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桩法

作者&投稿:五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练习太极拳,需要不急不躁,才能水到渠成,太极拳毕竟是门武术,需要我们不但恒心练习,而且招式招法一定要对,不至于走入偏门对身体有害,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阅读!

  简述

  桩法动作简单,意念如静,练时两脚踏实,立身中正,不仅能增加腿部的支撑力,而且时间长久可以增加内气,它又是老师对学生,也应该是学生自己对自已意识、性格、品德的考验。桩法为基础,如盖楼之地基,习字之横、撇、竖、挪。学者不可忽视,应耐心体会,为拳术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开立步桩

  要求:两脚开立与肩同宽,或略比肩宽,两脚尖向前微外摆,两脚平踏地,意脚心虚而上提,但不可故意脚趾抓地,屈膝松胯,两膝正对脚尖,但不可超过脚尖,松胯泛臀,开裆贵圆。上身自然正直,含胸塌腰,腰腹充实,两臂自然环抱于胸前,四指相对,两大指自然向上,从左手中指绕左臂、后背、到右臂、右手中指成一圆形。头虚领顶劲,自然正直,眼正平视,耳听身后,牙齿嘴唇微合,舌尖轻抵上颚,呼吸自然,心平气和。

  要点:1. 体会身体的立身中正,体会身体重量由上而下顺应地球之重力平均落于两脚脚心处。

  2. 关于裆:要“开”。大小便之间谓之裆,开裆贵圆,即裆有圆虚之意,两腿开立,如骑马状,前裆、后裆一开俱开,如前裆开,而后裆夹,即使叉步三尺,亦不叫开裆,开裆要注意松胯下沉,即开中有合。

  3.关于臀:要“泛”。陈氏太极拳对于臀的要求是“泛”。“敛”相对于“突”。敛臀,则前裆合不住,胯不能松沉向下。突臀,则腰不放松,心气不能下降。泛臀处于敛臀与突臀之间,是开裆松胯,立身中正的自然结果。

  4.关于胸:要“含”,并不是胸向背后方向凹进,而松沉向下的自然表现。

  5. 关于背:要“圆”宜松沉向下,忌向后拔而成驼背状。 6. 关于腰:要“塌”,即向下松沉之意,忌腰向前挺。

  7. 关于肩:要“松”,肩不要过于下压,或过于前扣,以自然为好,肩头转动前、后、上、下处处留有余地而不失中正,意松沉向下而使手臂延长。

  8. 关于腋:要“虚”,腋下不可夹。

  9 . 关于肘:要“坠”,坠肘并不是肘尖向下为坠肘,也是贵在意念松沉向下,肘要护肋但不可贴于肋。

  10. 关于项:要“直”,后颈部两条大筋为佐气之通道,故不可萎靡。

  11. 关于颚:要“收”,下颚微收,既护住喉头,亦直起后颈部。

  12. 关于头:要“顶”,头为一身之主宰,故头不可低,如低头,则全身不知所附,头应自然正,虚领顶劲,头上如顶一棉花团,不可掉。

  二.横裆步桩偏马步桩

  1. 单鞭桩

  要求:身体正对镜面参照面,两脚开立约两肩宽,左脚尖微外摆向前,左腿屈膝松胯,左膝正对左脚尖,右脚尖微内扣向前,右膝与右脚尖关照,不可有跪地之意,右腿伸但不僵直,上身自然正直,身体重量左腿承受约七分,右腿承受约三分。左手成掌顺基大腿方向伸出,松肩,沉肘,坐腕,手指尖斜朝前、斜朝上,掌心对镜面。右手成勾手顺右大腿方向伸出,亦松肩、沉肘,腕子放松,勾尖自然向下。从左手中指起,顺臂,绕背过右臂至右手勾尖成一空间曲线。两手腕同高,但不可高于肩低于肘。头自然正直,眼正平视,呼吸自然,心平气和。

  要点:体会身体的立身中正,体会身体重量顺应地球重力向下,落于两脚脚心处,体会两脚的虚实,体会步伐大小与身体重心高度的关系,体会两腿的屈与伸,体会两臂的开与合,体会两臂伸中有屈,屈中有伸。

  2. 懒扎衣桩

  要求:身体正对镜面,两脚开立约两肩宽,右脚尖微外摆向前,右腿屈膝松胯,右膝正对右脚尖但不可过,左脚尖微内扣向前,左腿伸但不僵直,左膝与左脚尖关照,左膝不可有跪地之意。上身自然正直,身体重量右腿承载约七分,左腿承载约三分。右手成掌顺右大腿方向伸出,松肩沉肘坐腕,手指尖斜朝前、斜朝上,手心对镜面,手腕不高于肩不低于肘。左手叉腰,四指在前,大指在后。从右手中指起,过腕,顺臂,绕后背到左臂,左肘尖成一空间曲线。头自然正直,眼正平视,呼吸自然,心平气和。

  要点:体会身体的中正,头的中正,眼神的中正。 体会身体重量顺应地球重力落于两脚的脚心处。 体会身体各关节的放松与支撑。 体会两腿的虚与实、伸与屈。 体会两臂的开与合、伸与屈。体会身体重心的高度与步伐大小的关系。

  三.开立步转腰

  要求:两脚开立与肩同宽,或略比肩宽,屈膝松胯,立身中正,头自然正直,两臂夹肘,两手握拳于胸前,拳心朝下。身体以脊柱为轴左右旋转。

  要点:体会立身中正。 体会身体中轴定于两脚之间,垂直于地面左右旋转。 体会身体中轴旋转时上下同步,中轴不要扭曲。 体会在旋转中头与身合、肩与胯合,膝与脚合。 体会在旋转中腿的屈伸。

  误区:转腰不是拧腰,拧腰出现腰脊扭曲,容易出现运动伤害。转腰是蹬劲起于脚,催于胯,带动腰左右旋转,手领身随,手随身转,这样才能保证上下相合、上下相随。

  陈式太极拳的特点

  一外似处女,内似金刚

  中华武术,门派繁多,仅拳术就有几百种。各门派都有其独到之处,归纳起来,不外乎是内外两家。

  外家拳多以拳打脚踢为主,窜蹦跳跃,腾挪闪战,攻防含义较为明显、让人一看便知是武术。陈氏太极拳则别具特色: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内气不动,外形寂然不动,内气一动,外形随气而动;以内气催动外形,上下相随,连绵不断,以腰为轴,节节贯串,不丢不顶,圆转自如,轻轻运转,默默停止。其功防含意大都隐于内而不显于外,往往使人误认为此拳像摸鱼--样,不是武术。特别是老架一路,以柔为主,要求周身放松,不用僵力,主要是锻炼下盘功夫,使足下生根,转髋灵活,输通气血,练就充足的内气,意到气到,气到劲到,立身中正,八面支撑使身体内外各部建起巩固的防线,形成一身备五弓的蓄发之势,这样,不遇敌则已,若遇劲敌,则内劲猝发,如迅雷烈风,故外似处女,内似金刚,此为陈氏太极拳的一大特点。

  二螺旋缠绕的运气方法

  大家见过头顶碎砖、脖缠钢筋等,这是硬气功的运气方法。内气运到头顶上,头能将砖碰碎;运到脖颈上,能将钢筋缠绕起来。

  陈式太极拳结合力学和经络学的理论,采用螺旋缠绕的运气方法,以小力胜大力,以弱力胜强力。好象用一个小小的千斤顶,就能将载重几吨货物的汽车顶起来一样。所谓太极拳蓄发相变、引劲落空、借力打人,以四两拨千斤,皆是螺旋劲所起的作用。故《拳论》讲:"虚笼诈诱、只为一转"从经络学上来讲,经络是指布满人体的气血通路,源于脏腑,流于肢体,脏腑经络气血失和,则神机反常而生疾病,和则气血流畅而强身延年。太极拳结合经络学说,以拳术与导引吐纳为表里,拳势动作采用螺旋缠丝式的伸缩旋转,要求"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气宜鼓荡、气遍身躯";内气发源于丹田,以腰为轴,节节贯串,微微旋转使腰隙两肾左右抽换,通过旋腰转脊,缠绕运动,布于全身;通任、督两脉,上行为旋腕转膀,下行为旋踝转膝,达于四梢,复归丹田,动作呈弧形,圆活连贯,一招一势,承上启下,一气呵成,导致气血回圈,此为运劲 即运气,它区别于用劲。这种系统的运气方法是符合经络学说的道理,也是其它拳法和体育运动所少有的。

  三把武术与导引吐纳相结合

  导引和吐纳是我国源远流长的养身术,早在公元前几百年的《老子》、《孟子》等著作中已有记载。汉初淮南子刘安就编成《六禽戏》,汉末著名医学家华佗又改为《五禽戏》,他模仿禽兽的动、摇、屈伸、仰俯、顾盼、跳跃等动作,并结合呼吸运动,用于治病保健锻炼,是后来气功和内行功的先导,也是道家养生学的基础。陈氏太极拳把导引、吐纳术和手、眼、身法、步法的协调动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内外兼修的内功拳运动,这不仅对强身健体能起到良好的作用,而且对提高拳术的搏击技巧也是一个创造性的发展。

  四陈氏太极拳的刚柔相济

  刚和柔,两者是相互对立的,然而陈氏太极拳则把刚劲与柔劲揉和在整个套路中,一招一势刚中寓柔,柔中寓刚,达到刚柔相济。《拳谱》规定:"运动之功夫,先化劲为柔,然后练柔成刚,及其至也,亦柔亦刚。刚柔得中,方见阴阳。故此拳不可以刚名,亦不可以柔名,直以太极之名名之。"为什么太极拳的劲力要以刚柔相济为准呢?因有刚而无柔的劲缺乏韧性。易折易损,没有技击格斗的实用价值,只有柔而无刚的劲因失去爆发力也无济实用。故《拳论》指出:"然刚柔既分,而发用有别,四肢发劲,气形诸外,而内持静重,刚势也;气屯于内而外现轻和,柔势也。用刚不可无柔,无柔则环绕不速;用柔不可无刚,无刚则催迫不捷。刚柔相济,则粘、游、连、随、腾、闪、折、空、掤、捋、挤、捺无不得其自然矣。刚柔不可偏用,用武岂可忽耶!"

  刚和柔的变换,从神与气上来讲,是通过隐与显表现出来的,隐则为柔,显则为刚。从姿势上来讲,是通过开与合表现出来的,合则为柔,开则为刚 即蓄则为柔,发则为刚。在运劲过程中表现为柔,在运动到落点时表现为刚。因有神气的隐显与姿势的开合,刚柔就能够充分地表现出来。落点是运动到达尽头之点,是神显与气聚之处,所以表现为刚,除此之外,运气转换过程则宜用柔法。陈氏太极拳的每个动作都是有开有合,每个开合动作都有运劲、有落点,落点要用刚劲,其它都用柔劲,以做到刚柔相济。这是做到刚柔相济必须掌握的原则,也是练习避实击虚,蓄而后发,引进落空,松活弹抖的基础。

  五意识、呼吸、动作三者密切结合

  陈氏太极拳是内外兼修的内家拳术,内家拳的动作都是在意识的引导下进行的。意:即心意、意识。陈鑫《拳论》说:"打拳心为主","妙机本是从心发","运用在心,此是真诀"。"以心为主,而五官百骸无不听命"。"问:执行之主宰?曰:主宰于心,心欲左右更迭执行,则左右手足即更迭执行;心欲用缠丝劲顺转圈,则左右手即用缠丝劲顺转圈;心欲沉肘压肩,肘即沉、肩即压;心欲胸腹前合,腰劲塌下,裆口开圆,而胸向前合,腰劲刹下,裆口开圆,无不如意;心欲屈两膝,两膝即屈,右足随右手执行,左足随左手执行,两膝与左右足皆随之,不然多生疵累,此官骸不得不从乎心也。吾故曰:心为一身执行之主宰。以上所言,即是心意与动作的关系。《拳论》又云:"打拳以调养气血,呼吸顺其自然……调息绵绵,操固内守,注意玄关。......轻轻执行,默默停止,惟以意思执行。"由此可知,意识、呼吸和动作三者的密切关系。在走架子时,一举一动都是在意的指挥下,将手、眼、身法、步法的协调动作和呼吸有机的结合起来,开呼蓄吸,顺其自然,心意不可使气,轻轻运转,成为内外统一的内功拳运动。

  六实战性的竞技运动一一双人推手和双人粘枪

  武术自古以来就有踢、打、摔、拿、跌五种分部练习法,而摔法只讲摔,不阱打,几千年来就一直独立发展,其他四种虽也综合锻炼,但仍各具特色。古代有"南拳北腿"、"长拳短打"之称,也就说明这种分歧。与戚继光同时代的名手,如山东的"李半天"之腿,"鹰爪王"之拿,"千跌张"之跌,"张伯敬"之打等,也都各具一技之长。同时,由于踢、打、拿、跌四法在实践中有较大的伤害性,因此,历来大都只作假想性或象征性的练习,这就为花假手法开了方便之门。而前人所苦心积累的点滴经验,也因实践不足,很难提高技击水平。这就是我国古代一些著名拳种在教传之后"失其真意"或竞技无一人传习的原因之一。

  陈王庭以沾、粘、连、随、掤、捋、挤、按为中心内容,在螺旋缠绕的基础上,创造了陈氏太极拳双人推手法,练习大脑反应和面板触觉的灵敏性,综合了踢、打、摔、拿、跌等竞技技巧,并且还有所发展。譬如拿法,它不限于拿人的关节,而是着重拿人的劲路,这就高于一般拿法的技巧。陈氏太极拳这种推手方法,技击性较强,因此对发展体力、耐力、速度、灵敏和技巧都是行之有效的。这种推手方法代替了假想性和象征性的花假手法,解决了实习时的场地、护具和特制服装等问题,成为随时随地两人可以搭手练习的竞技运动。双人粘枪法也同于此。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桩法
特别是老架一路,以柔为主,要求周身放松,不用僵力,主要是锻炼下盘功夫,使足下生根,转髋灵活,输通气血,练就充足的内气,意到气到,气到劲到,立身中正,八面支撑使身体内外各部建起巩固的防线,形成一身备五弓的蓄发之势,这样,不遇敌则已,若遇劲敌,则内劲猝发,如迅雷烈风,故外似处女,内似金刚,此为陈氏太极...

何谓桩功,还有陈式太极拳老架、新架、一路、二路各有何区别?
陈式太极拳练的都是花架子,因为太极拳的真东西早就失传了,浪费别人的宝贵时间就是谋财亥命!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与新架一路有何区别?
北京陈式太极拳之所以叫新架,还是因为新中国建国后,以为新为美的原因,称它为新架。其实是老架,正宗的陈长兴传下来的。只要是陈发科的徒弟,应该没有人愿意说自己是新架的。就是陈长兴的老架。不过,总的来说,不用太在意75还是83,重要的是找到明师。具体的说北京陈式太极拳83式又有几种传法,一...

我想练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自学的该怎么练?
学练陈式太极拳,最当首选就是老架一路,老架一路是基础拳路,也叫“功夫拳”,最好不要在视频上看,因为视频是给人欣赏的,不是实用于教学,如果有了一定基础,看视频是可以的,自学毕竟有一些阻力,但也不是全部学不到,但是自学的太极拳肯定缺乏太极拳里面的一些内涵要领,你看陈正雷老师的视频...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拳谱
第三十五式 护心拳 第七十二式 当头炮 第三十六式 旋风脚 第七十三式 金刚捣碓 第三十七式 右蹬一跟 第七十四式 收势 陈式太极拳老架二路【拳谱】第一式 太极起势 第二式 金刚捣碓 第三式 懒扎衣 第四式 六封四闭 第五式 单鞭 第六式 跃步护心拳 第七式 进步斜行 ...

陈氏太极老架一路打下来需要几分钟
基本上在15分钟到17分钟最佳。因为学习老架一路拳是培养扎实基本功的阶段,也是锻炼身体或是健身、乃至到竞技阶段的必经的套路。原因是通过老架一路的反复练习,加强人体下肢力量,只有根基牢固了,才能做到中节活 、上节灵,进而达到节节惯穿的目的。学习太极拳的三个阶段分别是去僵求柔、柔中求刚、...

74老架一路拳口诀老架一路74拳谱
1、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拳谱】 第一式 太极起势 第三十八式 掩手肱拳 第二式 金刚捣碓 第三十九式 小擒打 第三式 懒扎衣 第四十式 抱头推山 第四式 六封四闭 第四十一式 六封四闭 第五式 单鞭 第四十二式 单鞭 第六式 金刚捣碓 ...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拳谱...

自学怎么练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1、立正 首先在练习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的时候就要保持立正,身体自然直立,两手下垂,眼平视正前方,要保证做到不偏不倚。2、提膝 以丹田引动,微微向右转,向左棚起,重心移于右腿。左掌掌心向左,棚于身体的左侧。右手掌心向上,棚于左肩前方。两手翻掌,左手顺缠,右手逆缠,向右侧捋带。重心左...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标准时间为多少
这种事情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所谓标准!只能以大概而论!比如说大部分人一整套老架一路盘下来大概在12到16分钟之间!当然快一点六七分钟说能盘完的也有,慢一点一套架子盘上一小时也是可以的!这个要视功夫和对拳的理解而定!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拳谱介绍?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拳谱 第一段:1太极起势 2、金刚捣碓 3、懒扎衣 4、六封四闭 5、单鞭 6、金刚捣碓 7、白鹤亮翅 8、斜形 9、搂膝 10、拗步 11、斜行 12、搂膝 13、拗步 14、掩手肱拳 15、金刚捣碓 第二段:16、撇身捶 17、青龙出水 18、双推手 19、肘低看拳 20、倒卷...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17847753228: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的简述 -
粱肺对氨: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以柔为主,柔中有刚.架式舒展大方,步法轻灵稳健,身法中正自然,内劲统领全身.以缠丝劲为核心,运动以腰为主节节贯穿,以掤、捋、挤、按为主,采、列、肘、靠为辅,一动则周身无有不动,一静则百骸无有不静;...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17847753228: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是按什么顺序 -
粱肺对氨: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1预备势 2金刚捣碓 3懒扎衣 4六封四闭 5单鞭 6金刚捣碓 7白鹤亮翅 8斜行 9搂膝 10上三步 11斜行 12搂膝 13上三步14掩手肱 15金刚捣碓 16撇身捶 17青龙出水 18双推手 19肘底看拳 20倒卷肱 21白鹤两翅 22斜行23闪通背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17847753228: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口令 -
粱肺对氨: 起式金刚捣碓 拦擦衣 六封四闭 单 鞭 左转身捣碓 白鹤亮翅 搂膝拗步 初 收 斜行拗步 再 收 前堂拗步 掩手肱捶 右转身捣碓 十字手 庇身捶 背折靠 下掩手捶 双推手 三换掌 肘底捶 倒卷肱 白鹤亮翅 搂膝拗步 闪通背 进步掩手肱拳 六封四闭 单 鞭 上云...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17847753228: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的介绍 -
粱肺对氨: 是陈氏太极拳的一路,以以柔为主,柔中有刚.架式舒展大方,步法轻灵稳健,身法中正自然,内劲统领全身.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17847753228: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的特点 -
粱肺对氨: 陈式第 1路拳套现有83式,主要特点如下: ①缠丝劲明显,要求处处留心源动腰脊,用意贯劲于四梢(即两手和两足尖),动作呈弧形螺旋,缠绕圆转并要做到“一动内外俱动”; ②刚柔相济,柔中寓刚,亦即能打出一种似刚非刚,似柔非柔、...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17847753228: 陈式太极老架一路 -
粱肺对氨: 这问题难度还真高,这个不太好说清楚,而且有很多辅助动作光用写的不一定能看明白,不过还是给你讲一下吧.气沉丹田其实就是字面意思,把气向下运到丹田的位置.丹田在人体肚脐以下三分的位置,具体找地方法是,把你的手食指中指无...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17847753228: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的介绍 -
粱肺对氨: 陈式太极拳 又分老架和新架两种,老架是清初陈王廷所创,原有 5个套路,又名十三势,另有长拳一百单八势 1套,炮捶1套.从陈王廷起,经过300多年的传习,积累了不少经验,对原有拳套不断加工提炼,终于形成了近代所流传的陈式太极拳第 1路和第2路拳套.这两套拳动作都是经过精心编排的,其速度和强度不同,身法、运动量和难度也不尽相同,但都符合循序渐进和刚柔相济的原则.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17847753228: 我想练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自学的该怎么练? -
粱肺对氨: 学练陈式太极拳,最当首选就是老架一路,老架一路是基础拳路,也叫“功夫拳”,最好不要在视频上看,因为视频是给人欣赏的,不是实用于教学,如果有了一定基础,看视频是可以的,自学毕竟有一些阻力,但也不是全部学不到,但是自学...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17847753228: “老架一路太极拳”是什么意思 -
粱肺对氨: 其实就是陈氏太极拳的一种,陈氏太极拳分老架和新架,老架一路太极拳就是指的老架这一套路的太极拳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17847753228: 陈氏太极老架一路 -
粱肺对氨: 基本上在15分钟到17分钟最佳. 因为学习老架一路拳是培养扎实基本功的阶段,也是锻炼身体或是健身、乃至到竞技阶段的必经的套路.原因是通过老架一路的反复练习,加强人体下肢力量,只有根基牢固了,才能做到中节活 、上节灵,进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