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柴的写作背景和译文

作者&投稿:东郭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鹿柴的写作背景和译文如下:

1、创作背景:鹿柴是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唐天宝年间,王维在终南山下购置辋川别业。辋川有胜景二十处,王维和他的好友裴迪逐处作诗,编为《辋川集》,这首诗是其中的第五首。

2、译文:山中空旷寂静看不见人,只听得说话的人语声响。夕阳的金光直射入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一、《鹿柴》

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此诗写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第一句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冷;紧接第二句境界顿出,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

第三、第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全诗语言清新自然,运用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的手法,把禅意渗透于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之中,创造了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

二、整体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大凡写山水,总离不开具体景物,或摹状嶙峋怪石,或描绘参天古木,或渲染飞瀑悬泉,其着眼点在于景物之奇。而此诗则从一个奇特的现象着笔:“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层岩迭嶂,看去空无一人。可是有时会突然听得朗朗笑语,但由于回声的多重反射,一时间很难判断人声究竟从何而起。

但是将这种视觉与听觉互补的观察事物的方法以诗的形式加以表现,就不能不说是一个创造。从诗的表现说,它别出新意,不蹈故常;从作品的接受者说,是那样新奇有趣,俨如身临其境,由此引起积极的情感活动。




帮忙做一下古诗的资料(译文和作者资料)
写作背景: 这是骆宾王在7岁时写的一首诗,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鉴赏: 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近...

《卖柴翁殴宦者》的译文
译文:曾经有个农民用驴驮了木柴到城里去卖,遇到太监,称是宫中所设的市肆要拿。只给他几尺绢,又要索取门户税,仍然强要用驴送到宫内。农民哭泣起来,把所有得到的绢给了太监,不肯接受。(太监)说:“我必须要用你的驴把柴送进去。”农民说:“我有父母妻子儿女,等着卖柴得到钱后才有饭...

新世说文言文
汤敦甫停着车与指挥讲了好一会 话,算着老翁已经走远,这才告别指挥,叫车子离开。 4. 文言文《世说新语·政事》翻译 个方圆七十里的园囿,人们可以到那里去打柴、打猎.【译文】王安期任东海郡内史时,有个小吏偷了池塘中的鱼,主簿要追查这件事.王安期说:“周文王的猎场,是和百姓共同使用的.池塘中的几条鱼...

关于古诗的资料
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诗经》到南北朝的 庾信,都算是古体诗,但唐代之后的诗歌不一定...

农夫殴宦的译文和道理
”于是殴打太监。街使的属吏捉住他上报,德宗颁诏将宦官废免,赐给农夫十匹绢。然而,宫市并不因此而改变,谏官与御史们屡次规谏,德宗都不肯听从。顺宗皇帝刚刚即位,就禁止了“宫市”的做法。后来遇到大赦天下,又明令禁止这种行为。《农夫殴宦》是唐代韩愈创作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言文通过对卖柴...

当止不止者戒 原文及翻译
樵者窘迫,见旁一小窦,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不意蜿蜒数步,忽睹天光,竟反出穴外,乃力运数石,窒虎退路,两穴并聚柴以焚之,虎被熏灼,吼震岩谷,不食顷死矣。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出自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译文:有个打柴的人在山中遇到老虎,躲到山洞...

求屈原天问原文及其翻译
八柱何当,东南何亏?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数?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出自汤谷,次于蒙汜。自明及晦,所行几里?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伯强何处?惠气安在?何阖而晦?何开而明?角宿未旦,曜灵安藏?不...

送柴侍御译文
这位柴侍御可能是从龙标前往武冈(今湖南省武冈县),诗是王昌龄为他送行而写的。起句“流水通波接武冈”(一作“沅水通流接武冈”),点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语调流畅而轻快,“流水”与“通波”蝉联而下,显得江河相连,道无艰阻,再加上一个“接”字,更给人一种两地比邻相近之感,这是为下...

送柴侍御译文
沅江的波浪连接着武冈,送你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你我一路相连的青山共沐风雨,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乡?

新唐书文言文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北宋景德四年六月二十一日寅时,欧阳修出生于绵州。 3. 《新唐书》文言文翻译 王珪,字叔玠。高祖进关,李纲荐署世子府谘议参军事。建成为皇太子,授中舍人,迁中允,礼遇良厚。太子与秦王有隙,帝责珪不能辅导,流巂州。太子已诛,太宗召为谏议大夫。帝尝曰:“正主御邪臣,不可以致治;正臣事邪...

黑水县13821739000: 王维的鹿柴写作背景 -
裘琪脉平: 写作背景 唐天宝年间,王维在终南山下购置辋川别业.鹿柴是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辋川有胜景二十处,王维和他的好友裴迪逐处作诗,编为《辋川集》,这首诗是其中的第五首.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

黑水县13821739000: 古诗鹿柴的赏析及翻译.诗人介绍.背景 -
裘琪脉平:[答案] 鹿柴》是唐代诗人王维的 作品.这首诗写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意在创造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第一句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冷.之后紧 接第二句境界顿出,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

黑水县13821739000: 《鹿柴》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
裘琪脉平:[答案] 《鹿柴》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山水诗中的代表作之一,是他隐居辋川时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鹿柴(zhài)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充满了绘画的境界,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官场的厌倦. 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

黑水县13821739000: 鹿柴写作年代的背景 -
裘琪脉平: 鹿柴1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2. 返景入深林3,复照青苔上4.[2] 诗词注释 1. 鹿柴(zhài):王维辋川别墅之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柴:通“寨”、“砦”,用树木围成的栅栏. 2. 但:只. 3. 返景(yǐng):同“返影”,太阳将落时通过云彩反射的阳光. 4. 复:又.[2][3] 诗句译文 空寂的山中不见一个人,只听到一阵人语声. 太阳的一抹余晖返人深林,又照到林中的青苔上.[3]创作背景 鹿柴,是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辋川有胜景二十处,王维和他的好友裴迪逐处作诗,编为《辋川集》,这首诗是其中的第五首.[4]

黑水县13821739000: 古诗 鹿柴 -
裘琪脉平: 《鹿柴》唐代: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释义: 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

黑水县13821739000: 鹿柴 王维 意思 谢谢 -
裘琪脉平: 意思: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原文: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出自:唐代·王维《鹿柴》扩展资料 唐天宝年间,王维在终南山下购置辋川...

黑水县13821739000: 鹿柴的故事背景 -
裘琪脉平: 这是王维后期的山水诗代表作——五绝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四首.鹿柴(寨),是辋川的地名. 诗里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的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王维似乎特别喜欢用“空...

黑水县13821739000: 鹿柴这首诗 -
裘琪脉平: 《鹿柴》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这首诗写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意在创造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第一句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冷.之后紧接第二句境界顿出,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

黑水县13821739000: 《鹿柴》的翻译 -
裘琪脉平: 《鹿柴》 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注解】:1、鹿柴:以木栅为栏,谓之柴,鹿柴乃鹿居住的地方.2、返影:指日落时分,阳光返射到东方的景象.【韵译】: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夕阳的金光射入深林中,青苔上映着昏黄的微光.【评析】:这是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 “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黑水县13821739000: 王维、古诗《鹿柴》的翻译 -
裘琪脉平: 幽静的山谷里不见人影,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馀辉映入了深林,返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