么意思

《学者有四失》这篇文言文里面没有“就只”这俩字。

学者有四失

【原文】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学记》)

【注释】

①失:过失。

②或:要么;或者;有的。

③失则多:失在贪多。失:错在。

④易:简单。

⑤止: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

⑥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

⑦救:补救。

⑧长:用作动词,发扬(他们的长处)。

⑨善:长处。

⑩而:连词,表而且。

⑪者:……的人。

【译文】

学习的人有四种过失(不足之处),传授知识的老师必须了解。人们的学习,有的人贪多而不求甚解的毛病,有的人有得少为足的毛病(知道一些就满足了),有的人认为太容易,生起轻忽,不认真学习的毛病,有的人有自我设限,不求进步的毛病。这四种过失产生的原因,心理状态是不同的。知道了他们的心理状态,这样以后才能补救他们的过失。传授知识的人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发扬他们的长处,并且补救他们的过失。

【启示】

了解学生的不同心态,然后对症下药。教育方法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它必须有一定的针对性。没有金刚钻,就揽不了瓷器活。失去了针对性,方法就成了无的之矢。就人而言,针对性的根本是抓住心理状态。就像医生治病,首先要找出病因所在,然后才知道用什么手段进行治疗。学生的学习出了毛病,根本原因就在心理状态。所以,真正好的老师,首先是个好的心理学家,而不是只是懂得一些条条框框的空谈家。

使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缺陷并及时弥补,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贪多嚼不烂不求甚解,不有畏难情绪裹足不前,应有计划,讲方法,持之以恒,以求学习高效性。

2. 需要文言文“劝学”的全篇古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róu)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yòu)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xiǔ ),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dù)。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酰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行衢( qú ) 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

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

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 之,禽兽也。

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

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 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响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

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

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

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

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

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

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

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

"此之谓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

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

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

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3. 【善学者,语文古文专题卷上的,】

【原文】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2),又从而庸之(3).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4),先其易者,后其节目(5),及其久也,相说以解(6).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7).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注释】 (1)本节选自《学记》.(2)逸:安闲,这里指费力小.功:效果.(3)庸:功劳.(4)攻:治,指加工处理木材.(5)节:树的枝于交接处.目:纹理不顺处.(6)说:同“悦”.(7)从容:同“舂容”,即撞钟.【译文】 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费力小,而自己收到的效果却很大,这要归功于老师教导有方.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费力大,而自己的获却很小,学生会因此埋怨老师.善于提问的人,就像加工处理坚硬的木材,先从容易处理的地方下手,然后对对节疤和纹理不顺的地方,时间长了,问题就愉快地解决了.不善于提问的人与此相反.善于回答问题的老师,就像撞钟一样,轻轻敲击则钟声较小,重重敲击则钟声大响,等钟声响起之后,让它的声音响完.不善于回答问题的老师与此相反.这些都是增进学问的方法.。

4. 【"天下事有难易乎

译文: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学习,那么困难的也容易了;不学习,那么容易的也困难了. 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其中的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 富和尚说:“您靠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我靠着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雇船而往下游走,还没有能够去成.您靠什么能去!”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告诉富和尚.富和尚显出了惭愧神色.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板书设计: 为学 清 彭端淑 一、提出论点 天下事:为之:难→→易 人之为学 学之,难→→易 不为:易→→难 不学,易→→难 (普遍真理) (本文论点) 二、道理、举例论证 1、道理:资,材 学而不怠→→不知昏庸 屏弃不用→→无异昏庸 2、举例:鲁传圣人之道 三、比喻论证 二僧:贫者:为之→→至 富者:不为→→不至 四、总结结论: 人之立志:恃材自败 恃勤自力 需“为”需“学” 改写: 例: 很久很久以前,四川某个庙里有两个和尚,这两个和尚,一个比较富有,另一个很穷. 有一天,富和尚起了个念头,他想:普陀山是我佛门圣地,哪天我若能去朝圣,也就不枉做一个佛门弟子了. 由四川到普陀山,路途遥远,在古代,交通非常不便,沿途必定困难重重.富和尚左盘算,右盘算:要到南海去,得雇条船才行,这一路上不知道要多少花费呢,万一钱不够用,怎么办?他犹豫再犹豫.一直都不敢有所行动. 巧的是,穷和尚也想到南海朝圣,他便把这想法告诉富和尚说:“师兄,我打算到南海去朝圣,你以为如何?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富和尚大吃一惊,问:“你没钱,哪来的盘缠呀?” 穷和尚回答:“师兄,你怎么忘了呢?化缘是我们出家人的本分,我只要带一个瓶子一个钵,就可以上路了.” 富和尚以不信的口吻说:“我这几年来,一直想雇条船到南海去,一直都没能去成,你没钱,只靠化缘,能到得了吗?” 穷和尚笑一笑,没再答辩.第二天一早,他果然带了一个瓶子、一个钵,就上路了.沿途化缘,白天赶路,夜里找座庙挂褡.终于让他是到了普陀山. 朝完圣,他高高兴兴地又沿途化缘回来. 走到山下,远远地看到富和尚,他兴奋地招手喊道:“师兄,我回来了!” 穷和尚走到山上,富和尚对他端详了一会儿,问他沿途的情况,然后很惭愧地说:“还是你行.我有上南海朝圣的心,却担心这个,担心那个的,一直没去成.你能坚定意志,马上行动,达成了愿望.唉,我真惭愧.” 作者简介: 彭端淑(1699-1779),清代四川人,著作有《白鹤堂诗文集》.彭端淑,字乐斋,清代四川丹陵人.雍正年间进士,历任吏部郎中,顺天(现在北京市)乡试同考官等职.后辞官回家,在四川锦江书院讲学.被称为清代四川三才子之一 . 课文分析: 《为学》首、尾两段用精心提炼的警辟的句子表达作者的主张;中间用对比的手法和生动的对话写贫僧富僧的故事以证明作者的主张.全篇文气活泼. 中心寓意: 散文《为学一首示子侄》(简称《为学》)用浅显的比喻,说明求学的结果如何不在于天赋条件,而是决定于本人是否有求学的恒心和毅力.叙事生动,语言流畅,有较强的哲理性.。




文言文者有几个意思是什么意思
《石钟山记》:“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5. 文言文中,者 都有那些意思 者zhě 1. 代词。用在形容词、动词、动词词组、数词或主谓词组之后,组成「者」字结构,用以指代人、事、物。指代人或事物。 例:《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

文言文里者的意思
1. 文言文中 者的含义 者[zhě] 〈代〉 (《说文》:“别事词也。相当于“这”) 同本义 [this] 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杯酒。——五代· 王衍《醉妆词》 又如:者回(这回);者般(这般);者流(犹言这个流派);者番(这番;这次);者里(这里);者个(这个);者边(这边) 用在形容词、动词、动词词组或主谓...

“者”在文言文中有几种用法?
助词:指人、物、事、时、地等.“……的”,“……的(人、东西、事情)”.例: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例: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用作“若”“似”“如”的宾语,译为“……的样子”.例:然往来视之,...

者做文言文代词的用法
(9) “者也”两个语气词连用,起加强语气的作用,语气重点在最后一个语气词上,“也”在这里强调了肯定的语气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梁惠王上》 3. 文言文中“其”的用法 其1.代词 (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作“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 如: ①...

文言文者的意思和用法
文言文者的意思和用法如下:代词 1.指人、事、物、时间、地点等,可译为“..…..的人”、“...的东西”、“...的事情”、“...的原因”等。例:京中有善口技者。(的人)(《口技》)\/可爱者甚蕃。(的花(《爱莲说》)2.在数词后表示几种人、几件事或几样东西。可译为“个”、“样”...

文言文所有“者”字的翻译
者 zhě 1. 代词。用在形容词、动词、动词词组或主谓词组之后,组成「者」字结构,用以指代人、事、物。例:《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论语•子罕》:「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2. 代词。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例:宋辛弃疾《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词:「只...

者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②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③以君为长者——《唐雎不辱使命》3.用在时间词后面,表示“.的时候”例:①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明夷待访录》②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4.放在数词之后,指代上文的几个人或几件事.例:①或异于二者...

者文言文用法及例句
6. 文言文中然、者、以、之(根据我写出的用法写出例句)之:做动词, 之:做动词,相当于“到、往……去”.例句:吾欲之南海,何如以:做动词.做动词时,一般用作“认为”、“以为”.例句:皆以美于徐公.然:1.……的样子.例句:杂然相许2.指示代词,“这样”、“那样”.例句:不以为然、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

文言文者的用法 是什么?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5) 用在句末,与疑问词相配合表示疑问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老子》当人们使用“古代汉语”这个术语时,在不同的语境中赋予了它三个不同的含义:古代的汉语、上古汉语和文言 [1] 。古代汉语首先是指“古代的汉语”。这就是说,“五四...

者字文言文
3. 文言文‘者’字的所有翻译 你好,很高兴为你答题,‘者’翻译及用法① 用动词、形容词和动词性词组、形容词性词组的后面,组成一个名词性结构,相当于“……的人(人、事、情况等)”。 《归去来兮辞》:“悟已往之不谏,知来~之可追。”② 用在数词后面,往往总指上文所提到的人、事、物。 翻译时在...

合川市19859611684: 古今学者文言文的翻译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古之学... -
惠独鲁南:[答案] 学者所以求益①耳.见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②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③.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④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⑤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

合川市19859611684: 文言文 善学者 -
惠独鲁南: 【原文】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2),又从而庸之(3).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4),先其易者,后其节目(5),及其久也,相说以解(6).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

合川市19859611684: 文言文摘抄,多来几篇 -
惠独鲁南:[答案] (一)细柳营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 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五)人有...

合川市19859611684: 文言文:学者有四失学者有四失①学者有四失②,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③,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④.此四者,心之莫同也⑤.知其心,然... -
惠独鲁南:[答案] 《学者有四失》① 学者有四失②,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③,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④.此四者,心之莫同也⑤.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注释: ①选自《礼记·学记》.②失:过失,缺点.③失则多:意...

合川市19859611684: 文言文《李生论善学者》该如何翻译? -
惠独鲁南: 原文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

合川市19859611684: 文言文《李生论善学者》中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回答) -
惠独鲁南:[答案]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

合川市1985961168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城谦恭简素,遇人长幼如一.远近慕其行,来学者迎接于道.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有盗其... -
惠独鲁南:[答案] 小题1:B小题1:D小题1:B小题1: 小题1: 小题1: 小题1: 小题1:略参考译文:阳城出京做道州刺史.道州出产侏儒,每年都要向朝廷进贡侏儒.阳城同情他们生离死别,不进贡.皇帝派人去要,阳城呈上奏...

合川市19859611684: 文言文翻译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 -
惠独鲁南:[答案] 余今日阅罗刹鸿儒高尔基所著之《童年》.其为高尔基自传三部曲之首,叙一孺子曰阿廖沙者幼年之事.其书于吾所启甚巨,使吾知一典型罗刹之家.阿廖沙者,善察及甚敏之孺子也.善明是非,坚毅过人,虽彼所处之境匪称善,然此成其...

合川市19859611684: 解释文言文李生论善学者 -
惠独鲁南:[答案] 原文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

合川市19859611684: 以下四句文言文共出现五个“之”,这些“之”的用法分别是什么?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
惠独鲁南:[答案]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代词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助词,“的”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代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